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艺  常丹  王艳  张富春 《种子》2015,34(1):8-13,18
盐胁迫能够抑制棉花种子的萌发,影响棉花的生长。探讨棉花种子和种苗在盐胁迫下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e JA)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水分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有助于阐明植物激素对棉花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300 mmol/L Na Cl处理下,添加0.025μmol/L JA和0.25μmol/L Me JA均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全面提高;JA和Me JA最高促进种子根伸长了25.74 mm,根系活力最高提高了17.3μg/(g·h),同时使棉花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上升了6.69μg/g,丙二醛含量降低了5.27 mmol/g。说明JA和Me JA能够显著缓解盐胁迫对棉花种子伤害,促进棉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JA和Me JA处理组整体作用效果较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JA和Me JA在棉花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梨枣为研究对象,研究0.01,0.1,1 mmol/L三个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对采后梨枣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0.01 mmol/L Me JA处理梨枣对诱导采后梨枣抗病性效果最好。经0.01 mmol/L Me JA处理提高了梨枣PAL,PPO,POD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增强了梨枣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3种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白头翁不同有机溶剂(氯仿、石油醚、正丁醇)粗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不同溶剂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石油醚和氯仿提取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在浓度为100mg/L时,抑制率分别为70.68%和60.12%,在浓度为250mg/L时,白头翁石油醚提取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6.59%,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低温导入法将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导入拟南芥叶片细胞中,利用LAS AF(Leica Application Suite-Advanced Fluorescence)软件记录肝素对茉莉酸(J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肝素预处理后,拟南芥叶细胞中胞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再用100 μmol/L JA处理时,其荧光强度升高,但仅与未经肝素处理的荧光强度相当。实验证明,肝素预处理可抑制JA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4种碳源和11种氮源测定,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萌发率、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FW-05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量与产酶量最大,分别为16.13×107孢子/cm2和117.38 μg/(min·mL);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其产孢量和酶活远高于对照和无机盐类,分别为15.62×107孢子/cm2和74.01 μg/(min·mL).除硝酸钾外,无机盐类在供试浓度上均对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中添加1%蛋白胨(葡萄糖)后,菌株的产孢量和产酶量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HFW-05菌株的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0.05、0.1、0.5、1.0、2.0、5.0 mmol/L)处理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以新疆伽师瓜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外源水杨酸诱导控制伽师瓜链格孢病害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低浓度(0.1~1.0 mmol/L)的水杨酸对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外源水杨酸诱导控制伽师瓜链格孢病害的最佳处理参数为:水杨酸浓度0.5 mmol/L,处理时间10 min,诱导间隔期48 h,该诱导处理可有效控制由链格孢菌侵染引起的伽师瓜采后黑斑病,病情指数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8.
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供试菌株,观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速度及形态、菌丝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后24h孢子萌发率是对照的1.53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菌落生长速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15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86%;30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61%;60μg/mL水杨酸处理,第10天菌落生长速度提高了59%。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菌丝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水杨酸浓度为15μg/mL时,菌丝发育没有明显变化;水杨酸浓度为30μg/mL和60μg/mL时,菌丝直径及菌丝形态也无明显变化,但部分菌丝中致密的内含物减少,出现了较分散的空泡状结构,且畸形菌丝的数目增多。水杨酸处理对分生孢子的形态、产生时间及菌落颜色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温胁迫法对球孢白僵菌HFW-05耐热力及毒力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测及提高球孢白僵菌HFW-05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将浓度为108孢子/mL的孢悬液,在48℃下恒温振荡水浴,不同时间取出测定孢子存活率,同时将处理液接种制备孢子粉,测定下一代的产孢量、疏水性、不同温度下的萌发中时、生长速率、毒力以及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FW-05菌株的耐热力.其中处理120 min孢子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处理110 min在27℃下产孢量是对照的3倍多,两者的疏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一代菌株分生孢子在32℃下萌发中时(GT50)均显著低于对照,在32,34℃下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二龄初小菜蛾为供试幼虫,在27℃下,各处理的毒力仍均低于未处理对照,但在32℃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在34℃下对照及处理分生孢子均无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的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子数量,用佳木斯地区番茄晚疫病植株上分离、纯化的晚疫病病原菌,分别在不同培养基、pH、糖浓度、温度条件下培养,研究番茄晚疫病病原菌菌落生长和产孢子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麦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及产孢,最适菌落生长pH值为6.0~7.0,最适产孢子pH值为6.5,孢子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培养基中添加蔗糖80 g/L时菌落生长快,产孢量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烟草黑胫病菌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化学药剂,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葡萄糖浓度和光照处理的菌落生长直径,用血球计数板测定产孢量;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烟草疫霉对30%氟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64%噁霜·锰锌、80%霜脲氰、70%丙森锌、75%百菌清、80%三乙膦酸铝和20%噻菌铜的敏感性。研究发现,供试菌株在燕麦培养基上长势较好,培养5天后长至8.5 cm,菌落呈白色状,菌丝浓密,胡萝卜培养基则有助于产孢,产孢量约为7.92×107个;供试菌株在牛肉膏(氮源)和可溶性淀粉(碳源)培养基生长及产孢量较好;在不同pH培养基处理菌株长势差异不显著,但在pH 6~7区间长势和产孢量较好;葡萄糖浓度为0.02 mmol/L时菌株生长及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光照处理下供试菌株差异不显著,但全暗室培养菌丝生长较为浓密,且有利于产孢。8种化学药剂对供试菌株均具有抑制效果,其中30%氟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EC50分别达0.1640、2.3339μg/mL。  相似文献   

12.
探究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浓度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以此初步获得最适合的抑制病原菌的植物粗提取液浓度。以姜和大蒜粗提取液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浓度2种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情况、孢子浓度、孢子萌发率及菌丝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粗提取液均能抑制并降低尖孢镰刀菌的生长速率、孢子浓度和孢子萌发率,且大蒜粗提取液比姜粗提取液抑制效果更显著,在低浓度下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也比姜粗提取液明显,大蒜粗提取液在各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达极显著差异,且大蒜浓度为0.4 g/mL时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抑制达100%。该试验证实大蒜对甘蓝枯萎病菌有极显著抑制作用,为使用间种或轮作大蒜进行田间防治甘蓝枯萎病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扩大该菌株的杀虫范围及明确其与常用化学农药的混用效果,测定了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及化学药剂对HFW-05菌株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5×107孢子/mL浓度下,HFW-05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6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76.7%,各试验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随浓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药剂对孢子的影响与菌药混用时对昆虫的毒力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常规用量下,抑太保、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为0,0和7.9%,药剂5倍稀释液与1×106孢子/mL孢悬液混用,辛硫磷、灭多威、灭幼脲Ⅲ号对小菜蛾表现为拮抗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4%,16.2%和20.5%,其余药剂均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抑太保、氟虫脲的增效作用显著,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和98.0%。可见菌药合理混用对改善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磷酸根浓度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磷酸根浓度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定5个磷酸根浓度:0(作为CK)、25、50、75、100 mmol/L进行发芽试验,统计每天的发芽种子数和在第7天测定芽长和根长。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根浓度为25 mmol/L时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都比0 mmol/L(CK)和其他处理高,但随着浓度的升高种子的萌发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高浓度的磷酸根对种子萌发不利;种子幼苗在25 mmol/L条件下芽长和根长都比0 mmol/L略有降低,随着磷酸根浓度的升高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也显著性增强(P<0.05),并且各磷酸根浓度对幼根的抑制比芽严重。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在25 mmol/L的磷酸根浓度下萌发情况最好,且对幼苗的芽和幼根的抑制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菌的抑制作用,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6.0mg/mL的壳聚糖可明显抑制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萌发,达79.54%;径向生长抑制率达85.89%。当壳聚糖浓度为3.0mg/mL时,菌丝开始变形,由原来的细长形变为念珠状,并有局部肿大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外源茉莉酸对高温胁迫下的红掌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茉莉酸对高温胁迫下红掌幼苗叶片热致死时间、膜质过氧化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mol/L的外源JA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38℃高温胁迫下的红掌叶片的热致死时间;外施JA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的红掌叶片的POD活性、SOD活性;降低MDA和O2--含量;不同时间高温锻炼下可以提高红掌叶片内源JA 浓度。结合以前的试验结果推测: JA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体内MDA和O2--含量来缓解高温胁迫对红掌幼苗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真核生物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形态建成、胞内信号转导和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经在酵母和一些真菌中得到证实。前期研究发现,在丝状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中存在一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Kin1,能够调节各种细胞进程,且在许多致病真菌中非常保守。为了更好地研究Kin1蛋白激酶在稻瘟病菌中的功能,我们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获得了一个与Sc Kin1互作的蛋白Sc Cbk1激酶,在稻瘟病菌数据库中搜索得到了4个与酿酒酵母Cbk1同源性相对较高的蛋白,并与Sc Cbk1和Hs Ndr一起进行了结构域分析,以及常见真菌同源物的系统进化分析。比对结果显示,稻瘟病菌基因MGG_09519和MGG_05376为2个Mo Cbk1。并运用遗传学方法对2个Mo Cbk1进行功能分析。Mo Cbk1a(MGG_09519)基因敲除后,敲除突变体相比野生型菌株和异位整合突变体,生长速率减慢,对水稻大麦等致病力减弱;敲除突变体产孢量略有增加,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却没有变化。然而,经过多次实验,却无法得到Mo Cbk1b(MGG_05376)的敲除体,敲除体可能是真菌生存所必须的。综上,在稻瘟病菌基因组中,有2个Mo Cbk1基因,它们可能参与稻瘟病菌的营养生长和对水稻的致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5% PEG-4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不同浓度的SNP处理后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十分明显地使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在SNP浓度为0~0.50 mmol/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0.1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与ck 2相比分别提高了22.6%和1.45;用0.3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及幼苗的芽长和根长最高,与ck 2相比种子的发芽势提高了20%o,幼苗的芽长增长了1.3 cm,根长增长了1.5 cm;0.5 mmol/L SNP处理后,种子的幼苗鲜重最大;而用0.7 mmol/L SNP及以上浓度处理后,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都受到了抑制.因此,在SNP浓度为0.1 mmol/L时最适合种子的萌发,在SNP浓度为0.3 mmol/L时最适合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油葵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冀川  徐雅丽  姜莉 《种子》2004,23(5):18-20
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油葵种子和幼苗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NaCl(≤70mmol/L)能促进种子萌发,而高浓度的NaCl(≥140mmol/L)则抑制种子萌发,种子萌发耐盐极限为280mmol/L;(2)无论盐浓度高低都对油葵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当NaCl浓度≥240mmol/L时,幼苗的根、茎、叶、根冠比和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POD和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呈抛物线变化,在NaCl浓度≥240mmol/L时明显下降,幼苗的应激反应将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树内生细菌AmS2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板对峙结合生长速率法测定分析了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及其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并对其甲醇粗提液的防病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及其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菌带宽分别为12.0 mm和11.5 mm;毒力测定结果表明,AmS2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007 6 mg/mL和1.902 8 mg/mL;AmS2菌株的甲醇粗提液对香蕉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加大,防治效果不断提高,当AmS2甲醇粗提液使用浓度为4.0 mg/mL时,对接种香蕉炭疽病菌10 d后的防治效果为7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