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采用静水压法处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iaevis)受精卵以抑制其卵裂并进行染色体加倍,筛选出有效的静水压处理起始时间、处理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孵化水温(23±0.2)℃时,授精后21.5 min,采用40 MPa的静水压压力,休克处理4.5 min,四倍体诱导效果最好,鱼苗四倍体率达到68.3%。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四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表明四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为二倍体对照鱼苗的2倍。通过染色体制作分析表明四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84条,而二倍体对照鱼苗的染色体数为42条。本研究采用静水压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半滑舌鳎四倍体诱导方法。本项技术的建立旨在为大量生产半滑舌鳎三倍体不育群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一种名贵海水经济鱼类,从上世纪90年初开始大黄鱼在南方地区大规模育苗和养殖。由于没有对大黄鱼实施种质改良,故近几年养殖大黄鱼种质衰退,导致养殖大黄鱼生长速率下降,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大黄鱼的经济价值。如何改良养殖大黄鱼的种质,保持大黄鱼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水产养殖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通过染色体工程技术实现鱼类种质改良成为大黄鱼遗传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多倍体大黄鱼的诱导技术研究较为热门。 本文就热休克法和冷休克法诱导大黄鱼四倍体的实验进行了总结。 …  相似文献   

3.
<正>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隶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chus),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冷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阿拉加斯加地区的山川溪流中。我国于1959年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成功推广到大部分省份和地区。三倍体虹鳟是基于鱼类遗传育种理论生产的多倍体虹鳟,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针对国内虹鳟鱼品质退化、性成熟早、生长缓慢等缺点,国内一些鲑鳟鱼类养殖场致力于鲑鳟类新品种的试验开发。2005年,山东省泗水县虹鳟鱼良种场引进了哲罗鲑鱼苗1000尾、太平洋鲑发眼卵50000粒、全雌虹鳟90000粒,进行了孵化养殖,对三种鲑鳟鱼在基本相同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发病情况、饵料系数等进行了比较,并对哲罗鲑进行了着色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三倍体是非偶数染色体组,阻碍了生殖细胞正常的减数分裂,结果常常导致性腺不能发育,不育的三倍体经济鱼类因为没有性成熟阶段性腺发育的能量损耗,所以有以下优点:避免了性腺发育阶段和产卵季节鱼肉质量下降并延长了上市时间;避免了性腺发育阶段的生长停滞和死亡率增加;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并可养成大型个体。用人工的方法获得三倍体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即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阻碍第二极体外排;另一条是间接途径,即首先诱导获得四倍体,待四倍体个体性成熟后再与二倍体个体自然交配,获得三倍体。但目前人工诱导的三倍体绝大部分是采用第一条途径获得的,这是因为阻止第二极体外排的方法比较成熟,尤其是虹鳟。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有大量的冷水源河渠和低温泉水,发展虹鳟鱼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是全国主要牧区之一,可为虹鳟鱼提供丰富的动物性饲料,发展虹鳟鱼养殖潜力很大. 近年来甘肃省有关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发展虹鳟鱼养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已有四个虹鳟鱼养殖场初具规模,其中永登、玛曲、永昌三个虹鳟鱼养殖场将成为主要苗种生产基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批农民正在修建或筹建虹鳟鱼养殖池.已建成养红鳟鱼池16亩,可培育鱼种60多万尾,鱼苗100  相似文献   

7.
<正>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其正常生长水温为1~24℃,最适水温为14~16℃,虹鳟鱼对盐度变化有较高的耐受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咸水、半咸水中养殖。有报道表明,虹鳟鱼经过海水驯化后,其肌肉品质提高,口味也更受消费者青睐,其市场价格较淡水养殖的虹鳟鱼相比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三倍体虹鳟鱼体内有三套染色体,与普通二倍体虹鳟鱼相比,具有不育、生长快、个体大、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肉质更鲜嫩等优点。为了培育肉质好、味道更鲜美、经济价值更高的三倍体虹鳟鱼,提高养殖效益,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科学  相似文献   

8.
四倍体草鱼的诱导和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和静水压刺激草鱼受精卵诱导四倍体。在21C受精后36、39和42分钟,对受精卵进行9000和10000psi(磅/平方寸)静水压处理,鱼苗孵出后一天测定四倍体的诱导率为25%~100%(平均52.5%)。最适处理时间一般在卵裂前15~20分钟,这时能抑制核分裂。在受精后65、66和70分钟,对多细胞受精卵进行压力刺激(9000和10000psi),也可以诱导四倍体,受精后33~60分钟,对受精卵进行1.25和1.5分钟42C热刺激,四倍体的诱导率为0~100%;而同样温度的1分钟热刺激则不能产生四倍体。总之,大多数处理组的孵化率完全不同,且直接和四倍体转化有关。四倍体鱼苗存活天数没有超过50日龄。可以认为死亡鱼苗中有部分为非整倍体(次四倍体)和2n~4n嵌合体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7,(4):27-27
1972年开始,我所与营口县建一公社厢房水库共同协作组成“三结合”的科研小组开展了虹鳟鱼池塘和水库养殖试验。三年来,进行了亲鱼培育、鱼卵运输、人工采卵孵化、鱼苗鱼种饲养、鱼病防治等科学试验工作,与此同时,对水库养殖虹鳟鱼亦进行了试验,都初步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疫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虹鳟种鱼注射IHN免疫灭活疫苗对虹鳟第二代苗种的母源抗体有效,苗种成活率提高了60%左右;为30克左右的虹鳟鱼种注射虹鳟IHN免疫灭活疫苗,虹鳟成鱼生产成活率在90%以上;本试验虹鳟鱼免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有效期为18个月。虹鳟是辽宁省养殖的主要冷水性鱼类,分布在本溪、丹东、葫芦岛、辽阳和鞍山市,近年来病害频发,鱼苗发病时的死亡率可达到90%,成为虹鳟鱼养殖的瓶颈因素之一。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承担了辽  相似文献   

11.
半滑舌鳎三倍体鱼苗的人工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滑舌鳎雌雄个体生长差异过大、雌性性腺发育成熟后腹部凸起影响舌鳎生长和商品鱼质量等问题,开展了人工诱导半滑舌鳎三倍体的研究。采用静水压处理抑制半滑舌鳎受精卵第二极体排出进行染色体加倍,筛选出有效的静水压处理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孵化水温23 ℃左右时,授精后5 min,采用36 MPa的静水压压力,休克处理4 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到100%。采用该诱导条件,大批量获得了半滑舌鳎三倍体鱼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三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表明三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为二倍体对照鱼苗的1.5倍。通过染色体分析表明,三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63条,而二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42条。  相似文献   

12.
异源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花鲈精子只有经过紫外线照射遗传失活后,才能诱导产生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经过大量实验筛选出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花鲈冷冻精子采用80 MJ/cm2 的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条斑星鲽卵子进行授精,在受精后7~9 min,将受精卵放在-1.0~1.5 ℃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60~9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相对诱导率达40.68%±7.24%。由于不失活精子与条斑星鲽卵形成的杂交胚只能存活到原肠期,而染色体未被成功加倍的胚胎会由于单倍体的致死效应在孵化前后死亡,所以存活的仔鱼全部为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首次报道了采用异源冷冻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的技术方法,为条斑星鲽性别控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谭文明 《水产养殖》2011,32(3):28-28
虹鳟是属于鲑科的一种冷水性鱼类,是目前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我国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由于虹鳟鱼养殖技术方面的资料很多,笔者就不再细述,现将虹鳟鱼育苗阶段高产育苗的三个关键因素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虹鳟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2005年北京市对口支援湖北省巴东县虹鳟鱼养殖项目,当年5月引进鱼苗1.5万尾后放入引水水渠中饲养,之后在水渠下方建新鱼池,并将鱼苗转入新池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水压法和热休克法对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受精卵进行处理,诱导四倍体.对发育至原肠后期的胚胎进行染色体制备并计数,结果显示热休克处理组的四倍体诱导率为5.5%,静水压处理组的诱导率为22.8%,静水压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热休克.最佳的开始处理时间为受精后340min,静水压力为650 kg/cm2,处理持续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16.
正拉萨裸裂尻具有生长速度缓慢、生命周期长、性成熟年龄晚、繁殖力低等生物学特性。其种质资源越来越少,繁殖与养殖技术有待突破,未能大规模推广养殖,因此,疾病方面的报道极少。本文以笔者在西藏林芝增殖放流站工作中遇到一例拉萨裸裂尻鱼苗出血并发水霉病给大家分享,旨在给从事拉萨裸裂尻鱼类疾病防治工作人  相似文献   

17.
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又名三文鳟、彩虹鳟,原产于北美洲的北太平洋沿岸,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冷水性鱼类。虹鳟鱼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养殖鱼类之一,黑龙江省是我国养殖虹鳟鱼历史最早的省份,已有近50年历史。目前,虹鳟鱼的主要养殖方式为池塘流水养殖和网箱养殖。为探索虹鳟鱼的其它养殖方式,我们承担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攻关项目“虹鳟鱼放牧式养殖技术”,2007年选择了4处中小水面进行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虹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我国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人工养殖。由于虹鳟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大等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近几年来,虹鳟鱼养殖发展较快。不过,要养好虹鳟鱼,必须了解水劝虹鳟鱼生长,繁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具有近20年的虹鳟养殖历史。在这20年中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县可年产优质发眼卵2000万粒,是我省最大的优质鱼卵供应基地。关于虹鳟人工繁殖技术我有如下几点体会。1 虹鳟鱼成熟度的鉴别 虹鳟鱼成熟度鉴别主要是指雌鱼成熟度的鉴别。雄鱼一般以能挤出精液,并且较浓为宜。雌鱼成熟度的鉴别是指雌鱼是否性成熟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水产站为了充分利用本地区冷水资源,调整呼市鱼类养殖品种,于1984年从朔县引进试养虹鳟鱼成功后,1985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包括虹鳟发眼卵的运输与孵化,鱼苗、鱼种和成鱼的饲养等内容的生产性试验,1986年进行了繁殖试验,使内蒙古的虹鳟鱼有了新的进展。虹鳟鱼发眼卵运输是在保持水温8℃的条件下,从朔县用汽车历经12小时行程360公里运到呼市,成活率达99.9%。孵化是在室内避光条件下进行的,水温8℃,pH7.4,溶氧4毫克/升,流量0.8升/秒,常规孵化,孵化率达94.08%,将孵化的鱼苗和从朔县运回的鱼苗同池饲养在2个长15M,宽2M的串联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