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育雏初期即10日龄之前.有时会遇到雏鸡糊肛现象。雏鸡排出的白色黏稠粪便粘于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不能自然脱落,甚至堵塞泄殖腔。糊肛的雏鸡占全群的10%~40%,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人工帮助清除可以减少死亡。许多养鸡户认为糊肛是由于雏鸡感染了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我们对这种较为普遍的想象进行了分析和监测.认为这是由于饲料蛋白质过高和管理不当引起的非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陕西某养鸡场从山西某种鸡场买回一批种雏,在5日龄前发生严重的糊肛,发病率达对%,死亡率达5%。在6日龄后才在饲料中拌入抗生素及维生素,加强饲养管理,以后症状才逐渐减轻,避免了更大的损失O-_全年楷o乃临馆庆特首先,从山西场将刚孵出的3000只雏鸡经2天2夜的长途运输方到达陕西场QZ日龄时开始出现糊肚,发病率达10%。病雏表现缩头闭目,精神不振,肛门周围粘附黑色泡沫样糊状粪便,干涸结块,堵塞泄殖腔。有的雏鸡脚趾被粪便包裹,形成硬块,行走困难。个别雏鸡肛门周围粘附白色石灰样粪便,发出“叽叽”尖叫声。死雏大多为排…  相似文献   

3.
在雏鸡的养殖过程中,不少养鸡户都会遇到雏鸡糊肛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养殖户都会想到沙门氏菌等病菌的感染,于是加大了雏鸡饲料中药物的用量,可有的时候加大药物用量雏鸡的糊肛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治疗或缓解。研究发现导致雏鸡发生糊肛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单纯的沙门氏菌等病菌的感染。下文将对雏鸡糊肛常见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鸡只的科学养殖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禽源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临床上病死鸡以及市场上出售健康鸡的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在兴农动物医院门诊、北园春活禽交易市场等地无菌采集病料或肛拭子共178份,接种到蛋白胨缓冲液培养管中增菌24h后,通过SS琼脂培养、三塘铁斜面、尿素管初步鉴定,共分离到待检菌株18株,经PCR检测最终确定18株全为沙门氏菌。18株沙门氏菌有17株来源于10日龄内雏鸡,1株来源于蛋鸡。说明沙门氏菌病雏鸡发病率高,成年鸡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5.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秋  韦平 《广西畜牧兽医》2003,19(3):117-118
在禽类 ,沙门氏菌可引起鸡白痢、鸡伤寒和副伤寒。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往往是终生带菌的 ,感染母鸡所产的蛋 ,高达 1/ 3带菌。带菌蛋的孵化率低 ,孵出的雏鸡的成活率也低[1,2 ] 。所以 ,鸡白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2 0 0 2年 8月南宁市某养鸡场有一群 8- 11日龄的雏鸡发病 ,发病率为 10 % ,死亡率为1%。经实验室的细菌分离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 ,确诊该群雏鸡感染了鸡白痢沙门氏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伊红美兰平板、半固体培养基等常用培养基 ,由本室制备和保存。1.1.2 生化反应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丰强雏康宁"对雏鸡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疗效,以硫酸新霉素为对照药物,分别用丰强雏康宁和硫酸新霉素临床推荐量治疗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人工混合感染的3日龄土杂鸡.结果: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丰强雏康宁和硫酸新霉素按推荐量饮水给予3~8日龄土杂鸡,连用6d,可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肉鸡5000只,4~5日龄开始发病,病雏鸡精神沉郁,绒毛松乱,离群半蹲,呈昏睡状,饮水、采食均下降,嗉囔空,有的有气体,呼吸困难,极少数后期跛行;病初排含气泡沫稀便,后转为白色稀便并粘连泄殖腔周围绒毛,严重的造成糊肛,病雏排便时发出呜叫。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贵阳市某农场孵化出壳28700只雏鸡,在接种马立克疫苗后出现大批发病死亡,1~3日龄雏鸡死亡率高达40%,4日龄以后死亡渐次停止。本实验室对送检的8只病死鸡进行了剖检,主要病变如下:颈部肌肉充血水肿,皮下出现胶冻样浸润;肝脏表面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可见血样或白色稀薄粪便。从病死雏鸡的肝脏和颈部皮下分离出8株细菌纯培养物,全部分离细菌在鲜血琼脂平  相似文献   

9.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肉鸡5000只,4~5日龄开始发病,病雏鸡精神沉郁,绒毛松乱,离群半蹲,呈昏睡状,饮水、采食均下降,嗉囔空,有的有气体,呼吸困难,极少数后期跛行;病初排含气泡沫稀便,后转为白色稀便并粘连泄殖腔周围绒毛,严重的造成糊肛,病雏排便时发出呜叫。  相似文献   

11.
1996年9~10月,豫北某鸡场自产种蛋在孵化过程中,陆续出现死胚,统计死亡鸡胚3256只,死亡率达17.58%;孵出的一批罗曼褐雏鸡共7856只,3日龄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3日内共死亡IO85只,死亡率为13.8%。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确定造成该鸡场孵化厅内鸡胚和雏鸡死亡的主要病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的混合感染。分析造成传染的原因,主要是孵化厅内卫生条件不好,由于进行连续作业,孵化器内不能进行彻底消毒,鸡场未采取沙门氏菌净化措施,种蛋也缺乏严格消毒,造成沙门氏菌垂直传播与绿脓杆菌的混合感染。经药敏试验证实,该两种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硫酸新霉素极为敏感,用此四种药物之一种对雏鸡群进行药物防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优质雏鸡特征特性 外观标准。出壳雏鸡绒毛清洁、有光泽,眼大有神,精神活泼,反应灵活,两脚站立行走稳健,腿肌圆润。无干脱吸水现象泄殖腔周围干爽,无稀便沾着或“糊肛”,眼肌无畸形,体态大小匀称(〉34克)。握雏鸡有较强的挣脱力,腹部大小适中,脐环闭合良好。听雏鸡叫声清脆,无微弱、嘶哑和呜叫不止等。  相似文献   

13.
l发病情况。2003年5月以来,我市周边地区的蛋鸡雏陆续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特征为一般从2~10目龄开始发病,同批雏鸡均发病,发病率可达70%~90%,死亡率为30%~50%,现将一典型病例报道台下:松山镇高某饲养的1200只蛋鸡雏从3日龄开始,个别出现打蔫、死亡现象,病死雏鸡陆续增多,该养殖户到多处求诊,先后使用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新霉素,头孢等药物,效果均不明显,从3日龄,陆续死亡300余只,高某最后携带雏鸡到我门诊求治。  相似文献   

14.
<正>一温度初生雏鸡体温一般比成年鸡体温低2~3℃,10日龄后才能达到成年鸡体温,一般为40.3~41.5℃,京海黄鸡10日龄前不能完全根据自身产热调节体温,需要通过环境温度来调控体温。因此10日龄内环境温度对于雏鸡来说至关重要,对京海黄鸡而言前10天保温区的温度应为35~36℃的高温育雏的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控制糊肛的发生,而且提高育雏质量和成活率,以后随着周龄的增  相似文献   

15.
1日龄雏鸡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例报告刘建文徐国栋(天津市禽病诊断中心30040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都是能经蛋传播的病原菌,二者混合感染,对雏鸡危害很大。我们遇到一起1日龄雏鸡发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病例,发病率达50%以上。由于诊断快...  相似文献   

16.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致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鸡,7~21日龄幼雏常发,发病率40%~100%,大多呈急性败血症过程,2~3周龄死亡达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与13龄、品种、营养、鸡群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在20日龄后死亡逐渐停止。但2008年10月南通海门某养禽场3000只130日龄开产鸡暴发无明显症状、但产蛋量有明显下降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殷秀玲 《中国家禽》2005,27(17):55-56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发热、拉白色粥样或黏性稀粪便为特征,一般5~6日龄开始发病,7~14日龄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特别是7~10日龄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严重影响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  相似文献   

18.
法国伊莎祖代种鸡(ISA)是世界优良的品系之一,无锡养鸡集团有限公司自1998年以来已多次引进该品系的祖代一日龄雏鸡,每次引进无锡检验检疫局实施了进境隔离检疫,在隔离检疫中发现该品系的雏鸡均有特异的封肛现象,造成2.3%雏鸡死亡,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最主要的是干扰正常的隔离检疫。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对封肛雏鸡进行了分析研究,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菌种,对2~3日龄雏鸡进行了人工感染致病的分组药物治疗比较试验。取210只雏鸡随机分成7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每组都接种鸡白痢沙门氏菌,每只鸡的接种量按最小致死量给予。阳性对照组不给药治疗,其中5组分别用泻痢安糖糊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中药鸡痢灵和西药可溶性氟哌酸给予治疗,连续用药4d,停药观察7d。结果表明,泻痢安中剂量组的存活率达90%,即泻痢安中剂量对雏鸡鸡白痢的治疗效果可列各组之首。  相似文献   

20.
兰州某鸡场进口明星种雏鸡两批随机抽样445份和300份,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沙门氏菌病检疫监测,分别于147日龄和33日龄检出阳性病鸡,其阳性率分别为1.24%和1.33%。证明供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