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按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通行做法,论文的归属按第一作者所在的地区和单位确定。通过对2004年中国自然科学论文发表作者群的统计与分析,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高影响作者群的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使人们了解中国科研队伍现状及配备情况。目前,中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高产作者群,特别是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数学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无论是国际或国内论文的比例都不足20%。高产作者群的4/5分布在中国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近十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7-2006年十年间《中国茶叶》杂志载文和作者群进行统计和分析,讨论了载文的时间和栏目分布、论文作者的合著率、作者群的地区和所属单位分布、核心作者群数量等,以期从中发现问题,为杂志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按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通行做法,论文的归属按第一作者所在的地区和单位确定。通过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高影响作者群分布等统计,分析我国科研队伍发表论文现状。目前,我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高产作者群,特别是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数学等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无论是国际或国内论文的比例都不足16%。高产作者群的4/5分布在我国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1年刊出的5卷30期共656篇论文为统计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统计年份内该刊的载文量的时间分布、作者群的地域和所属单位分布、核心作者群的数量、论文作者的合著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作者研究的视角审视该期刊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2007年《光学技术》杂志刊载的论文数量、发表时滞、作者群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该刊的载文、作者群特点及引文特点,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相关参考数据,并对得出光学领域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作出贡献,为总结科技期刊载文、作者及引文特点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6.
对1998-2007年间《山东农业科学》载文作者群进行统计和分析,讨论载文量的时间分布、作者群地域和所属单位的分布、核心作者的数量及论文作者的合著率,从作者研究的角度对该刊进行论证,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学术期刊引文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2年作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普赖斯公式找出核心作者群,从核心作者群发文量、专业分布、被引情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以海洋专业特色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保持现有核心作者群,且扩大核心作者群规模有利于学报整体办刊质量的提升;保持期刊的特色,关注、跟踪科研产出有利于稿源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高影响作者群分布的统计,分析了中国科研队伍发表论文的现状。得出结论为:中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高产作者群,以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为例,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工业技术等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SCI论文数的比例仅为13.8%,国内论文的比例仅为19.6%。中国4/5的高产作者群分布在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高影响作者群分布等的统计,分析了中国科研队伍发表论文的现状.目前,中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高产作者群,特别是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和工业技术等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SCI论文数的比例仅为14%,国内论文的比例仅为20.6%.中国4/5的高产作者群分布在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0.
张志转  施倩倩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F0002-F0002,F0003
依据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统计的数据,计算《安徽农业科学》2005-2008年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确定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的核心作者,并与1979~2007年问的核心作者进行比较,以期反映近年来《安徽农业科学》核心作者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安徽农业科学》1979~2007年的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核心作者群。  相似文献   

12.
对2003~2007年出版的《玉米科学》论文作者群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论文作者的合作度、合作率、合作类型以及论文作者的年代分布、系统分布、地区分布等进行了定量分析。这对定量评估学科体系、掌握学科发展趋势、建设高水平的作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4~2002年核桃专业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1994~2002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核桃文献做了计量分析。总文献量为859篇,其中署名文献有820篇,第一作者525人,主要作者群为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发表论文占总文献量的36.26%。确定了28位核心作者、1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业科学》2004~2006年载文与作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江苏农业科学》2004~2006年的载文及作者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分析。通过对载文量、篇密度、出版时滞、基金项目,第一作者地区分布、学历情况、职称情况,作者合著情况、核心作者群等的讨论。了解该刊的学术价值和编辑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新周  韩群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79-18280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10年烟粉虱研究文献的年份、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总文献量534篇、第一作者343人中,确定了9位核心作者和8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分析了农业技术类期刊作者队伍构成,阐述了农业技术类期刊作者群的开发途径、培养方法及稳定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农林科技》杂志1996—2006年发表的论文及作者作为统计对象,分别就论文主题、发文量、作者地区分布及高产作者群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逐年发表论文的趋势进行了学科间对比研究,旨在为刊物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苑士涛  史少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50-8951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1~2010年总计10年来我国有关芝麻(Sesamum indicum)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469篇,第1作者312人,确定了11位核心作者、19种核心期刊9个第1作者核心单位。  相似文献   

19.
对 1994~ 2 0 0 2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山楂文献做了计量分析。总文献量为 5 0 9篇 ,其中署名文献有 4 97篇 ,第一作者 374人 ,主要作者群为各类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 ,占 4 6 0 %。确定了 13位核心作者、10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2010-2019年刊载论文情况、作者群及学术影响力,为学报的组稿、约稿及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学报网站数据,以学报2010-2019年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学报10年来的载文量、学科分布、基金项目、地区和机构分布以及第1作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10-2019年学报总载文量3 664篇,其中校内稿件1 511篇,校外稿件2 153篇,分别占总载文量的41.24%和58.76%;载文涵盖10个学科大类,其中农业科学类论文最多(2 671篇),占总载文量的72.90%。基金论文占比平均为95.39%,其中国家级项目资助论文占基金论文数的62.20%。(2)作者来源以陕西省最多,占总载文量的51.66%;其次为吉林、北京、河南等省(市)。载文主要来自高校,占总载文量的90.31%,其中来自学报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载文量的46.15%;其次为吉林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3)载文篇均作者数为5.01人,且以3~6位作者为主;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占第1作者人数的91.66%,核心作者占第1作者人数的8.34%,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总载文量的16.89%;硕士以上学历及具有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作者是学报的主要作者群。(4)学报总被引频次和综合影响因子呈逐年稳定上升趋势,2019年综合影响因子最高,达到0.991;2013年以来学报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稳居综合性农业学科前5位。【结论】学报作者群分布广泛,校内稿件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核心作者群有待扩充;学报在全国农林类高校科研群体中的认可度较高,校外稿件占比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学术影响力在综合性农业学科中连续多年稳居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