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是在生物学研究中最通用的荧光显微镜工具之一。它的广泛流行是因为其优越的光学切片和3维(3D)重建功能。不同于普通显微镜观测厚样本时由于被聚焦外光线干扰导致模糊图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从比较厚的生物样本在短期内获得清晰的光学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所得到的一幅完全对齐的3D图像系列允许对样本在虚拟空间的任意角度观测。该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工具。本文的目的是为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一些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并对它的应用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张涛  李培学  戴慧堂  哈登龙  单燕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13-1115,1198
对近年来荧光显微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荧光显微镜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综合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以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园艺植物细胞学、植物荧光方面、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用酶解法分别制备烟草BY-2悬浮培养细胞和蚕豆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TRITC-鬼笔环肽荧光染色的2种原生质体的微丝骨架空间分布,以及观察用10和20μmol·L-1微丝抑制剂latrunculin B分别处理2种原生质体后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清楚地显示出2种细胞原生质体中微丝精细排列的均匀网络结构;共聚焦显微成像显示了随latrunculin B处理时间的延长微丝解聚和微丝骨架分布的动态过程.建立原生质体制备、微丝骨架荧光染色、latrunculin B处理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的实验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微丝骨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荧光成像技术、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的完美结合催生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出现,其优越的结构特点实现了将较厚样品能够逐点逐层扫描成清晰图像,有利于各种荧光信号的采集,直观进行三维重建和样品多重荧光信号采集进行的定量分析。这些优势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从细胞、分子水平来探求生物时空表达基本功能的能力。本文详细阐述了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发展的日益多样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植物组织化学、植物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植物发育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在乳腺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是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和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组合的产物,它实现了连续光学切片,并广泛应用于活细胞三维重构及动态分析。乳腺细胞凋亡是乳腺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乳腺发育、泌乳及退化过程的一个关键特征。近年来有关乳腺细胞凋亡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进展,文章综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乳腺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显微镜和染料对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 Lind.)胚囊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Leica DM5000B显微镜和Leica DMI4000B荧光显微镜不适合观察、拍摄胚囊超微结构,Leica DMRXA显微镜基本符合要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效果最好。普通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未染色材料的胚囊,染色后效果更佳。爱氏苏木精染色,胚囊着色浅且不均匀;曙红Y染色,需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荧光染料(DAPI、鬼笔环肽、碘化丙啶和罗丹明)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胚囊结构特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对固氮细菌感染植物进行显微观察的改良方法--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三通道扫描法.该方法与常规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相比,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繁琐的前处理、所用仪器少、有效可行等特点,而且在有些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双通道法观察固氮细菌对植物的感染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三通道扫描法观察.  相似文献   

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主要集中于从提高分辨率、降低光毒性、提高扫描速度、活体观察等方面提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功能,各种新技术带来更多的生物学应用潜力,因此有必要梳理分析各项新技术的原理。归纳分析了光门控、白激光、GaAsP光谱检测器、超高分辨率、活细胞工作站、光片成像系统、多光子、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潜力。并指出了现有技术在扫描速度、兼容性、样品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该论文供研究人员在熟悉和了解新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获知“基于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生物学功能”,进而获得更多的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显微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自20世纪以来显微镜技术的重大进展,并对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玉米MAPK5与b ZIP72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载体p N-MAPK5和p C-b ZIP72,应用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APK5与b ZIP72蛋白相互作用产生的荧光信号。[结果]ZmMAPK5与Zmb ZIP72的Bi FC融合载体同时轰击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核中能发出黄色荧光。[结论]Zm MAPK5与Zmb ZIP72在植物细胞核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油杉花粉发育进程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杉为我国特有易危树种.为探究油杉花粉发育过程,其花粉样品经荧光染料曙红和Hoechst 33342双染并以冬青油透明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单核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形成5-细胞型花粉粒,成熟花粉由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精原细胞(体细胞)、1个不育细胞(柄细胞)和1个管细胞组成.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结合荧光染色技术能更清晰地显示出油杉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观察效果远较常规的醋酸洋红染色法理想.此技术可用于其他花粉发育阶段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以亚甲基蓝为内核材料的亚甲基蓝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优化亚甲基蓝的包裹浓度获得荧光信号较强的纳米颗粒,并初步考察了其用于Hela细胞标记与体内示踪的可行性.通过MTT实验考察了颗粒对细胞的毒性影响以及较为适宜的标记细胞的浓度,结果表明:当颗粒浓度为1 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有80%左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Hela细胞对颗粒的吞噬情况以及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颗粒能被Hela细胞吞噬且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该颗粒后,裸鼠全身都发射出近红外荧光信号,随着血液的循环,颗粒慢慢聚集在肝脏等器官中.以上结果表明,包裹亚甲基蓝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用于细胞的标记和体内示踪成像.  相似文献   

14.
Two-photon laser scann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Molecular excitation by the simultaneous absorption of two photons provides intrinsic three-dimensional resolution in laser scann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he excitation of fluorophores having single-photon absorption in the ultraviolet with a stream of strongly focused subpicosecond pulses of red laser light has made possible fluorescence images of living cells and other microscopic objects.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increased quadratically with the excitation intensity so that fluorescence and photo-bleaching were confined to the vicinity of the focal plane as expected for cooperative two-photon excitation. This technique also provides unprecedented capabilities for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ly resolved photochemistry, particularly photolytic release of caged effector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5.
研究植物胚囊中微管的PEG切片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改良的PEG切片法,操作简单易行,观察结果清晰。水稻子房经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真空粘片法粘片、荧光抗体标记等处理后,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胚囊中的微管并拍照。传统粘片法(如多聚赖氨酸粘片法)中的粘片剂阻碍了抗体与微管的结合(致使微管不易被标记出),本文提出的真空粘片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新的粘片方法的采用,是使PEG切片法的观察效果获得了较大改进的主要原因,真空粘片法的一个最主要特点是不需要粘片剂,该法解决了由粘片剂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适用于既需粘片、而粘片剂又影响以后操作的情况,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real-space dynamics in a model system of colloidal hard sphere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 Direct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dynamical heterogeneities in a dense liquid was obtained from an analysis of particle trajectories in two-dimensional slices of the bulk sample. These heterogeneities manifest themselves as a non-Gaussia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displacements and also affect the onset of long-time diffusive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