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EMS化学诱变小豆京农6号M3代材料进行筛选鉴定,以期获得有潜力、有价值的变异材料。[方法]利用EMS处理小豆京农6号,对M3代叶形变异率、变异类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浓度0.9%EMS处理24h,叶形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且突变频率最高。综合叶形突变体农艺性状分析,各种突变类型总体表现为小叶〉肾叶〉叶缺刻〉小密叶〉剑叶〉鸡爪叶。小叶、肾叶突变体具有较低株高、紧凑直立、多分枝、多荚、单株产量高、百粒重高等优良性状。[结论]该研究筛选的突变体可为小豆育种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EMS诱导国麦301小麦突变体库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国麦301小麦种子,构建小麦EMS突变体库,旨在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准备基础材料。对M2代全生育期田间及收获后进行生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率为6.398%;获得了幼苗、叶、茎、穗、熟期等的突变体769个,变异类型丰富。  相似文献   

3.
孔祥强  赵彦修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73-973,1155
[目的]为深入研究中华补血草的有关泌盐基因及其泌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0.4%、0.5%、0.6%)的EMS溶液对中华补血草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获得中华补血草EMS突变体的最佳条件,并对突变体进行筛选。[结果]EMS诱变中华补血草种子的最佳条件为:0.5%EMS溶液处理种子10 h。此时中华补血草种子的萌发率为51%,符合作为突变体的半致死要求。[结论]利用该方法获得了37株表型突变体,说明采用EMS诱变生产中华补血草突变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EMS浸种12 h、1.5%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谷子突变体库,以便在谷子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方法]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种植的谷子品种‘长农35号’干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0.8%和1.0%甲磺酸乙酯(EMS)进行了诱变处理,并对所得突变体成熟期株型的7个表型形状进行考察,并据此对突变体进行分类。[结果]试验共收获株型相关的M1代突变体材料共282份,其中,0.8%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00个单株,可分为10个组;1.0%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82个单株,可分为17个组。M1代成熟期株型相关性状突变体分析结果表明:1.0%EMS处理‘长农35号’所获突变体,在株高、穗下节粗、穗下第一节间粗和茎节数4个性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0.8%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对于‘长农35号’来讲,采用1.0%EMS进行诱变处理更有利于多类型大量突变单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6.
EMS诱变六倍体小麦偃展4110的形态突变体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构建小麦EMS突变体库,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准备基础材料。【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处理小麦品种偃展4110种子,将获得的M2代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鉴定,部分M3材料播种家系进行验证。【结果】对M2代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率约为6.6%;获得了幼苗、叶、茎、穗及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体和突变体,变异类型丰富,特别是发现了自然突变中少见的变异类型,如株高在10-15 cm左右的特矮变异类型。【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两个偃展4110 EMS突变群体较为理想,可望有效地被用于小麦功能基因组研究和小麦遗传改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穿心莲是我国传统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建立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技术体系,创制表型变异丰富的突变体库,为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提供新材料。【方法】通过比较分析 EMS 溶液的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的影响,获得诱变的优化体系,并对诱变后表型有差异的突变体进行形态学方面的初步评价与鉴定。【结果】在 5 种处理中,EMS 溶液处理 4 h 的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 EMS 溶液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穿心莲种子的发芽率降低,诱变率增加,其中 0.5%EMS溶液处理 12 h 的诱变率最高;其次是 0.8%EMS 溶液处理 8 h。与对照相比,突变体植株具有明显的表型差异,包括在叶色(杂斑叶)、叶型(心型、叶裂等)、叶序(轮生叶)、株高(矮化)、分枝(顶生二枝)和花轴(无花轴)等。【结论】建立了穿心莲种子的 EMS 诱变方法,获得突变体植株,可为穿心莲基因组学的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构建酒用糯高粱突变体库,并筛选出田间表型性状明显突变的株系,为糯高粱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采用0.4%EMS对糯高粱品种红缨子进行诱变处理,M1代单株收获,并对M2代突变群体开展全生育期的田间表型性状鉴定,筛选出性状明显突变的株系.[结果]经EMS诱变处理后红缨子M1代突变群体田间存活率降至31.9%,且出现了多种性状变异,如叶片白(黄)化、叶片畸形、穗畸形、植株矮化和不育等性状,共获得M1代突变株系1020个.在M2代突变群体中发现86个突变株系,突变频率为8.43%.其中,叶色(白化、黄化、芯叶白化、浅绿色、白绿条纹、黄绿条纹)突变株系42个、叶型(畸形叶、卷曲叶和直立叶)突变株系8个、穗型(畸形、小穗和穗缺失)突变株系10个、生育期(早熟和晚熟)突变株系5个、蜡质(蜡质缺失)突变株系4个、感病性(易感病)突变株系4个、育性(完全不育和半不育)突变株系5个及株高(高杆和矮杆)突变株系8个.[结论]构建的酒用糯高粱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可用于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酒用糯高粱育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处理大麦品种浙农大3号的种子,然后种于大田,将获得的M2代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鉴定,入选的M3代材料继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了幼苗、生育期、叶、茎秆、穗及育性等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突变体,变异类型丰富,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率约为7.46%.本研究构建的突变群体为大麦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大麦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甘蓝型油菜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构建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和丰富基础资源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9226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萌发与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EMS浓度(0、0.4%、0.8%、1.4%、1.8%和2%)诱变处理下,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EMS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当浓度为1.4%时,发芽率降至39%,最为接近半致死率。经诱变处理后的农艺性状指标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依次为全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第一有效分枝部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主花序有效长度>株高;以全株有效角果数最高,为0.50,诱变影响最为突出;部分农艺性状间具有紧密联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变异株系分别为株高降低(Ⅰ类)、角果数增多(Ⅱ类)、角果增长(Ⅲ类)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多(Ⅳ类)4类突变体。【结论】EMS诱变甘蓝型油菜种子,可获得农艺性状变异丰富的突变体材料,最佳处理浓度为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玉米诱变变体库,创制玉米新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玉米优良自交系B73和郑58,构建变体库;选取小叶夹角突变体rla1、rla2进行密植产量测定和遗传学分析.[结果]2个突变体库的M2代含有表型丰富的突变体,尤其是一些突变体表现出优良农艺性状,如叶夹角小、棕色叶中脉、矮化、抗性,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rla1、rla2表型相似,较初始材料耐密植,在试验各种植密度下,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产量随着密度增大而提高,其最大密植度在100000株/hm2.遗传学分析显示,rla1、rla2都是单基因隐性突变,而且是等位基因突变.[结论]B73和郑58的EMS突变体库为玉米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3.
辛雅芬  石玉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04-5206
[目的]研究八仙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方法]以一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25℃为对照,在25、30、35和40℃下测定其多个生理指标。[结果]30℃下处理3、6、9 d的叶片含水量为对照的96.51%、94.12%、93.81%;35℃下处理3、6、9 d的叶片含水量为对照的91.80%、89.51%、87.63%;40℃下处理3和6 d的叶片含水量为对照的82.66%和78.49%。30℃下处理3、6、9 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为对照的104.97%、101.67%、113.48%;35℃下处理3、6、9 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为对照的79.01%、76.11%、83.15%;40℃下处理3和6 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为对照的60.77%和53.89%。30和35℃下处理3、6、9 d的叶片丙二醛含量为对照的170.97%、145.65%、161.82%和193.55%、178.27%、178.19%;40℃下处理3和6 d的叶片丙二醛含量为对照的361.29%和297.83%。[结论]应将八仙花种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  相似文献   

14.
EMS对玉米花粉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成株率下降;M2代中,子粒突变性状以粒色突变为主,苗期突变性状主要是叶片颜色突变,成株期突变性状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同一处理浓度下,花了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的诱变效应的大小因材料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辐射对3个切花白菊品种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剂量为0.1、0.2、0.3、0.4 kGy的60Co-γ辐射处理‘四季白’、‘世界白’、‘优香’3个切花白菊品种的扦插苗。[结果]在一定的辐射剂量范围内,处理后菊花扦插苗的生长高度和成活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剂量的增加也导致了叶变细长、叶柄变短、侧芽萌发期和花期延迟。[结论]初步筛选出了一些叶形、花期及腋芽萌发能力变异的植株。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trains with high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Method] A strain of S.hygroscopicus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Hainan Island.After natural screening and consecutive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 twice,S6-7 strain was obtained as the original strain then treated by UV irradiation and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and finally rescreened through shake-flask fermentation.[Result] 7 better strains were selected by primary screening from 62 single colonies which were picked out randomly.After 3 generations of consecutive cultivation on slant media and rescreening,5 strains presented obvious forward mutation.The forward mutation rate reached 8.06%,and the largest production increasing rate came up to 25.11%.[Conclusion] By combining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 and conventional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both the antibiotic-producing capacity and forward mutation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the original strain were grea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17.
链霉素抗性筛选吸水链霉菌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用抗生素作为一类生物农药,具有使用剂量低,环境相容性好,选择性强的特点,因此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抗生素有约2/3来源于链霉菌。利用链霉菌产抗生素能力与链霉素抗性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定向筛选正向突变株,是目前农用抗生素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