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蕉束顶病的研究Ⅱ.病害的症状,传播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束顶病病株叶片边缘轻度黄化,略向上卷曲,叶背或叶片主脉背面和叶柄上出现断断续续的浓绿色条斑,即“青筋”,长短不一,短的不到1mm,长的尤其是叶片主脉和假茎上的可达30-50mm或更长,病后植株长出的叶片一片比一片小,病株外观矮化,呈束顶状,病害的潜育期与侵染时蕉株大小和温度高低有关,最短的19d,最长的可达216d,病害由香蕉交脉蚜传播,最短获毒时间30min,最短接毒时间15min,循回期在  相似文献   

2.
香蕉束顶病毒(BBTV)是香蕉病害中传播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受感染的香蕉植株个体矮化,病株叶片边缘轻度黄化,略向上卷曲,叶片较直立狭小。新生叶一叶比一叶窄、短、硬、直,且成束状。感染此病害的成龄植株通常不能结果。香蕉束顶病毒可通过香蕉蚜虫传播。15—20天内,蚜虫侵蚀香蕉植株时,可将此病害传播给健康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俗称玉米矮化病,是一种病毒病,是通过昆虫刺吸带毒的小麦或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造成病害大发生。玉米粗缩病主要发生在春播玉米上,一般田块发病率3%~15%,高发田块达80%以上,由于病株不结实,造成减产,发病严重地块造成绝收,2005年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褐斑病是导致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褐斑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和2012年,将褐斑病菌(Diplocarpon mali)分生孢子悬浮液分4-6次喷雾接种于富士苹果各龄期的叶片,接种后观测记录每个接种叶片第1个病斑出现的时间,每3 d观测一次,依此计算褐斑病在富士叶片上的平均潜育期、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接种期间用全自动气象站,每30 min记录接种苹果树附近的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结果】苹果褐斑病在富士苹果叶片上的平均潜育期23.8 d;最短潜育期为8-20 d,平均为13.6 d;显症历期为12-54 d,平均为31.3 d。在显症历期内,不同的时期显症病斑数不同。6、7月份接种叶片比8月份接种叶片的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长。防雨棚内培育叶片的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长于自然条件下培育的叶片的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苹果褐斑病在基部老龄叶片上潜育期短,在代谢旺盛的梢部叶片上潜育期长。苹果生长前期(6、7月份)接种叶片的潜育期显著的长于生长后期(8、9月份)接种叶片的潜育期。【结论】苹果褐斑病的显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潜育时间和显症历期都相对较长。除取决于病原与寄主的组合外,苹果褐斑病潜育时间和显症历期的长短主要受叶片龄期、衰老程度和生理状态,即叶片抗病性的影响。6-9月份是苹果褐斑病的主要发病期,在此期间气温对褐斑病潜育期的影响不大,而降雨和高湿能促进病斑显症。在褐斑病菌侵染后的15 d,甚至20 d内,使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能抑制绝大部分潜育期病斑发病。  相似文献   

5.
白背飞虱传播云南烟草丛枝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烟草丛枝症病害(Tobacco witches’ broom symptom diseases )的媒介昆虫研究中首次发现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成虫(长翅型)能传播该病,并对其传毒特性进行研究发现:3头带毒白背飞虱成虫便可传毒,每烟株上超过15头带毒白背飞虱传毒率达最大,最短获毒时间为5 min,当获毒时间为24 h传毒率达最大,当接种时间达48 h传毒率达最大。由于云南省多数烟区烟田与稻田混杂,在烟田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白背飞虱。因此,白背飞虱是烟草丛枝症病害的重要传毒介体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大白菜主要病虫害及易发生(感病)期1.病毒病害由芜菁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侵染所致,可通过蚜虫和汁液传播,病株叶片呈花叶状,或叶片皱缩、畸形,不结球,从幼苗出土到七叶期为易感病期。2.真菌病害①霜霉病。可通过气流和种子传播,病株叶片上出现多角形黄褐色病斑、直径5  相似文献   

7.
一、病害症状马铃薯幼苗和成株均能发生。植株叶、茎、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气候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被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受害时形成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由中心病株再扩大传播,病菌孢子又被带到块茎上,使块茎感病。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雨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的温度且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植株矮缩、叶片宽短僵直浓绿、节间粗短、顶部叶呈簇生状如君子兰。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相似文献   

9.
杨君丽  王爱玲 《农友》2001,(2):14-14
黄瓜霜霉病是威胁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环境适宜时发病极为迅速.1—2周内即可使整株叶片枯死,流行年份减产可达30%-50%。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致。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多呈三角形,病斑边缘呈黄绿色。湿度大时在病叶背部病斑上长出紫黑色的霉层,形成一片黑霉。黄瓜霜霉病在田间多先从低洼潮湿园开始,然后形成中心病株继续向四周扩大蔓延。病菌可借助气流、  相似文献   

10.
赵静 《河南农业》2019,(19):42-42
玉米粗缩病已成为驻马店市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以苗期发病最重,5~6片叶即可显征。该病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l0%~30%,严重时绝收。一、识别要点夏玉米茎秆萎缩变粗,很少出穗结棒,植株深绿,叶片畸形、短而宽,病苗浓绿。患病株节间缩短,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病株根纵剖面木质部成黑褐色,故又名“万年青”。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粗缩病,又名黑条矮缩病、万年青、生姜玉米,已成为遂平县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以苗期发病最重,5~6片叶即可显症。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l0%~30%,严重时绝收。一、识别要点夏玉米茎秆萎缩变粗,很少出穗结棒,植株深绿,叶片畸形、短而宽,病苗浓绿。患病株节间缩短,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病株根纵剖面木质  相似文献   

12.
正一、花叶病毒病(一)症状普通花叶病毒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为叶片出现浓绿或黄绿相间花叶,叶缘翻卷,严重时植株矮化,叶片皱缩、扭曲、狭长、不开片。马铃薯Y病毒病发病时,主脉坏死。蚀纹病毒病的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小斑点,之后形成白色条纹及不规则病斑,沿叶脉发展。(二)发病规律黄瓜花叶病毒病、蚀纹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均靠蚜虫传播,普通花叶病毒病靠病株汁液、土壤、流水、蝗虫等传播。(三)发病条件1.气候因素。病毒  相似文献   

13.
香蕉叶斑病是华南蕉区普遍发生的病害,目前在生产上常见的有黄叶斑病、灰纹病、煤纹病。这3种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叶片干枯,影响蕉株光合效能。病株虽然能开花结果,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一、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有些品种或自交系在幼苗长出6——7片叶时就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苗矮化,节间缩短,有的株形弯曲、叶子密集,色浓绿或叶片上有黄白条纹,个别重病株分蘖增  相似文献   

15.
香蕉叶斑病是一种香蕉常见的病害。病株叶面积受害率一般为20%—40%,严重的达到80%,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为此,必须认真进行监测预报,做到适时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香蕉叶斑病主要有以下3种: 1.褐缘灰斑病: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褐色条斑,随后逐步扩展为长椭圓形或棱形斑,后期病斑变为黑色  相似文献   

16.
1常见病害 1.1花生青枯病 1.1.1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期主茎梢第1、2片叶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经1~2d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泽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携带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引起,灰飞虱从有毒源植物上吸食后获得病毒,经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潜伏期后即可传毒,获毒后终身带毒。水稻一旦发病就较难防治,早发、重发田块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一般地区自然病株率超过20%,重发地区病株率超过80%,减产50%以上,严重田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8.
该病是莲藕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使病叶局部干枯。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发病初期及时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  相似文献   

19.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种子带病传播的检疫性病害,其危害大,损失重。黄瓜从苗期到生长后期均可感病,幼苗子叶上病斑近圆形,最后整叶干枯,幼嫩的茎染病后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凹陷、龟裂,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或卷须感病,呈现褐色腐烂,卷须和生长点腐烂,形成秃桩。上部叶片初为深绿色近圆形斑点,穿孔后边缘不整齐且有黄色晕圈。病害也侵染花,花瓣上有黑色霉点,干枯后成为小黑斑。瓜条感病时先流胶,后凹陷,潮湿时生出黑色霉层,病斑部停止生长,使瓜向一边弯曲,形成棱形或长形疮痂斑,表面可生黑色霉层。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棚栽嫁接西瓜苗移栽后接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研究该病害对移栽瓜苗的染病性。结果表明,移栽后1,4,7,14,26 d接种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20.83%,51.40%,93.07%,79.18%和89.50%,移栽后7 d是最易染病得病期,其次是移栽后26 d;温度高,受染易得病的敏感期短;同时移栽后1 d,无伤口毒源滴根接种病株率显著低于剪叶浸渍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