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索白檀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内含物与矿物质积累规律和相关性,对不同发育阶段白檀果实进行内含物和矿物质相对含量测定分析。结果发现:白檀果实发育阶段大致可以根据含油率变化规律划分为3个阶段:油脂积累缓慢期、油脂积累快速期和油脂积累稳定期。不同果实发育时期中,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三大主要内含物的积累规律并非一致,油脂积累缓慢期主要合成糖类和蛋白质,但是在油脂积累快速期大量分解促进油脂合成,而蛋白质等储存物质最后在油脂积累稳定期积累。同时发现氮磷钾元素在油脂积累快速期大量富集,并且与果实内含物积累密切相关,其中钾元素与内含物合成代谢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优良新种质。【方法】对收集于湖南的30份核心种质资源,应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技术,对果实油脂及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白檀优株果实油脂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组分,各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变异程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亚麻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9.21%),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13%);2)油脂含量及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棕榈酸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负相关;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3)油脂含量及其组分与叶果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叶长、叶柄、叶表绒毛、叶缘、果穗宽、果实大小均呈极显著相关,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与叶片大小、叶表绒毛、果穗大小均有显著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湖南30份白檀核心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高棕榈酸类群(高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Ⅱ为高油酸类群(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Ⅲ为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类群(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组)。【结论】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白檀种质资源,加快育种工作进程,以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260份白檀为材料,对其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白檀资源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71%~85.51%,其中冠幅的变异系数最大(85.51%),变幅为62.59 m~2;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平均仅为23.04%,具有遗传稳定性;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1.492,其中果实含油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97,可知白檀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白檀冠幅决定着果实经济性状,与单穗果粒数、果穗长度、果穗紧密度、含油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白檀果实脂肪酸含量与果实生长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据此合理把握白檀果实采摘期,为白檀资源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种天然食用植物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油茶籽油、牡丹籽油、橄榄油和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油脂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由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组成,但不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油茶籽油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为82.43%,核桃油脂肪酸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为62.91%,牡丹籽油脂肪酸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为41.78%,油茶籽油、牡丹籽油、橄榄油和核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达到90.04%、93.08%、85.43%和92.11%,4种油脂均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盛果期"珍珠"油杏的适宜施用量,给"珍珠"油杏果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6年生"珍珠"油杏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其果实品质及单株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连续施肥第2年后,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其中T2处理下"珍珠"油杏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最高,分别为比CK高27.83%、54.05%和23.40%;不同施肥处理对"珍珠"油杏果实内在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施肥后第1年,T1、T2、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施肥第2年T2处理更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和Vc含量的提高,促进果实品质的提升,该处理珍珠油性果实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分别比CK高出8.55%和42.48%;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珍珠"油杏的产量,且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来说,T2处理在保证稳产、丰产的前提下,又起到了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可作为沙荒地"珍珠"油杏生产中适宜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黑老虎果实发育及种子油脂积累规律,可为其果实发育期的栽培管理和种子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观测黑老虎果实发育的8个不同时期果实和种子表型、横纵径、形状指数;并利用索氏抽提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法和气相色谱法,观测种子含油量、油体形状和分布、脂肪酸组分。【结果】黑老虎果实发育期为110天左右,发育期分为青果期(14~56 DAF)、转色期(56~84 DAF)、红果期(84~112 DAF)3个阶段(DAF:花后天数)。果实和种子的横纵径、质量生长曲线均呈单“S”型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决定系数高达0.967 2~0.998 6。14~98 DAF为果实生长期,横纵径和质量快速增加,成熟时果实横径为115.99 mm、纵径为105.65 mm、单果质量为526.08 g;14~84 DAF为种子生长期,成熟时黑老虎种子横径为12.38 mm、纵径为14.26 mm、种子百粒质量为47.85 g。种子油脂积累规律呈“慢—快—慢”变化,青果期积累缓慢、转色期快速积累、红果期积累减缓,油脂积累方程为y=56.261 2·(1+e6.582 ...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苍子提取山苍子油和柠檬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苍子又名木姜籽、山鸡椒,是我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广东等地的山区盛产的一种野生植物。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芳香油成分,可提取得山苍子油。山苍子油中,主要化学成分是柠檬醛(俗称:芳香精),其含量可达60~80%。山苍子油是一种贵重的芳香油,外观呈淡黄色液体,具有新鲜的柠檬果香的气息。山苍子油除可直接用于调配食用和化妆用香精之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油茶种仁油脂与淀粉之间转化的可能性,提高油茶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和油脂的含量,从而为油茶果实的科学采摘及晾晒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华硕’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近成熟期种仁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后自然晾晒和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对其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近成熟期果实发育及采后自然晾晒过程中油脂与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采后自然晾晒能促进近成熟期果实对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积累,但对成熟果实却没有促进作用;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过程中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间虽然存在负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覆蓝色膜晾晒最有利于近成熟期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转化为油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油橄榄(Olea europaea L.)56个不同品种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确定了油橄榄典型油用品种。果实含油率(指干果)为40—50%的有25个品种,占总数的44.6%;35—40%的有14个,占25.0%;30—35%的有13个,占23.2%;小于30%的有4个,占7.1%。各品种果实中橄榄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含量最高,达65—78%,它是橄榄油油脂品质好的重要指标。含油率、油酸含量又共同决定油用品种等级。初步认为果实含油率在35%以上,油酸含量高于56%的品种可作为油用栽培品种,并以此拟定为油橄榄油用品种分类标准。这 56个品种中,有35个品种可定为油用品种,其中23个属于优等油用品种,其含油率、油酸含量分别高于40%、65%;12个良好油用品种,含油率、油酸含量均在35—40%、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松根轻油系列产品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闽西山区松根轻油的程度-组成曲线,对松根轻油进行了脱色脱臭处理,从中可得到脂松节油,木松节油,服选油、200^#溶剂油和轻柴油。  相似文献   

12.
天然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油为原料,对菜籽油合成生物柴油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气相色谱及化学分析法,得出了较理想的合成工艺条件;通过材料成本核算,探讨了菜籽油合成路线的经济可行性,并对菜籽油基生物柴油的燃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生产线,所得生物柴油十六烷值达52.8,硫含量为0.0038%。主要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德国生物柴油标准DIN-V51606,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机械压榨法获取油茶籽油,通常都会伴有大量的残渣。试验采用直接加热法和加水加热法对压榨油茶籽油进行处理,通过比较2种方法对压榨油茶籽油中油和渣分离的效果。试验得出,采用加水加热法山茶油的含水率虽有所增大,但其色泽较浅,酸价及过氧化值有所降低,油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林业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料资源量大、可再生、可降解等优势,在缓解能源压力的同时还可兼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通过对我国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并在资源开发、生产、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起因及危害,介绍了污染物分析及测定的方法,论述了油液污染控制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油茶家系子代测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广西三门江林场建立的来自广西各地的175个油茶家系测定林进行了果油率、株产油量等方面的测定,统计分析表明,家系间的果油率、株产油量、公顷产油量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株产油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新的油茶优良家系选育主要标准,初步选择出立农106、立农2等8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入选率为4.6%;入选家系的果油率、株产油量、公顷产油量3个性状与参试家系比较,选择增益分别达到15.3%、50.6%、87.8%,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带电磁过滤装置的机油专用滤油机是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的直流磁场,作用于具有较大导磁系数物,从机油中除去铁、铜等金属氧化物及其他杂质的一种装置。机油中的铁、铜等金属会被带磁的多层不锈钢网吸附住,达到过滤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对机油中含有的铁、铜等金属进行有效分离的滤油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