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向日葵秸秆与紫花苜蓿按鲜重质量比0∶10、2∶8、4∶6、5∶5和10∶0混合青贮,并在青贮1、3、5、7、15、30、45、60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组的营养和发酵指标,探讨混合比例对混贮品质动态影响及青贮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向日葵秸秆与紫花苜蓿在混合青贮过程中营养和发酵品质均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混贮处理组乳酸含量明显高于紫花苜蓿单贮组,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紫花苜蓿单贮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向日葵秸秆单贮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低于向日葵秸秆单贮组。结果表明,将紫花苜蓿与向日葵秸秆以5∶5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最佳;且在相同混合比例下,pH值和氨态氮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青贮15 d的发酵品质最优,对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杏渣和米糠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杏渣单独青贮、90%杏渣+10%米糠、80%杏渣+20%米糠和70%杏渣+30%米糠4个处理组,青贮60 d后对其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渣单独青贮感官品质较差,混合青贮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添加米糠后处理组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丁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混合青贮料中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随着米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从青贮发酵品质的角度,建议以80%杏渣+20%米糠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淀粉渣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试验以玉米秸秆和马铃薯淀粉渣为原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原料不同混合比例(CKB1、CKB2、CKB3)及添加菌剂后的不同混合比例(AB1、AB2、AB3)为处理,青贮30 d后对混合青贮的常规营养及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比和菌剂的交互作用对青贮pH值、乳酸、乙酸、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数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相同的原料混合比例条件下,添加菌剂均能够提高青贮的乳酸含量(P<0.05),降低pH值、乙酸含量及氨态氮/总氮数值(P<0.05);在相同处理下,随着玉米秸秆添加比例的上升,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粗灰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原料配比对青贮干物质、粗灰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pH值、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马铃薯淀粉渣和玉米秸秆比例为7∶3,添加菌剂后,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在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以6∶4混合的基础上,添加3%,4%和5%的糖蜜,旨在进一步改善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为西藏地区青稞秸秆青贮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青贮前14天,糖蜜添加组乳酸含量快速增加,pH值迅速下降。对照组pH值未能降至4.2以下,而糖蜜添加组均在4.0左右,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乳酸/乙酸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氨态氮/总氮均低于对照组,且添加3%糖蜜已达到优质青贮饲料标准。青贮第60天糖蜜添加组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各组体外降解率均高于青贮材料。综合考虑,在青稞秸秆和黑麦草以6∶4混合的基础上添加3%的糖蜜可获得优质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5.
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坚  王亚琴  闻爱友  邵涛 《草业学报》2014,23(3):248-254
本试验目的是评价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糖蜜添加为0(对照组),2.5%,5.0%,添加比例以鲜重为基础。在青贮后的第1,3,5,7,14和30天打开青贮罐,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对照组pH值在青贮发酵最初14 d缓慢下降,青贮第30天,对照组的pH值显著上升到4.96(P<0.05),糖蜜添加组pH值从第3天开始随青贮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30 d后,pH值均低于4.0。在青贮的第14天,所有处理组乳酸含量均达到其最大值,分别为50.82,84.84,86.64 g/kg DM。所有处理组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随着青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青贮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组丙酸和丁酸均未检出或少量检测到。与对照组相比,糖蜜添加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但2.5%和5.0%糖蜜添加青贮在pH值、乳酸/乙酸、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上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添加2.5%糖蜜即可提高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添加糖蜜对用麸皮、稻草、米糠调节水分的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拉丁方设计,在刚收获切碎的苜蓿原料中,分别加入0%、5%、10%的糖蜜调节糖分,同时加入麸皮、稻草、米糠调节含水量。结果表明:添加糖蜜后明显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品质,青贮饲料的颜色发黄,气味酸香,质地松软,青贮料的可溶性糖分和pH值均快速下降,与不加糖蜜的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氨态氮(NH3-N)含量及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NH3-N/TN)也均以10%糖蜜添加量最低,除稻草组外、与不加糖蜜的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着糖蜜用量的增加,重量损失却呈上升趋势。同时麸皮组和米糠组的失重相对较大,稻草组失重较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西藏地区燕麦(Avena sativa L.)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合青贮使用添加剂改善发酵品质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燕麦秸秆利用效率,将收获籽粒后的燕麦秸秆和抽穗期刈割的多年生黑麦草以4∶6混合青贮,分别添加1×106 cfu·g-1 FW的乳酸菌制剂、4% FW糖蜜和乳酸菌+糖蜜,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单独或组合添加糖蜜和乳酸菌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P<0.05)。添加糖蜜组发酵品质优于添加乳酸菌组,显示较高的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且单独添加糖蜜与组合添加组各发酵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燕麦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时添加4%糖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青贮原料对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去穗秸秆青贮两种方法处理饲用玉米,经过60d贮存后,取样测定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全株玉米青贮的pH值为3.97,乳酸占总酸的83.50%,乙酸占总酸的15.48%,无丁酸产生;全株玉米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的7.91%,显著(P0.05)低于玉米秸秆青贮组;全株玉米青贮的CP含量为8.38%,显著高于去穗秸秆青贮组(P0.05);NDF和ADF含量相应较低,显著(P0.05)低于玉米秸秆青贮组。综合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得出,全株玉米青贮优于去穗秸秆青贮,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5个处理组:紫花苜蓿单贮组(Z),全株玉米单贮组(Y),20%紫花苜蓿+80%全株玉米(ZY28),40%紫花苜蓿+60%全株玉米(ZY46),50%紫花苜蓿+50%全株玉米(ZY55),将各组青贮发酵60 d后开窖并测定青贮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青贮饲料评分较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中,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提高,青贮发酵品质逐步改善,当达到60%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值,并使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提高了乳酸含量,获得优质混合青贮饲料。随着玉米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其pH值和感官评分没有明显变化,而干物质含量略有降低。从营养均衡和发酵品质综合考虑,建议以40%紫花苜蓿与60%全株玉米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添加糖蜜、乳酸菌对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与稻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新鲜全株籽粒苋和稻秸为青贮原料,按3:2质量比充分混匀,分别添加糖蜜(M)、乳酸菌制剂(LAB)、乳酸菌+糖蜜(LAB+M),未添加为对照组(CK);青贮1,3,5,7,30 d后开包取样,测定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开包后的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籽粒苋与稻秸混合青贮感官评价优,pH值、氨态氮/总氮等指标达到优质青贮标准;添加糖蜜、乳酸菌及乳酸菌+糖蜜可显著降低pH值和乙酸含量(P<0.05),减少干物质损失,并显著增加乳酸和粗蛋白的含量(P<0.05);与单一乳酸菌处理组相比,添加糖蜜及乳酸菌+糖蜜显著增加了青贮后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pH值、中性洗涤纤维和乙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单独添加糖蜜或乳酸菌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利用稻壳和麦麸,本试验将2者与新鲜玉米(Zea mays L.)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发酵60天后测定其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以期筛选出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与鲜玉米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相比,麦麸和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但丁酸含量超过1%,发酵品质较差;与对照相比,稻壳与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氨态氮/总氮的值均显著下降(P<0.05);稻壳、麦麸与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与对照相当,但干物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M1F1(5%麦麸+10%稻壳+85%鲜玉米秸秆)处理的Kaiser法评分最高。因此,建议将麦麸、稻壳和鲜玉米秸秆按5∶10∶85的鲜重比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凋萎和添加剂对稻草裹包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10月底收割的鲜稻草和凋萎24 h稻草(干鲜比分别为36.5%、42.3%)均设4个组,即对照组、糖蜜组(单独添加糖蜜)、青贮宝组(单独添加青贮宝)和糖蜜+青贮宝组(糖蜜和青贮宝联合添加),每组制作3包。常温裹包青贮50 d后,开包采样进行感官品质、发酵参数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无论鲜稻草是否凋萎,稻草单独青贮难以成功,添加剂糖蜜、青贮宝的添加有利于稻草的裹包青贮;单独添加青贮宝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氨态氮(NH_3-N)含量(P0.05);单独添加糖蜜显著提高凋萎稻草青贮的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联合添加糖蜜和青贮宝可显著提高鲜稻草或凋萎稻草青贮的粗蛋白质(CP)和钙(Ca)含量(P0.05),显著降低鲜贮稻草青贮的NDF含量(P0.05),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NH_3-N含量(P0.05),显著增加凋萎稻草青贮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凋萎显著降低稻草青贮的干物质回收率和丙酸含量(P0.05),提高稻草青贮的CP和NH_3-N含量(P0.05)。综上,稻草单独青贮难以成功,添加糖蜜和青贮宝有利于提高稻草青贮的发酵品质,稻草青贮前凋萎要适度。  相似文献   

13.
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及象草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秸分别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和象草的混合青贮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乳酸菌(Chikuso-1)添加剂处理探讨其对不同原料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料pH、乳酸(LA)含量和氨态氮/总氮(AN/TN)均极显著优于对照(无添加物,P<0.01),乳酸菌对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粗蛋白质(CP)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添加乳酸菌的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料干物质回收率(DM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混合青贮料的pH、LA含量、AN/TN、WSC含量、CP含量、ADF含量、DMR差异极显著(P<0.01).稻秸与玉米秸混合青贮料品质最佳,最差的是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水稻秸秆、麦麸与葡萄糖对新鲜绿狐尾藻青贮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A因素为稻秸添加比例:0%,5%,10%,15%(相应计算麦麸和绿狐尾藻添加比例);B因素为葡萄糖添加比例:0%,2%,4%,6%,青贮原料充分混合后青贮。结果表明:稻秸与葡萄糖添加比例及二者互作对青贮效果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稻秸添加比例增加,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纤维含量极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随葡萄糖添加比例增加,pH值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纤维含量及有氧稳定性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来看,70%绿狐尾藻与30%麦麸混合青贮添加2%~6%葡萄糖可制备饲用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均优的青贮饲料;添加5%或10%水稻秸秆并添加4%葡萄糖可制备原料成本更低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评估蘑菇渣青贮料的营养品质、发酵特性及其与常规饲料原料的体外降解差异性。试验将收集的蘑菇渣作为原料,与米糠、糖蜜、垫料和菌种混合后青贮4周。分别在青贮0、7、14和28d时收集样品,用于评估营养品质、体外发酵特性,同时对比青贮蘑菇渣饲料与水稻秸秆和大麦秸秆的体外降解特性。结果:随着蘑菇渣青贮时间的升高,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青贮7d后有机物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蘑菇渣青贮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青贮7d后,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青贮7和28d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青贮0和14d(P<0.05)。蘑菇渣青贮7d后,pH显著升高(P<0.05),随后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降低,随后又升高(P<0.05)。蘑菇渣青贮后,乳酸和氨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水溶性碳水化物浓度显著降低(P<0.05)。青贮蘑菇渣的干物质组分中,水溶降解部分显著高于水稻秸秆和大麦秸秆(P<0.05),但不溶降解部分显著降低(P<0.05)且非降解部分显著低于水稻秸秆(P<0.05)。针对蛋白组分,青贮蘑菇渣水溶降解部分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原料(P<0.05),但不溶降解和非降解部分显著降低(P<0.05)。蘑菇渣青贮料中性洗涤纤维可消化部分显著低于水稻和大麦秸秆(P<0.05),不可消化部分则显著提高(P<0.05)。结论:以蘑菇渣为基础的青贮料发酵良好,可保存至第4周。以蘑菇渣为基础的青贮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远高于水稻、大麦和黑秸秆,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麦麸及5个不同比例(0、5%、10%、15%和20%)的稻秸分别进行混合裹包青贮,3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稻秸添加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pH、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和NH_3-N/TN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稻秸添加量的增加,pH值、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有氧稳定性递增,粗蛋白(CP)、WSC、相对饲料值(RFV)和V-Score值降低。2)根据V-Score评分可知,0和5%的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为优,10%和15%稻秸添加组的发酵品质为良,20%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中等。3)青贮30 d开包后,0和5%的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64和72 h,10%、15%和20%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均大于168 h;有氧暴露4 d后,0、5%、10%和20%稻秸添加组pH值迅速变化,15%稻秸添加组变化相对较小。综上所述,优质混合青贮的推荐稻秸添加比例应小于5%。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型日粮化学成分、pH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常用的肉牛全混合日粮分成16份,每份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进行普通发酵,处理1组添加20 g/kg糖蜜,处理2组添加3 g/kg丙酸,处理3组为联合发酵组(20 g/kg糖蜜+3 g/kg丙酸),青贮6周后,收集样品进行后续分析。结果:糖蜜青贮组干物质、乳酸和乳酸菌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1.94%、19.82%和23.20%(P<0.05),但处理组丁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全株玉米型日粮青贮7和14 d后pH显著降低(P<0.05)。青贮1 d和14 d,糖蜜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9.93%和71.77%(P<0.05),而青贮7 d,丙酸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42%(P<0.05)。青贮1、7和14 d,糖蜜组和丙酸组全株玉米型日粮氨氮与总氮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青贮1和7 d后糖蜜组全株玉米型日粮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14 d后,处理组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0.75%、16.05%和17.17%(P<0.05)。结论:在全株玉米型日粮中添加20 g/kg糖蜜可以提高青贮产物乳酸含量,同时改善发酵好氧稳定性,添加3 g/kg丙酸发酵虽然降低了青贮过程中乳酸产量,但提高了发酵产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全株构树和稻草为原料,按照鲜重质量比10∶0(A组)、9∶1(B组)、8∶2(C组)、7∶3(D组)混合调制青贮饲料。各混合比例设无添加剂(CK)、糖蜜组(T)、乳酸菌组(GLP5)及糖蜜+乳酸菌组(T+GLP5),青贮60 d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混合比例糖蜜添加组(T、T+GLP5)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GLP5与CK处理相比,pH值和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B处理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D组(P<0.05)。各混合比例添加剂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均降低,A、B及D组T、T+GLP5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显著降低(P<0.05),C组T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全株构树与稻草混合青贮时选用糖蜜添加组(T、T+GLP5),同时选用9∶1的混合比例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张颖 《饲料研究》2021,(2):89-92
试验旨在研究揉搓粉碎和微波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微波未处理玉米秸秆青贮为对照,以揉搓粉碎不同长度玉米秸秆为试验对象,在不同微波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青贮50 d,分析青贮品质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揉搓长度为2 cm的玉米秸秆经过微波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青贮感官品质,可评定为优等。揉搓长度为2 cm、500 W微波预处理9 min,玉米秸秆青贮后pH值明显降低,达到3.80。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60.09%和32.19%(P<0.05)。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提高到4.87%和1.45%。研究表明,揉搓粉碎和微波预处理利于玉米秸秆降解转化,可以改善青贮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