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尖叶胡枝子为原料,研究Siloguard添加剂(0.05%、0.1%、0.15%和0.2%)对胡枝子青贮饲料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Siloguard处理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Flieg青贮饲料评分方案得出尖叶胡枝子直接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较差,评分等级为劣,而Siloguard各添加浓度处理的青贮品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形成特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从返青期到种子形成分别需要111~121d和103~108d;二者生殖枝率较高,可达95%,尖叶胡枝子的单株花序为805.6个,达乌里胡枝子为277.0个;二者日开花高峰时间不同,尖叶胡枝子出现在9:00~10:00,达乌里胡枝子在10:30~11:330,而二者闭花高峰均出现在15:30~16:00;尖叶胡枝子的结荚率和成熟率比达乌里胡枝子高,种子收获期不同,种子的发芽率、硬实率和千粒重也不相同,两种胡枝子适宜的收获期均在9月20日左右,种子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和硬实率有明显的影响;尖叶胡枝子的种子产量为607.33kg/hm^2,达乌里胡枝子为591.77kg/hm^2。  相似文献   

3.
尖叶胡枝子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尖叶胡枝子黄酮(Lespedeza hedysaroides flavonoids,LBF)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效果及抑制猪油、菜油、和亚油酸的自氧化来研究尖叶胡枝子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分别达到98.85和100,且能够明显抑制猪油、菜油、亚油酸的自氧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尖叶胡枝子黄酮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Al(NO3)3-Na NO2比色法测定金雀花总黄酮的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总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0(g·m L-1),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543 mg·g-1;总黄酮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可达42.59%和60.40%,说明该类物质对·OH和DPPH·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生萝藦花总黄酮含量,研究了萝藦花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采用A1(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测定萝藦花总黄酮含量,最佳测定时间为显色后70~80 min,测定方法精密度RSD=0.99%(n=5),回收率为107.43%(RSD=2.40%),利用该法测得萝藦花样品总黄酮含量为2.41%(RSD=3.02%,n=5);制得的萝藦花黄酮对·OH、DPPH·、ABTS·+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25.06 μg/mL、9.94 μg/mL、1.33 μg/mL,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7.87%、85.79%、99.52%.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对毛酸浆果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一种测定毛酸浆果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芦丁为标准品,通过全波段扫描确定标准品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70 nm。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5.814x+0.001 2,相关系数R2=0.999 2,在0~0.02 mg·m L~(-1)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此测定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12%,稳定性、精密度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12%、1.32%、1.78%,方法检出限为0.4 mg·L~(-1)。该方法可以用于毛酸浆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法优选细梗胡枝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药细梗胡枝子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根据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确定细梗胡枝子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细梗胡枝子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8(W/V,g∶mL)、提取时间1h。  相似文献   

8.
以中间锦鸡儿、尖叶胡枝子、华北驼绒藜和山竹岩黄芪为材料,比较了青宝Ⅱ号(FS)、采禾和纤维素酶(CE)3种添加剂对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尖叶胡枝子和山竹岩黄芪经青贮后,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并能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与对照相比,添加3种添加剂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有所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明显下降,并具有较浓的醇香气味。纤维素酶改善青贮品质的效果较好。但华北驼绒藜青贮发酵品质较差,使用添加剂后也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药用植物牛角瓜叶的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利用GC-MS对牛角瓜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测定牛角瓜叶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牛角瓜叶乙醇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HO·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2,6-二叔丁基对苯二酚(BHT)还原力。结果表明:牛角瓜叶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醇类(60.2%)含量最高,其次为酯类(24.09%),羽扇豆醇(26.7%)为主要单组分物质。以干质量计,总酚的含量为(26.22±0.01)mg·g-1;以干质量计,总黄酮的含量为(0.35±0.02)mg·g-1;牛角瓜叶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为0.33 g·L-1,与芦丁差异不显著;对羟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为0.21 g·L-1,与TBHQ差异不显著;总还原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每克干质量牛角瓜叶乙醇提取物的高价铁离子还原能力为0.69 mmol·L-1Fe SO4·7H2O。  相似文献   

10.
月季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月季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以期为月季茎尖超低温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选用金奖章、粉玛雅、韩红、博共4个月季品种进行简单玻璃化法和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简单玻璃化法保存时.不同品种的茎尖存活率差异显著,金奖章的茎尖存活率最高(55.3%);通过研究预培养、装载处理和植物玻璃化溶液PVS2脱水时间对粉玛雅茎尖存活率的影响,初步构建了月季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即将长1.0cm的茎尖在含0.3mol·L-1蔗糖的培养基上预培养5~6d后,取1.5mm茎尖,室温下A液(MS+2mol·L-1甘油+0.4mol·L-1蔗糖)装载40min或B液[60%PVS2+40%(MS+0.15mol·L-1蔗糖)]装载30min,用PVS2(300g·L-1甘油+150g·L-1乙二醇+150g·L-1二甲基亚砜+0.4mol·L-1蔗糖+MS)于0℃下处理40min,然后液氮保存24h,在40℃水浴中化冻90s,用1.2mol·L-1蔗糖培养液洗涤,最后转入MS+6-BA1.0mol·L-1+IBA0.1mol·L-1上再培养,存活率高于53.3%.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臭氧-紫外处理污泥,在杀菌的同时增加了污泥中作物可利用成分,从而提高水培效果。研究表明,与霍格兰营养液相比,污泥经过臭氧-紫外处理(0、0.5、1.0、1.5、2.0、2.5 h)后,污泥水培有利于提高大叶木耳菜中维生素C、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40 d收获时,三者最高可分别提高0.43 mg·100g-1、7.70 SPAD和5.35 mg·g-1;随臭氧-紫外处理污泥时间的延长,植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增加,与处理0 h组相比,处理2.5 h组在第40 d收获时两者分别提高7.90、6.71 g·株-1。第40 d收获时,除未经臭氧-紫外处理实验组大叶木耳菜中粪大肠菌群个数高出标准限量值,其他污泥处理组及霍格兰营养液处理(CK)组植株中粪大肠菌群个数均符合标准。综合考虑大叶木耳菜产量、品质、卫生学指标及污泥处理成本,臭氧-紫外联合处理0.5 h的污泥更适合水培大叶木耳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淡水沉积物中人工纳米颗粒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为受试生物,采用沉积物慢性生物测试研究了非毒性浓度的不同管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两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三氧化二铝纳米颗粒Al2O3-NPs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存在条件下不同浓度2, 2', 4, 4'-四溴联苯醚(BDE-47)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管径大小的MWCNTs不影响低浓度(100 ng·g-1) 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但显著降低较高浓度(500、2000 ng·g-1)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小管径MWCNT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稍大于大管径MWCNTs;Al2O3-NPs和TiO2-NPs对低浓度BDE-47的毒性没有影响,但显著增加较高浓度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TiO2-NP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略大于非毒性浓度Al2O3-NPs.这表明,沉积物中不同种类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采自深圳近海红树林泥土中分离筛选到抑制再育镰刀菌生长和产生伏马菌素B1(FB1)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控制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镰刀菌产毒素试验及生长对峙法,从采自红树林泥土中分离筛选目标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红树林泥土中分离到1株可抑制再育镰刀菌产生FB1和生长的菌株SZ1-6,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卡伍尔链霉菌。菌株SZ1-6发酵液可显著抑制再育镰刀菌产生FB1,产毒抑制率达67%以上;菌株对再育镰刀菌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结论】筛选到1株对再育镰刀菌产FB1和生长均有抑制效果的链霉菌菌株SZ1-6,说明从海洋资源中寻找产抗生素的天然放线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芍药种子具有“双休眠”特性,自然播种萌发率低,生长周期长。试验对‘朱砂判’种子进行了GA3和低温处理,研究其对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GA3能够解除种子下胚轴休眠并促进生根,其中100 mg·L-1GA3处理的生根率与生根质量最好,生根率最高为41.33%;低温结合GA3处理不同主根长度的种子,对解除上胚轴休眠和促进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当主根长度<3 cm时,低温(4℃)4 周后500 mg·L-1GA3的处理最有利于种子萌芽与幼苗生长,萌芽率最高为96.67%;这种组合处理还可以促使芍药种子从播种到萌发所需时间缩至48 d。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锶(Sr~(2+))和硼酸(H_3BO_3)对罗氏沼虾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含7组不同浓度Sr~(2+)和H_3BO_3的育苗用水进行了25 d育苗实验,分析了两者对幼体变态发育、存活及仔虾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育苗实验结果表明,育苗水Sr~(2+)和H_3BO_3浓度高、低不同明显影响幼体存活率与出苗率,高浓度影响强于低浓度,均不宜用作育苗。当Sr~(2+)质量浓度≥6. 53 mg/L、H_3BO_3质量浓度≥155. 60 mg/L时,幼体成活率和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同时发现当育苗用水中Sr~(2+)和H_3BO_3质量浓度接近0时,幼体仍分别有11. 7%与11. 3%的出苗率。可适育苗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 72~3. 90 mg/L与2. 38~9. 66 mg/L,相应出苗率为12. 3%~16. 0%与12. 1%~16. 3%;其中最适浓度分别为(2. 80±0. 05) mg/L与(9. 66±0. 14) mg/L,与按大洋水和人工育苗水盐度比值换算得到的Sr~(2+)和H_3BO_3质量浓度接近。Sr~(2+)对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有显著影响(P 0. 05),对Ca~(2+)-ATP活力无显著影响(P 0. 05),但Sr~(2+)质量浓度为1. 29~3. 90 mg/L,AKP和Ca~(2+)-ATP均表现较高活力,且低质量浓度(小于0. 72 mg/L)时酶活较低。H_3BO_3对AKP和SOD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 0. 05),质量浓度在9. 66~49. 50 mg/L时,AKP活力显著高于低质量浓度组(P 0. 05),和对照组相近;质量浓度在5. 60~9. 66 mg/L时,SOD活力较低。由代谢酶结果表明,Sr~(2+)和H_3BO_3的育苗水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 29~3. 90 mg/L和5. 60~49. 50 mg/L时,代谢酶具良好活力。实验结果为罗氏沼虾人工海水配方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近地面臭氧(O3)浓度升高对植物的不良影响随暴露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小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4种O3浓度水平,即环境浓度(NF),环境浓度+40 nmol·mol-1( NF40),环境浓度+80 nmol·mol-1( NF80),环境浓度+120 nmol·mol-1( NF120)。根据小白菜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PEPC)、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O3暴露剂量(AOT40)的线性模型截距与模型斜率在不同测定时间的关系,明确 O3浓度升高对小白菜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累积熏蒸28 d时,随着O3浓度升高,与NF组相比,NF40、NF80、NF120组小白菜叶片Chl,Car和SP含量分别减少19.09%、30.45%、33.66%,12.85%、24.69%、27.78%和26.30%、37.89%、38.16%(P<0.05),而叶片MDA,SS,GSH,AsA,T-AOC含量分别 增 加 31.11%、33.42%、75.23%,165.61%、207.08%、306.00%,78.30%、89.08%、162.09%,14.47%、15.11%、92.35%,27.87%、32.84%、42.61%。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会造成小白菜叶片光合色素下降和生理伤害增加,并诱使小白菜抵御O3胁迫的抗氧化能力增强。随着 O3暴露时间延长,叶片中 Chl、Car、SP、MDA 对 O3的敏感性(即指标对单位 O3暴露剂量变化的响应大小)减弱(P<0.05),而SS、GSH、AsA、T-AOC对O3敏感性无显著变化,说明随着暴露时间延长O3胁迫对小白菜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强度呈下降趋势,小白菜对O3胁迫的敏感性降低。研究表明,长时间高浓度O3熏蒸降低了小白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同时降低了小白菜对O3胁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HCO3处理蚕豆幼苗,处理7 d后分别测定蚕豆幼苗鲜重、蚕豆叶片MDA和脯氨酸含量、蚕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随NaCl和NaHCO3胁迫浓度的增加,蚕豆幼苗鲜重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P<0.05);叶中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NaCl低于NaHCO3的上升幅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显著增加(P<0.05)然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NaCl胁迫下显著升高(P<0.05),NaHCO3胁迫下先升高后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蚕豆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盐碱性,碱胁迫大于同浓度盐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长柄扁桃的抗寒程度,筛选出其抗寒鉴定指标,为长柄扁桃在北方的生产推广区域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从美国引进的抗性较强的扁桃品种"先锋"1年生枝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扁桃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2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抗寒性分析。【结果】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1.05℃,对照品种为-21.03℃,两者的抗寒性差异明显,这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2个扁桃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而呈现上升趋势,耐寒性强的长柄扁桃在低温时能保持较高的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说明除相对电导率外,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长柄扁桃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结论】长柄扁桃可在"先锋"栽培的区域和陕北部分地区顺利越冬,温度可能不是造成其冬季在沙地自然死亡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无菌茎尖苗诱导腋芽作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种类和浓度、生长素种类和质量浓度、6-BA(6-苄基嘌呤)和IBA(吲哚丁酸)不同质量浓度组合、AgNO3(硝酸银)质量浓度5个因素对沙芥腋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中腋芽的增殖倍数最高达到5.27,最适宜沙芥腋芽增殖培养;3.0~5.0mg/L的细胞分裂素6-BA是最适合沙芥腋芽增殖的细胞分裂素种类及质量浓度;0.1mg/L IBA是最适宜腋芽增殖的生长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在3.0mg/L 6-BA和0.1mg/L IBA质量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中,沙芥腋芽的增殖倍数高达7.43;AgNO3显著降低腋芽增殖倍数和丛生芽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