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为了筛选燕麦田安全高效的除草剂种类及其剂量,在甘肃中部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选取72% 2,4-D丁酯、20%氯氟吡氧乙酸、48%麦草畏、50%草除灵、50%二氯喹啉酸、40%二甲·溴苯腈(2甲4氯钠含量20%、溴苯腈含量20%)、55%苯·唑·2甲钠(苯磺隆含量2.6%、2甲4氯钠含量50%、唑草酮含量2.4%)7种激素型除草剂和1种非激素型除草剂75%苯磺隆,每种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研究不同处理对裸燕麦田杂草的控制及对裸燕麦带壳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2% 2,4-D丁酯药害严重,导致裸燕麦带壳率显著增加,不宜在裸燕麦田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燕麦种子产量也随除草剂及其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合安全性、杂草防效和种子产量,以40%二甲·溴苯腈1350 mL/hm2、55%苯·唑·2甲钠750 g/hm2在裸燕麦田的综合效应最佳,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燕麦种子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1.26%和18.41%。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 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燕麦(Avena sativa)田使用的安全、高效的混配除草剂组合,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7%2,4-D丁酯乳油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按照不同比例两两组合,混配后施于燕麦田,研究其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差异显著(P 0.05),混配处理的防效普遍高于各单剂处理。T5和T9对杂草的防效最好,但后者对燕麦有药害。综合安全性、除草效果及对燕麦的增产作用,筛选出综合效应最佳的混配组合,即57%2,4-D丁酯乳油438.5 mL·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0 mL·hm~(–2)(T12);其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达87.99%,燕麦干草产量为9 875.3 kg·hm~(–2),燕麦种子产量为4 314.3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在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带状复合种植田使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本试验选用10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大豆和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唑嘧磺草胺、扑草净、噻吩磺隆、2,4-滴异辛酯对大豆、玉米安全;二甲戊灵对大豆有轻微药害,嗪草酮、西草净对大豆和玉米均有轻微药害,药后25 d恢复正常。推荐剂量下,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乙草胺对狗尾草和马唐防效在90%以上;唑嘧磺草胺和扑草净对反枝苋和藜防效在90%以上,其他药剂防效较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可优先选用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防治禾本科杂草,选用唑嘧磺草胺或扑草净防治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6.
0.03%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混剂)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尤其是对水稻田恶性稗草、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等具有很好的防效.与常用的药剂拌肥料撒施相比,0.03%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混剂)是一种高效、简便快捷、省工省时的方法,而且对水稻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稗草是稻田恶性杂草,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是防治稗草的特效药,但长期使用出现了抗药性。为有效控制田间抗二氯喹啉酸的稗草,用室内盆栽法分析了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嘧啶肟草醚、氟吡磺隆、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6种除草剂对抗性稗草的多抗性,并通过大田试验评价了上述6种除草剂对抗性稗草的防效。结果显示,五氟磺草胺等6种除草剂对不同生物型稗草R1、R2、S均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抗性稗草R1、R2对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嘧啶肟草醚、氟吡磺隆、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6种除草剂抗性指数为1.05~1.28,无多抗性产生。使用6种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处理,以2.5%五氟磺草胺OD和10%噁唑酰草胺EC对抗性稗草的防效最好,药后20和40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其次是10%双草醚SC,药后20和40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再次是5%嘧啶肟草醚EC,药后20和40 d的防效均在85%以上。10%氰氟草酯EC和10%氟吡磺隆WG对抗性稗草的防效最差,处理后20和40 d防效均不到85%。这进一步验证了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嘧啶肟草醚、氟吡磺隆、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6种除草剂对抗二氯喹啉酸的稗草无多抗性产生。6种除草剂均可在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药性的稻区使用。但以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和噁唑酰草胺3种除草剂对抗药性稗草的防效最优。  相似文献   

8.
野牛草(Bouteloua dactyloides(Nutt.) Columbus.)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应用的一种低养护暖季型草坪草,然而杂草的入侵和竞争会导致其草坪质量下降、建植延迟甚至失败。化学防治是常用的杂草防治手段,在有效防治杂草的同时,如何选择对野牛草生长影响较小的除草剂有待探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野牛草草坪不同建植时期使用较为安全的除草剂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成熟期的野牛草草坪对常用草坪除草剂耐受性较强,其中建植芽前比较安全的除草剂有二氯喹啉酸、扑灭津、氰草津、嘧草硫醚、咪唑乙烟酸、甲磺隆、甲磺草胺、硝磺草酮和胺唑草酮,苗期芽后比较安全的除草剂有唑草酮、二氯喹啉酸、二氯吡啶酸、氟硫草定、甲磺隆、玉嘧磺隆、三氟啶磺隆、甲磺草胺、三氯吡氧乙酸、甲酰胺磺隆、西玛津、硝磺草酮和胺唑草酮。本综述为我国合理推广和应用除草剂控制野牛草杂草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穗看麦娘化学防控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穗看麦娘在欧洲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巨大的禾本科杂草,在我国仅在台湾有报道分布,但目前在我国黄淮海区域已经有分布,为新的入侵危害杂草,其化学防控技术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特选择小麦田常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8种除草剂,于2013-2014年度在大穗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的冬小麦田,分别于冬前、冬季低温及春季小麦返青初期3个时期施药,以期明确各除草剂对大穗看麦娘的田间防除效果、最佳使用时间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啶磺草胺不同时期施药,对大穗看麦娘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鲜重防效达到97.1%~100.0%;甲基二磺隆在不同时期施药也有很好的效果,在80.1%~98.6%之间;唑啉草酯冬前施药效果优,但冬季低温和春季返青初期施药效果较差,3次施药鲜重防效分别在99.3%~99.9%,74.1%~88.9%和46.2%~75.8%之间;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于冬前施药和冬后返青初期施药效果均较好,效果在81.1%~96.8%之间,但冬季低温施药效果差,防效在41.4%~76.0%之间;其他几种药剂氟唑磺隆、肟草酮、异丙隆3次时期施药对大穗看麦娘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
3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仲丁灵、金都尔和使它隆3种除草剂,研究不同施药浓度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类型除草剂不同浓度对燕麦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安全性好,无药害发生。48%仲丁灵,96%金都尔,20%使它隆在燕麦田的最佳施用浓度分别为5 625,1 350和750mL/hm2,30d株防效分别为79.7%,84.4%和87.8%,增产率分别为25.8%,31.8%和39.2%。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省铁卜加高寒地区,在不施肥、不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行距(20,30,40cm)和播种量(67.5,101.1和135kg/hm2)对野生扁穗冰草生长、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扁穗冰草田建植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因素处理对鲜重、株高、茎叶比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行距20cm,播种量67.5kg/hm2处理下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大,分别为6 065.35和1 610.33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田除草剂,选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和40%二甲·辛酰溴乳油两种除草剂,以不同浓度混配后施于燕麦田,研究其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差异显著(P0.05),混配处理的防效平均在75%,高于各单剂处理。药后15d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的株防效最高,为86.23%。药后30d的防效同样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的最高,其鲜重防效可达到98.81%。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还能显著提高燕麦干草产量,与对照相比可增产16.4%,达到10 404kg/hm2。籽粒产量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700mL/hm2+225g/hm2)处理最高,为2 564.27kg/hm2,相比对照增产37.4%。  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施用不同浓度仲丁灵和精异丙甲草胺除草剂的皮燕麦陇燕3号田间进行防效调查及燕麦种子产量测定,并进一步测定不同时期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除草剂适宜浓度范围内,高浓度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较好;与对照相比,除草剂处理对燕麦籽粒产量均有增产作用,最高增幅达30.7%。不同生长期的燕麦受到除草剂胁迫后,叶片MDA含量逐渐上升,且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升高,燕麦叶片各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试验期内,POD活性的变化与SOD相似,即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较为稳定,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两种除草剂中,精异丙甲草胺对杂草的防效和增产作用均优于仲丁灵,且对燕麦叶片各种酶活影响较小,适宜在皮燕麦田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在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对4种良种裸燕麦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裸燕麦种子产量和鲜草产草量均较高,参试的4个裸燕麦品种,NEON、青引3号莜麦,草莜1号、青莜2号,它们的种子产量和鲜草产量分别是2723.6kg/hm^2、2582.7kg/hm^2、2536.9kg/hm^2、2357.6kg/hm^2和40535.2kg/hm^2、40188.5kg/hm^2、36640.2kg/hm^2、38170.3kg/hm^2,其中NEON产籽量和鲜草产量最高,比对照品种青莜2号分别提高15.5%和6.2%。试验证明是我省东部农区适宜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氮钾配施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对燕麦的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N75K135时,穗重、穗粒数、穗数和种子产量达最大值,分别为2.95g/穗,37.53粒/穗,625.33个/m^2,6 621.53kg/hm^2;燕麦种籽产量与其各产量构成因子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与氮钾肥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5 194.11+25.01N+3.38K-0.135N2-0.028NK(R=0.97**),在N75K135时粗蛋白含量为12.90%,粗纤维为5.78%。  相似文献   

16.
青莜麦不同品种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青莜麦比第二季晚熟品种的株高、叶面积系数均高;品种323和82的单季产草量达87544.5kg/hm2和85042.5kg/hm2,双季比单季增产68.0%~81.2%。麦茬复种青莜麦产草量达64500~67500kg/hm2;并以7月20日为最佳播种期,比其他播期增产38.9%~77.0%。品种323籽粒产量3789.8kg/hm2,比对照增产26.3%~66.7%,其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对照高;麦茬复种青莜麦比复种青玉米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选用品种323和82进行双季栽培或麦茬复种青莜麦,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陇燕3号为试验材料,喷施低、中和高3个剂量(450, 750和1050 mL·hm-2)的2,4-D丁酯,在药后1,7,14,21,28 d以及开花期、灌浆期植株和收获后籽粒中测定2,4-D丁酯残留量,探讨不同剂量2,4-D丁酯处理对杂草防效、燕麦的安全性、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对燕麦安全性、产量及田间杂草防效影响显著。高剂量下燕麦出现顶端下垂、叶尖发红和药斑等药害现象。杂草防效随2,4-D丁酯施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高剂量除草剂喷施后45 d,株防效较药后30 d仍有小幅上升,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3个剂量均使株高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剂量下燕麦株高较对照降低了10.49%。低剂量下干草产量有所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增产22.64%;中剂量下燕麦干草产量呈增加趋势,籽粒增产40.57%;高剂量下,燕麦干草产量下降了8.85%(P<0.05)。2,4-D丁酯及2,4-D在皮燕麦中的残留量随除草剂施用剂量的增加而上升。施药28 d后,高浓度下燕麦中2,4-D丁酯和2,4-D残留量最高,达0.168 和0.011 mg·kg-1,显著(P<0.05)高于低浓度处理。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750 mL·hm-2为皮燕麦田2,4-D丁酯的最佳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除草剂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4种除草剂48%仲丁灵、40%二甲.辛酰溴、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处理下皮燕麦品种陇燕3号(Avena sativa cv.Longyan No.3)和裸燕麦品种燕2号(Baiyan No.2)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降低了皮、裸燕麦的SPAD、Pn、Gs、Tr和气孔限制值(Ls);4种除草剂对皮、裸燕麦的影响不同,其中48%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小,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危害较大;皮、裸燕麦间对除草剂的反应存在差异,皮燕麦对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于裸燕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