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饲用溶菌酶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消化道组织结构发育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5种饲料溶菌酶添加水平:18 mg/kg (L18)、36 mg/kg (L36)、54 mg/kg (L54)、72 mg/kg (L72)和90 mg/kg (L90),以不添加溶菌酶的饲料(L0)为对照,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溶菌酶对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L36、L54和L72组的胃、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前肠脂肪酶活性在L54和L72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淀粉酶活性在除前肠、中肠外的L72和L9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36、L54和L72组鱼的肠道不同部位肠绒毛密度、高度和宽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肌层厚度上,溶菌酶添加组在前肠和后肠部位有下降趋势,L18、L36和L9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中肠部位,肌层厚度随添加水平升高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L36、L54和L72组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杯状细胞数量在L54和L72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切片图显示,L36和L54组肝细胞排列整齐、形状饱满,相较于对照组更致密,但高剂量添加组的肝脏健康程度有下降趋势。消化吸收率方面,在饲养Ⅰ期和Ⅱ期,L36和L54组对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到饲养Ⅲ期和Ⅳ期,L36~L90组对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36、54 mg/kg溶菌酶添加水平具有最稳定的作用效果,吉富罗非鱼通过肝肠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来促进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2.
慢性氨氮胁迫对刺参摄食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为研究对象,探讨氨氮胁迫浓度为0 mg/L、2 mg/L、4 mg/L、6 mg/L、8 mg/L、10 mg/L时14 d内刺参摄食情况与消化道内3种不同消化酶活性变化。刺参规格分别为小[S,体重(15.13±0.02)g]、中[M,体重(28.42±0.32)g]、大[L,体重(60.14±0.88)g]。结果显示:(1)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实验刺参存活与生长逐渐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当氨氮浓度高于2 mg/L时,刺参末体重与特定生长率随氨氮浓度升高有显著下降趋势;当氨氮浓度为8~10 mg/L时,3种不同规格刺参均出现了吐肠、化皮,直至死亡,氨氮浓度为10 mg/L时中规格刺参存活率最低,为81.3%。(2)当氨氮浓度低于10 mg/L时,氨氮胁迫对3种规格刺参摄食率(FR)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全部实验组的食物转化率(FCE)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3)氨氮胁迫对3种不同规格刺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氨氮浓度升高,蛋白酶活性呈降低趋势,氨氮浓度8 mg/L和10 mg/L时全部实验组刺参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氨氮浓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2 mg/L时出现峰值;当氨氮浓度为6 mg/L时,小规格刺参的消化道淀粉酶活性降低到0.30 U/mg(prot),与对照出现显著差异(P0.05);当氨氮浓度从6 mg/L到8 mg/L时,3种规格刺参脂肪酶活性发生急剧变化,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规格刺参在同一氨氮浓度胁迫下的消化酶活性变化显著高于其他规格。研究表明,氨氮胁迫会对刺参摄食、消化与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氨氮浓度4 mg/L以下刺参消化酶活性短期可被显著诱导上调,高氨氮浓度对消化酶活性起抑制效应并可导致生理紊乱,此响应存在体重规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6处理设计,对照组亚硝态氮(NO_2~--N)质量浓度为0. 04 mg/L,试验组NO_2~--N质量浓度分别为2、4、6、8、10 mg/L,研究了亚硝酸盐对罗氏沼虾存活、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2、4mg/L NO_2~--N试验组罗氏沼虾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SGR_d)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 0. 05);随着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的升高,罗氏沼虾的SGR_d和饲料转化效率(FEf_d)均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的摄食能(C)显著高于试验组(P 0. 05),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G/C)显著高于除2、4mg/L组之外的试验组(P 0. 05),10 mg/L NO_2~--N试验组虾的摄食能(C)、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G/C)显著低于其它组(P 0. 05)。结果表明,在罗氏沼虾养殖中,需将NO_2~--N的质量浓度控制在4mg/L以下,以确保摄食能转化为生长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19±0.5)℃下,将体质量(66.5±1.1)g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饲养在实际水量为60L的水槽中,投喂粗蛋白为50%左右,脂肪水平分别为4.17%(L1)、6.73%(L2)、10.33%(L3)、12.85%(L4),及15.72%(L5)的5种饲料,研究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大泷六线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7周的饲养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大泷六线鱼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淀粉酶活性却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L1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的淀粉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L4和L5组(P0.05),但与L2和L3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L1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大,与L3、L4和L5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3组鱼胃和肠的脂肪酶活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L3组鱼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最高,与L1、L2和L5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L4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大泷六线鱼饲料中最适脂肪添加水平为10.3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水平辣椒红素对血鹦鹉生长、体形、体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添加辣椒红素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试验,将450尾体质量(4.19±0.69)g的褪黑血鹦鹉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试验鱼,辣椒红素的添加量分别为1 %、3 %、5 %、7 %,对照组不添加辣椒红素,试验期为54 d。试验结果:3 %辣椒红素组血鹦鹉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椒红素对肥满度影响不大(P>0.05);随着辣椒红素水平的提高,血鹦鹉鳃盖、皮肤、鳍条的色度值增大,45 d后达到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 %辣椒红素组血鹦鹉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3±0.5)℃下,将初始体质量为(6.66±0.03)g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幼鱼饲养在用Na HCO_3(分析纯)配置的碱度分别为0mmol/L(淡水)、14.85mmol/L和29.22mmol/L的水中,用ɑ-酮戊二酸(AKG)替代基础饲料中葡萄糖配制的含0%和1%AKG的2种饲料投喂8周,研究了不同碱度和AKG水平对松浦镜鲤肠道的组织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30尾鱼。结果显示:碱度胁迫下,镜鲤中肠与后肠绒毛长度低于淡水组,且随着碱度升高,绒毛长度变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碱度和添加AKG对肠道形态无交互影响(P0.05);与淡水组相比,碱度胁迫和添加AKG均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在15mmol/L碱度下添加1%AKG可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碱度和AKG水平对前肠淀粉酶活性有交互作用(P0.05);碱度胁迫下,前肠、中肠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碱度和AKG添加对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碱度胁迫可影响松浦镜鲤中肠绒毛的发育,降低消化酶活性,饲料中添加AKG有改善碱度胁迫下肠道部分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苦瓜皂苷对饲喂高糖饲料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幼鱼的生长、消化及肝脏健康的影响,随机选取450尾体质量(6.43±0.02)g的松浦镜鲤幼鱼饲养在室内500 L控温循环水族箱中,分别投喂蛋白30%、脂肪6%而含糖不同的6种饲料:含糖10%的饲料(对照组LC)和含30%饲料(高糖组HC)及含30%糖的高糖中添加100 mg/kg(MCS1)、400 mg/kg(MCS2)、1 600 mg/kg(MCS3)及6 400 mg/kg(MCS4)]苦瓜皂苷的饲料,在水温28℃~32℃下饲养8周。结果表明,MCS3组松浦镜鲤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摄食率显著高于HC组(P<0.05),且MCS3组的终末体质量和摄食率显著高于LC组(P<0.05)。MCS3组松浦镜鲤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HC组和MCS4组(P<0.05),而其脂肪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HC组(P<0.05)。MCS3组肝脏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  相似文献   

8.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流量控制溶解氧供给,设计不同溶解氧供应和限制溶解氧供应及恢复两个实验来研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及能量分配等指标的响应。在不同溶解氧供应实验中,溶解氧含量梯度设置为2.24 mg/L,3.14 mg/L,4.27 mg/L,5.38 mg/L,6.94 mg/L,实验结束时褐牙鲆幼鱼体重、日生长系数、摄食率、以湿重表示的饲料转化效率与溶解氧含量呈正相关(P0.05)。单尾鱼的摄食能随着溶解氧含量的下降而减少,生长能的比例在溶氧为5.38 mg/L时最高。排粪能的比例则随着溶解氧含量的下降而上升,排泄能比例随溶解氧含量下降也略有增加,代谢能的比例随着溶解氧含量的下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溶解氧含量为5.38 mg/L时最低(37.66%)。单位体重能量收支中,所有指标与溶解氧含量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溶解氧含量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实验表明,低溶解氧含量下,褐牙鲆幼鱼通过减少能量供应降低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其生长受到抑制。在限制溶解氧供应及恢复实验中,经历10 d低溶解氧含量2 mg/L(S_2)和4 mg/L(S_4)胁迫的褐牙鲆幼鱼生长受到抑制,但在恢复正常溶解氧后10 d内体重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恢复期间褐牙鲆幼鱼的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转化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恢复阶段不同处理在摄食能、生长能比例和呼吸能比例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经历低溶解氧胁迫的处理摄食能和生长能比例略高于对照处理,而代谢耗能比例略低于对照处理。S2处理的排泄能比例显著低于其余2个处理(P0.05)。实验表明褐牙鲆幼鱼对短期低溶解氧含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提高摄食率在较短的恢复期获得完全补偿生长。本研究揭示了褐牙鲆在低溶氧胁迫下的能量分配规律,为深入研究鱼类适应溶解氧波动环境的策略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质量为(30.0±2.0)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周的投喂试验,探讨不同剂型的黄芪多糖对其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期间水温为16~20℃,溶解氧5mg/L,分别向基础饲料(占刺参体质量的2%~4%)中添加3%的黄芪粉(100~160目)、黄芪多糖微胶囊(包封率约85%)、黄芪多糖制剂(黄芪多糖含量约63%),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对照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基础对照组)和3%海藻酸钠空白微胶囊添加组(空白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进行刺参体腔液中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及致病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添加3%黄芪粉、黄芪多糖制剂时,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而添加3%黄芪多糖微胶囊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基础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添加3%黄芪粉时,刺参体腔液中各免疫指标(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添加3%黄芪多糖制剂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基础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基础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3%黄芪多糖微胶囊时,刺参体腔液中免疫指标活性较高,与基础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差异性均显著(P0.05)。109cfu/mL致病菌灿烂弧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3种试验饲料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试验刺参的累积死亡率,具免疫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微胶囊试验组差异最显著(P0.05)。因此,选择适宜的方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刺参特定生长率、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市售配合饲料对青石斑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日后研制青石斑鱼的全价配合饲料提供依据.将120尾2龄雌性青石斑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用小杂鱼(对照组)和湿颗粒饲料(试验组)饲喂112 d.从每个平行中随机抽取5尾鱼,测定特定生长率和消化酶活性.试验结果:试验组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胃部,试验组鱼的胃蛋白酶活性高十对照组(P<0.05),胰蛋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在肠道,试验组鱼的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脏,试验组鱼的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显著提高青石斑鱼胃部的胃蛋白酶活性、肠道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但也降低了胃部、肠道和肝脏的胰蛋白酶活性;同时,配合饲料可以提高青石斑鱼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水温15.8~21.0℃下,将初始体质量(1.37±0.07) g的幼参于100 L的塑钢水箱中饲养75 d,每个水箱45头,投喂添加0%、0.20%、0.40%、0.60%和0.80%的蒙脱石饲料,测定幼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体腔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探究蒙脱石对仿刺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蒙脱石对仿刺参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蒙脱石添加量为0.40%时,仿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20%~0.60%的蒙脱石显著提高了仿刺参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添加0.40%的蒙脱石组活性最高,分别为(73.27±3.73) U/mg和(70.63±1.96) U/mg;不同添加量的蒙脱石对仿刺参体腔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体腔液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最大,0.60%组仿刺参溶菌酶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提高50%。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约0.40%的蒙脱石,仿刺参可以获得最佳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13.
将体质量(6.77±0.51) g凡纳滨对虾饲养在200 L玻璃纤维桶中,每桶50尾,设置2个温度(恒温30℃和1 h内由30℃急升至33℃),每个温度设置以氯化铵溶液调节的4个氨氮质量浓度(0、5、15、25 mg/L),共8个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胁迫72 h时测定鳃中Na~+/K~+-ATP酶与Ca~(2+)-ATP酶活性以及肌肉和鳃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压生理调节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同一温度下,30℃时,25 mg/L氨氮组的Na~+/K~+-ATP酶活性和5 mg/L氨氮组的Ca~(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而33℃时,3个氨氮胁迫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2)同一氨氮质量浓度下,30℃和33℃试验组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差异显著,且25 mg/L氨氮质量浓度下33℃试验组酶活性显著低于30℃试验组(P0.05);(3)氨氮质量浓度为15 mg/L和25 mg/L时,33℃试验组鳃和肌肉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均显著高于30℃组(P0.05);(4)30℃和33℃试验组与氨氮胁迫下,肌肉中丙氨酸含量均随氨氮质量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且33℃试验组显著高于30℃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显著,会造成凡纳滨对虾渗透压生理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19.1~23.2℃下,将平均湿体质量为(19.9±3.5)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2kg/m~3(D1)、3kg/m~3(D2)、4kg/m~3(D3)和5kg/m~3(D4)kg/m~3的密度饲养在水库中长2.0m×宽2.0m×高2.0m的网箱中,投喂基础饲料;再按D2组的密度饲养上述规格黄颡鱼幼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K组,对照组)和添加10mg/kg(G1)、30mg/kg(G2)、60mg/kg(G3)和(G4)100mg/kg饲料抗菌肽(水溶)的饲料,研究养殖密度和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抗菌肽(水溶)用海藻酸钠(剂量250mL,0.5%)包埋,自然风干。70d的养殖结果表明:黄颡鱼末体质量、末体长、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K)随养殖密度增高而下降,饲料系数则上升;D1组黄颡鱼幼鱼末体长、末体质量、日增重率(DBW)、K、存活率(SR)显著高于D3和D4组(P0.05),但D1和D2组的鱼体K、饲料系数(FC)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30mg/kg抗菌肽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DBW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当添加量为30mg/kg时,SGR最高;当添加量为100mg/kg时,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证明,黄颡鱼网箱养殖适宜放养密度为3~4kg/m~3,饲料中抗菌肽添加量不超过60mg/kg能促进鱼的生长。添加抗菌肽10mg/kg组鱼的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60mg/kg、90mg/kg以及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30~60mg/kg时,DBW、SGR、K出现差异显著(P0.05),60mg/kg时DBW、SGR和K达到最高,高于其余各组,饲料系数FC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循环水养殖模式(RAS组)和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免疫性能及水质影响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RAS组中鱼体增重率(WGR)(597.36±169.79)显著高于池塘组(470.98±142.99)(P < 0.05),但饲料转化率(FCE)(1.17±0.02)却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系统(1.47±0.03)(P < 0.05)。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也高于池塘养殖系统,但差异不显著(P > 0.05);(2)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胃和肠中消化酶活性显示,第4周时,RAS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值(1387.56±278.43)显著高于池塘组(1129.99±382.67)(P < 0.05);第8周时,肠脂肪酶活性(18.11±4.28)显著高于池塘组(12.89±8.00)(P < 0.05);(3)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肝胰脏、头肾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 (LSZ)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示整体上RAS组免疫性能低于池塘组;(4)每周测定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示,RAS组氨态氮维持在0.0067 ~ 0.0212 mg / L区间内,亚硝态氮含量位于0.0027 ~ 0.0087 mg / L范围内,均低于池塘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循环水养殖模式(RAS组)和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免疫性能及水质影响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RAS组中鱼体增重率(WGR)[(597.36±169.79)%]显著高于池塘组[(470.98±142.99)%](P0.05),饲料转化率(FCR)[(1.17±0.02)%]却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系统[(1.47±0.03)%](P0.05)。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也高于池塘养殖系统,但差异不显著(P0.05);(2)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胃和肠中消化酶活性,第4周时,RAS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值[(1 387.56±278.43)μg/(g·min)]显著高于池塘组[(1 129.99±382.67)μg/(g·min)](P0.05);第8周时,肠脂肪酶活性[(18.11±4.28)μg/(g·min)]显著高于池塘组[(12.89±8.00)μg/(g·min)](P0.05);(3)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肝胰脏、头肾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整体表现为RAS组免疫性能低于池塘组;(4)每周测定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示,RAS组氨态氮维持在0.0067~0.0212 mg/L,亚硝态氮含量为0.0027~0.0087 mg/L,均低于池塘组。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的木聚糖酶,饲养初始体重6.71 g左右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研究了木聚糖酶对异育银鲫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 mg/kg木聚糖酶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该组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50 mg/kg和100 mg/kg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血清、脾脏、肝胰脏、头肾SOD活性以及血清、头肾、脾脏溶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蛋白酶Aquagrow对鲤(Cyprinus carpio L)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Aquagrow,饲养平均体重为48.7 g的鲤30 d.结果显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添加蛋白酶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9.4%、105.8%,饲料系数分别为1.85、1.75,添加蛋白酶提高了鲤鱼增重率6.4个百分点(P< 0.05),降低了饲料系数5.4%(P< 0.05),但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添加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和肠道内容物蛋白酶活性(P< 0.05).上述研究表明,添加蛋白酶Aquagrow可提高鲤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鲤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28±1)℃水温下,将体质量(8.75±0.88)g血鹦鹉鱼饲养在300cm×150cm×80cm的水泥池中,投喂含不同水平玉米蛋白、磷脂和维生素E混合物的饲料30d,观察血鹦鹉鱼的生长、体色、抗氧化指标和肝功能。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按1‰(A1)、3‰(A2)、5‰(A3)的比例分别与磷脂1‰(a1)、3‰(a2),维生素E 1‰(b1)、3‰(b2)混合。试验结果表明,A_1a_1组中血鹦鹉鱼体色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a_2组和A_3b_1组中血鹦鹉鱼黄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A_1a_1组外,对照组肝脏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1b1组血鹦鹉鱼肌肉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3b1组的相对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3b_1组血鹦鹉鱼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除A_3a_1、A_3a_2、A_3b_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A_2b_1和A_2b_2组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2b2组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1a_2、A_2b_1、A_3a_1组血鹦鹉鱼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3a_1组血鹦鹉鱼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含3‰~5‰的玉米蛋白粉和1‰~3‰维生素E饲料可促进血鹦鹉鱼生长、调节体色、增强抗氧化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溶氧水平对黄颡鱼稚鱼摄食、生长及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试验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与溶氧水平无正相关性,G3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始终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第6周测定发现:摄食后1~4 h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二者均在09∶00和21∶00出现高峰,G3组的耗氧率高峰值分别为0.345、0.331 mg/g.h,G3组的排氨率高峰值分别为24.194、17.770μg/g.h。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稚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过程具有类似的特征,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在6.77 mg/L的溶氧水平下,黄颡鱼稚鱼生长最快、呼吸代谢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