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控制条件对沙生植物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固沙荒漠植物,研究不同沙埋深度和不同水分控制环境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梭、花棒、沙拐枣发芽的最佳沙埋深度分别为0.5~1cm、2cm和3~5cm。花棒的各个水分处理发芽率及出苗率都最高;沙拐枣发芽速率和发芽率都最低;花棒种子和沙拐枣种子发芽率与水分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因素对沙蓬种子生活力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沙先锋植物沙蓬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活力测定、不同埋深及不同埋深+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沙蓬种子出苗进行控制试验,探索沙蓬种子对风沙活动的适应性和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0%TTC溶液染色14~18 h能够快速有效地测定沙蓬种子的生活力;适度的埋深促进沙蓬种子萌芽,1.5 cm埋深处理的出苗率和发芽势均最高;GA_3可以有效地打破沙蓬种子休眠,1.5 cm埋深+1 500 mg/L GA_3处理出苗率最高,埋深过浅或过深对沙蓬种子出苗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红柳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沙丘边缘和丘间低地,是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其天然更新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通常出苗率较高,但次年幼苗保存率极低。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小红柳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为16%时,种子萌发率最高,在3%的土壤含水量下,种子将不能萌发;(2)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萌发率显著降低(P0.01),当温度45℃时种子活力丧失;(3)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制约或促进作用;(4)适宜其出苗的沙埋厚度为0~0.1 cm,随着沙埋厚度的增加,出苗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当沙埋厚度0.4cm时,种子可萌发但幼苗不能冲破土壤表层;(5)小红柳种子无休眠期,寿命为51 d左右,可供其萌发的时间较短。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该植物在萌发阶段对沙地环境因子的需求,为后续探讨其在沙地环境中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种子处理和覆土处理对白刺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白刺种子处理和覆土处理对出苗时间、出苗率和出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ABT处理种子后其出苗高峰期比温水浸果和温水浸种处理提前2~4 d,比干果播种提前6~8 d。(2)覆土1 cm的出苗高峰期比覆土2 cm和覆土3 cm分别提前2~4 d。(3)ABT处理种子后,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高于温水浸果、温水浸种和干果播种;覆土1 cm的种子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高于覆土2 cm和覆土3 cm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掌叶木有性繁殖试验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掌叶木种子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0.05%-0.2%的GA3或NAA溶液处理种子,能使种子提早出苗,出苗率高于对照(清水处理),用2.4-D溶液处理种子,不能提早出苗,以0.05%的2.4-D处理种子比对照出苗率高,但0.1%或0.2溶液则抑制种子出苗;并对种子形态、发芽过程及幼苗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自然分布的风箱果(Physocapus amurensis)很难见到实生幼苗,自然更新能力较差。通过对风箱果种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和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试验,探讨适合于风箱果种子繁殖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后的风箱果种子,清水浸泡48h出苗率有明显提高;用200mg!L-1赤霉素(GA3)处理72h的种子出苗效果较好;播种深度在0.2cm时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根据辣木本身的特征特性,进行不同育苗基质出苗及生长情况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出苗率、幼苗的健壮程度,还是播种后20d的平均株高来看,营养土最为理想,出苗率为78.9%,幼苗生长健壮,平均株高为8.4cm;其次是园土,出苗率为71.1%,幼苗生长较壮,平均株高为7.3cm;再次是营养土、鸡粪和园土,比例为1∶1∶1,出苗率为71.1%,幼苗生长较弱,平均株高为5.3cm,;最差为鸡粪、园土和沙子,比例为1∶0.5∶1,出苗率为46.7%,幼苗生长弱小,平均株高为5.0cm。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播种山合欢(Albizia kalkora(Roxb.)Prain)、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 DC.)、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种子,研究容重分别为1.11 g·cm-3、1.50 g·cm-3、1.88 g·cm-3的土壤对种子出苗率、出苗势和幼苗株高、根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3种植物种子的出苗率、出苗势均下降,幼苗的株高降低,根长缩短,地上、地下生物量减少.在容重大的土壤中出苗较好的为山毛豆,而从幼苗的生长情况看、在容重大的土壤中生长较好的为山合欢和菊芋.  相似文献   

9.
以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开展的寒葱播种试验为基础,从不同播种时间、不同层积方式和不同成熟度种子繁殖育苗,观测不同处理对出苗时间、出苗率、株高和叶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在7月份;GA3-100浸种24 h;层积温度-3℃~4℃均有利于提高种子出苗率;种子出苗率与种子成熟度呈相同趋势;寒葱株高和叶宽与出苗时间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催芽、覆盖物对楤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六盘山楤木播种繁育和幼苗生长选择合适的催芽方法和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六盘山楤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沙藏+高温催芽、室温沙藏+高温催芽、低温冷冻沙藏+高温催芽和低温沙藏4种催芽方法,研究这4种催芽方法下六盘山楤木种子萌发率差异;播种后采用胡麻草、玉米秸秆、落叶松针叶或不覆盖,对比研究4种处理下六盘山楤木种子出苗率、苗高和叶片数差异。【结果】在0℃环境下沙藏150 d后转到25℃环境中继续沙藏30 d,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4.7%,其余依次为处理室温沙藏+高温催芽、低温冷冻沙藏+高温催芽和低温沙藏,三者萌发率分别为72.7%、68.7%和50.0%。覆盖物对楤木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玉米秸秆覆盖的六盘山楤木种子出苗率最高,为74.5%;其余依次为胡麻草、松针和对照,三者出苗率分别为45.6%、43.3%和34.4%。胡麻草覆盖苗高最高,为23.0 cm,其余依次为玉米秸秆、对照和松针,三者苗高分别为13.9、7.1和6.4 cm。胡麻草覆盖的幼苗叶片数最高,为7.7枚·株~(-1),其余依次为玉米秸秆、对照和松针,三者叶片数分别为4.9、4.3和3.7枚·株~(-1)。【结论】六盘山楤木种子萌发以0℃下沙藏150 d后继续在25℃下沙藏30 d为宜,播种后以玉米秸秆覆盖出苗率高,以胡麻草覆盖促进幼苗生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麻疯树种子催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6月采收的麻疯树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幼苗出土速度、出苗势及出苗率.结果表明:2005年6月与2006年6月采收的麻疯树种子直接播种后幼苗出土速度、出苗势没有显著差异,出苗率分别为64.0%、74.3%.在不同的处理方法中,以98%浓硫酸拌种30min处理最好,种子播种后能比CK提前1~2 d萌芽及萌发第1片真叶,其出苗势比CK提高4%,但差异不显著.出苗率以2006年6月采收的种子高.达78.3%,比CK提高4%,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林木种子直播过程中,播种深度对林木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济源王屋山地区次生栓皮栎林内,设置4 cm和12 cm两种播种深度,种植100枚健康栓皮栎种子,定期观察记录其发芽和成长状况。结果显示:①4 cm条件下,栓皮栎的发芽率为92%,而12 cm条件下,发芽率仅为62%,二者差异显著;②在2种种植深度下,栓皮栎幼苗的地上茎长度分别为11.79±0.55 cm和11.41±0.65 cm,差异不显著,而叶片数分别为10.33±0.68和9.54±1.13,亦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种植深度对林木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有直接影响,但对出苗后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松种子播前一般采用越冬埋藏催芽,该方法较费工,种子易霉烂。采用秋埋覆膜催芽则较简便、省工、种子不霉烂,可降低成本。具体方法是:于处暑前后将红松种子浸泡36—48小时后,挖窖混沙(种沙比1:3)埋藏。处理后的种子出苗快、齐,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比越冬埋藏高。  相似文献   

14.
干旱沙区沙地云杉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沙地云杉种子和1年生种子播种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遮阴与否和不同覆沙厚度对沙地云杉幼苗保苗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出苗到越冬,遮阴处理和不遮阴处理幼苗保存率为69.04%、17.35%,干旱荒漠区播种育苗覆沙适宜厚度0.5 cm。幼苗年生长规律研究表明:苗木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规律基本相似,高生长从6月进入快速生长期,而地径生长从6月20日进入快速生长期,到7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平缓,8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基本停止。在生长期幼苗地下部分干质量百分率和地上部分干质量百分率在生长季内持续上升,经回归分析,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 2x-8.5223、Y=-1-0.6x2+0.092 9x-1 877.4。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地径和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低气温、20 cm土壤温度、15 cm土壤温度和10 cm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对风箱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箱果自然成熟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属于需光性种子,光照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在10~25℃条件下,种子均能萌发,以20℃发芽率最高[(78.33±1.67)%],萌发速度最快[(23.61±2.29)%];播种深度显著影响种子的出苗率(P<0.01),不覆土(O cm)出苗率高达(68.33±6.01)%;超过0.5 cm,出苗率显著降低,2 cm时出苗率为O;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时,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40%,此时出苗最快[(15.44±0.15)%],出苗率最高[(51.67±1.67)%],幼苗的死亡率也较低[(16.67±8.82)%].自然条件下,温度不是种子萌发的限制因子,影响风箱果种子萌发和幼苗成功定居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含水量、光照以及播种深度.  相似文献   

16.
孙航樱是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珍稀特有树种。为更好地利用该资源,分别研究了孙航樱种子的催芽方法、播种时间、覆土厚度和育苗密度对种子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储藏夏播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86.4%,比随采随播的提高26.32%;覆土厚度3 cm时出苗较快,苗木生长速度也较快;11~16株·m-2(即株行距为25~30 cm×25~30 cm)为孙航樱较为合适的育苗密度,此时幼苗生长最快,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播种深度和土壤质地对麻黄种子发芽出土影响极显著,其中播深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率随覆土厚度的降低出苗量显著增加,以覆土0.5~1.0cm覆土最好,土质与出苗率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出苗数随土壤的疏松和颗粒增大出苗率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8.
刺龙牙种子层积处理及播种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东山区开展了刺龙牙种子不同层积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以及播种苗不同保留密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层积处理能有效提高刺龙牙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处理时间达到125 d时,达到显著水平,发芽率达到61.43%,出苗率达到50.28%,出苗快而整齐;1年生幼苗保留密度85株/m2的Ⅰ、Ⅱ级苗产量最高,生长均匀整齐。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格尔木产黑果枸杞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种时间的种子质量和发芽率,拱棚、覆盖、露地等不同育苗方式和0.3、0.6、0.9cm等不同播种育苗覆土厚度对出苗的影响以及黑果枸杞幼苗生长规律,结果为不同采摘期所采种子质量与发芽率不同,8月中旬所采种子平均千粒重1.2g,发芽率88.9%,优于10月上旬采集的千粒重(0.9g)和发芽率(69.6%);不同育苗方式对出苗期、出苗率等有影响,拱棚育苗出苗早、出苗整齐、发芽率高,露地育苗出苗最晚、出苗最不整齐、出苗率最低,覆盖育苗介于之间;播种覆土厚度对播种出苗迟早和出苗持续时间有影响,对出苗率影响不显著,覆土越薄越有利;生产中应采取拱棚或覆盖育苗方式,覆土厚度0.3cm;黑果枸杞1a生幼苗高度、地径等生长分为3个时期即缓慢生长前期、快速生长中期、缓慢生长后期,缓慢生长前期幼苗弱小、抗逆能力弱,应注意洒水,适时盖、揭塑料拱棚或覆盖物等,保暖、保湿、遮阳。  相似文献   

20.
盐度、水位和泥沙淤泥是滨海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关键环境因子,也是导致植被退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开展种子萌发的盐度(0、200、400、600、800 mmol·L-1)、水位(0、30、90 cm)和埋藏深度(0、1、2、3 cm)实验,揭示3个关键环境因子对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逐渐降低。当盐度增加至800 mmol·L-1时,种子不再萌发。盐地碱蓬种子在0~90 cm水位下都能顺利萌发。与低水位相比,高水位具有较低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基质类型和埋藏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出苗具有重要的影响。泥和泥沙混合物(体积比为1:1)埋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沙埋藏的盐地碱蓬种子则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出苗率和出苗速率逐渐降低。当沙埋藏深度增加至3 cm时,种子不再出苗。可见,在环境因子多变的滨海湿地中,种子萌发对盐度、水位和泥沙埋藏的敏感性是辽河口湿地盐地碱蓬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