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索MT1及MT2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影响,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直接测序法,将测序结果运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突变位点;将检测到的SNP位点与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通过扩增MT1的第2外显子区域,检测到1个SNP位点;扩增MT2基因内含子区域,检测到2个SNP位点。将其与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T1基因g.22354GA位点,GG基因型乳脂率、乳蛋白率、总蛋白、总乳脂均值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均值(P0.05);MT2基因的g.13647TA与g.13810TA位点,各基因型的泌乳性状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MT1基因可以作为影响泌乳性状的候选基因,为中国荷斯坦牛辅助标记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k-CN基因第5外显子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检测k-CN基因第5外显子,检测出3种基因型(TT型、TC型、CC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1,0.328,0.031,采用SAS 8.02软件对4个产奶性状与k-CN基因第5外显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率(F)、乳蛋白率(P)、体细胞数(SCC)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P极显著相关(P<0.01),对校正305天产奶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Leptin Exon3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检测了Leptin基因第三外显子,并通过SAS软件(8.02)对4个产奶性状与Leptin Exon3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TT型、TC型、CC型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6,0.063,0.031;3种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305 d产奶量、乳蛋白率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TC型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CC型(P0.05),TC型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C型(P0.05)。  相似文献   

4.
中国荷斯坦奶牛催乳素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能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中国荷斯坦奶牛催乳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能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新疆地区35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催乳素(PRL)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A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66、0.2461、0.1073。【结论】催乳素基因在此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催乳素基因的杂合度为0.100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0.8943,多态信息含量为0.1001,属于低度多态。同时对所发现的多态位点与奶牛产奶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催乳素基因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GnRH基因外显子2和LHR基因内含子9在144头中国荷斯坦牛和79头河南地方肉牛品种中的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精液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3岁荷斯坦牛的鲜精活力显著高于4岁以上的牛,而畸形率显著低于7岁以上的牛。对2~4岁荷斯坦牛不同精液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畸形率与顶体完整率和冻精活力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6和-0.500)。不同基因型与精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44头中国荷斯坦牛所研究位点不同基因型对精液品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而河南地方肉牛GnRH基因外显子2的A883G位点GG基因型的精子密度显著低于AA和AG基因型.LHR基因G51656T位点的TT基因型精子密度显著高于GT基因型,未检测到GG基因型。并且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种公牛的精液品质逐渐变差。GnRH和LHR基因可作为影u向肉牛精液品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19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STAT1基因内含子11、19、25及3-′UTR 4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3个胎次的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内含子11和3-′UTR 2个位点发现多态性,在内含子11中发现2个单核苷酸连锁突变,分别为28739碱基处发生的G→A转换,28873碱基处发生的G→C颠换;在3-′UTR 141930碱基处发现C→T突变。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对中国荷斯坦奶牛3个胎次305天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含子11中,BB基因型个体第一、二胎次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各胎次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出BB〉AB〉AA的趋势。在3-′UTR中,CC、CT基因型个体的第一、二胎次产奶量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第一、三胎次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3个胎次乳脂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呈现出CC〉CT〉TT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牛整合素β-2(ITGB2)基因D128G突变能引起牛白细胞粘附综合征(BLAD),是牛乳房炎抗性的研究热点之一,但ITGB2基因其他突变在中国荷斯坦牛中的分布及其与乳房炎抗性和产奶性状是否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ITGB2基因389CT(rs108953545)和774CT(rs209411752)2个SNP位点,利用SNaPshot技术检测其在1 212头荷斯坦母牛的基因型,并与体细胞评分(SCS)和5个产奶性状(305 d产奶量、乳脂和乳脂率、乳蛋白和乳蛋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89位点CC、C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29、0.49和0.22,774位点相应的基因型频率为0.69、0.27、0.04;2个位点与SCS和5个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仅774位点CT和TT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2个位点6种复合基因型相关分析发现,CTCC和TTCC基因型具有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1),而TTCC基因型个体的SCS更低(P0.05)。总体而言,TTCC基因型是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房炎抗性和乳品质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关联性,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中国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TLR4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TLR4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试验共检测到2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TLR4基因5'侧翼区存在SNP -226 G>C突变,经PCR-RFLP检测发现3种基因型: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8、0.482和0.310;外显子3存在SNP 1760 C>T突变,经PCR-SSCP检测发现3种基因型:CC、TC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8、0.225和0.007,以上2位点均偏离Hardy-Weinberg 平衡。对于SNP -226 G>C位点,基因型个体的SCS差异不显著;对于SNP 1760 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和TC基因型个体(P<0.01)。SNP 1760 C>T的CC基因型对于中国荷斯坦牛的SCS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230头荷斯坦奶牛,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对FASN基因3'-UTR区和外显子部分片段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突变位点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片段中,检测到3'-UTR区存在一个C→T碱基的置换突变(g.51403203CT);该突变位点为Bam HⅠ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CC、TC、TT三种基因型,TT基因型的乳脂率和脂蛋白比显著高于TC基因型、CC基因型(P0.05),而三种基因型间乳蛋白率和305 d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河北地区870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法对DGAT1基因K232A位点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利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了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305d产奶量5个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KK、K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402、0.9276和0.0321;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5040和0.4960;该碱基突变对乳脂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d产奶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乳脂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KK基因型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KA和AA基因型(P<0.01);KA和AA基因型的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KK基因型(P<0.05);AA和KA基因型的泌乳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DGAT1基因突变对河北荷斯坦奶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牛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α)基因的内含子3,获得589 bp的片段,利用DNA测序技术发现1个新SNP位点,即44087(G/A);同时利用PCR-RFLP技术对这该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分别分析了771头中国荷斯坦牛、136头鲁西黄牛和37头渤海黑牛PPAR-α基因该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这3个群体中PPAR-α基因44087(G/A)位点普遍表现为GG基因型频率最高,优势等位基因为G;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群体中都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这个基因座位上均有丰富的多态信息含量。对中国荷斯坦奶牛44087(G/A)位点不同基因型与SCS、产奶性能及耐热性能进行最小二乘均值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PPAR-α基因该位点GA基因型是优良基因型,其个体的SCS值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并且GA基因型乳蛋白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在炎热环境中产奶下降率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由此分析GA基因型可能有利于提高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选择GA基因型的个体,可以降低热应激给奶牛带来的危害,同时又能够提高牛奶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关系。【方法】 通过混池测序对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ASP)技术在1 160头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中进行SNP分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采用线性模型进行SNP与11个繁殖和产奶性状基于单位点和单倍型组合的关联分析。【结果】 在PIK3CB基因中共检测到了17个SNPs,筛选出7个SNPs用于后续分析。关联分析发现,7个SNPs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P<0.05;P<0.01);位于外显子区域的g.130433743 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和位于可变剪接区域的g.130448069 G>A位点GG基因型个体,其经产牛首末次配种间隔、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低,体细胞评分最高,上述基因型个体具有较短的首末次配种间隔,而产奶性能相对较差;g.130387717 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其初配日龄和青年牛首末次配种间隔最低,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高,该基因型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均较好,上述3个SNPs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候选位点重点关注。单倍型分析发现,PIK3CB基因的g.130387717 G>A、g.130430832 A>-、g.130433743 A>G、g.130433982 C>T、g.130446073 C>T和g.130448069 G>A 6个SNPs紧密连锁形成一个单倍型块,且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5;P<0.01),其中H2H3和H2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较好,为优势单倍型组合。【结论】 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多态性与繁殖和产奶性状存在关联,g.130433743 A>G、g.130448069 G>A和g.130387717 G>A位点可作为潜在分子标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平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 .[结论]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在荷斯坦奶牛中BB型比AA,AB型的产奶量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GH基因SNPs与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Z32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H基因第5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的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GH基因第4内舍子(2017bp处)存在C—T的碱基转换,该群体在此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为中度多态。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泌乳性状显著相关(P〈0.05),TT型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和305d乳糖量显著高于CC型(P〈0.05);TC型与TT型、CC型之间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TC型在数值上有优于CC型的趋势。建议将等位基因T作为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研究对象.利用AB13730测序仪对DGAT2基因Exon4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后发现三个突变位点474bp(C/G)、48lbp(G/A)、621bp(C/T),各个位点发现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CC型、GC型,GG型、GA型,CC型和CT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84、0.516,0.687、0.313,0.484和0.516。通过SAS软件(8.02)对4个产奶性状与DGAT2基因Exon4的关联分析表明.474bp(C/G)CG型305d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高于CC型(P〈0.05),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影响不显著(P〉0.05);481bp(G/A)GA型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GG型,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621bp(C/T)CT型305d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数都显著高于CC型(P〈0.05),乳脂率影响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中国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差异。[方法] 选取中国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各6头,每头奶牛收集200 mL生鲜乳样品,利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和组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品种牛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进行比较。[结果] 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乳脂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乳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乳钙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乳锌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荷斯坦奶牛,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西门塔尔牛,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西门塔尔牛。[结论] 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部分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接近或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与荷斯坦奶牛相近,脂肪酸组成优于西门塔尔牛。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泌乳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研究从分子水平探究了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繁殖和泌乳性状的相关性。通过混池测序法在70头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公牛中扫描目标基因的SNPs,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对其后代1 160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部分SNP的基因分型,基于连锁不平衡分析获得双倍型信息,并采用线性模型对SNP及其双倍型与5个繁殖和6个泌乳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EBV)进行关联分析。随后,针对位于功能区域的SN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其潜在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在MET基因中共检测到19个SNPs,说明该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就其中7个SNPs进行了基因分型,分型结果与目标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7个SNPs与多个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关联;位于上游调控区的g.51737889T>C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初产日龄、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同时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另一个位于上游调控区的g.51736640A>C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初产日龄、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但乳蛋白率、乳脂率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繁殖性能较好,但泌乳性能相对较差;此外,位于第6外显子的g.51660569G>A位点TC基因型个体初产日龄的EBV较低,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该基因的7个SNPs形成2个单倍型块,其双倍型与目标性状的关联分析进一步表明,单倍型块1中H1H3个体的繁殖性能较好且泌乳性能中等,单倍型块2中H4H4个体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较优秀,为两个优势双倍型;此外,H1H3包含g.51660569G>A位点的TC基因型,H4H4为g.51737889T>C、g.51736640A>C两位点GG基因型的组合,其关联分析结果与单个位点的结果一致。基序分析结果表明,g.51737889T>C与g.51736640A>C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G可富集到与基因激活、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且两位点GG基因型的MET基因表达量均最高,其双倍型H4H4表达量也较高,进一步验证了关联分析结果。综上,本研究获得了中国荷斯坦牛MET基因的多态性图谱,并通过关联分析、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并验证了MET基因与繁殖、泌乳性状的遗传关联,为中国荷斯坦牛高产高效选育提供了可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D(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delta,EEF1D)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宁夏地区1 25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EEF1D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组合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EEF1D基因的5'侧翼区存在2个SNPs位点,即EEF1D-1和EEF1D-3;经检测发现,EEF1D-1存在2种基因型,EEF1D-3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在EEF1D-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在EEF1D-3位点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EEF1D-1和EEF1D-3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0和0.28,分别呈现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在试验群体中,EEF1D-1位点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5 d产奶量性状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EEF1D-3位点对305 d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EEF1D基因的优势基因型组合GG-AG和GG-GG个体乳脂率均显著高于GG-AA组合个体(P<0.05)。说明EEF1D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钙蛋白酶1(CAPN1)基因第14内含子4685bp位点在东北地区特色养殖品种草原红牛、延边黄牛及不同二元杂交品种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利木赞×西门塔尔、德国黄牛×西门塔尔和夏洛莱×西门塔尔等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4685bp位点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在以上牛群体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延边黄牛中CT基因型作为优势基因型其频率达到0.53,CC及TT基因型频率差异不大,分别为0.27和0.20;德国黄牛×西门塔尔二元杂交牛中TT、CT基因型具有非常高的基因型频率,分别达到0.50和0.40,而CC基因型则只有0.10,T等位基因频率高达0.70,C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30。其他二元杂交品种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上均与延边黄牛相类似。本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草原红牛中4685bp位点仅存在1种基因型,即为TT型,未发现C等位基因的存在。3种牛群体间4685bp位点基因型频率的比较,为进一步分析该位点与肉质嫩度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