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籽壳中含有相当成分的棕色素。研究松籽壳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松籽壳为主要原料,水为提取溶剂,利用微波辐照的方法提取棕色素,选择不同的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松籽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考察了光照、温度和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8g/mL、微波功率80%和微波提取时间160s,该条件下色素得率为3.3%,色值为9.35。  相似文献   

2.
玉米游离脂肪酸含量是判断玉米存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了基于颜色传感器的玉米游离脂肪酸含量检测方法可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研究在提取玉米游离脂肪酸时使用了AOT-异辛烷溶液,较好地解决了常规有机溶剂提取游离脂肪酸的同时会提取出玉米色素的问题;同时,优化得到了玉米游离脂肪酸最佳提取及显色参数;构建了BP神经网络检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基于颜色传感器的玉米游离脂肪酸含量检测方法来判断玉米陈化情况的正确率高达96.7%.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溶剂提取法从黑豆豆皮中提取黑豆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95%、pH值1.0、回流时间90min和料液比1∶6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联用对提取的黑豆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黑豆色素中含有矮牵牛素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栗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研究从栗壳中提取食用棕色素,以应用于食品生产中。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栗壳色素得率的影响。通过对结果进行极差及方差分析表明,当料液比为1:20、溶剂为50%的乙醇水溶液时,提取栗壳天然色素较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提取3次,每次3h。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栗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研究从栗壳中提取食用棕色素,以应用于食品生产中。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栗壳色素得率的影响。通过对结果进行极差及方差分析表明,当料液比为1:20、溶剂为50%的乙醇水溶液时,提取栗壳天然色素较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提取3次,每次3h。  相似文献   

6.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紫茄子皮色素,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提取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酶浓度0.8%、酶解温度45℃和酶解时间9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最大吸光度可达0.742。在5~3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反应液中紫茄子皮色素和VC浓度的增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色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不如VC的清除作用。当紫茄子皮色素的浓度和VC的浓度都超过30μg/mL时,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大几乎不变。在10~28μg/m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反应液中紫茄子皮色素和VC浓度的增加,对亚硝基的清除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色素对亚硝基的清除作用明显不如VC对它的清除作用。继续增加浓度,色素对亚硝基的清除曲线与VC对亚硝基的清除曲线有一交点,在此交点处它们对亚硝基的清除率相等,随后随浓度的增加色素对亚硝基的清除率明显大于VC对它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玉米秸杆皮瓤叶分离机械的皮瓤分离机构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利用自行设计的皮瓤叶分离机械实验台,对玉米秸杆皮瓤叶分离过程中的皮瓤分离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皮瓤分离过程分析、皮瓤分离过程的受力分析和皮瓤分离过程的运动分析。通过研究,确定玉米秸秆皮瓤分离全过程为3个阶段,即展压阶段、接触剥瓤阶段和抛瓤阶段。由受力分析可知,当剖瓤辊转速增加时,切刀对秸瓤的作用力增加;由运动分析可知,剖瓤辊旋转1周,每把切刀对秸秆的作用距离与切刀和支持底板的距离有关。以上结论为研制高效的玉米秸秆皮瓤叶分离机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玉米为原料提取紫玉米色素,并对产品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工艺参数对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80%乙醇与0.2mol/L柠檬酸混合溶液为提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10。  相似文献   

9.
花色苷类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色苷类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详细介绍具有开发前景的10种花色苷类色素的植物来源及在食品、药品行业的应用情况,简述色素的结构、物理特性、生理功能和提取纯化方法,分析花色苷类色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玉米种皮膳食纤维的制备以及分别添加2%、4%、6%、8%和10%玉米皮膳食纤维的面团的粉质拉伸特性及质构特性。结果表明:玉米皮膳食纤维的添加对面团的粉质特性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却有一定的恶化作用。按传统工艺技术制备了不同玉米皮膳食纤维添加量的馒头,并进行感官评价,玉米皮膳食纤维的添加使馒头感官指标评价得分呈下降的趋势,当其添加量为6%时,馒头的总体品质评价得分较高,可以为消费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玉米蛋白肽在抗氧化和降血压、血脂、胆固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介绍玉米肽的主要制备提取方法,以及各提取方法的原理、优势和缺点,展望玉米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玉米肽的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松针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殷涌光  闫琳娜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8):218-220,213
综述了松针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别、成分分析以及提取技术。介绍了松针中所含挥发油、木脂素、维生素、色素、蛋白质等主要成分的功效,综合分析了目前对松针主要成分的分析和提取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玉米剥皮过程中的除净率及工作效率,实现脱落玉米较少且便于收集,研制了一种立式玉米剥皮机。该玉米剥皮机工作时,玉米穗与摩擦辊之间摩擦力较大,玉米穗分布均匀,移动顺畅,剥皮效果好,工作效率高,且脱落的玉米粒与玉米皮排出方向不同,便于分别收集。该研究为玉米剥皮技术的普及推广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关注的重点。玉米秸秆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论述了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现实意义,介绍了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着重阐述了如何利用高压蒸煮法提取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并探究了高压蒸煮法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不同反应时间、压力和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对玉米秸秆提取纤维素效果的影响,为工厂化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合酶法提取蓝靛果色素,考察了混合酶用量、pH值、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单因素的试验,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混合酶法提取蓝靛果色素的条件,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4.0、酶解时间50min、酶解温度40℃、混合酶用量7mg/g,色素提取量为63.24mg/g。  相似文献   

16.
<正> 工艺编制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产业,草编制工艺品更是丰富多彩,其原料多为玉米穗皮、麦秆、席草以及野生植物纤维。其中尤以玉米穗皮韧性强、有光泽,原料丰富、易采集更为市场看好。 一、玉米穗皮的采集、熏制方法 1.优选原料 玉米穗皮韧性好,色洁白,很适宜编制工艺品。包着玉米穗的皮一般有5~7层,除最外面的一层不能使用外,里面的皮都是编制各种玉米皮制品的好原料。在玉米收获季节,将新鲜无霉烂的玉米皮剥下,晒干后贮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柚皮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经过3次提取所得柚皮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8.14%。纯化后柚皮多糖平均收率为6.92%。经过分离纯化后,鉴定了不含蛋白质、多酚、淀粉等物质。结果表明: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柚皮多糖中产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重要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之一。文章阐述了图像处理技术在苎麻缺素诊断中图像预处理、特征值提取,诊断预测的应用过程,并对叶片图像分割的相关方法和纹理特征的提取算法进行了介绍。为指导科学施肥和监测苎麻的生长信息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皮核桃除皮装置是为劳动者生产过程中解决机械化代替手工作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机械化除皮设备,该设备通过主除皮装置及三级清洗装置两个核心部件实现新青皮核桃的除皮,可使除皮工作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文章重点阐述了循环水冲式皮核桃除皮装置结构的工作原理、试验及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20.
孙沛 《农机化研究》2024,(3):190-194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水平、降低其籽粒损失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理念,针对其控制系统展开优化研究。以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为基础,恰当地选择对象与目标明确的机器学习算法为应用核心,建立系统的控制模型,同步实施系统的硬件配置以满足机器学习算法在进行收获作业时各功能要求的实现,并展开此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下的玉米收获机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前后对比,应用后的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相对可提升7.92%,在保证了秸秆切断合格率与苞皮去除率的前提下,实现了籽粒损失率相对降低2.32%的良好控制作业效果,整机作业效率比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前提升了5.12%,并提高了收获控制精度及收获籽粒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