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液压缓冲器特性计算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液压缓冲器的薄壁小孔流特性和球面缝隙流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液压缓冲器的综合特性模型和缓冲过程的动态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表征缓冲器特性的缓冲力-活塞行程曲线.液压缓冲器的静态特性仅取决于薄壁小孔流的二次特性和球面缝隙流的一次特性,而动态特性与冲击载荷的大小和油液的压缩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某链式机枪射击时的动态特性,运用了UG和Recur Dyn软件进行联合建模和仿真。通过仿真得到链式机枪自动机部件动力学特性曲线,分析研究曲线实际意义。链式机枪自动机的仿真研究对链式原理在自动武器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片钢板弹簧是重型商用车非独立悬架中力学性能比较复杂的弹性元件,兼起导向和减震的作用.采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板簧工具箱建立多片钢板弹簧三维模型,得到钢板弹簧刚度曲线,对比理论设计值,验证所建立板簧模型的正确性.在钢板弹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钢板弹簧悬架仿真试验台模型,进行双轮同向和反向跳动悬架性能仿真试验,得到悬架的刚度性能曲线,为钢板弹簧悬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型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联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目前国内最大吨位(斗容量15 m3、机质量260t)的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首先在小型挖掘机上对采用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比试验与联合仿真结果,确认了联合仿真研究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挖掘机的真实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ADAMS和AMESim软件,对斗容15m3矿用挖掘机工作装置与液压系统进行联合仿真研究,通过仿真获得了挖掘机整个挖掘过程中工作部件对各个转动轴的转动惯量,计算出各个液压缸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压力变化曲线以及铲斗齿尖挖掘轨迹。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获知电控空气弹簧式麦弗逊悬架代替螺旋弹簧麦弗逊悬架的可行性,开展了台架示功试验,得出了空气弹簧力学特性曲线和不同电流下阻尼特性曲线。应用MATLAB与ADAMS/Car仿真软件,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和C级路面模型,进行了电控空气弹簧式麦弗逊悬架和螺旋弹簧麦弗逊悬架的仿真计算,完成了整车行驶平顺性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电控空气弹簧麦式悬架代替螺旋弹簧麦式悬架优势明显。此方法可为空气弹簧和电控悬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互联悬架的能量回收及性能优化,提出了一种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结合反向互联悬架的结构特性,研究了该悬架的馈能机理。建立四自由度半车辆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下,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及馈能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运用Isight的遗传算法对悬架弹簧刚度和液压缸缸径进行了优化求解。在仿真基础上,进行了台架实验,结果表明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所提出的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以及馈能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缓冲器是调速器的校正元件,其性能的好坏对改善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从而保证调节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液动弹簧式缓冲器回复特性不良(如从动活塞不回中,上下回复曲线不对称等)是调速器的常见故障现象,通过对这种缓冲器结构原理的介绍,分析其回复特性不良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孙鹏飞 《山东农机》2014,(1):11-14,18
为评价某观光车的平顺性,利用MATLAB的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对后悬架的某两片式等截面钢板弹簧进行优化设计.以多体动力学理论作为基础,应用ADAMS/Car建立包括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系统和车身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对观光车整车模型进行脉冲路面的平顺性仿真,得到质心位置的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曲线对比.通过分析仿真结果,装用优化后的变截面钢板弹簧的整车平顺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ADAMS的挖掘机液压系统仿真技术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对挖掘机液压系统进行理论建模分析,研究在ADAMS中建立液压系统仿真模型,以及液压系统和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联集成技术。进行基于机构动力学解算的挖掘机液压系统仿真,在空载和加载工况下进行试验和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挖掘机液压系统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在AMESim和MATLAB/Simulink平台上分别建立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PID控制的ECU模型,通过创建S函数实现AMESim和Simulink的接口互连。根据所建模型进行联合仿真,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EHPS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算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参数,采用Simulation X多学科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了整体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输入转向盘转角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仿真,分析这些参数对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给出了扭杆刚度变动时转向动力油缸压力和转向齿条所受阻力的动态响应曲线,以及油缸活塞直径变动时转向盘转矩的动态响应曲线和FFT分析。通过仿真与分析,可以进一步对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方案分析和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仿真法、A-L公式法计算膜片弹簧位移-载荷特性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D形孔宽度对膜片弹簧位移-载荷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D形孔宽度与膜片弹簧峰、谷值呈负向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膜片弹簧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研究了局部节流损失、沿程节流损失、起始段填充和常通孔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减振器开阀后的节流公式。研究了阀片与弹簧座的3种接触方式:集中接触、部分受液压作用的分布接触和全部受液压作用的分布接触,并基于板壳理论建立了相应的阀片变形计算公式。完成了阻尼力-速度特性测试,获得了节流通道的压力-速度特性曲线,验证了瞬态双向流固耦合分析的仿真结果;采用流固耦合仿真分析了阀片应力和位移分布、筒内流场分布及其变化特点,与Java数值计算的理论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弹性胶泥的特性分析为基础,把弹性胶泥缓冲器与火炮后坐相结合,代替火炮传统的制退机和复进机设备,实现了单设备的缓冲减震,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重要部件的应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时变力作用下液压缸爬行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液压缸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爬行现象的产生机理及抑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揭示了液压弹簧刚度和摩擦力内在的非线性时变规律及作用机理。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对实测的液压缸系统的动态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液压弹簧刚度非线性时变特性引起的"跳跃现象"和摩擦力非线性时变特性引起的"极限环型振荡"现象。指出非线性液压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是液压缸产生低速爬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来有效提高液压缸的低速传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反后坐装置结构复杂、质量重、制造成本较高,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设计了一种可用于火炮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UG软件建立火炮弹性胶泥缓冲器三维模型,对其做简化处理,然后导入ANSYS中划分网格、施加约束条件和载荷,最后进行求解,对其应力和变形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发现,将活塞杆直径加粗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应力水平,提高安全系数。利用ANSYS软件对设计的火炮弹性胶泥缓冲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指导了结构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管道机器人对弯管自适应性差的问题,建立弯管机器人虚拟样机装置模型,采用弹簧预紧支撑机构的有源调节方式,增强对管径变化的适应性。在Motion运动仿真环境下进行弯管约束条件下的仿真分析。通过对支撑轮上的速度曲线以及弹簧支撑机构线性位移曲线的分析,证明该机器人在弯管内移动的运动平稳性和可行性。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得出在弯管内稳定行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非线性耦合力作用下液压马达低速波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力学模型和试验,分析了液压马达低速波动的机理和产生条件,认为非线性液压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的耦合作用是液压马达低速波动主要原因;通过试验研究了非线性摩擦扭矩、泄漏系数、粘性阻尼系数、油液压缩系数等因素对液压马达低速波动的影响,揭示出液压马达低速波动是在负特性摩擦阻力工况下的自激振动现象,并提出了改善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弥补液压系统领域中插装阀仿真理论和方法的不足,课题组研究了插装阀在AMESim软件中的仿真建模方法。采用AMESim的HCD(液压元件设计)库,按照原理图与HCD已有元件一一对应,设计了插装阀的仿真模型,给出了方向、压力和流量插装阀的超级元件封装方法,最后再通过仿真回路绘制出液压缸位移与时间输出关系仿真曲线。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插装阀仿真建模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型简化方法,利用AVL 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建立了某柴油机配气机构单自由度双质量运动学模型和多质量动力学模型,并对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进、排气凸轮的丰满系数均满足运动学要求;通过优化气门弹簧,消除了动力学仿真中进气凸轮与从动件的飞脱现象,且气门弹簧工作正常,未发生弹簧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