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构树抗氧化酶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年生的构树实生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壤盐胁迫下构树叶片的细胞质膜的伤害程度(相对电导率)和其酶促抗氧化保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低盐胁迫下的上升趋势较缓慢。POD的活性在胁迫前期明显升高,SOD和CAT活性在胁迫中后期的变化趋势由下降变为上升。经22d的盐胁迫,胁迫处理下的这3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说明构树在一定的盐浓度范围和时间内能够通过自身诱导抗氧化酶系统以提高适应能力而忍受逆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桃叶卫矛幼苗进行75、150、300、350、400 mmol/L 5种不同浓度的Na2SO4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桃叶卫矛幼苗体内活性氧的保护酶体系主要途径是SOD-CAT+POD;(2)SOD和POD在Na2SO4浓度为300 mmol/L时活性最大;(3)CAT活性在Na2SO4浓度为150 mmol/L时最大,在Na2SO4浓度为300 mmol/L时略次之.据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用300 mmol/L左右的Na2SO4对桃叶卫矛幼苗进行抗盐锻炼.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为试材,研究其在人工模拟自然逐渐降温过程中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MDA)和细胞膜内源保护系统酶(SOD、POD、CAT)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增加,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上述说明了乐东拟单性木兰通过调节内源保护酶活性来适应低温变化,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能量为30Kev/10mA的不同N^+注入剂量(1、2、3、4、5、6、7、8,9、10×10^16ions·cm^-2)处理光皮桦种子,研究了N^+离子束注入光皮桦种子后对光皮桦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剂量在7×10^16ions·cm^-2时,光皮桦幼苗体内保护酶POD、CAT活性达到峰值,MDA含量最低。说明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注入能激活合成自由基清除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种子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马占相思树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马占相思QLD19835家系7个月苗龄的树苗在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及ATP酶(ATPase)、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动态变化,揭示了在低温逆境下,由于细胞膜系统受到寒害而使电导率不断升高,ATPase活性亦有所下降,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显著升高。这在保护细胞膜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植株本身对低温的忍耐能力。另外,CAT活性升高,POD、SOD的活性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一定活性,提高了它们对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清除,这些变化的总效应是使植物细胞膜结构和物质代谢过程中免遭寒害,提高植物的抗寒力。  相似文献   

6.
铅胁迫对4种木本植物酶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铅污染日益严峻。通过植物酶保护系统对铅胁迫的响应研究,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铅污染问题。为此,本实验以红檀木(Loropetalum chinese(R.Rr.)Oliv.)、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End]1)、金合欢(Acacia famesiana(Linn.)Wind)、杨树(Populusdeltoides×Populus nigara)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CK(不加Pb)、T1(300mg·kg-1,干土)、T2(450mg·kg-1干土)、T3(600mg·kg-1干土)4个Pb处理浓度,研究了4树种酶保护系统对铅胁迫的响应机理。在铅胁迫下,各树种SOD、POD活性变化显著(P〈0.05),杨树、侧柏、红檀木的POD、SOD均高于对照,其中又以杨树的SOD、POD活性最高,分别为800U·g-1,103U·g-1·min-1,金合欢的酶活性在处理浓度超过300mg·kg-1,后迅速降低。CAT活性在杨树中显著上升(P〈0.05),侧柏中的CAT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金合欢、红檀木中的CAT活性则显著下降(P〈0.05)。木本植物酶保护系统对铅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其抗铅污染能力依次表现为杨树〉红檀木〉侧柏〉金合欢。  相似文献   

7.
对常山胡柚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初期,果皮组织中SOD、POD、CAT活性缓慢上升,其中SOD活性在贮藏45 d时开始下降,至75 d时达最低值,然后急剧上升, POD和CAT活性在贮藏75 d时达最高,之后持续下降.果肉组织中SOD活性变化不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很低,且变化无规律,CAT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果皮的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高于果肉,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品种杂种落叶松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杂交后代,共2代7个家系的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代7个家系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CAT、POD和SOD的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F1代CAT、SOD的活性普遍高于F2代,POD活性低于F2代。在抗氧化酶方面,F1代杂种优势高于F2代,F1代日3×兴2、F2代日12×兴9等具有较好的潜在抗虫性;结合其他抗虫生理指标,该研究结果在选育落叶松抗虫品种过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冰冻条件下外源SA对水曲柳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楚  王政权 《林业科学》2002,38(5):54-59
分析了冰冻胁迫下外源水杨酸 (SA ,5mmol·L- 1 和 10mmol·L- 1 )对水曲柳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的影响。SOD活性受到SA抑制 ,且随外源SA的浓度增加而下降 ,导致超氧自由基上升。SA也能抑制CAT和APX活性 ,CAT活性随SA浓度增加而降低 ,APX活性也有这种趋势。尽管SA提高了POD活性 ,但由于CAT和APX活性受到抑制 ,H2 O2 含量上升。GR活性也受到SA抑制 ,呈现随SA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经 5mmol·L- 1 SA处理的叶片内MDA含量下降 ,平均比对照低 35 19% ,表明低浓度SA能降低冰冻引起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质膜透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胁迫初期和中期二者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胁迫后期急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W7(干旱35d)时POD和CAT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以濒危树种极东锦鸡儿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极东锦鸡儿种子物理性状和温度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极东锦鸡儿种荚结实率较低,且约有1/4种子受虫害;成熟种子含水量为6.6%,千粒重18.6 g。种子长、宽和厚存在一定变异。种子长度平均为0.42 cm,宽度平均为0.27 cm,厚度平均为0.24 cm,长宽比为0.64。种皮透水性良好。不同温度条件对种子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25℃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为38.33%。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种子发芽率降低。发芽试验的第八天是计算种子发芽势的适宜时期。不同温度条件对极东锦鸡儿幼苗高度的影响极显著,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25℃有利于幼苗高度和胚根长度的增加,较高温度(30℃)有利于幼苗生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浸提液对美丽胡枝子等3种灌木的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5%,10%,15%,20%不同浓度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检测其对美丽胡枝子、马棘、紫穗槐3种灌木种子的发芽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了紫花苜蓿对3种受体的他感作用。结果表明:15%、20%紫花苜蓿浸提液对美丽胡枝子种子发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马棘和紫穗槐的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紫花苜蓿浸提液对美丽胡枝子幼苗苗长和鲜重影响不大,对马棘幼苗苗长作用不明显,但使马棘幼苗鲜重降低,对紫穗槐的幼苗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使苗长和苗鲜重均降低;紫花苜蓿浸提液对3种灌木幼苗根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并且马棘和紫穗槐的敏感性强于美丽胡枝子。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的,并在经济、气象、水利、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理论体系中灰色预测GM(1,1)模型具有要求数据较少,原理简单有效,结果精度高等特点,适合对空气质量变化的预测。利用山东省济南市2001~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浓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原因,并通过对其数据处理,建立了相应的GM(1,1)模型,对济南市未来五年空气质量做出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5年内,济南市SO2年平均浓度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NO2和PM10则将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中PM10仍是济南市最主要的污染物,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和Na2CO3溶液处理班克松种子,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研究钠盐胁迫对班克松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20 mmol·L-1)的NaCl、Na2SO4可以促进种子萌发,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250 mmol·L-1的各项指标降到最低。Na2CO3溶液对种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浓度相同时,Na2CO3胁迫下的各指标值均小于NaCl、Na2SO4。250 mmol·L-1时各项指标为0。由此可以得出,班克松种子具有耐盐性,但对不同钠盐的敏感性不同,对NaCl、Na2SO4的耐受性要高于Na2CO3。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对勐海特有的乡土珍贵树种黄樟的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提高黄樟苗木品质的繁育技术方法。经研究表明,该方法培育的苗木造林后生长迅速、干性良好,无严重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土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的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的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密度、储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表土有机碳含量SOC分布在12.61~66.19 g·kg^-1之间,平均值为30.87±1.30 g·kg^-1,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多重比较显示竹林(37.63 g·kg^-1)显著高于马尾松林(18.52 g·kg^-1),马尾松林仅为竹林的49.21%。(2)表土有机碳密度SOCD在3.27~15.69 kg·m^-2间,平均值为8.22±0.39 kg·m^-2,大小排序为阔叶混交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10.15 kg·m^-2)和竹林(9.96 kg·m^-2)的SOCD值显著高于马尾松林(4.82 kg·m^-2)(p=0.005,p=0.036),马尾松林仅是阔叶混交林的47.49%。(3)蕉岭长潭保护区表土层有机碳储量为402 100 t,占总面积54.54%的针阔混交林贡献最大,其次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和马尾松林。(4)表土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31;与石砾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6。与林下植物分布有密切联系,有机碳含量〈20 g·kg^-1的指示种有6种,包括千年桐、黄毛楤木、米碎花、谷木冬青、长叶冻绿和乌韭,有机碳含量〉40 g·kg^-1的指示种有光叶海桐和土茯苓,有机碳含量在20~40 g·kg^-1间还未发现指示种。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大叶芳樟以轻基质为插壤的扦插育苗技术,以无纺布做容器,其生根率平均可达54%以上,194株/m^2,最高产7.9万株/667m^2,完全可进行规模化育苗.  相似文献   

19.
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竹荣 《广东林业科技》2009,25(3):90-92,F0004
樟树是我国著名珍贵乡土用材树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文章介绍了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其造林技术,包括樟树种子的采集贮藏方法、播种和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上袋、移袋分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育苗技术措施及其造林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花木莲播种、扦插、组织培养及HF、SO2吸收能力的研究,探讨了红花木莲的繁殖技术及抗污效能。结果表明:各基质配比,发芽时间和发芽率均无明显差别,但幼苗在腐质土:红土(1∶1)的基质上生长快且良好;采用激素处理扦插穗条,能促进生根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以种子为外植体,初步建立了红花木莲的组织培养体系;同时,红花木莲对以SO2和HF为主的混合大气污染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尤其对大气中的硫污染具有很强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