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营建的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以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优树选择技术的研究。以胸径、树高、材积为数量评价指标,以抗逆性、干形、饱满度、冠高比和分枝粗细形质指标,确定了12年生光皮桦优树的选择标准。结果表明,优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应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29%、12.3%、98%,形质指标综合得分应大于9。在优树选择时,应注意材性与抗逆性等质量性状及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5株对比木法,对福建安溪县不同的红锥天然林群体进行调查和优树选择,共初选出红锥候选优树30株,对比优势木146株。经统计分析,确定红锥林中优树的选择标准为:优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37%、170%和860%,形质指标综合分值大于等于8.0;以材积和形质性状综合分值作为选优的双重控制标准,则入选优树14株,入选率为46.7%。研究结果将为福建省红锥用材林优树选择提供标准,福建地区红锥的种质保护、遗传改良和良种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在滇西南地区9个县的西南桦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优树60株,优势木300株。经配对t检验法分析,确定西南桦天然次生林中的优树选择标准为:树高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高的16%,胸径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5%,材积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材积的80%,利用此标准,对初选的6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选择出Ⅰ级优树21株,入选率35%,Ⅱ级优树13株,入选率21.7%。  相似文献   

4.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应用标准差选择法、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红豆树人工林进行优树选择.选择红豆树优树22株,与全省红豆树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95.7%、29.5%、400.6%.精选优树8株,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3cm、0.6 m、0.0497 m3,与全省红豆树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25%、36.4%、664.6%;与优树均值相比分别增长15%、5.3%、36.5%.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枫香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株优势木对比法,在贵州省10个县的枫香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枫香优树50株,优势木150株。经统计分析,确定枫香天然次生林中的枫香优树初选标准为:其树高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9%,胸径应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6%,材积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34%。以枝下高、高径比、结实量等性状作为优树形质指标,制定了评分标准。利用综合评定标准,对初选的50株优树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决选出枫香优树19株,入选率为38%,入选优树树高较对照平均提高了12.7%;胸径提高了24.4%;材积提高了61.2%,这19株优树可用于枫香第一代初级种子因营建。  相似文献   

6.
邓恩桉优树选择标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对建阳7个乡(镇)的邓恩桉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共初选优树42株,优势木420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在邓恩桉优树选择的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50%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46%,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46%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7%,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229%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227%;该标准适用于建阳作为用材林的邓恩桉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优树选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高、胸径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干形、树冠、枝形、树皮、病害、虫害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和综合评价法,对蒙古栎选优标准进行研究,提出蒙古栎优树选择标准,即综合数量和形质评价指标得分在87分以上为优树。从3个选优群体中选择优树77株,入选率85.6%,该选优方法效率较高,为蒙古栎优树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红椿天然林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13年以来,在湖北省全省范围内调查红椿Toona ciliata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对12个县市的红椿天然林进行优树选择。确定选优林分,将16~40年生红椿以5 a为龄级分组,利用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异龄林树龄校正,在各龄级组共选出候选优树52株。对候选优树材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材积(y),胸径(x1),树高(x2)回归方程y=-3.066+0.065x2+0.094x2, R2=0.961。通过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残差分析,将候选优树按生长量分为3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剔除特征根和贡献率小的形质因子,从6个形质因子中筛选获得冠高树高比、平均冠幅、干形和分枝角等4个因子建立形质分级标准,将候选优树按形质分为3级。对优选优树生长量和形质综合评分,筛选出1级优树7株,2级优树22株,3级优树11株,共40株,占候选优树的76.92%。可基本保证湖北地区红椿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和种源试验需求。图 1 表 9 参19  相似文献   

9.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栓皮栎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树选择是人们在短期内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分别应用平均木标准差对比法、小样地法、综合评分法对 4株 30年左右的预选树进行分析 ,初步制定出栓皮栎选优标准 ,确定 SPL- 0 4为优树。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小样地法进行栓皮栎选优较客观、正确 ,工作量较少 ;可以预选树为中心 ,以 2 0 m为半径设置样圆 ,分别计算预选树和平均木胸径、树高、栓皮厚度的差与平均木的比值 m D,m H和 m T,若预选树生长量指标 m D≥ 4 0 % ,m H≥ 30 % ,m T≥ 1 4 0 % ,且形质指标符合要求 ,则可确定为优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