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和酸枣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 种裂解液中,WPB 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 G1 期峰,计算得出6 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 Mb,其中:‘冬枣爷的基 因组大小为(393.60 ±4.72)Mb,即C-值为(0.40 ±0.01)pg;‘鲁枣2 号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 ±3.61)Mb,即C- 值为(0.44 ±0.00)pg;‘金丝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 ±5.81 )Mb,即C-值为(0.44 ±0.01)pg;‘孔府酥脆枣爷 的基因组大小为(429.60 ±5.03)Mb,即C-值为(0.44 ±0.01)pg;‘无核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13.60 ±7.07)Mb, 即C-值为(0.42 ±0.01 )pg;酸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41.60 ±4.29)Mb,即C-值为(0.45 ±0.01)pg。优化的枣属植 物流式细胞术流程,为枣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鲤鲫杂交(F1)回交三倍体子代鱼进行了红细胞及其核大小的测量和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为:采用血涂片法测量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红细胞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红鲫鱼的1.43倍和1.57倍,接近三倍体的理论预期值1.5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鲤鲫杂交子代细胞和二倍体细胞进行相对DNA含量测定,结果为:在所测的12尾鱼中,有9尾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5%,在2~3倍体之间非常接近三倍体(非整倍三倍体)的鱼有3尾,占总鱼数的25%,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3种中国鲤mtDNA D—Loop序列的多态性与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江野生鲤、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3种中国鲤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系统进化。【方法】对3种鲤的D-Loop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与GenBank中获取的另外5种鲤鱼的D-Loop序列一起构建进化树。【结果】3种鲤的碱基组成中A+T含量均高于C+G含量;T碱基含量最高,平均为33.5%;C碱基最低,平均为13.7%。在检测的3种鲤上共发现37个突变位点,其中有2个插入,28个转换,7个颠换,碱基的替换有明显偏倚。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长江野生鲤(0.984±0.019),最低的是荷包红鲤(0.113±0.07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以长江野生鲤最高,为0.00623,荷包红鲤最低,为0.00012。长江野生鲤的遗传多样性较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丰富,荷包红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表明,8种鲤属鱼聚为2大支,德国鲤单独为一类,其余7种聚为一类。【结论】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虽都原产于江西省,但2种鲤最初是独立从野生鲤中通过体色变异分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4种红鲤群体的生化遗传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6.
张建明  姜华  田甜  姜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6):1369-1377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3种鱼类的生长规律,为其人工增养殖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遵循自然水温变化规律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单养模式,分别定期测量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研究分析这3种鱼类1龄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结果]齐口裂腹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6%/d~1.54%/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9%/d~0.75%/d;鲈鲤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0%/d~1.62%/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2%/d~0.50%/d;白甲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1%/d~2.20%/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3%/d~0.64%/d.白甲鱼在水温月均值大于20.0℃时(6—10月),其体质量增长较快,增幅较大;在水温月均值小于20.0℃时(11月—翌年3月),其体质量增长趋势相对较缓和,增幅较小.鲈鲤和齐口裂腹鱼的体质量周年增幅相对平缓,仅在水温月均值21.9~23.9℃时(5—6月)表现出相对较快的生长趋势.齐口裂腹鱼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202x2.9217(R2=0.9778),异速生长系数(b)为2.9217;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0608x+1.7741(R2=0.9782).鲈鲤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195x2.8679(R2=0.9925),b为2.867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1133x+1.1829(R2=0.9879).白甲鱼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346x2.7749(R2=0.9919),b为2.774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2763x-0.2455(R2=0.9969).[结论]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周年生长状况良好,其中以白甲鱼周年生长最快,齐口裂腹鱼次之,鲈鲤生长较慢;3种鱼类生长的最适水温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其周年生长特性的规律,分阶段和分季节优化3种鱼类的投喂策略,促进其快速生长和营养供给,为增殖放流及物种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05-17607
[目的]为袁河花(鱼骨)形态种质资料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以花(鱼骨)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40尾袁河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袁河花(鱼骨)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的(4.78±1.4965)倍、为头长的(3.76±0.2035)倍、为尾柄长的(6.68±1.0324)倍,头长为吻长的(2.80±0.3021)倍、为眼径的(4.01±0.3939)倍、为眼间距的(3.21±1.1515)倍,为头宽的(2.10±0.3075)倍,为头高的(1.81±0.1484)倍,为口裂宽的(4.44±0.649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8±0.2866)倍.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式为W=0.0224L29168(R2=0.9576).肥满度系数(K)为1.57±0.1908,空壳重与体重比值(V)为0.87士0.0572,花(鱼骨)肠道系数(Ci)为1.08±0.1261,体长与肠长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方程为:Y=1.2624X-2.8109(r2 =0.7934).除内脏重、性腺重、成熟系数外,雌雄个体其他外形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袁河花(鱼骨)呈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昭通市疑似多倍体小木漆为试材,采用二倍体漆树为对照,通过叶片下表皮气孔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基因组大小测定3种方法对其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疑似多倍体小木漆气孔密度为二倍体漆树的0.52倍,气孔长度为二倍体漆树的1.38倍,保卫细胞内叶绿体的个数为二倍体漆树的1.73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疑似多倍体小木漆体细胞倍性为二倍体漆树的1.5倍,其基因组大小(2C DNA含量)平均为(1.22±0.06)pg,而二倍体漆树的基因组大小(2C DNA含量)平均为(0.96±0.04)pg,基因组大小之比为1.27∶1。综上所述,采集的疑似多倍体小木漆为天然三倍体漆树。  相似文献   

9.
实验根据白甲鱼鱼体的大小和鱼的数量,分别采用了封闭静水式和封闭流水式2种实验装置测得了该鱼的耗氧率与窒息点,为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数据参考.结果表日月:封闭流水条件下白甲鱼的耗氧率随着时间变化,早晨9:00耗氧率最低,下午15:00达到最大,耗氧率平均为0.72 mg/g·h;分别对体质量为0.86,1.93,12.3 g的白甲鱼在静水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其耗氧率分别为(0.690±0.011),(0.710±0.014),(0.596±0.028)mg/g·h.随着体质量规格的增大,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减小.窒息点平均为(1.136±0.036)mg/g·h.白甲鱼窒息点比大多数鱼类的窒息点都要高,所以在人工养殖或运输时,养殖与运输密度应该低于一般家养鱼类.  相似文献   

10.
白甲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白甲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 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与鲤、鲫等鱼类相比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5℃条件下,鱼种的尾日增重为0.205 g/(尾·d).野生白甲鱼,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1.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8个中国古老月季基因组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个中国古老月季为试材,以欧芹作为标准植物,采用2种不同的样本处理方法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补充3个存在争议或尚未见报道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倍性,为其基因组大小的确定提供必需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屏东月季'为二倍体(2n=2x=14),‘桔囊'和‘牡丹月季'为四倍体(2n=4x=28)。2)2种样本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6个品种间差异显著,1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故2种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基因组大小的检测,但方法Ⅱ准确度高,受外界影响小,更适宜基因组大小的检测。方法Ⅰ操作简便,可用于大规模的倍性检测。3)18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含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基因组大小在0.62~0.71pg之间,其中二倍体品种2C DNA含量范围为1.34~1.43pg,C值范围为0.67~0.71pg;三倍体2C DNA含量范围为1.96~2.05pg,C值范围为0.65~0.68pg;四倍体2C DNA含量范围为2.49~2.63pg,C值范围为0.62~0.66pg。二倍体基因组最大,三倍体居中,四倍体最小。本研究找到了适宜的流式细胞术样本处理方法,并检测出18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为揭示中国古老月季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之后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及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和资源量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有34种.其中,鲤科鱼类22种,占64.7%;鲿科鱼类5种,占14.7%;鲶科、鮨旨科及鳢科鱼类各2种,各占5.9%;长臀鮠科鱼类1种,占2.9% .主要分布于乌江、赤水河、沅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等水系.主要土著名特优经济鱼类资源年产量1 977t.目前,国内对翘嘴鲌、鲤、鲫、大口鲇、鲇、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吻鮠、斑鳜、乌鳢和月鳢11种鱼类的研究已较成熟;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瓣结鱼、华鲮、唇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鲤、鲫、斑鳠、长臀鮠和大鳍鳠13种鱼类开展了养殖和繁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适宜进行开发的鱼类有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斑鳠、长臀鮠和长吻鮠等.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宽体沙鳅及中华沙鳅亲鱼性腺发育对脂肪酸的需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野生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肝脏、卵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均含23种脂肪酸,而其卵组织中只检测到18种脂肪酸.肌肉中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C16:0及C22:5n-3,而在卵组织中C16:0含量最高,其次为C18:1n-9及C22:6n-3.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卵组织中C22:5n-3、C20:5n-3、C20:4n-6、PUFA及∑n-3 PUFA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P<0.05).因此,C22:6n-3、C20:5n-3、C20:4n-6等PUFA是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营养素,为提高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亲鱼卵子的质量,应在亲鱼培育饲料中添加上述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遗传多样性及变异情况,本文基于mtDNA D-loop序列对6种颜色(全白、全红、红白、大正三色、白写、绯写)锦鲤、2个“福瑞鲤2号”(青灰和红色)及2个杂交鲤品种(青灰♀×红白锦鲤♂、红白锦鲤♀×青灰♂),共150尾个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全长932bp的D-loop序列,A、T、G、C含量为33.2%、32.8%、14.2%和19.8%。所有个体共检测34个变异位点,呈18个单倍型。其中,红白和绯写存在2个优势单倍型,全白和青灰鲤均存在2个特有单倍型,青灰、红福瑞鲤共享一个优势单倍型。10个鲤品种间遗传距离0.001~0.018,遗传分化指数(Fst)0.011~0.933。分子方差(AMOVA)分析群体间变异67.17%,群体内变异32.83%,呈极显著(P<0.01)分化水平。研究表明,绯写、全白和大正三色3个锦鲤品种具较高遗传多样性,白写、“福瑞鲤2号”(青灰和红色)及杂交鲤遗传纯度较高,结果丰富了不同体色鲤种质资源遗传数据,为后期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选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花(鱼骨)俗称麻花(鱼骨)鱼,属鲤形目、鲤科、(鱼骨)亚科、(鱼骨)属.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我省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7.
花(鱼骨)属鲤形目、鲤科、(鱼骨)亚科,俗称麻花(鱼骨)、鸡虾.其身体较长,前端宽厚,后段侧扁,头中等大,眼大,吻端突出,体色灰褐或淡黄,全身有许多小黑色斑点,侧线上有7个~14个黑斑,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中小型鱼类.该鱼具有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俏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胭脂鱼属于鲤形目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本科大多数属种分部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本种是迄今所知亚口鱼科分布于我国也是亚洲大陆唯一的种.为单型属、种.分布在长江、闽江两大水系.目前,闽江中已属少见,现存个体多见于长江水系.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水系的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野生资源逐少,开展中华沙鳅繁殖性能相关的研究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和经济价值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采集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中华沙鳅卵巢组织和血液样本,采用组织切片法方法进行了卵巢组织学特征观察,并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组织学特征表明,中华沙鳅繁殖前期卵巢内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可见少量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繁殖期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可见少数第Ⅱ、Ⅲ、Ⅴ时相卵母细胞;繁殖后期卵巢中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可见少量的第Ⅲ时相和第Ⅵ时相卵母细胞,核周细胞质内出现空泡。中华沙鳅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直径约50~110μm;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直径约110~260μm;第Ⅳ时相卵母细胞直径约470~720μm;第Ⅴ时相卵母细胞胞直径约700~950μm。血液生化指标表明:中华沙鳅繁殖过程中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等血液生化指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碱性磷酸酶(ALP)则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O)等血液生化指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则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为中华沙鳅繁殖过程中卵母细胞变化规律、不同时期的卵径和血液生化指标提供参考数据,为进一步探究中华沙鳅繁殖过程中卵巢发育特点、提高中华沙鳅繁殖力和了解其繁殖期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mtDNA D环区的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了采自珠江水系西江的30尾稀有白甲鱼(Onychostoma rara)mtDNA D环约467 bp的序列。结果显示,该序列的长度为467~470 bp,共计发现了16个变异位点,占分析总位点数的3.40%,其碱基组成A+T的平均含量(67.6%)高于C+T(32.3%)。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mtDNA D环区在结构上可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着与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以及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定义了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733 3,单倍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10 2,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5 7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705 75。11个单倍型构建的非加权分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聚为2个分支。该研究表明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存在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亮点:(1)有关濒危鱼类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mtDNA D环测序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2)本研究揭示了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尚保存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对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遗传学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并对开展该种群的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