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调查引起猪群繁殖障碍的疫病因素,进行了繁殖猪群的乙型脑炎(JEV)、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布鲁氏菌病和猪瘟(HCV)免疫抗体的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当地猪群的繁殖障碍至少与乙型脑炎(JEV)、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引起.  相似文献   

2.
胆汁酸(BAs)作为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上游激活物之一,可直接调控S1PR2活性,也可通过BAs相关信号通路法尼醇X受体(FXR)和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介导S1PR2途径.S1PR2通过平衡核因子Kappa B(NF-κB)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动物体炎症.本文...  相似文献   

3.
董云宝 《广东饲料》2022,31(3):48-51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以生产性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2018年我国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以来,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非洲猪瘟的防控上,忽视了 PR的防控,因而使PR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本文从分析PRV特点入手,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杭州地区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查清本地区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 RRS)现状,我站采用ELISA方法对本地区主要规模场进行了PR和PRRS普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规模猪场口蹄疫(FMD)、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和猪流行性腹泻(PED)等疫病的免疫及流行状况,对嘉定区现有的2个规模猪场2018—2021年的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嘉定区规模猪场FMD、CSF、PRRS、PR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8%、8...  相似文献   

6.
《养猪》2020,(4)
为分析评估贵阳市某规模化种猪场猪群健康状况,进一步推动全市规模化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PCR/RT-PCR试验分别对362份猪血清和猪扁桃体组织进行了猪口蹄疫(FMD)、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的抗体水平及病原检测。结果:FMD、CSF、PRRS和PR的免疫抗体阳性率依次为90.61%、94.75%、88.12%和96.96%;FMD和PR的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8%和3.59%;FMD、CSF、PRRS和PR的病毒核酸阳性率依次为0、0.83%、0和1.38%。试验结果表明,该规模化种猪场4种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CSF和PR野毒感染情况,建议今后应继续加强疫苗免疫,并立即对检出的CSF和PR病毒核酸阳性猪只进行淘汰处理,同时加强对FMD和PR感染抗体阳性猪只的隔离和监控。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养猪同仁们认为猪伪狂犬病(PR)不是危害我国猪群健康的重要的病毒性疾病,但从2011年以来,PR在国内大面积暴发,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行业同仁在这几年与PR战斗的过程中,对PR有了重新的认识,但对PRV毒株是否发生变异、毒力是否变强、现有的疫苗是否还有保护作用、疫苗免疫程序应该如何制定等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论".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以下简称勃林格)中国区技术总监朱连德博士在2016年1月13日举办ADCE专题研讨会致词中说到.  相似文献   

8.
重组高繁殖力疫苗株H5N2(H5/PR8)病毒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禽流感疫苗株,不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要求在生产中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现用的A/Turkey/England/N28/73(H5N2)疫苗株,血凝价28,生长滴度较差.本研究利用自然重组法,预制备一株高繁殖力的预备疫苗株,使它的表面基因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来源于A/Turkey/England/N28/73(H5N2)毒株,并使其保持原有的良好的免疫原性,内部基因来源于流感病毒PR8,A/Puerto Rico/8/34(H1N1)毒株,并使其重组病毒赋有了流感病毒PR8高繁殖力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已获得一株高繁殖力的重组流感病毒H5/PR8,血凝价达到211,生长繁殖特性明显增强.抗原性分析显示,H5/PR8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H5N2抗原性无明显差异;致病性分析发现,H5/PR8重组病毒的致病能力较亲本毒株H5N2有明显下降.这为疫苗株的改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流行情况,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对2009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418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通过统计学手段对PRRS、CSF与PR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部分地区PRRS具有流行趋势,PRRS、CSF与PR混合感染现象严重;PRRS与CSF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0.518;PRRS与PR相关性较弱,相关性系数为0.15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济宁青山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平均光密度和mRNA分子水平的表达规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ERα和PR在济宁青山羊乳腺内的分布;以GAPDH为内参基因,qRT-PCR方法检测ERα和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ERα和PR阳性染色主要见于乳腺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腺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浆阳性着色,180日龄在腺泡上皮细胞亦可见PR阳性表达;ERα和PR平均光密度自出生~性成熟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性成熟期显著高于出生当天和初情期(P<0.05),但与180日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qRT-PCR结果显示,ERα mRNA的表达量自出生~性成熟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性成熟期最高,极显著高于出生当天和初情期(P<0.01),180日龄略有下降.PR mRNA表达量自出生当天~性成熟期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8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的3组(P<0.01).济宁青山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ERα对腺管伸长和上皮分化以及PR对腺管分支和腺泡发育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慢性砷暴露小鼠动物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慢性砷暴露小鼠乳腺组织中ER、PR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对照组mRNA表达量ER为0.0025±0.0011、PR为0.0190±0.0150;(2)0.05mg/L组ER为0.0085±0.0080、PR为0.0470±0.0180;(3)0.1mg/L组ER为0.0027±0.0003、PR为0.0210±0.0200;(4)0.2mg/L组ER为0.0037±0.0025、PR为0.0390±0.0130;(5)0.4mg/L组ER为0.0029±0.0018、PR为0.0072±0.0031。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砷暴露小鼠ER表达均升高,其中0.05mg/L组ER表达差异显著(P0.05);除0.4mg/L组表达降低外,其他各暴露组PR表达也升高,0.05mg/L组PR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0.2mg/L组的PR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慢性砷暴露小鼠乳腺组织中ER、PR表达量较对照组发生改变,可能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发挥雌激素效应进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规模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9套试剂盒,检测了7种能引起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传染病,对来自有繁殖障碍症状的305场次进行猪瘟(HC)抗原检测,并对包括这305场次在内的978个猪场(次)病例的6346份血清样品及52698份田间血清样品进行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日本乙型脑炎(JE)、细小病毒感染(DPV)、猪衣原体病(Chla)、布鲁氏菌病(Bruc)等7种传染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有繁殖障碍症状的猪场,HC抗原检出率高达61.97%,并且在不使用疫苗的情况下,PR3RS、PR、JE、Chla和PPV的抗体阳性场分别为49.42%、34.29%、12.72%、31.71%、和48.08%。HC和:PR交叉感染率达23.81%;HC和:PRRS交叉感染率为9.52%,PR和PRRS交叉感染率高达59.65%;另外JE、PPV也同HC、PR、PRRS存在部分交叉感染。不使用疫苗的田间血清样品的PRRS、PR的抗体阳性率也高。HC与PRRS.PR、Chla、JE和PPV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繁殖障碍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加强综合防制,优化免疫程序、把握引种关、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防制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晓琳  王心雨  郑帅  夏彦玲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19):125-129+143-144
为了探究梅花鹿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为研究S1PR1在鹿茸快速生长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试验利用PCR法对梅花鹿鹿茸的S1PR1基因进行克隆,使用ORF Finder工具查找其ORF,对S1PR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S1PR1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鹿茸中成功克隆了梅花鹿S1PR1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1 149 bp,编码382个氨基酸;梅花鹿S1PR1基因与加拿大马鹿相似性最高。S1PR1蛋白为疏水性不稳定碱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属于分泌蛋白,存在于内质网的概率最大;S1PR1蛋白具有1个7TM结构域、7个跨膜螺旋区;S1PR1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占比较高,分别为43.72%、40.84%;S1PR1蛋白序列与模板蛋白(7evz.1D)的相似度为93.77%,并且其三级结构模型与加拿大马鹿间的原子位置均方根偏差为0.01;S1PR1蛋白存在39个磷酸化位点、4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乙酰化位点;S1PR1基因与细胞迁移的正调控、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等多个生物过程和功能相关并且...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明确PCV2感染对伪狂犬(PR)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本研究彩阻断ELISA方法对单独接种猪PR疫苗组(A组)及PCV2人工感染3周后接种猪PR疫苗组(PA组)不同时相血清中的猪PR病毒gB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时相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成年猪以呼吸系统和繁殖障碍为症状,在哺乳仔猪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为临诊表现;牛、羊、猫、狗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发病,以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伴有身体某部位的奇痒为特征.目前我国已有21个省(区)、市报导过此病,起初PR的总体发病率较低,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猪一旦被其感染,病毒可在猪体内呈长期潜伏感染状态,在体内可存在数年甚至终生.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上海市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350头)猪伪狂犬病(PR)场群流行率,探寻PR传播的风险因素,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策略,抽取91个规模猪场,采集母猪血清样品1 349份;采用gp I-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抗体检测,同步对采样规模猪场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的风险因素转换成二分类变量,用Epi info~(TM)7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规模猪场PR场群流行率为62.76%(95%CI:52.82%~7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引进种猪(OR:4.84,95%CI:1.53~15.3,P=0.007)、引进公猪精液(OR:10.63,95%CI:0.88~130.41,P=0.06)、病死猪收集场所位于场区内(OR:3.65,95%CI:1.15~11.59,P=0.03)和场内有流浪犬猫(OR:5.12,95%CI:1.47~17.81,P=0.01)是导致PR传播的主要危害性因素;引种/引进精液时检测PRV g E抗体(OR:0.31,95%CI:0.09~1.12,P=0.07)为主要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75.3%~93.5%)。本研究掌握了上海市规模猪场PR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建立了规模猪场PR场间传播的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为上海市规模猪场的PR防控和净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孕激素受体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试验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检测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内PR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PR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P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质着色。PR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在整个乳腺发育过程都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青春期PR阳性物质数高于其他几个期,差异显著(P0.05);妊娠期、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妊娠期和静止期的PR阳性物质数均高于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但妊娠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PR阳性物质数的分布表明PR可促进导管分支和腺泡发育。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明显不同,青春期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期,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蛋白相对表达很少,而静止期开始大量表达。提示在牦牛不同发育期,PR蛋白在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防制经验表明,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PR暴发的有效措施和主动性战略,近年来我省的PR疫苗免疫效果监测表明,PR灭活疫苗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制貂源伪狂犬病(PR)灭活疫苗,本实验室从疑似患PR的水貂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PR病毒(PRV)DL14/08株(10~(7.10)TCID_(50)/m L),采用甲醛灭活以铝胶为佐剂制备了水貂源PR灭活疫苗。采用水貂和家兔对疫苗进行安全性检验和最小免疫剂量测定,结果显示水貂和家兔的最小免疫剂量均为5×10~(5.6)TCID_(50)/m L;采用研制的PR灭活疫苗和商品化猪用PR灭活疫苗免疫水貂,免疫21 d后平均中和抗体分别为1∶516和1∶348,用相当于100倍半数致死量毒力的分离株病毒攻毒,自制灭活疫苗组保护率为100%,商品化疫苗组保护率为80%。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水貂源PR灭活疫苗抗体水平及攻毒后保护率明显高于商品化疫苗,能够有效保护强毒株对水貂的攻击,可以作为水貂伪PRV预防和控制的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5,(5)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危害家畜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猪除外)、急性脑髓炎等典型神经症状并具有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1]。PR能引起母猪流产或产弱仔,引起弱仔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缺失PRV g E基因的弱毒疫苗在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使PR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发现正常免疫PRV Bartha-K61疫苗猪场仍暴发PR,即出现了PRV的变异株[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