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镇船埠村农民程细璋的"百果园"里,一拨接一拨的城里人进去采摘果子."百果园"里琳琅满目,金葵、汉瓦德猕猴桃,意大利红灯樱桃,南美洲人参果等20多个品种让游客们乐不思返. 城里人来九宫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顺便走进山脚下的果园,像进入"超市"一样,采摘又大又鲜的果子,体味回归自然的乐趣.程细璋不但以高出市场的价格出售了产品,还开拓了市场,预计今年总收入可达50余万元. 近年来,通山县依托九宫山和闯王陵的旅游优势,将旅游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符合城市消费者心理的"超市"农业,沿旅游带进行了600多公顷柑桔品种改良,开发了60多公顷紫李基地,新造了200公顷优质梨园,发展了600多公顷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同时还投入1万口网箱养鱼,发展"两鱼一虾".  相似文献   

2.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朝晖  胡仁火  李亚男  陈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54-8955,9048
在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九宫山植被在垂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植物类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点。最后,结合九宫山的旅游风景区特点,对其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九宫山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是我国华中地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植物园;植物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避暑的胜地;只有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不可替代的植物旅游资源,才能促进九宫山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与九宫山风景区接壤的太平山林场未被人为扰动区域(NRD)、九宫山旅游区较少人为扰动区域(SRD)和九宫山旅游区人为扰动较大区域(RD)的不同深度(0~10 cm,10~30 cm,3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深度土层之间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在0~30 cm土层旅游干扰对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这说明旅游干扰对九宫山风景区生态生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根据新近文献,首次专门对九宫山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进行了属和种的区系地理分析,并讨论了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九宫山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策略。1九宫山珍稀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九宫山国家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20种,归隶于15科的17属。据文献分析,1~4为热带分  相似文献   

6.
九宫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区系地理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新近文献,首次专门对九宫山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进行了属和种的区系地理分析,并讨论了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九宫山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小容  蔡朝晖  罗怡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46-14149
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区内观赏植物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其开发利用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于平凉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进行了评价,并且就开发潜力进行等级评价.对平凉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凉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对策,并对平凉旅游资源景点布局和开发路线选择做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颐养旅游开发与其他类型的旅游开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根据颐养旅游的特点进行选址开发。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颐养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金华市10个点颐养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孙馨  陈士惠  路雪梅  徐鹏飞  李海芯  何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58-4458,4515
以江苏省生祠镇为例,首先对其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了生祠镇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思路,制订了生祠镇乡村旅游开发的功能布局方案,将生祠镇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为六大区域。最后,对生祠镇内的旅游建筑进行控制并对生祠镇的旅游市场进行了规划。以期对今后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杀虫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八保  曾青兰  黄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23-15326
实地调查了九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杀虫植物资源,共计192种,分属83科、148属,分析了其开发利用状况,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宇  严力蛟  蒋海燕  吴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2-21874
分析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的美学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并从旅游业发展、人口压力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方面明确了保护丹霞地貌的紧迫性。阐述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管理机构及相关保护依据,以及根据龙虎山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的分区分级保护策略。介绍了龙虎山的保护管理技术专门知识培训,以及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强调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龙虎山遗产地门票管理,并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星子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生  曾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35-9336
论述了地处江西省庐山山南的星子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问题,并从环境、经济和法律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泰山螭霖鱼是泰山地区特有的小型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泰山地区的开发及人类活动影响,泰山螭霖鱼野生资源量曾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笔者回顾了为保护这一珍稀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各级政府颁布的各项保护政策和实施的多种保护措施,以及各级科研机构为泰山螭霖鱼保护和开发进行的多项研究,同时当地企业、养殖户和社会群体也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通过分析总结这些保护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笔者认为泰山螭霖鱼这种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各级科研机构、养殖单位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保护与开发并举的保护模式在实施多年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泰山螭霖鱼种质资源量恢复明显,并在营养、保健、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成功开发利用.其保护模式对其他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增殖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了若干较为公认的反映农业生态健康的指标,依据其意义建立了类型识别的物元评判模型。应用于大兴区7个乡镇,得到了以下结论:农业生态系统处在“健康”标准的有魏善庄镇、礼贤镇;处在“临界状态”标准的有长子营镇、安定镇、瀛海镇;处在“不健康”标准的有西红门镇、旧宫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海拔与其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适合多种昆虫生存。因此,于2021年7月对临夏太子山进行昆虫资源调查,从而进行该保护区昆虫的分类、鉴定,以明确太子山昆虫的种类与分布。主要调查方法是样线法:即沿途在区内的小路两侧对昆虫进行采集,采集之后,制作标本并进行鉴定、保存。结果表明:在太子山采集到昆虫有5目13科31种,其中鳞翅目22种,鞘翅目6种,直翅目1种,膜翅目1种,双翅目1种。综合太子山生态发展情况,应加强临夏太子山的植被保护、加强临夏太子山旅游业的管理,使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从而丰富临夏太子山昆虫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和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理论,通过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研究,同时对两类旅游资源的对比分析,得出黄山风景区和徽州古村落的优劣层次。借助相关分析和竞争理论建立影响关系特征,根据影响阶段的理论依据,将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利用相关数据对各阶段的影响进行实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徽州古村落与黄山风景区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道路"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太行山道路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太行山道路与太行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指出太行山精神的实质是体现河北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和彰显河北农业大学个性的大学精神。坚持太行山道路与保持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内在统一的。提出应继续弘扬太行山精神,不断强化学校独特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