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胁迫对鱼类血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作为反映鱼体生理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与其生活环境质量直接相关。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类面临着水质因子刺激、营养缺乏等所造成的各种类型环境胁迫,这在鱼类血液变化有所体现。本文对环境胁迫影响下鱼体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和相应规律进行了综述,同时认为环境胁迫下鱼体血液相关指标改变是造成体内免疫能力的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施用抗应激药物如中草药等能够增强鱼体免疫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环境胁迫所产生的危害,不过提高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对环境胁迫危害的认识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的优劣对鱼类生存、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特点以及水质与鱼类生长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质变化,保持优良的水质,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水体环境。做到健康养殖,减少病害,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1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构成鱼类养殖水体不仅有适宜鱼类生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还有对鱼类生活有害的生化物质。判断养殖水体优劣的主要几项指标包括:水温、溶  相似文献   

3.
环境胁迫(Environmental stress)指鱼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对其生存状态产生的压力,胁迫能打破鱼类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引发鱼体正常生理机能出现紊乱。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环境胁迫对鱼类生理机能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的研究,以期为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淡水养殖水源管理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对淡水养殖水源的水质提出了要求 ,列出了影响鱼类养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物因子、物理因子、化学因子 ,总结了淡水养殖中的水量需求因素、水源管理中工程建设要求、水源预处理的方式和水质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宋朝伟  李文笙 《水产学报》2023,47(7):079101-1-079101-10
鳃是水生动物主要的呼吸器官。虽然部分水生动物的鳃结构不同(如鱼和虾蟹),但其主要功能均为气体交换和渗透压调节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鳃的功能组学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特别是不同的环境因子(重金属的污染物、寄生虫细菌、盐度、亚硝酸盐等)胁迫下水生动物鳃的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及鳃在不同环境因子胁迫下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揭示环境因子改变对水生动物鳃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生理生化状态变化、分子通路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会引发鱼类的各种病害,这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水体中的生物性环境因子。而诸如水温、不良水质、食物缺乏、机械损伤等因素则属于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不良非生物环境因子也会引发多种病害,影响鱼类生长,造成养殖成活率下降,导致经济损失。现将各种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国红 《科学养鱼》1998,(10):27-29
不良水质的影响一、泛池泛池,又叫翻塘或窒息,是由于水中缺氧而引起。鱼类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当水中溶氧低于鱼类正常生理所需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淡水鱼类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应低于1.0mg/L。(一)泛池的原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4,(8):71-71
每年春夏季节,随着养殖水体温度升高,养殖水体理化因子日益多变,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生物滋生,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逐渐增多。如果养殖户片面追求高产,不考虑养殖水体的水源和水质条件,随意加大放养密度,将会导致水质恶化而引起鱼类泛塘和其它疾病的频繁发生。特别是主养花  相似文献   

9.
蔡雪峰  罗琳 《科学养鱼》2001,(10):54-54
水产养殖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野生状态下抗病力强的品种,因长期生活在养殖环境中而变得易患疾病。鱼类抗病力的强弱主要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但最终它发病与否却是由环境来确定。环境对鱼类的各种刺激,即为环境胁迫因子environmentalstressfactor。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鱼类受到的胁迫常常由非离子氮、溶解氧、酸碱度和水温等环境因子造成。一般来说,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氨氮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鱼类蛋白质新陈代谢的产物;另一种是水体中有机物经细菌分解的产物;最后一种是水体中所施的氮…  相似文献   

10.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4,29(12):17-18
传统养殖理论认为,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缓慢,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施用石灰和磷肥为水体补充钙、磷。其实不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饥饿对鱼类有多方面的影响。着重讨论了饥饿状态下鱼类能量的利用以及饥饿状态下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消化酶活力、血液组分的变化。深入研究饥饿状态下鱼类生理生化变化,一方面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另一方面对渔业资源管理以及水产养殖生产等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鱼类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工业化的养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这一过程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与控制,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及控制理论等许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本文列出了循环水养殖水体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各种因子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了一些水质参数的控制方式。其中着重分析了溶解氧、pH值和氨氮的监测与控制方式,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鱼类脂肪肝的形成原因及抗脂肪肝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脂肪肝的形成主要是其所需的营养素不平衡和某些抗脂肪肝因子缺乏造成的。同时还受到鱼类的生理代谢特点、养殖环境的影响。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加大,生产周期缩短,同时营养不平衡的人工饲料完全替代天然饵料,常常难以满足鱼体快速、健康生长的需要,造成养殖鱼类的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14.
溶解氧是鱼类养殖生产的重要水质指标之一,对鱼类生长、水质条件稳定、疾病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养殖生产者更多的关注缺氧死鱼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对溶解氧不足所造成的潜在危害认识不够,在鱼类出现疾病、生长慢、产量低和养殖成本高时,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导致养殖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刚  邹勇 《科学养鱼》2006,(10):80-80
俗话说“好水养好鱼”,可见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调节好水质,不仅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而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水质的调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水位的控制、水质理化因子的调节以及水生植物的栽培等方面。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渔业水质监测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渔业的水质监测技术是获知鱼类生长环境状况的前提,也是渔业现代化养殖的基础。为此,介绍了影响渔业水质的6个环境因子,总结了我国目前渔业养殖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即水质监测参数单一化、参数获取方式局限性和水质调控方式经验化,并逐个地分析了发展趋势,即水质传感器多参数、数据网络高可靠性和水质调控系统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正>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鱼体死亡[2]。而经长期演化,鱼类已进化出一系列机制来应对低氧。低氧环境中,鱼类可以通过各种生理反应来抵抗溶解氧的不足,如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强氧吸收的能力等,从而应对低氧胁迫[3]。近年来有关低氧胁迫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总结了低氧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郭红会  胡振  张金刚  邹桂伟  梁宏伟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6-019606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溶解氧、水温和氨氮等水环境因子胁迫已成为制约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抗逆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鱼类对温度、低氧、氨氮、亚硝态氮、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环境耐受性鱼类新品种的育种现状,提出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结果发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高通量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技术,深入解析鱼类响应环境因子胁迫的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高效精准抗逆新品种的培育,为鱼类抗逆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每一种鱼类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具有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节地省水、对环境污染小、可实现高密度健康养殖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今后水产业的发展方向。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因其养殖密度高,饵料投喂量大,在养殖过程中,因饵料残留,养殖鱼类排泄物的积  相似文献   

20.
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表明,鱼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外界环境的恶化会对鱼类产生胁迫作用,使鱼类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鱼体对各类病原敏感性升高。在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温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氮都是影响鱼类健康重要因子,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以期能为健康养殖和疾病的预报预测提供一点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