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perfringans)是一类G+ 产芽孢的厌氧梭菌 ,可引起人食物中毒、家畜气肿和突发死亡 ,其致病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产生不同的外毒素。目前 ,至少已鉴定出 2 0余种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 ,其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粪便、饲料和健康动物的肠内容物中。近年来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猪、牛、羊发病死亡比率逐年升高 ,而且患畜死亡突然 ,易被怀疑为投毒死亡 ,严重危害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因此 ,对产气荚膜梭菌引发家畜发病死亡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防治措施 ,现报道如下。1 发病病例病例 1:2 0 0 2年 1~ 5月 ,江西…  相似文献   

2.
家畜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畜A型魏氏梭菌病是近几年发生的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病,该病往往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阶段性坏死为特征。因该病发病快、死亡急,在没有确定该病病原之前,人们暂称之家畜“猝死症”。1994年我省发病195931头家...  相似文献   

3.
家畜"猝死症”是1990年前后在我国河南省部分地区黄牛出现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有发病报道,死亡数量巨大,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经过研究调查,各地基本上查清了发病原因,摸索出了一些防治办法.概述如下,供疫区诊治时参考.1 魏氏梭菌或与巴氏杆菌疫苗免疫许多学者从当地猝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魏氏梭菌或魏氏梭菌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为魏氏梭菌.疫区多采用当地分离的菌株自制成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注射.从1991~1993年河南省豫东疫区应用河南农业大学自制的魏氏梭菌疫苗进行预防注射,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疫苗未能广泛应用,又使疫区面积渐扩大.  相似文献   

4.
犬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以多器官出血、水肿及猝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败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犬可视黏膜发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倒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多在发病后的十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临床上又称猝死症。2011年10月29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疑似犬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5.
A型魏氏梭菌所致家畜“猝死症”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型魏氏梭菌所致家畜“猝死症”的诊断与防制周浮伍李华章吕正云王明政(江苏省邳州市畜牧兽医站221300)近几年来,我市家畜发生了一种以发病急、死亡快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俗称“猝死症”。经过江苏省农科院检验,确诊为A型魏氏梭菌所致,应用该院生产的A型魏氏...  相似文献   

6.
羊快疫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腐败梭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绵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真胃黏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因本病发病突然,病程急剧,死亡很快,所以称“羊快疫”。本病病原为两端钝圆的腐败梭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培养物和病理材料中的菌体多单在,偶呈短链,在肝脏浆膜上可形成阶段不明显的微弯曲的长丝状,或阶段明显的链条状,幼龄培养物菌体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该菌菌体常以芽孢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中,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菌芽孢随之进人消化道,当羊受到不良因素刺激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腐败梭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损害消化道黏膜,引起中毒性休克,使羊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绵羊对羊快疫最易感染,山羊较少发病。该病以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和真胃黏膜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一)流行特点一般经消化道感染,以2岁以内的羊发病较多,多发于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季节;于低洼地、潮湿地、沼泽地放牧的羊只易患本病。因为腐败梭菌常以芽孢形式在这些地方大量繁殖,羊受寒感冒或误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草,或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以及体内寄生虫危害时,机体遭受刺激,腐败梭菌即产生外毒素损害消化道黏膜,  相似文献   

8.
通过家畜“猝死症”发病地区全血硒值的测定试验、硒值与全血谷胱甘肽过化物活性相关性试验以及硒对牛接种魏氏梭菌多联浓缩菌苗后抗体水平影响试验,证实剧本 是导致家畜因魏氏梭菌肠毒血症而发生急性死亡的诱因。从而解释了为什么“猝死症”多发生于严重硒区,且发病庞、死亡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缺硒地区综合防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奶牛养殖主产区的规模奶牛场(园区)出现了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由于病牛不见任何征兆而突然死亡,所以称为奶牛“猝死症”。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奶牛误食氟乙酰胺污染的饲草或饲料;二是由奶牛严重缺硒引起的急性死亡;三是感染A型魏氏梭菌致发本病。本文主要介绍由魏氏梭菌引起奶牛猝死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病原及流行病学 恶性水肿的病原体为多种厌氧性梭菌 ,主要是腐败梭菌 ,有时可检出水肿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以及溶组织梭菌等。腐败梭菌广布于自然界 ,因此 ,家畜受感染的机会较多。恶性水肿是多种家畜共患的主要经创伤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局部炎性水肿和全身毒血症 ,病程急 ,死亡率高。马及绵羊均易感染 ,牛、猪及山羊较少发病 ,传播途经主要通过外伤而引起 ,只有绵羊和猪可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多呈散发性。 1998年 4月初 ,本地干寨子出现了本病 ,10天内相继有 5头水牛发病 ,首先发病的 2头成年水母牛未经治疗而死亡 ,病程 2…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5~ 7月及 2 0 0 1年 6~ 7月 ,东阳市上村乡 ,1 1个自然村死亡耕牛 2 3头 ,大多突然死亡。病料送省防检站检测 ,发现魏氏梭菌。确诊为魏氏梭菌引发的耕牛猝死症。1 临床症状 病牛突然死亡 ,最急性无前期症状 ,正在劳作 ,牵走或食后休息 ,突然鸣叫 ,便倒地死亡 ;有的夜间猝死在牛栏 ;个别牛病程稍长 ,表现为全身肌肉颤抖 ,前躯尤为明显 ,流涎、带有白沫 ,腹痛 ,体温正常或偏低 ,心跳 1 0 0~ 1 2 0次 /min,倒地后 ,四肢剧烈划动 ,磨牙。2 病理变化 消化道病变十分明显 ,胃粘膜大面积脱落 ,瓣胃尤为明显。小肠和回肠粘膜充血、…  相似文献   

12.
<正>猪猝死征主要是由魏氏梭菌混合其它细菌共同引起的一种急性死亡症。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人畜粪便、土壤、水等环境中,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病,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家畜猝死征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一般发生于育肥猪、母猪,呈散发性流行。2013年12月,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接诊一例  相似文献   

13.
家畜“猝死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家畜中发生的一种发病急、死亡快、多病因的疾病 [1]。该病病原有的报道为魏氏梭菌 [2 ,3 ] ;有的报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或链球菌 [4] ;有的报道为李氏杆菌 [5] ;有的报道为氟乙酰胺中毒 [6] 或缺硒[7] 造成 ,还有的报道为牛冠状病毒、黏  相似文献   

14.
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如  罗良群  张科雄 《养猪》2014,(1):105-105
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梭状杆菌,能产生芽孢,并能形成特殊荚膜,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见于土壤、污水、饲料、粪便及人畜胃肠道内,是一种可引起家畜发病死亡的条件性致病菌,可感染各种家畜,但以猪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奶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为猝死症。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该病病原体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入奶牛肠道,在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其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狍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毒血症 ,主要以胃肠出血 ,尤其以小肠出血为特征。本病症主要呈散发性流行。魏氏梭菌为产气荚膜杆菌 ,革兰氏阳性厌氧菌 ,广泛分布于土壤、粪便及污水中。其繁殖体抵抗力较弱 ,形成芽孢有坚强抵抗力 ,95℃条件下 ,2 5h方可杀灭。其致病机理为魏氏梭菌产生的外毒素的作用 ,引起溶血 ,坏死和致死作用。 2 0 0 1年1 1月初 ,我场发生了狍魏氏梭菌病流行 ,发病 6只 ,死亡 3只。经治疗后其余痊愈 ,现将发病经过、症状和治疗等报告如下。1 发病经过及症状2 0 0 1年 1 0月 2 9日 ,我单位调入 1 0余日龄仔狍 2 6…  相似文献   

18.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所引起。主要发生于绵羊,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一)流行病学D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水中,羊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芽孢随之进入羊的消化道。当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吃干草改吃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饲料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各个年龄牛都可能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病,死  相似文献   

20.
德国牧羊犬魏氏梭菌病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氏梭菌病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又叫产气荚膜梭菌。由英国人Welchii等于1892年首先从一具腐败的人类尸体产生气泡的血管中分离得到,并以Welchii命名为魏氏梭菌。该菌引发的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病畜无任何前期征兆而突然死亡,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根据发病特征,人们将其称“猝死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