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哈茨木霉TH-1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平板对峙法、杯碟法和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1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与病菌对峙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TH-1菌株孢子悬浮液,对供试棉花枯、黄萎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TH-1菌株的代谢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对枯萎病菌几乎无抑制效果;显微观察发现,TH-1菌丝与枯、黄萎病菌的菌丝平行生长、产生附着胞结构附着于病菌菌丝上,或穿透病菌菌丝使病菌菌丝发生裂解.上述结果说明,哈茨木霉TH-1对供试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是营养和空间竞争及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壤拮抗链霉菌R15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一株土壤拮抗链霉菌(Streptomyce spp.)R15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链霉菌R15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98.37%。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后芽管顶端膨大成球形,芽管停止生长;烟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后不能产生附着胞,且芽管顶端有突起。处理烟草黑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畸变、扭曲、菌丝壁消解;R15通过菌丝缠绕、穿透、紧贴的方式重寄生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上,致使菌丝断裂。链霉菌R15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较强,在20~55℃,pH3~9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生防菌绿僵菌与常用杀菌剂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检测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生防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QC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供试杀菌剂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均比较差,同时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1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相容性最差,即使在稀释浓度10 000倍作用下对绿僵菌QC菌株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可达到100%,几乎完全抑制绿僵菌菌株QC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其他6种化学杀菌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也是极强。因此,在田间施用杀菌剂时,需避免这几种化学杀菌剂与绿僵菌菌株QC的混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以棉花枯萎病菌、棉红腐病菌为供试菌,对茵陈、黄蒿、艾蒿等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尤以艾蒿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而稳定,48~96h对上述两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达80%以上;丙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于乙醇提取物,前者的EC50为1.4785 mg/L ,后者的为3.2090 mg/L。间歇振荡法、超声波法、冷浸法提取物对供试菌的72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4.34% 、84.56%、88.7% ,可见同种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室内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哈茨木霉TH-1对棉疫病菌PB-1、番茄枯萎病菌TF-5、棉花枯萎病菌WF-3、西瓜枯萎病菌SF-1和水稻恶苗病菌FF-2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哈茨木霉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一,其中,以30℃黑暗条件哈茨木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峙培养72h后,木霉菌TH-1对PB-1、TF-5、WF-3、SF-1和FF-2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1%、74.1%、77.8%、65.7%和60%;25℃条件下次之;10℃、15℃和35℃条件下木霉菌  相似文献   

6.
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是开发农用活性抗生素的基础。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土壤中分离出的6株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较好的放线菌X1菌株进行初步研究。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X1菌株发酵液对供试12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的抑制率均为100%。孢子萌发试验表明,放线菌X1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在浓度为1 mg/mL时,放线菌X1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的抑菌率均大于90%。放线菌X1菌株抑菌谱较广,对植物病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菌拮抗菌BDT-25的鉴定及抗菌蛋白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拮抗细菌BDT_25是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经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证明BDT_25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此外,该菌株还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等10种其他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一株广谱拮抗细菌菌株。通过对BDT_25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发现,采用NB液体培养基,28℃,170 r/min培养48 h所得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粗提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提取物,进一步实验表明,该拮抗物质对热和多种蛋白酶敏感,证实其为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8.
哈茨木霉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室内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哈茨木霉TH-1对棉疫病菌PB-1、番茄枯萎病菌TF-5、棉花枯萎病菌WF-3、西瓜枯萎病菌SF-1和水稻恶苗病菌FF-2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哈茨木霉对供试植物病原茵的抑制作用不一,其中,以30℃黑暗条件哈茨木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峙培养72h后,木霉菌TH-1对PB-1、TF-5、WF-3、SF-1和FF-2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1%、74.1%、77.8%、65.7%和60%;25℃条件下次之;10℃、15℃和35℃条件下木霉菌菌丝扩散速度较慢,且孢子产生量少,不能有效地压制病原菌菌丝的扩展。表明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木霉菌菌丝的生长及分生孢子的产生均有较大影响。试验还镜检了木霉菌与病原菌在培养基中菌丝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营养及空间的竞争、菌丝间的缠绕以及抑茵物质的影响。同时,哈茨木霉TH-1对多菌灵、扑海因和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TH-1对多茵灵极敏感,而对甲霜灵具有很强的抗性.表明该木霉菌可与甲霜灵混用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芽孢杆菌Pb-4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拮抗菌Pb-4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为了明确拮抗菌Pb-4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机理,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对Pb-4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Pb-4菌株的抑菌谱,显微观察其抑菌作用,采用硫酸铵沉淀和乙醚、苯提取得到抑菌活性物。通过加热处理,明确高温对Pb-4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Pb-4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性。该菌菌液能明显抑制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并对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达93%,经100,121℃高温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是未处理菌液的98.9%和80.1%。从菌液中提取的蛋白、酶、抗生素类活性物质对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均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为Pb-4菌株在病原菌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管的抑制率分别为88.5%,87.5%,79.5%。拮抗物质之一是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枯萎镰刀菌小种间的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不能还原利用硝酸盐作唯一氮源生长的突变体(nit突变体),对我国棉枯萎镰刀菌的3、7、8号小种的61个菌株作了营养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第3号小种7个菌株和第7号小种42个菌株各属一个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第8号小种的8个菌株则属6个不同亲和群,不同小种的菌株间没有亲和性。营养体亲和性试验结果与致病性测定结果吻合,能从遗传学角度区分棉枯萎菌不同小种,用它作为鉴定手段,结果更能反映出不同菌系间的本质联系,并可克服致病力测定工作中费时、费力及结果不稳定等缺点。  相似文献   

12.
林玲  王明江  周益军 《棉花学报》2015,27(2):166-175
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DNA序列测定表明棉花根部可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可分为13个ARDRA类群,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7个属。其中常抗棉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农杆菌属,而泗棉3号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则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华根瘤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二者的优势种群都是芽孢杆菌属细菌。BOX-PCR分析显示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力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表明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宋凤鸣  郑重  葛秀春 《棉花学报》2001,13(5):273-277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花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 (胞壁结合的简单酚、复杂酚聚合物及黄酮醇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棉苗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同一品种内根茎部组织中含量较高 ;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 ,同时也促进了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的积累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抗病品种棉苗和经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受侵后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分别大于感病品种棉苗和未经氟乐灵处理棉苗中的增加水平。这些结果说明 ,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棉花枯萎病菌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优化了基于HaeⅢ/PstⅠ酶切的棉花枯萎病菌AFLP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从32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适合该反应体系的引物组合3对.应用该技术对存在于我国的棉花枯萎病菌3号、7号和8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将这3个标准菌株区分开;通过该体系对来自我国4个省的20个棉花枯萎病菌菌株进行分...  相似文献   

15.
研究拟从北京郊区黄瓜根际土壤中定向筛选黄瓜枯萎病菌生防芽孢杆菌,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的基本特性。采用热处理和形态观察结合平板对峙法定向筛选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从北京郊区黄瓜根际土壤中定向分离到63株产芽胞的菌株,从中筛选到2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arinum Owen.)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命名为j-28和j-50。拮抗菌j-28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达到11.0 mm。此外,拮抗菌j-28有较广的抑菌谱,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和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lium albo-atrum)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经过形态观察、理化分析和分子鉴定,j-28和j-50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还发现拮抗菌j-28的发酵液经过高温和强酸碱处理后抑菌效果会明显减弱,说明拮抗菌j-28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类。笔者定向筛选到针对北京郊区多发的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j-28,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北京郊区黄瓜枯萎病菌的防治提供新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评价生防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FOC4)B2的防病能力,通过对收集的生防菌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对筛选到的3株拮抗菌进行了抑菌观察、抗病谱测定、土壤抑菌能力监测及盆栽苗拮抗能力测定,并对测试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16 r 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249个测试菌中有109个菌株在对峙培养中表现拮抗能力,其中有三个菌株A5-6, D7-16和CL7的抑菌效果较为稳定。显微观察显示:三个拮抗菌会导致病原菌B2的菌丝发育畸形、膨胀、胞壁增厚、部分形成泡状、内容物外渗生长,以及抑制孢子的萌发等显著影响。抑菌谱测试表明,菌株对包括FOC以内的其它真菌性病害抑菌率在60%以上,但对尖孢镰刀菌其它专化型抑菌率较低,仅在40%-50%之间。土壤拮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单独对土壤中FOC数量的控制有限,只能降低一个数量级,但对盆栽苗中镰刀菌的数量控制能下降到2个数量级。盆栽实验表明,菌株A5-6以72.3%的防病效果较D7-16、CL7 45.4% 、50.0%的防效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三个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鉴定表明D7-16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A5-6和CL7也属于芽胞杆菌,三个菌株都是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潜在的良好生防资源,可作为生防菌做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SIX蛋白编码基因最早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入侵的番茄木质部蛋白质组中发现,且成功用于区分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的3个生理小种。一些SIX编码基因亦在引起香蕉枯萎病的Fusarium.oxysporum f. sp. cubense(简称Foc)中有报道,为区分Foc不同生理小种或亚型,比较分析了Foc中的SIX7基因序列及其特异性。以现有的SIX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并测序,比较分析国内不同地理区域及来源于澳大利亚与南非的Foc1、Foc2、Foc3、Foc4共56株菌株中的SIX7基因,并以8个以上其他专化型或其他种或属病原菌共39株菌株分析了SIX7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研究发现所设计合成的SIX7基因引物序列仅能从供试的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ST4)中扩增出663 bp的目的条带。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ST4)中仅有的SIX7基因序列结合Foc4特异性引物Foc-1/Foc-2可快速区分Foc4亚型,提供了快速区分香蕉枯萎病病样内的Foc4亚型的分子鉴定手段,可指导蕉农及时采取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设计、试制了一种可以用于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消毒的紫外线消毒系统,并对其杀灭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的性能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先将黄瓜枯萎病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将其加入到营养液中进行紫外线照射。通过对紫外线照射前后的病原浓度进行计数,发现紫外线对黄瓜枯萎病病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在营养液紫外线透射率(T10)为96.65%、病原浓度为6.87×102conidia/ml、最大流量为36 L/min时,灭菌率为100%;在营养液紫外线透射率(T10)为95.42%、病原浓度为1.14×105conidia/ml、最大流量为36L/min时,灭菌率为100%;在T10降低为11.58%、病原浓度为1.44×104conidia/ml、最大流速为35L/min时,灭菌率也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