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自制牛结核病PCR诊断试剂盒对贵州省某奶牛场共计150份血样、奶样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对111份奶样标本进行检测,8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2%;PCR试剂盒对39份血样标本的检测,1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0.76%。本试验共计检测贵阳附近某奶牛场1 200头份奶牛,先采用PPD检测牛结核病阳性牛和可疑牛,再用PCR法进行检测,PCR检出阳性牛共计20头份,阳性检出率为1.67%;PPD检出阳性牛24头份,检出率为2%。总之,PCR试剂盒在检测牛结核病不同标本中显示出快速、特异等优点,这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牛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检测牛结核的效果及国产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本试验首先将国产试剂盒与Prionics试剂盒对42份相对阳性的样品和105份相对阴性的样品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对5个规模化牛场的3000头奶牛首先进行国产单纯结核菌素颈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3天后选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和可疑及部分阴性牛共418头,进行牛γ-干扰素试验。结果国产试剂盒对阳性和阴性样品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100%,与Priobics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9.3%。表明国产试剂盒与进口试剂盒的检测能力一致,牛γ-干扰素检测方法准确可靠。5个牛场的3000头奶牛单纯结核菌素颈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为138头,可疑105头。γ-干扰素试验对418头奶牛的检测,其中阳性74头,与颈部皮内变态反应(可疑牛暂时视为阴性)的符合率为60.5%。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应用两种活体诊断方法检测牛结核病的试验结果。2010~2011年度,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分3批次对5156头奶牛和奶水牛实施监测,监测阳性数57头,阳性率1.11%。采集该57头牛抗凝全血,应用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3份,阳性率5.26%。对14头第一批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进行病理检验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3份样品分离培养呈阳性,其中1份PCR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2份为非分枝杆菌。PCR方法检测的14份组织样品中,2份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份为牛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合病理剖检和病原PCR诊断,分析比较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PPD纯度、非特异性反应、结果判定的主观性等因素,导致PPD皮内变态反应监测检出假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从吉林省不同区域的7个城市采集的503份牛颌下淋巴结样品和497份牛肠系膜淋巴结样品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情况的调查,样品均采自结核(副结核)变态反应阴性牛只,调查中得到阳性样品25份,阳性率2.5%,其中颌下淋巴结阳性率1.59%,肠系膜淋巴结阳性率3.42%,成功分离扩增培养出1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了分类鉴别,得到母牛分枝杆菌1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2株,苏加分枝杆菌2株,偶发分枝杆菌1株,蟾蜍分枝杆菌6株,胞内分枝杆菌2株.调查结果表明:非结核分枝杆菌单独感染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6年福建省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福建省9个地区的6个非免疫牛场和15个散养户采集的共计21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规模场检出阳性血清147份,平均阳性率为92.5%,其中有3个规模场的血清阳性率高达100%;从散养户中检出阳性血清7份,平均阳性率为12.3%.另外,奶牛血清阳性率为88.8%,肉牛/黄牛血清阳性率为29.8%.调查表明,福建省规模牛场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利用副结核分枝杆菌(MAP)间接ELISA抗体检测对2020年省内11个地市部分牧场送检的523份牛血液样品进行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4个送检牧场,阳性样品145份,场间阳性率92.86%,样品阳性率27.72%.对4个500头左右中小规模牧场进行批量检测,833份样品中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太原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太原市不同地区的28个规模场、90个散养户及9个奶牛园区的460头奶牛的血清样品进行BVD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各地区均有BVDV感染,阳性血清292份,平均阳性率为63.5%。其中养殖园区样品阳性率最高,为84.1%;其次为规模场,为76.7%;散养户阳性率最低,为36.0%。(2)同一养殖模式下,不同年龄段奶牛感染率相似。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区BVDV感染率较高,不同类牛场感染率差异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河南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对本省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5个肉牛养殖场的181份牛奶样品和395份血清样品进行BVD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牛奶106份,阳性率最高为93.3%,最低的为5.0%,平均阳性率为58.6%.其中有5个规模化奶牛场牛奶样品阳性率均在75%以上.肉牛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124份,最高阳性率为74.12%,最低5.80%,平均阳性率31.39%.结果表明,该病在所调查地区中奶牛和肉牛均有感染,不同牛场间感染率差异较大,其中规模化奶牛的感染率较高.表明应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对该病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该省不同地区9个规模化牛场共采集血样15 03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奶牛副结核抗体。结果显示,9个牛场均检出血清阳性牛,副结核阳性场感染率100%,2018年样品平均阳性率4.74%,2019年样品平均阳性率4.31%。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河南省某地区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感染情况,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218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检测为阳性样品份数17份,阳性率7.80%;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布鲁氏杆菌病阳性率偏低于散养户;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以成年母牛阳性率最高。说明该地区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当地畜牧部门和养殖户必须加强对该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初步掌握衣原体病在河南平顶山奶牛群的感染情况,本试验于2017年6月~9月对该市6个奶牛场共390份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结果显示,112份奶牛血清样品检测为衣原体病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8.71%,规模化奶牛场阳性率低于散养场,分别为20.42%和42.0%;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经产奶牛阳性率最高,为34.82%,后备青年牛次之,为22.53%,犊牛最低,为8.33%。该市奶牛衣原体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需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云南奶(水)牛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2011年度,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疫病控制功能实验室在体系所属的2个综合试验站和4个区域推广站各示范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采集奶牛、奶水牛血清样品共计311份。应用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和O型免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检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数253份,阳性率81.35%;亚洲Ⅰ型抗体阳性数278份,阳性率89.39%;A型抗体阳性数110份,阳性率35.37%。应用口蹄疫3ABC抗体检测方法检出抗体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2.25%。应用IDEXX牛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方法检出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0.64%。针对本次获得的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强化奶牛和奶水牛犊牛免疫、跟踪监测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以规模牛场为调查对象,对来自168个场群的9295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并按动物种类、存栏量规模和不同区域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平均场群阳性率为9.52%,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79%;肉牛群体中未检出结核阳性个体,奶牛群体中结核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74%和0.88%;存栏量≤500头的规模奶牛场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3.75%和1.30%,且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随存栏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豫西和豫北地区有结核阳性牛只检出,尤其是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豫东、豫南和豫中地区无结核阳性个体检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具有明显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依据其流行特征,针对不同种群和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控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钩端螺旋体病在犬、猫体内的感染情况,2011年,在北京地区建立了20个宠物疫病监测点,随机收集了犬、猫血清及尿液样本396份,进行犬、猫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为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犬、猫血清共计200份,抗体阳性的样品共有106份,阳性率为53%,其中猫血清为阳性的样品有20份,阳性率为27.8%;犬血清为阳性的样品有86份,阳性率为67.2%。RT-PCR检测犬、猫尿液共计196份,阳性的样品共有54份,阳性率为27.6%,其中猫尿样21份,阳性样品4份,阳性率为19%;犬尿样175份,阳性样品50份,阳性率为28.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分析奶牛的健康状况,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实际应用建议。[方法]同时采用单纯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使用国产PPD简称国产TST、使用进口PPD简称进口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唐山市某奶牛场存栏的115头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15头(其中5头为牛型、禽型双阳性)、阴性100头(其中1头为禽型阳性),牛型结核阳性率13.04%、禽型结核阳性率5.22%、二者混合感染率为4.35%。试验表明,对于伴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牛群,仅靠一种活体检测方法难以做出牛结核病准确诊断。[结论]因此,可采用进口TST初筛,阳性和可疑牛用IFN-γ-ELISA复检以排除部分假阳性,对于早期感染牛场可直接采用IFN-γ-ELISA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近年来云南省牛流行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文采集了临沧市沧源县、普洱市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昆明市五华区及曲靖市马龙县5个州市共计356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总体样本阳性率为8.4%。从样品采集地区检测结果比对来看,普洱市孟连县和西双版纳勐腊县采集的样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52%(9/58)和15%(9/60);其次为临沧市沧源县样品,阳性率为11.11%(1/9);曲靖市马龙县样品阳性率最低,为4.93%(11/223);昆明市五华区的血清样品未检出牛流行热抗体。对不同品种牛群感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黄牛感染阳性率最高为21.69%(18/83);其次为婆罗门牛,阳性率为11.1%(1/9);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阳性率为4.93%(11/223);水牛和奶牛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17.
为初步了解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与分布特点,于2017年4~10月对安阳市6个规模化奶牛场共480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副结核病抗体检测,旨在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结果显示,共有27份血清样品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5.63%,不同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小牛最高,为16.07%。副结核病在安阳市殷都区奶牛场广泛存在,感染率较低,但养殖场(户)仍需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从永靖县部分奶牛养殖场(户)随机抽取奶牛生鲜乳样品40份,用国标TTC检测法对抽取的奶牛生鲜乳样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在检测的40份新鲜牛奶样品中有3份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7.5%,可疑阳性样品为2份,占抽查总量的2.5%,并详细的分析了检测结果,提出了采取的措施,为畜产品安全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 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 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采用荧光PCR检测组织样品中的PRV核酸,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gE全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6.03%,场群阳性率为54.15%;不同场群中商品代养殖场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且冬季的个体阳性率最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4份病毒核酸阳性,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27%,对其中的4株PRV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4株gE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9%,与国内经典株同源性为99.2%~99.5%,与国内流行变异毒株同源性为99.6%~99.9%,同属于GenotypeⅡ群,均为变异毒株。河南省猪场PRV的感染较为普遍,且流行毒株为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新蔡县奶牛弓形虫病感染情况,并探讨感染率与不同规模奶牛场、年龄阶段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2017年4月~2018年3月,应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对新蔡县7个养殖场共324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共有24份样品检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7.41%,不同年龄阶段奶牛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7岁以上奶牛阳性率最高,为15.00%;散养户(10.71%)较规模养殖场(6.25%)高,表明新蔡县弓形虫病在多数奶牛场存在,且感染率较高,需要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