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估计了中国大白猪SⅡ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总产仔数(TNB)、活产仔数(ANB)、初生窝重(LWB)、20日龄窝重(LW20)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6、0.10、0.07和0.15。20日龄窝重(LW20)的母体效应为0.20,而其它性状的母体效应均较低。各性状TNB/ANB、TNB/LWB、TNB/LW20、ANB/LWB、ANB/LW20、LWB/LW20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94、0.81、0.74、0.88、0.71和0.53。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估计湖北白猪优质系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产仔数(TNB)、产活仔数(ANB)、初生窝重(LWB)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6、0.19、0.22和0.09。各性状间(TNB/ANB、TNB/LWB、TNB/LW21、ANB/LWB、ANB/LW21、LWB/LW21)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9、0.72、0.61、0.59、0.43和0.54。  相似文献   

3.
依据调查记录的育种数据资料,运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数学模型,对湘村黑猪繁殖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窝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分别是0.18、0.15、0.07、0.09。母体效应率、窝效应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7~0.11、0.14~0.33;性状间遗传相关、永久环境相关、残差相关、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40~0.91、0.68~0.97、0.33~0.62、0.31~0.87。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对湘村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湘村黑猪原种场湘村母猪2005~2010年的共823胎次的繁殖性状育种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窝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分别是0.19、0.15、0.07、0.11。母体效应率、窝效应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7~0.11、0.14~0.34;两两性状间遗传相关、永久环境相关、残差相关、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40~0.91、0.68~0.97、0.33~0.62、0.31~0.87。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对湖南省衡东县爱平养殖集团大白母猪2004~2008年的共1737胎次的繁殖性状育种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窝总产仔数(TNB)、产仔活数(NBA)、初生窝重(LW)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分别是0.18、0.14、0.07、0.12;4个繁殖性状的母体效应率、窝效应率的范围分别是0.08~0.10、0.10~0.35;两两性状间遗传相关、永久环境相关、残差相关、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为0.41~0.90、0.69~0.95、0.35~0.61、0.32~0.88。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三种模型对出生重,21、60、90日龄重,总产仔数,以及出生窝重性状遗传参数估计中的加性遗传效应、母体效应、窝效应和残差效应的方差组分、遗传力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出生重、21日龄重和60日龄重采用包含加性遗传效应、母体效应、窝效应和残差效应的模型进行估计比较适宜。90日龄重、总产仔、产活仔和出生窝重性状采用包含加性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残差效应的模型进行估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来源于种猪遗传评估数据库的5039条母猪繁殖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包括31个猪场,7个品种,共16450个胎次。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胎均窝产仔数LS1、胎均窝产活仔数LSBA1、胎均出生窝重LWM及综合繁殖力性状周期均窝产仔数LS2、周期均窝产活仔数LSBA2、周期均出生窝重LW2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着重讨论场效应、品种效应、母猪出生胎次、母猪初生重和母猪初配日龄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分析综合繁殖力性状的优势。结果表明:场效应、品种效应、母猪初生重对所有性状影响显著(P〈0.01),母猪出生胎次对母猪综合繁殖力性状影响显著(P〈0.01),母猪初配日龄对LW2影响显著(P〈0.01)。综上,综合繁殖力性状比LS1.LSBA1.LW1对效应因子母猪出生胎次、母猪初配日龄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估计杜洛克猪(Duroc,DD)、长白猪(Landrace,LL)、大白猪(Yorkshire,YY)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不同年份育种值变化的遗传趋势,为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性能测定数据为研究材料,其中繁殖性状数据10 963条,包括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出生窝重(litter born weight,LBW)和21日龄窝重(litter weight at 21 days,LW21);生长性状数据25 257条,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at 100 kg live weight,AGE)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backfat adjusted to 100 kg,BF)。采用基于动物模型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方法,使用ASRem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育种值估计。【结果】TNB、NBA和LBW的遗传力在0.08~0.20之间,LW21的遗传力在0.02~0.05之间;AGE和BF的遗传力在0.22~0.37之间。繁殖性状TNB、NBA、LBW、LW21的遗传相关系数总体分布在0.20~0.97之间,呈中等偏上正相关;生长性状AGE和BF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布在-0.07~-0.03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杜洛克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大,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小;生长性状中AGE的遗传趋势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BF的遗传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结论】本研究对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遗产趋势进行了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为该育种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外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对繁殖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四川省外种母猪的 3个品种 (大约克、长白、杜洛克 )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 RFLPs的方法检测其ESR基因的PvuⅡ多态性 ,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及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初产胎次中 ,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 (TNB)和产活仔数 (NBA)差异极显著 (P <0 .0 1) ,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 5 .97和 3.72头 ,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每个B基因 2 .98和 1.86头 ;对于经产胎次 ,总产仔数 (TNB)在AA、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的差异达到 0 .0 1的极显著水平 ,产活仔数 (NBA)在AA基因型与BB基因型间显著差异 (P <0 .0 5 ) ,TNB和NBA母猪每窝BB纯合子比AA纯合子分别多 3.6 8和 2 .89头 ,基因的加性效应为每个B基因分别为 1.84和 1.4 4头。头胎和经产胎次中ESR基因型在初生窝重、2 0日龄头数和窝重、30 / 4 5日龄头数和窝重以及 70日龄窝重之间的差异普遍不显著 (P >0 .0 5 ) ,但是以上 6个性状在ESR基因的 3种基因型间存在BB >AB >AA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3个群体共1686窝的生产力性状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用公畜模型估计了初生窝重、初生仔猪平均重、20日龄窝重、20日龄仔猪平均重、45日龄窝重、45日龄仔猪平均重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与大白猪相比,二花脸猪抚育能力较强,生长速度较慢。前4个性状受母体影响较大,后2个性状受母体影响较小。6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51、0.277、0.341、0.330、0.235、0.186,表明直接选择有一定效果。从6个性状中选出初生窝重和20日龄窝重来反映母猪生产力,前者反映母猪繁殖力,后者反映母猪抚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外种猪ESR基因对繁殖及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四川省外种母猪的 3个品种 (大约克、长白、杜洛克 )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 -RFLps的方法测其ESR基因的PvuⅡ多态性 ,分析了该产仔数及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初产胎次中 ,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 (TNB)和产活仔数 (NBA)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 5 97和 3 72头 ,基因加性效应分别应为每个B基因 2 98和 1 86头。对于经产胎次 ,总产仔数在AA ,AB基因与BB基因型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1 ) ,产活仔数在AA基因型与BB基因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TNB和NBA母猪每窝BB纯合子比AA纯合子分别多 3 6 8和 2 89头 ,基因的加性效应为每个B基因分别为 1 83和 1 4 4头。头胎和经产胎次ESR基因型在初生窝重、2 0日龄头数和窝重、30或 4 5日龄头数和窝重以及 70日龄窝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是以上 6个性状在ESR基因的 3种基因型间存在BB >AB >AA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新荣昌猪Ⅰ系继代选育群1990-1995年繁殖母猪(N=27G初产)性能测定资料,应用Harvey程序(1990)进行统计处理,估计出新荣昌猪Ⅰ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分别是:总产仔数0.15、活产仔数0.16、育成率0.14、初生窝重0.17、初生个体重0.20、20日龄窝重0.08、断奶窝重0.19、断奶仔数0.07、断奶个体重0.08。绝大多数繁殖性状间都存在较强的遗传相关。活产仔数与总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断奶仔数问的遗传相关分别是0.77、0.74、0.67、0.48、0.44;断奶窝重与所有繁殖性状间都存在着较强的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卵泡刺激素(FSH)刺激颗粒细胞增殖并控制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中采用白色獭兔品系的70只母兔和海狸色獭兔品系的100只母兔,研究了FSHβ的SNPs与繁殖性状间的关系。发现在FSHβ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3中的3个SNPs(FSH2,FSH30,FSH31)在联合群体中与繁殖性状具有强相关。对于FSH2,与TT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相关联较高(P 0.05)。对于FSH30,AA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显著高于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P 0.05)。对于FSH31,GG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初生窝重(LWB)和21日龄活仔数(LS21)的相关性显著高于AG基因型(P 0.05),产活仔数(NBA)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P 0.01)。结果表明:FSHβ基因与獭兔的繁殖性状相关联,因此,FSH2,FSH30和FSH31可作为分子标记对獭兔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4.
应用动物模型REML法估计金华猪繁殖性状遗传参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资料取自金华猪场 1 979~1 999年金华猪繁殖性能的生产记录。采用动物模型约束性最大似然法 (REML)对该猪群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 ,测定 1 1 4 4头纯繁金华母猪的产仔哺育记录。结果表明 ,产仔数 (TNB)、产活仔数 (NBA)、初生重 (PBW)、初生窝重 (LBW)、 2 0日龄头数(NFC)、 2 0日龄窝重 (LWFC)、 2 0日龄重 (PWFC)、 60日龄头数 (NW)、 60日龄窝重 (LWW)、 60日龄重 (PWW)、乳头数 (TN)的遗传力分别为0 1 2± 0 0 9、 0 1 8± 0 1 1、 0 1 5± 0 0 9、 0 0 2± 0 0 9、 0 1 0± 0 1 1、 0 0 8± 0 1 3、 0 1 8± 0 1 0、 0 2 3± 0 1 1、 0 31± 0 1 3、 0 35± 0 1 1和 0 1 9± 0 1 0。TNB与NBA、LBW、NW、LWW的遗传相关范围为 0 66~ 0 88,TNB与PBW的遗传相关为 - 0 43。NBA与LBW、NW、LWW的遗传相关范围为 0 60~ 0 64,NBA与PBW遗传相关为 - 0 63。PBW与PWW的遗传相关为 0 51。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分析安徽省3家(分别标记为1、2、3)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场间遗传联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为目标群体的遗传评估奠定基础。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计算了场间关联率,并估计了不同群体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BW)、达100 kg体重日龄(AGE)和100 kg体重背膘厚(BF)的加性遗传、永久环境和窝效应方差。其中繁殖性状共计24 933条,生长性状共计44 034条。结果表明:1场与其他场间没有关联,2场和3场的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场间关联率分别为3.4%、25.6%和13.8%。根据场间关联率把3个场分为2个群体(1场和2+3场),其中1场不同品种TNB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3~0.09,NBA为0.05~0.07,LBW为0.07~0.10,AGE为0.54~0.56,BF为0.26~0.35;2+3场不同品种TNB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5~0.07,NBA为0.05~0.06,LBW为0.02~0.09,AGE为0.58~0.59,BF为0.40~0.43。1场和2+3场永久环境效应范围分别0.03~0.10和0.13~0.12,窝效应均值分别为0.07和0.00。其中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偏低,但均在文献推荐范围之内,可望用于目标群体的遗传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大白猪繁殖性能因素(批次管理体系和精液类型)与遗传参数估计,为目标群体的遗传评估及生产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利用DMU和ASREML软件分析2 026头大白母猪共4 512窝繁殖记录,涉及4个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和断奶仔猪数)。结果表明:大白猪4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均在0.10左右,各性状间均成强正遗传相关(0.54以上)。精液类型(鲜精和冻精)效应对断奶仔猪数和21日龄窝重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显著(P<0.05),其中冻精在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上较鲜精均少1头左右(P<0.05)。批次管理体系研究表明,由单周批次管理体系转变为4周批次管理体系后,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活仔数、断奶仔数猪和21日龄窝重分别下降0.51头、0.61头和10.13 kg。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估计北京、天津地区长白猪、大白猪窝性状的遗传参数,为该群体进一步制定合理的育种计划和方案提供依据。收集种猪场2016—2021年3 906头长白母猪的11 583窝数据和22 070头大白母猪的62 210窝数据,利用R v4.2.2软件对影响窝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DMU 6.0软件对长白猪、大白猪的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初生窝重(Litter Birth Weight,LBW)、平均个体初生重(AverageBirth Weight,ABW)、仔猪均匀度(PigletUniformity,PU)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采用单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各性状的方差组分,采用双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并分析分娩胎次对各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娩场次、年份、胎次对窝性状影响显著(P<0.001),长白猪的TNB、NBA、LBW、ABW、PU遗传力分别为0.095±0.015、0.090±0.014、0.106±0.017、0.192±0.021、0.023±0.014,大白...  相似文献   

18.
用大白猪(LW)和梅山猪(MS)品系进行杂交实验,估计了生长性状的直接、母本和祖母加性遗传效应,以及直接、母本和父本杂种优势效应。研究了三个生长阶段,即哺乳期、断奶后以及繁殖期。断奶(大约28日龄)前对猪称重两次,即在出生和21日龄时。然后在73日龄、154日龄以及第一至第五胎的产前分别称重。断奶前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是母本的.品种间的母本加性差异随着胎次而显著增大.大白猪的初生重和21日龄重效应值分别平均高出梅山猪0.33±0.05kg 和1.24±0.22kg.这两个性状的母本杂种优势效应达0.05±0.02kg 和0.65±0.09kg。初生重性状还存在显著的祖母加性效应和直接杂种优势效应。窝大小作校正后对上述结论影响不大,只是使加性和母本杂种优势效应值增大。断奶后直接效应变得重要,品种间的加性差异在断奶后生长期急剧加大,73日龄重和154日龄重的 LW 效应值分别超出 MS4.1±1.0kg(18%)和229±3.3kg(36%),此期间的平均日增重超出231±33g/d(47%)。这三个性状的直接杂种优势效应分别为3.7±0.7kg(15%)、19.2±2.3kg(25%)和187±24g/d(30%)。其他参数都不显著,只有母本杂种优势效应直到154日龄时还存在。直接加性效应随着繁殖期不断增加,LW 对 MS 的优势从第一胎产仔时的58±9kg 增加到第五胎时的111±10kg,而直接杂种优势效应则在各胎次保持稳定,在26±7kg(10%)到28±7kg(12%)之间。其他参数值小而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撒坝猪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 6个世代共 2 31头撒坝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在建立混合线性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HARVEY程序估计了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 2 0日龄窝重、 60日龄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等 6个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撒坝猪繁殖性能在选育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速度平缓 ;上述 6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 0 37,0 0 75,0 1 1 1 ,0 1 55 ,0 1 0 3和 0 31 0 ,多为低遗传力性状 ;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介于 0 532~ 0 773之间 ,表型相关和环境相关分别在 0 30 3~ 0 946和 0 442~ 0 972之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东北民猪和松辽黑猪,针对不同胎次的产仔数、初生窝重,仔猪20日龄头数/和重/窝,以及60日龄头数/窝和重/窝的调查统计测定,表明两品种繁殖性能的较高产次为3~7胎,两个品种的各繁殖性能有较明显的差异。产仔数、20日龄头数/窝、60日龄头数/窝民猪为优势;初生窝重呈没有差异;20日龄重/窝,60日龄重/窝,松黑猪有优势。本文分析了两个品种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变化,探讨了繁殖母猪的胎次高峰和经济、合理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