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增强蚕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进而达到提升蚕业层次,巩固发展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目的,根据湖州市人民政府湖政办发(1999)127号文件精神,特组织了"湖州市现代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2.
魏勇 《江苏蚕业》2011,(3):54-56
射阳县蚕桑生产基地自2008年纳入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蚕桑项目子课题,该县在发展规模蚕业的同时,大力推广新型栽桑、养蚕及蚕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基地建设取得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联产承包后为解决一些农户小蚕饲养难问题,相继出现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来满足农户需要,但针对小蚕店销路问题.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这几年我市部分农户自发形成区别于上述二者的一种共育形式——小蚕饲养专业户“托蚕所”,即农户委托专业户养小蚕的一种有偿服务形式,给当前的蚕桑生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林宝义 《蚕桑通报》2009,40(2):11-14
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蚕桑生产基地项目的资金投入、执行、实施、建设成效及项目管理主要做法进行分析,认为基地项目建设是保障蚕业发展规划实施,引领现代蚕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提出了下一步省级资金项目重点扶持环节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陇南蚕区是西北蚕桑的一颗明珠。“甘肃省成县国家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始启动,我所作为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2001~2002年,已在陇南农校举办了首届蚕桑高科技技术培训班,同时还对陇南徽、成、康三县的蚕桑生产现状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陇南蚕业要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良坚 《广西蚕业》2013,(2):19-21,29
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广西蚕种生产单位原蚕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原蚕基地选择、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原蚕基地的有效保护措施,为广西蚕种生产单位今后选择、建设和保护原蚕基地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9.
2003年射阳县盘湾镇秋蚕壮蚕期家蚕尾部出现了黑色病斑,经鉴定为黑尾病.据调查,全镇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这不仅影响了蚕农收入,还影响了蚕茧质量,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有问题,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为此就秋蚕黑尾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0.
红寺堡新蚕区种桑养蚕推行小蚕共育、大蚕户育的模式已有4年时间,不少农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还有部分农户的饲养技术存在问题,收入不如种植玉米,个别农户甚至亏本经营,造成生活困难.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和调查,发现亏损农户均没有按操作规程养蚕,不重视环境卫生条件、饲养方式及硬件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浅谈原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建设 《蚕桑通报》2012,43(1):41-43
原蚕基地建设在广西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依靠农村原有丝茧育基础进行种茧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当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采取原蚕基地饲养原蚕、蚕种场与蚕农签订合同收购种茧回场部制种这个模式已十分普遍,可以说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但由于农村蚕区环境条件复杂,原蚕户分散,蚕室、蚕具、桑园、饲养环境、农户养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致使蚕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蚕业》2010,31(1)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春·兰×玉·帛(川蚕22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根据西部蚕区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强健、高产为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筛选出的优良蚕品种.该品种于2003-2008年进行了试验室鉴定,2007-2008年参加了四川省新蚕品种室内共同鉴定和全国联合鉴定,2009年3月15日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蚕品审(09)02号].  相似文献   

13.
蚕业生产,良种是基础和关键。稳定的原蚕基地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生产水平和蚕种质量是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自2002年5月,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承担对口帮扶遂溪县界炮镇西湾村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扶持该村农民种桑187公顷。今年养蚕收入695万元,人均收入由2002年1100元增加到3800元,其中养蚕户仅蚕茧收入平均就近达1.8万元,最高的达13万元。地处粤西雷州半岛的西湾村共有旱坡地187公顷,由于该地严重偏砂偏酸、贫瘠易旱,以前只是种植甘蔗或木薯,经济效益十分低。在改变农业结构,建立蚕桑基地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派发了《西湾基地种桑养蚕技术规程》手册到每家农户,实施保质保量供应蚕苗和开壳收购鲜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蚕病清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新一代蚕药,主要成份为烟酸诺沙星.据报道,该蚕药对预防和治疗家蚕细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的效果,是现用蚕药氯霉素的替代药品.为了了解其在家蚕饲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江西省引进推广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2003年晚秋安排了一次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3年2月1日,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广东省教育厅主持,在广州对华南农业大学林健荣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节能高效的鲜茧生产与缫丝技术的集成创新利用"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该成果由华南农业大学主持,与遂溪县丝丽茧丝有限公司、遂溪县成龙蚕业有限公司、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东省罗定市蚕种场共同完成。鉴定委员会由7位专家组成,广东省农业  相似文献   

18.
黄庆槐 《广西蚕业》2001,38(1):37-39
通过三年的蚕业产业化经营实践,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开发蚕茧生产基地,从蚕用物质供应到技术指导及产品回收,实行系列化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处浙西山区的淳安县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全的产业服务网络以及完善的“公司 农户”、“合同蚕业”产业化机制优势,在加大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建设连片优质新品种桑基地,致力打造千岛湖牌茧丝品牌的同时,十分重视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早在2002年5月获得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千岛湖”牌桑蚕茧商标注册的同时,本县就成立了《千岛湖牌桑蚕茧》生产地方标准编制小组,开始了标准的拟订,并于2003年4月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评审且由淳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由此淳安成为了浙江省第一个制定发布品牌蚕茧生产地方技术标准的县(市…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四川蚕业》2005,33(3):6-9
西充县是我省蚕桑基地县之一,是南充丝绸轻纺工业蚕茧原料的重要基地.蚕业在我县县域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蚕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蚕业产业化是蚕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号件,更好地促进我县“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以本地丰富的蚕业资源为依托,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组织形式,做大做强我县茧丝绸产业链,充分发挥这一产业的经济优势,有效助农增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