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蚕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是蚕桑生产上的重要防治对象。同时,野蚕又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研究材料,对于了解家蚕的起源和进化、开展遗传育种以及抗性研究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关于野蚕方面的研究情况,其中包括野蚕的生活习性、遗传物质、人工饲养、防治方法及抗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1 ZHOU Q Z,FU P,LI S S,ZHANG C J,YU Q Y,QIU C Z,ZHANG H B,ZHANG Z.A comparison of co-expression networks in silk gland reveals the causes of silk yield increase during silkworm domestication. Front Genet,2020,11:225.DOI:10.3389/fgene.2020.00225题目家蚕与野蚕丝腺共表达网络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家蚕驯化过程中丝产量增加的原因摘要长期驯化和选择性育种使家蚕的产丝量是其野生祖先野桑蚕产丝量的几倍。然而,人们对驯化过程中蚕丝产量增加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根据家蚕和野蚕丝腺功能分化的动态模式,重庆大学ZHOU等发现在丝腺发育的早期和中期,家蚕中的表达上调基因主要涉及与细胞分裂和生长相关的DNA整合、核酸结合和转运蛋白活性,这导致家蚕的后部丝腺(PSG)细胞(丝蛋白合成"工厂")显著多于野蚕。在丝腺发育的后期,家蚕中的表达上调基因在蛋白质加工和核糖体途径富集,表明在家蚕驯化过程中蛋白质合成效率得到了提高。虽然家蚕丝腺中的丝素蛋白合成增加,但丝胶蛋白的产量也同时减少。这反映了家蚕和野蚕处于不同的选择压力下。重要的是,发现家蚕丝蛋白基因共表达的网络比野蚕的大。此外,在家蚕中与丝蛋白基因共表达的基因比在野蚕中更多地受到人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家蚕驯化过程中,蚕丝产量的增加与生物系统的改善有关,该系统不仅包括蛋白质合成"工厂"(PSG细胞)的扩大,还包括丝蛋白基因和丝生产相关基因(如生物能量、运输和核糖体途径基因)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野桑蚕抗性基因P450 cDNA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实验在对野桑蚕添食NaF的基础上,提取其总RNA,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砌RT-PCR方法,获得了野蚕P450基因的cDNA,经克隆和序列测定,得到了野蚕P450基因片段的序列,经与家蚕P450基因比较分析,两者的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4.
光照时数对野蚕交尾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在人工饲养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中,常见野蚕的交尾率、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时有差异.了解环境因子对野蚕生殖的影响,对人工饲养有一定的意义.为此,笔者研究了光照时数对野蚕交尾、产卵和卵孵化的影响,找出野蚕饲养中的适宜光照条件.材料和方法一、8月下旬从浙江省桐乡县梧桐乡取野蚕  相似文献   

5.
野蚕染色体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正> 野蚕(Bombyx mandarina L.)染色体的观察,对研究家蚕(Bombyx mori L.)的起源、进化及家蚕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日本野蚕染色体已报道为n=27;中国野蚕染色体根据曾锦标报道是n=28。但中国野蚕染色体的观察均取材于长江下游(镇江、杭州、上海等地),而黄河中游野蚕的染色体数目为多少?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对黄河中游的野蚕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分析,并与家蚕染色体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6.
家蚕突变型四川野蚕翅斑的遗传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遗传分析认为 :四川野蚕翅斑对正常型为显性 ,遗传基因属于第 17连锁群 ,有从性遗传特性。与日本的野蚕翅斑 (Ws:17- 14.7)基因间的关系有待研究。命名为 :Sichuanwildwingspot,基因记号暂为 :Ws sc  相似文献   

7.
研究家蚕的起源分化,除了可以用考古学、历史学及家蚕各种自身特性等方法外,研究野蚕与家蚕的异同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我国人们一直主要从形态及细胞学水平分析家蚕与野蚕的异同,较少从生化角度去研究,而生化性状被人为选择的机会少,从生化性状探讨家蚕与野蚕的异同,进而研究家蚕的起源分化,可能是一条较为科学的途径。故本文时野蚕和家蚕的血液酯酶同工酶(EST)、酸性磷酸酶同工酶(ACP)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多年来的系统调查,掌握了野蚕的发生规律,并对消长原因进行了分析,野蚕的发生与气候、繁殖率、种群、防治等因素有关,同时提出了野蚕的主要暴发危害代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家兔是节粮型草食小动物,其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中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等方面对国内外2019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方面均作了较多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是针对选择和环境及添加物对家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对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其中产仔数及精液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多,其次是生长、肉质、毛色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繁殖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公兔精液的保存方法及添加物对家兔精液品质、产仔数和受胎率的影响。国内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也主要包括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但国内的研究重点在分子育种研究,其中品种与遗传多样性及皮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较多,主要采用高通量测序、常规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的方法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而传统育种性状评定和家兔繁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综述可为家兔的育种和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汇报镇江讯)在江苏镇江举行的全国蚕业科学工作会议,举行了十天,已于本月7日闭幕。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包括研究蚕、桑育种、生理、茧丝、病虫和野蚕等各方面的专家、教授等一百多人。  相似文献   

11.
野蚕卵和野蚕黑卵蜂寄生卵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南  胡萃 《蚕业科学》1991,17(3):131-136
用7种方法、11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分析了越冬代和发生代野蚕卵块、卵粒、野蚕黑卵蜂寄生卵块、卵粒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越冬代和发生代野蚕卵块均符合所拟合的Poisson分布,Neyman A型分市及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表明:越冬代野蚕卵块、卵粒、被寄生卵块、卵粒呈聚集分布,发生代则以均匀分布为主。同时还考查了卵块在桑树各部位的分布,并确定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数,制定了发生代野蚕卵块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布在辽宁省的11种野蚕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在辽宁省各地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辽宁省分布的野蚕资源除柞蚕以外,还有天蚕、栗蚕、樗蚕、透目大蚕、柳蚕、樟蚕、蓖麻蚕、合目大蚕、胡桃大蚕、曲线透目大蚕、丁目大蚕等11种野蚕,这11种野蚕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泌丝昆虫。概述11种野蚕在辽宁省的分布、取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野蚕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民  楼普灿 《蚕桑通报》1998,29(2):7-10
通过十多年来的系统调查,掌握了野蚕的发生规律,并对消长原因进行了分析,野蚕的发生与气候,繁殖率,种群,防治等因素有关,同时提出了野蚕的主要暴发危害代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兔业是节粮、环保、低耗草食畜牧业中的代表性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相关研究是推进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不断进步,为家兔育种提供了更加先进全面的技术手段。作者从家兔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国内外2021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一定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与环境效应的影响。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主要以分子育种为主,包括品种与遗传多样性、皮毛性状功能基因、脂肪和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生产性能测定等。本综述旨在为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柳小春 《猪业科学》2011,28(7):100-103
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已成当前猪的品种改良及育种的主要途径。本文撰述了猪的分子育种主要领域。结合我们的科研介绍了利用5个基因提高猪产仔数、5个基因提高生长速度,剔除Haln基因防止应激综合症,以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病抗病育种的成效,分析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野蚕(Bombyx mandarina)属于鳞翅目、家蚕蛾科的昆虫,多化,晚秋一代可产黑种进行越冬,与家蚕血缘相近。野蚕的地理分布范围广泛,我国和日本等国都有,但我国野蚕和日本野蚕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家蚕×野蚕能杂交,杂种可育。为了探索两者问的性状遗传规律和杂交成功的原因,进行本研究。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牛泌乳性能重要候选基因生长激素及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为对象,揭示了泌乳性能候选基因的分子育种意义,描述了生长激素在牛生产中的应用历史及生长激素基因影响产奶量的分子机理,介绍了国内外该两种基因多态性对牛泌乳性能影响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奶牛业分子育种的研究热点,最后对牦牛分子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