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酸链球菌素对控制酸奶后发酵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对酸奶的保藏作用。通过试验得知,在酸奶中添加一定量的乳酸链球菌素,可以控制酸奶的后酸化,延长酸奶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链球菌素,亦称乳链菌肽或音译为尼辛,是某些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在人体内可降解为各种氨基酸。它是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在鲜乳及乳制品中使用乳酸链球菌素,方法简便。先将乳酸链球菌素用水或0.02M盐酸溶解,配成5%~6%的水悬液。然后,按设定比例直接加入乳中搅拌均匀即可。每克乳酸链球菌素的效价约为100万IU,一般使用剂量约为0.05~0.15gkg乳酸链球菌素。影响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中,有效防腐作用的因素有:乳及乳制品污染的程度及菌相、乳制品的水分和pH值、加工…  相似文献   

3.
组选合适球、杆菌比,添加少量乳酸链球菌素,通过PLC数控发酵、二次均质制成具有高活性乳酸菌、口感柔和、风味独特且能在常温下(20℃)保存15天的兼具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新型高活性均质酸奶。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和牛奶为原料制备新型发酵制品——豆腐脑酸奶。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乳酸链球菌(Str.thermophilus)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对成品进行了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检验和感官评定,研制出具有浓郁风味,营养丰富的乳酸菌发酵的豆腐脑酸奶。  相似文献   

5.
低温贮藏是防止巴氏杀菌奶变质的方法之一。然而,在许多地区无法达到对易腐败的食品进行低温运输及储藏。在这些地区,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延长巴氏杀菌奶的货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高温杀菌及加入乳酸链球菌素能达到此目的。通过实验得知,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以延长牛奶的货架期,而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牛奶的货架期也增加,在不同杀菌时间及温度下实验的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对经90℃杀菌15秒的奶样的保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用乳酸调节袋装液态饲料的初始pH至4,研究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和茶多酚3种添加剂复配对袋装液态饲料贮存特性的影响。选择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和茶多酚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共9组。每组在每个检测时间点设3个重复样品,分别在0、15、30、45、60 d进行外观形态评分并检测其pH、微生物数量、霉菌毒素含量和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在袋装液态饲料pH为4的条件下,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和茶多酚配伍能有效减少袋装液态饲料贮存过程中的液化和胀袋现象,抑制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延缓了糊化淀粉的老化,但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去除没有明显效果。综合得出,3种添加剂影响袋装液态饲料贮存特性的主次顺序为: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茶多酚;其最适配伍为:200 mg/kg乳酸链球菌素+200 mg/kg山梨酸钾+100 mg/kg茶多酚,袋装液态饲料的适宜贮存时间为45 d左右。  相似文献   

7.
选用丁二酮乳链球菌与其他乳酸菌的配合发酵剂制作山羊奶酸奶,确定最佳发酵剂为丁二酮乳链球菌、乳酸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发酵剂;对影响山羊奶酸奶最终品质的4个主要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参数为A282C3D3,即菌种配比1:1:2,接种量为3%,加糖量为8%,培养温度为38℃;产品组织状态均匀细腻,香气浓郁纯正,口感好,无明显膻味。  相似文献   

8.
牛乳房炎的生物学防治研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细菌素 细菌素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出来的天然细菌蛋白质,能杀死一些细菌,国外已用于治疗葡萄球菌病和乳头药浴,其中溶葡萄球菌素、链球菌素也已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不久可能用于临床。由乳酸菌产生的广谱细菌素为代替抗生素治疗乳房炎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这种天然物质有非常独特的抑菌作用,并且能够加在饲料中做预防用药。其中乳酸链球菌肽(nisin)由乳酸链球菌产生,具有广泛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包括乳房炎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发酵乳粘丝法初筛与发酵乳综合品质对比法复筛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西北部三种不同来源的发酵制品中筛选了三株产粘性能良好的乳酸菌。经鉴定其中两株为嗜热链球菌,一株为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选取两株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复配发酵试验,以市售酸奶做对照,筛选出使发酵乳粘性好、乳清析出少、感官评价好的菌株,命名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1。  相似文献   

10.
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嗜热链球菌对酸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国内普遍采用翻代菌种代替直投式菌种发酵酸奶,但是其后酸化现象影响产品的销售。翻代菌种发酵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添加嗜热链球菌得到的样品,与直投式菌种发酵酸奶比较,结果表明:翻代菌种发酵0h时添加嗜热链球菌可以提升产品粘度,达到直投式菌种发酵酸奶的水平;其样品后酸现象也接近于直投式菌种发酵酸奶,比翻代菌种发酵的其它阶段添加嗜热链球菌的的样品后酸化程度都低,其球杆菌比例也比较低。由此认为:翻代菌种发酵0h时添加10%的嗜热链球菌发酵得到的酸奶,其产品质量接近于直投式菌种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水解度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发酵和品质影响的差异。[方法]将米渣蛋白水解24 h后的水解产物按1%,2%,3%,4%,5%加入到酸奶发酵基质中,探究不同添加量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促发酵的影响;并探索最适添加量条件下,不同水解度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3%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有明显的促发酵效果。米渣蛋白在水解时间(6~36 h)下,随着水解度的提高,水解物对酸奶的促发酵能力增强。米渣蛋白水解24 h得到的水解产物显著提高酸奶的质构特性以及持水能力,赋予酸奶一定的大米香味。[结论]适宜水解度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不仅可以缩短酸奶的发酵时间,而且提高了酸奶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高压脉冲电场(PEF)对发酵乳的非热杀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乳后酵过程中乳酸菌继续产酸,当产酸过多时,发酵乳风味变差,品质降低,为保证发酵乳有高的品质和较长的货架期,需在发酵达到最佳时将乳酸菌杀死。本文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对凝固型发酵乳发酵达到最佳时进行非热杀菌,研究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在室温下当电场强度为65kv/cm,脉冲数为6时,可以将发酵乳中的乳酸菌完全杀死;同时由于处理几乎没有升温,对发酵乳的理化性质(如脂肪、酪蛋白、酸度和粘度等指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李林强  刘进 《家畜生态》2002,23(3):6-7,16
本文对羊奶酸乳饮料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鲜羊乳发酵和在饮料中添加柠檬酸消除羊奶膻味,羊奶酸奶添加量为32%,稳定剂添加总量为0.35%,柠檬酸添加量为0.35%,螯合剂添加量为0.2%-0.3%,羊奶酸乳饮料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影响酸奶粘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德松  王新  王慧  陈禹 《中国奶牛》2011,(23):41-42
本文选择了干物质含量、稳定剂、菌种、温度、搅拌强度5个主要影响发酵酸奶(搅拌型)粘度的指标,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储藏温度是影响酸奶粘度的首要因素,干物质、稳定剂、搅拌强度对粘度也有影响,菌种虽对粘度影响不大,但影响酸奶的风味。通过本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指标参数,从而得到更好的酸奶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乳糖残留量为指标,优化无乳糖酸乳的发酵条件,并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制备普通酸乳和无乳糖酸乳,比较其感官特性的差异。采用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等仪器,评价普通酸乳和无乳糖酸乳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无乳糖酸乳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加酶量3.9 U/L、接种量2 U/1 000 kg、43 ℃条件下发酵5.5 h,此时发酵酸乳中的乳糖含量为(0.29±0.07) g/100 mL;普通酸乳和无乳糖酸乳的酸度和黏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而无乳糖酸乳的乳酸菌数量约为普通酸乳的1.5 倍(P<0.05);经主成分  相似文献   

16.
褐色酸奶是以牛乳和葡萄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加热产生美拉德反应,对褐变后的牛乳进行接种和发酵,得到褐色酸奶制品。本研究以感官得分和乳清析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并确定了褐色酸奶的加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褐色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添加量6%,褐变温度95 ℃,褐变时间5 h,发酵剂接种量5%,果胶添加量0.2%,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42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褐色酸奶感官评定分数为93分,乳清析出率为5.3%。  相似文献   

17.
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生产桦褐孔菌并提取其多糖,以感官评分与滴定酸度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多糖添加量,进一步优化桦褐孔菌多糖牦牛酸乳的生产工艺参数,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研究桦褐孔菌多糖添加对牦牛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添加量为0.4%时,牦牛酸乳的感官评分最高且酸度较为适口;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牦牛酸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苦瓜杏仁酸奶研制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苦瓜、杏仁、牛奶为原料,经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优选制得的苦瓜杏仁酸奶,兼得苦瓜、杏仁、酸奶的营养与风味。  相似文献   

19.
An herbal extract mixture and yogurt added to the herbal extract mixture were tested for their protec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n ethanol-induced liver injury. The herbal extract mixture, yogurt and commercial drugs were used for treatment for two weeks prior to administering a single oral dose of ethanol (3 g/kg body weight). The herbal extract mixture and yogurt added to the herbal extract mixture were found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thanol-induced toxicity comparable to the commercial dru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serum and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It was also shown that co-treatment with herbal extract mixture and yogurt against a triple oral dose of ethanol (2 g/kg body weight, over one week) provided protection against ethanol toxicity. After the initial set of experiments, the herbal extract mixture and yogurt treatments were extended for three more weeks. When compared to the positive control, further treatment with both the herbal extract and yogurt significantly reduced liver injury and resulted in a lower grade of lipid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