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肿瘤的侵袭、转移包括从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穿透细胞外基质、进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中游走、与靶器官黏附后向间质侵袭以及增殖形成转移灶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复杂过程。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入分离和克隆肿瘤转移基因(MG)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SG),并对这些基因的调控因子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在基因水平揭示肿瘤转移的本质,为改进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提供依据。在细胞基因组中,具有促进肿瘤细胞浸润或转移潜能的基因称为肿瘤转移基因,这类基因亦称为肿瘤转移促进基因(metastasis—enhancing gene)。MSG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但不影响原发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转移     
宫颈癌转移常以淋巴道转移为主,使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手术治疗因肿瘤转移而不能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术后常复发。放射治疗因转移部位不能局限而扩大照射野,相应的也增加了对正常机体的损害,影响预后。若癌肿转移到重要部位则短期内危及生命,失去再次治疗的机会。约75%的肿瘤病人死于癌转移[1]。 一、癌细胞转移的生物学基础 从目前众多的文献中看到,人们正努力从根本上去弄清肿瘤转移的原因。Frost指出,肿瘤细胞,尤其是上皮肿瘤细胞之所以特殊,在于它在某些情况下会经过血流或淋巴系统转移最终浸润其他器官,而成熟的成人上皮细胞并不会经过血…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三个因素,同时,笔者又针对成因,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4.
肿瘤复发与转移是晚期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循环肿瘤细胞是推动肿瘤进展到转移的基础,而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进展到转移的关键过程.该文综述了EMT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妇科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呈现上升和发病年轻化趋势,系统研究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每年全球约有50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尽管对宫颈癌病因学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浸润性生长和转移仍是宫颈癌晚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降低了临床分期,增加了手术机会,但子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依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导致子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40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 3个因素。同时 ,笔者又针对成因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可分为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永康—武义”模式提供了县域产业转移的一种很好范例,文章分析了“永康—武义”模式中县域产业转移的原因,并指出永康、武义应进一步扩充思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NC系裸杂鼠(un/+)的自发性乳腺癌移植到同系裸小鼠皮下获成功并连续鼠间传12代,共移植裸小鼠27只,成活率 100%。对该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特性的研究表明,其移植成功率高、潜伏期较短且相对稳定、生长迅速、间质血管丰富,并有高发的自发性肺转移的特点。该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肿瘤转移与血管生成等关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但放疗后临床完全缓解只是表示肿瘤细胞降到一定数量 (1× 10 9个 )以下 ,并不等于治愈。根治量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一直是肿瘤放射治疗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对肿瘤首程放疗后复发或转移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放射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对肿瘤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放射与肿瘤细胞的增殖1 .1 放射治疗中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在放射治疗疗程中 ,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不一 ,在某一些时间里会出现细胞的加速再增殖。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的确切原因和机理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可能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资料分析,评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农村劳动力危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在25例消化道肿瘤及26个局部转移淋巴结中均发现有郎格罕细胞浸润,其数量在不同类型肿瘤中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局部转移淋巴结中的郎格罕细胞数量均比原发瘤明显增多,且在各类型肿瘤中有明显差别。郎格罕细胞与肿瘤细胞关系密切,且与淋巴细胞的分布有一定关系。认为该细胞在机体内有可能与其他免疫细胞协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CT扫描研究肝细胞癌边缘血管和肿瘤发生转移的关系,以探讨预测肝癌发生转移潜在可能性。方法:1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全部进行CT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及其周组织血管计数,并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以及患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肿瘤边缘重度强化组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轻中度强化组;(2)肿瘤边缘出现血管者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管者;(3)肿瘤边缘强化程度与镜下血管计数呈正相关。结论:可以从肝细胞癌边缘血管、增强程度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潜在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38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患者性别及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患者年龄(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术前CEA(P〈0.01)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按密切程度依次递减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结论: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术前CEA,其中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方法。方法:根据头面部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分别采用下列6种类型皮瓣转移修复:带蒂额部皮瓣、岛状额部皮瓣、前臂游离皮瓣、下颌颈皮瓣、口角瓣及局部头瓣。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满意。结论: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应以皮瓣转移修复为宜。若创面周围有充分修复材料,则以局部皮瓣转移;若无,应考虑远位皮瓣,包括带血管蒂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5.
包学雄  刘世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91-5993
对广西农民工失业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缺乏针对性规范、转移接续不便是农民工参保率不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和失业保险制度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影像学表现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潜在可能性。方法21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全部进行CT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及瘤周组织进行评价、分级;CT表现与病理结果以及患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肿瘤直径大于3cm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3cm以下者;(2)重度增强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明显高于轻中废增强;(3)出现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和病灶周围肿瘤血管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无上述表现者。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可从HCC肿瘤大小、增强程度和一些增强CT表现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潜在转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指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小叶五爪龙、五叶参,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以全草供药食兼用。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抑肿瘤、降血脂、抗衰老、增强免疫等功能,对治疗和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溃疡病、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炎等有显著效果。绞股蓝除了有药用价值外,还可作保健食品、饮料、糖果等的原料或添加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标准化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湖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论述了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义,剖析了实施“阳光工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结合湖北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相应改进政策,指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优惠政策是前提,市场需要是方向,扎实培训是基础,就业安置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因子Ⅷ相关抗原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了转移及非转移鼻咽癌组织的微血管,并用甲苯胺蓝法观察了其肥大的细胞数量,结果表明,转移组微血管数目,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P〈0.01)肿瘤局部肥大细胞数量与新生血管数目呈正相关关系(r=0.905),结果提示:鼻咽癌组织内血管生成与其转移密切相关,肥大细胞数量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