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DNA分子标记检测家蚕黄海、苏春品种和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单粒卵微量DNA抽提法,从家蚕黄海、苏春及其一代杂交种转青蚕卵快速提取出基因组DNA。筛选出的RAPD随机引物S60稳定扩增出2个原种的DNA特异性片段RH-Ⅰ440和RS-Ⅱ1000,克隆和测序后发现分别为463bp和约938bp。利用网上数据库进行序列分析,RH-Ⅰ440的nt2-462与一个家蚕wholegenomeshotgunsequence(WGS)(No:BAAB01096026.1)的nt1644-2104有96%的一致性,其中存在2个Caps。RS-Ⅱ1000的nt3-935与另一个家蚕WGS(No:BAAB01031489.1)的nt1046-1989有97%的一致性,其中存在13个Gaps。RH-Ⅰ440和RS-Ⅱ1000可以作为两个品种RAPD特征DNA片段进行品种和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家蚕滞育生物钟蛋白质EA4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滞育生物钟是依赖卵内酯酶A4(EA4)的倒计时型生物钟。EA4是具时间间隔测定酶(time interval measuring enzyme,TIME)功能的蛋白质。根据家蚕EA4测定的氨基酸序列,以第3天龄雌蛹脂肪体和卵巢总RNA为模板,利用简并引物RT-PCR方法,得到308 bp的部分ea4序列,其1-144 nt和145-308 nt分别与家蚕全基因组鸟枪序列(whole genome shotgun sequence,WGS)AADK01019126.1的5595-5738 nt及WGS AADK01014467.1的8636-8473 nt有95%和98%的一致性。根据获得的ea4基因片段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家蚕基因组数据预测了ea4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雌蛹脂肪体和卵巢RNA为模板,进行RT-PCR得到完整的cDNA。ea4基因的cDNA全长519 bp,其中1-48 bp为信号肽序列,49-519 bp编码的氨基酸与蛋白质纯化后测序EA4部分的一致性为98%,C末端存在3个氨基酸的差异,其中第156位为新确定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家蚕雌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超  朱勇 《蚕业科学》2004,30(1):34-37
为了建立家蚕W染色体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采用RAPD PCR技术对同一品种家蚕雌雄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分子标记筛选。通过 4 5 0种随机引物筛选到 1条雌特异性的DNA片段OPZ0 7 35 5bp ,将该雌特异片段克隆到载体pGEM T上 ,并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结果表明 :该雌特异DNA片段的序列长为 35 5bp ,推测其可能来自于家蚕的W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PCR克隆,从家蚕基因组中获得大小为975bp的DNA片段(登录号:EU352872),Blast搜寻结果显示,该片段DNA序列的52-449nt区域与野蚕mariner-like元件DNA(登录号:AB237562)的同源性达90%,推测为家蚕类mariner转座子相关序列,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第5内含子、微卫星S1104-R序列、BmBRC-NZ3 mRNA终止码的下游序列、ErB·1基因的内含子均检测到家蚕类mariner元件相关序列的同源区,暗示家蚕类mariner元件在家蚕基因组中发生了多次转座,并在家蚕基因组的不同区域随着进化发生了歧化。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定炭疽杆菌的检测技术,本研究根据炭疽杆菌染色体上的TJHP和BA5345 2个靶点,分别设计4对引物和2个探针,对10份已知浓度的炭疽杆菌DNA和阴性对照菌株DNA进行检测,将浓度最大的炭疽杆菌DNA进行10倍倍比稀释,用于检测4对引物及其探针的灵敏度,并选出2个针对TJHP和BA5345靶点的特异性强及灵敏度高的引物和探针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4对引物及其探针特异性较强,FP2/RP2和FP4/RP4 2对引物的灵敏度为4.513×10^-5 ng/μL;该荧光定量PCR方法重复性好(t=1.178,P=0.332)。FP2/RP2和FP4/RP4 2对引物及其探针可用于炭疽杆菌感染初期的快速筛查以及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林葵芬 《蚕桑通报》2003,34(3):40-41
苏菊×明虎(正反交)是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为了解该品种在农村中的饲养情况,摸索该品种的性状,我县根据省蚕品种中间试验的要求,在2002年春期与丰1×54A(正反交)品比试验的基础上,于中秋期再次进行试验。现将中秋期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供试蚕品种苏菊×明虎(正反交)各2张,由江苏省武进蚕种场提供,对照蚕品种丰1×54A2张,54A×丰11张,均由海盐蚕种场生产提供。方法:试验地点设在我县通远镇新浦村中心组3个蚕户中。每试验户分设试验、对照2个区。即朱金妹、胡吴观试验户,各设试验区苏菊×明虎1张,对照区丰1…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报道的家蚕朝日×东海的幼虫血清蛋白LS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克隆了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约1.9kb,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涵盖了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启动子区及其5’上游区;野桑蚕LSP基因5’侧翼区与朝日×东海LSP,基因5’侧翼区的同源性达96.4%,其中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的同源性分别为91.6%,100%;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与朝日×东海LSP基因5’侧翼区的同源性达98.9%,其中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的同源性都为100%,核心启动子区具有典型的TATA盒,还有数种昆虫脂肪体内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共有序列和推定的激素响应元件等功能元件;野桑蚕的LSP基因启动子的5’上游区(-304~598bp)与J139家蚕丝素轻链基因第一内含子区域(7639~7933bp)的同源性达90.6%,-913~-1383bp为失活的部分水手转座子元件。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 2 0 0 3春共出库蚕种 12 7.8万张 ,同比 2 0 0 2年减少 3%。稳定是江苏蚕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江苏的桑园面积基本稳定 ,全省现有桑园面积 15 0万亩 (包括新栽桑 ) ,养蚕农户 110余万户。 2 0 0 2年饲养蚕种 30 0万张 ,产茧 11.4 5万吨 ,目前蚕茧生产量居全国前位。根据江苏特点 ,目前蚕茧生产以春蚕 (4 6 % )和中、晚秋蚕 (5 2 % )为主 ,夏、早秋蚕饲养量甚微。其中以苏北蚕区为主 ,蚕茧生产量占全省约90 %。蚕品种春期以菁松×皓月为主 ,中、晚秋以苏菊×明虎等为主。 2 0 0 2年 ,江苏又一次实现家蚕品种的更新 ,以苏菊×明虎为…  相似文献   

9.
用PCR方法从家蚕基因组DNA扩增了家蚕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b1基因(CIb1)4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构建由其驱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家蚕BmN细胞,体外分析了该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表明,家蚕CIb1基因启动子在BmN细胞中有微弱的转录活性;野生型BmNPV感染能增强启动子活性;hr3增强的不同长度CIb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活性有显著差异,提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4~-1nt包含了启动子的基本元件,而在-687~-465nt、-465~-317nt和-317~-74nt存在着主要的顺式元件。试验结果有助于阐明CIb1的表达调控机理和对家蚕天然性免疫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已克隆测序的家蚕微孢子虫 (镇江株 ,Nosemabombycis)的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编码基因(12 0 5bp)为模板 ,用随机引物合成法标记的探针 ,在与 9种微孢子虫及家蚕基因组DNA的 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产物的Southern杂交图谱中 ,9种微孢子虫基因组DNA酶切产物的杂交图谱极为相似 ,而与家蚕基因组DNA的任何一种酶的酶切产物均无杂交信号 ,表明微孢子虫和家蚕的SSUrRNA基因同源性很低或没有同源性。同时还证实了已克隆的SSUrRNA基因来源于微孢子虫基因组DNA ,不是从家蚕基因组DNA扩增而来。在酶解较为完全的酶切产物的杂交图谱中 ,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中SSUrRNA基因的拷贝数至少在 1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野桑蚕CYP305B1V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桑蚕CYP305B1V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野桑蚕CYP305B1V1基因的ORF为1 464nt,编码487 aa;同源性分析表明,在DNA水平上野桑蚕CYP305B1V1基因与家蚕CYP305B1基因的同源性达99%,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通过和NCB I中家蚕基因组数据比对和拼接,预测野桑蚕CYP305B1V1基因结构中至少含有6个内含子,且内含子与外显子之间的连接符合GT-AT法则。  相似文献   

12.
中、西蜂纯种及其不同品系蜂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P8(5‘-CCCACCCTTG-3‘)和W2(5‘-CGGCCCCGGT-3‘)随机引物,通过P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遗传学分析,分别对中、西纯种蜂的不同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中、西纯种蜂的不同品系的DNA多态4性图谱均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为中、西纯种蜂的品系之间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标记技术检测杀虫剂阿维菌素对家蚕血细胞DNA的损伤,作为评价其对蚕体毒性的依据。分别用1、2、4、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桑叶给4龄起蚕添食,96 h后对家蚕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24条RAPD引物对5个样品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条带数为143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9条,多态性带数比率为13.29%。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出不同处理样品血细胞DNA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867~0.993,树状聚类图显示正常样品与1、2、4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3个样品聚为一类,而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说明该样品血细胞DNA的变异最大。研究结果提示,RAPD标记作为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检测标志技术,可准确预警蚕区农药使用对养蚕生产存在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4.
家蚕雌蛹冷藏对人工孵化处理蚕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蛹期冷藏是蚕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方法。苏5×苏6(正反交)和苏菊×明虎(正反交)等江苏省现行蚕品种,羽化前日的雌蛹冷藏对蚕种质量有显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受精卵率增加,孵化率和孵化整齐度下降。10℃冷藏的影响程度显著超过5℃冷藏,冷藏4d的影响显著超过冷藏2d。雌蛹冷藏对冷藏浸酸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大于即时浸酸蚕卵,结果显示应避免冷藏家蚕雌蛹,如无法避免,应该尽量将生产的蚕种作即时浸酸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从家蚕丝腺组织克隆得到2种mRNA形式的家蚕Bm eIF5A基因(GenBank登陆号:DQ202521;DQ201182),虽都具有相同的编码160个氨基酸的编码区,但却为不同长短的3′非编码区(3′UTR)。家蚕Bm eIF5A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丝腺组织里高丰度表达。分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揭示该基因产物具有eIF5A家族蛋白质共有的保守区。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eIF5A家族基因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高度保守。进化生物学的分析显示家蚕的eIF5A基因与昆虫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野桑蚕和不同家蚕品系幼虫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了野桑蚕和不同品系家蚕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并调查了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不同生长时期1-DNJ含量的变化。野桑蚕与家蚕、家蚕不同品系间的1-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桑蚕全蚕粉中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平均为0.427 8%;家蚕以黄血蚕最低,平均0.220 5%。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的1-DNJ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家蚕血干粉中的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0.848 7%;其次是中肠、体壁和脂肪体组织,分别为0.512 2%、0.472 2%、0.308 5%;而在丝腺中几乎检测不出1-DNJ。家蚕5龄幼虫体内1-DNJ含量随发育时期呈明显变化,5龄第4天含量最高,达0.329%,第5天以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发现、性状、复制机制以及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材料研究了家蚕对NPV的抵抗性及其遗传规律,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了高抗NPV的家蚕特优种质,探明了家蚕对BmNPV抗性的遗传规律。以306和NB为亲本,组配了近等基因系,筛选了与常染色体上抗NPV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并以NB为素材,育成了一批新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