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浙江省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真菌,于其主产地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收集铁皮石斛根腐病病株,采用平板分离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使用镰刀菌种特异性引物并结合ITS和TEF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确定该镰刀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分离纯获得真菌117株,其中有105株镰刀菌;经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镰刀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m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四个种,其中层出镰刀菌在数量上具有优势地位,占总镰刀菌数的44.8%;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厚垣镰刀菌分别占总镰刀菌数的21.0%、15.2%和19.0%。在致病性测定中发现层出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并不具备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明显弱于厚垣镰刀菌,表明厚垣镰刀菌为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铁皮石斛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百合根腐病是严重为害百合鳞茎的一种土传病害,其病原种类多样,已成为遏制百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从百合根腐病的病样中分离得到多种分离物,选取其中2种做进一步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杨溪乡发生的百合根腐病样品进行病原分离,进一步通过形态观察、ITS和tef1序列比对以及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明确引起百合根腐病的病原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和茄病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 sp. lilii Wang)。【结论】研究从江西余江区采集的龙牙百合病鳞茎组织上分离得到两种代表性镰刀菌,分别为藤仓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百合专化型。研究结果为百合根腐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叶文斌  樊亮 《江西植保》2013,(2):164-168
当归根腐病是当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分离纯化后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了明确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对小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50 g/mL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5.23%和53.48%,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1.57%和74.56%,且所有处理发生根腐病均比对照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疑似苜蓿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土壤接种法对代表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6类形态学特征不同的分离物,各随机选择1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刀菌F. incarnatum、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和织球壳枯萎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分别分离到1、7、14、26、7和14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1.45%、10.14%、20.29%、37.68%、10.14%和20.29%。其中,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最强,接种苜蓿幼苗发病的病情指数达82.67,其次为木贼镰刀菌、变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织球壳枯萎菌,病情指数分别为72.67、62.67、58.67、52....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主要栽培区发生的根腐病的危害情况及其症状,经过病原物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鉴定,证明该病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中的2种致病菌半裸镰孢(F. semitectum )和胶孢镰孢(F. subglutinans ) 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造成的根腐病是丹参主要土传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丹参植株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内生拮抗菌株DS-R5,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通过孢子萌发试验、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菌株DS-R5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机制。结果显示,菌株DS-R5抗菌活性物质粗提物对腐皮镰刀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菌丝发生畸变,菌丝缠绕、断裂,局部出现断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受抑制菌丝大量断裂,有菌丝碎屑产生,菌丝粗细不一,表面粗糙,有胞内物质泄露;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菌丝体细胞畸形,无完整细胞器存在,胞质外流,内部出现异常空洞。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S-R5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1.4%。综上,菌株DS-R5对丹参根腐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23个镰刀菌分离物。采用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以及对甜瓜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色素颜色,以及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同时分析ITS-rDNA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α)基因序列,以确定真菌分离物的分类属性。结果表明,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5个分离物为层生镰刀菌(F. proliferatum),5个分离物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9个分离物为轮枝样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这4种镰刀菌均对甜瓜幼苗有致病性,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这是我国首例开展甜瓜种子携带致病性镰刀菌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蒙古黄芪根腐病优势致病菌群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明确山西省蒙古黄芪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群及其分布区域和症状差异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致病菌,按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与EF-1α基因分子鉴定结果明确其分类地位,并分析不同地域和不同发病症状下致病菌的分离频率。结果表明,引起山西省蒙古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包括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芬芳镰刀菌F.redolen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以及Ilyonectria torresensis,其中锐顶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平均分离频率为53.83%和26.42%。不同地区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具有明显差异,浑源县和应县为锐顶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是42.86%、39.13%和62.50%、37.50%;五寨县为锐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56.14%和35.96%。根腐病的症状具有一定地域差异,且引发不同症状的优势致病菌也不同,总体上引起纤维状腐烂的优势致病菌为锐顶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前二者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37%和20.50%,尖孢镰刀菌仅在五寨县检出,分离频率为21.98%;引起侧根发黑的优势致病菌主要是锐顶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35.50%和21.65%,但在浑源县未发现此类症状;引起皱缩软根的优势致病菌在各地差异明显,五寨县以尖孢镰刀菌最占优势,分离频率为43.48%,浑源县为链格孢菌,分离频率为32.79%,应县则是腐皮镰刀菌,分离频率为60.00%。  相似文献   

9.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23个镰刀菌分离物。采用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以及对甜瓜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色素颜色,以及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同时分析ITS-rDNA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α)基因序列,以确定真菌分离物的分类属性。结果表明,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5个分离物为层生镰刀菌(F. proliferatum),5个分离物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9个分离物为轮枝样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这4种镰刀菌均对甜瓜幼苗有致病性,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这是我国首例开展甜瓜种子携带致病性镰刀菌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了针对根腐病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分离鉴定枸杞根腐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腐根上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菌;利用稀释涂布、滤纸片法和共培养法从健康根际土壤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枸杞根腐病分离得到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两种主要致病菌,从健康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2株对两种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J7-3、J7-8、J7-9和J10-8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J7-3和J10-8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菌株J7-3和J10-8对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分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中J10-8的拮抗作用和溶菌效果最好,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菌剂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赵丹  康业斌 《植物保护》2012,38(1):177-179
为了明确河南省洛阳地区牡丹叶部一种新病害的病原种类,对采自田间的典型症状叶片进行了常规组织分离,对单孢菌株进行了形态鉴定、rDNA 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红褐色.分生孢子梗通常呈扫帚状,有2~3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泡囊状.分生孢子直棒状,两端钝圆,有0~1个隔膜,大小为(38.4~86.4)μm× (4.6~5.9)μm,平均60.1 μm×5.2 μm.离体叶片与活体植株接种结果表明,该菌均能侵染牡丹叶片并引起与田间相同的症状.据此将分离物鉴定为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将该病害命名为牡丹柱枝孢叶斑病.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江苏省牡丹上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的发生情况,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采集自扬州市的40份牡丹叶片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测定了其中一个分离物Peony-11中TRV RNA1分子的部分蛋白编码区序列,并结合Gen Bank中已报道的相关序列对其进行了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扬州市牡丹上TRV的检出率高达62.5%;序列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TRV牡丹分离物Peony-11与Gen Bank中其它63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0.5%~99.7%;系统发生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TRV可以分成2个组10个亚组,组间、亚组间具有较为清晰的地理和寄主特异性,其中Peony-11分离物位于亚组I-1。  相似文献   

13.
In the summer of 2008, a brown spot disease in cultivated tree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was found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e causal fungus wa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eaves and identified as 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 J.C. Kang, Crous & C.L. Schoch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ies. Inoculation of the peony leaves with the isolated fungus resulted in similar symptom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this species. This report is the first of a disease on tree peony caused by C. canadens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牡丹分离物-TRV-P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受一种病毒为害后,叶片呈现黄色花叶同时伴有少量的花药败育现象。经系统鉴定,此病毒被确认为烟草脆裂病毒的牡丹分离物(TRV-Pa)。该病毒人工接种时可侵染7个科的21种植物;其TDP为80℃,DEP为10-3-10-4,L则为40天以上。TRV-Pa具有两种长度的杆状粒子,其大小分别为35-80×25nm和125-200×25nm。A 260/280为1.13,RNA含量为5.0%。经PAGE分析粒子有两条谱带,其Rf分别为0.25及0.26-0.28。迁移率分别是-1.57——1.6×10-3及-1.71——1.75×10-3cm2·Sec-1·V-1(BYDV的迁移率为-1.43——1.45×10-3cm2·See-1·V-1)。两种核酸的分子量分别为RNA1=2.45×106,RNA2=0.65×106(标准核酸为TMV和雀麦花叶病毒的核酸分子)。外壳蛋白亚基是单一的,其分子量是2.11×104(标准蛋白分别是牛血清清蛋白、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细胞色素C)。并含有较多的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未明显测到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缺少胱氨酸。对牡丹花药进行病理解剖学和血清学研究时,在花粉粒子中检测到病毒,被病毒侵染的花粉约有80%为空瘪。在牡丹的繁育中,应选用无毒繁殖材料防止TRV通过无性繁殖过程在牡丹上传播。  相似文献   

15.
 洛阳自古便是著名的牡丹之乡,其牡丹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据统计,洛阳共有牡丹品种1 000多个,占全国的67.25 %,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因其风姿华丽、色彩艳丽、品种繁多、深受大家喜爱,是中国传统名花和世界著名花卉之一。其根皮也被称为丹皮,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止痛、清热等作用,是六味地黄丸等著名中成药的主要配方,也是饮片中的常用品[1-2]。近年来,随着牡丹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造成牡丹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已给牡丹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Leaf mold, which is cause by Cladosporium paeonia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on peony, causing reduced growth, flower discolouration and peony seed...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In summer 2021, six varieties of peony plants exhibiting severe leaf rolling and deformation, as well as severe plant dwarfism and mosaic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的组织分离法分离牡丹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存在费时、费力且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分离效率,本研究利用杀菌剂抑菌谱的不同,以加入50 μg/mL硫酸链霉素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向该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制备了一种在非无菌条件下即可分离牡丹黄斑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该选择性培养基中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0~200及3.125~12.5 μg/mL。所制备的选择性培养基可有效抑制3种常见污染真菌——变幻青霉Penicillium variabil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长,但对牡丹黄斑病菌的生长影响较小,可用于牡丹黄斑病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郭凤  罗小勇 《杂草科学》2012,30(3):21-26
为了进一步明确牡丹叶及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感活性大小,于室内采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牡丹叶粉末在不同浓度下对生菜、小麦、黄瓜、稗、夏至草、播娘蒿和独行菜等7种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在低浓度下牡丹叶粉末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较大,但在高浓度时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的抑制.计算对各受体植物胚根或种子根、胚轴或胚芽鞘的有效中浓度(EC50),生菜为0.93~5.25 g/L、小麦为1.20 ~4.65 g/L)、黄瓜为3.58~>10.0 g/L、稗为0.64~3.36 g/L、夏至草为1.09~5.27 g/L、播娘蒿为1.02 ~9.65 g/L、独行菜为0.79 ~6.84 g/L,以稗的敏感性最高,黄瓜最低.继而探索了牡丹叶乙醇、甲醇和蒸馏水3种溶剂提取物对生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发现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高,提取浓度以80% (V/V)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