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为探明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和品种精确配比。[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4个良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授粉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不同授粉组合下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的差异,同时按照混料设计优化油茶品种配置模式。[结果]不同授粉组合在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均差异显著,异交授粉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自交授粉。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指标,长林53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是长林4号,长林3号、长林4号和长林40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均是长林53号。3个品种配置,采用长林4号(33.65%)+长林40号(26.18%)+长林53号(40.17%)时产油量最高。[结论]油茶在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利用花粉直感效应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选择授粉品种以及品种的比例配置,促进油茶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喷施宝浓度对油茶结实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喷施宝在油茶中应用的适宜浓度,设计了不同浓度喷施宝处理,在‘长林4号’和‘长林40号’品种油茶初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了叶面喷施,通过测定座果率、裂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等指标,分析和探讨了喷施宝浓度对油茶结实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宝能提高油茶座果率,减少裂果,增加单株鲜果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不同品种对喷施宝处理响应存在差异,‘长林4号’在0.33mg/kg获得的效果最佳,其裂果率比对照低45.4%,座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38.9%,21.1%,25.3%,5.1%,2.0%和30.9%;‘长林40号’以1.00 mg/kg获得的效果最佳,其裂果率比对照低63.6%,座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106.7%,60.3%,17.7%,15.5%和33.8%.  相似文献   

3.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林下经济效益,在松阳县湖溪林场设立了试验区,对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和长林166号10个油茶品种展开了经济性研究,分别对不同油茶品种果实进行了经济性状比较分析、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和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经济性状比较分析得出10个油茶品种的经济性状有效性排序为单果重>籽粒数>果皮厚度>百粒重>鲜果含油率>果心皮数>干出籽率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通过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11项油茶经济性状的正负相关关系;通过性状聚类分析得出果实分类并无地域区别。基于不同品种油茶经济性试验结果,推荐种植长林3号、长林53号和长林55号。  相似文献   

4.
为给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适应性研究和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提供依据,对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引种的11个油茶品种(‘长林166号’、‘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长林23号’、‘长林21号’、‘长林4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方法是每个品种选10株,每株随机选20个果实,测定其经济性状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的鲜果含油率在2.65%~9.93%、干籽含油率在19.07%~39.62%、仁含油率在38.67%~56.54%,不同品种油茶的含油率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鲜果质量及干籽质量有较大的差异,果形指数差异较小;‘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1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7个油茶品种在引种地表现出较好的良种特性;聚类分析结果为当距离为10时分为2类,当距离为15时,分为3类。  相似文献   

5.
以长林系列4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浙江省庆元县(高海拔)和青田县(低海拔)不同海拔高度对其果实大小和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单粒重高海拔均小于低海拔;4个品种茶籽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不同海拔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变化,但不显著。棕榈酸含量,只有长林166号和长林4号低海拔比高海拔高,硬脂酸含量除长林166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饱和脂肪酸总量高海拔比低海拔高。亚油酸含量长林166号和长林40号高海拔比低海拔低,长林4号和长林53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油酸含量4个品种基本上是高海拔比低海拔低,而棕榈油酸长林166号和长林4号高海拔比低海拔高。不饱和脂肪酸中顺-11-二十碳烯酸,除长林53号,其余品种都是高海拔比低海拔高。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油茶果实的大小及百粒重呈负相关,但对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及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的组成。[方法]采用HPLC-M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油茶物种和9个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4种甘油三酯,主要为OOO(三油酸甘油三酯)、OOL(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OP(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等不饱和甘油三酯,其中,不同油茶物种果实OOO、OOL含量较高的均为浙江红花油茶(21.18%、17.70%),OOP含量较高的为普通油茶(14.62%);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OOO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66号(45.83%),OOL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8号(21.05%),OOP含量较高的为长林53号(16.90%),含量均超过10.00%。不同油茶物种和品种果实甘油三酯的综合排名与其含油率排名均存在差异。[结论]结合含油率与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油茶物种果实中,浙江红花油茶表现较优,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长林21号表现较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指纹图谱构建、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适宜闽中地区栽培的油茶良种,连续4a对引种的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油茶无性系的生长结实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个长林油茶无性系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较强,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等果实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与原产地接近;但连续4a测产的产油量较低,年均产油仅266.49~458.4 kg·hm-2,5个长林无性系产油量低于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经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长林53号和长林4号在闽中沙县的表现较好,其次是长林3号、长林27号、长林166号,长林40号品种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31个杂交授粉组合和4个自交授粉组合,研究了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湘林5(♂)×湘林67(♀)等7个组合具有较好的授粉亲和力,其座果率为47.3%~90.8%;湘林5(♂)×湘林67(♀)、湘林67(♂)×湘林5(♀)、湘林3(♂)×湘林5(♀)、湘林3(♂)×湘林5(♀)的授粉座果率分别为90.8%、57.3%、86.5%和71.7%,湘林5(♂)×湘林5(♀)的自交座果率达到了68.0%。因此,在造林品种配置时,可将湘林5作为父本,湘林67、湘林3号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9.
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分布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和推广在当地适应性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浙江省金华、建德市和江西省樟树市的3个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即长林3、4、18、21、23、27、40、53、55、166号)的果实品质和油茶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下,鲜籽含水率、烘干籽出仁率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品种对鲜果纵径、横径、鲜果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烘干种仁质量、干仁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不同分布区域下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差异均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油茶综合评分值的大小顺序为:金华(0.960)建德(0.315)樟树(-1.275);不同品种的综合评分值,长林27、3、18、4、21、23号的综合评分值均较高。仅考虑第1主成分,各试验地的油茶其综合评分值的排名为:建德(2.771)金华(-0.350)樟树(-2.240),其中以浙江建德的长林27号为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析油茶叶片矿质养分含量与其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油茶树体营养状态科学评估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广泛栽培的国家油茶良种'长林4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等角对数比(ILR)方法对矿质养分含量多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与产量、种仁含油率、花芽数量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长林5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油茶良种造林配置模式,进一步提高油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笔者开展良种间可配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9个杂交组合以长林40号×鄂油102号和长林53号×鄂油102号两组合坐果率最高,分别为62.5%和58.1%,是较好的良种造林配置组合,但搭配比例与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西省油茶常见栽培品种的果实生长和经济性状差异,为油茶生产中品种的选择和良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无1'赣永5'长林4'和'长林40'4个品种的7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油茶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跟踪调查果实生长动态,测定产量、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结果】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生长规律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林40'无明显的快速生长期,而其他3个品种在7月下旬—8月下旬增长最快。'长林4'的果形指数先降后升,其他3个品种基本持续增大。到果实成熟时,'长林4'果实最大,而'赣永5'果形最不同。4个品种在单果鲜质量、鲜果出干籽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量和产油量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单株结果数、干籽出干仁率和种仁含油率上无显著差异。对10个果实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长林4',鲜果含油率最高的是'赣无1',干籽出仁率最高的是'长林4',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长林4'长林40'赣无1'赣永5'。【结论】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生长规律和果形指数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林4'综合经济性状最优,'赣永5'最差。  相似文献   

13.
以10个油茶无性系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性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树冠内、外部的果实鲜果含水率、单果鲜重、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皮厚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鄂油81号和鄂油151号的树冠内部果实的出籽率和出仁率显著大于树冠外部果实,长林40号和鄂油102号则相反;长林4号、长林53号和鄂油102号树冠外部的果实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大于树冠内部果实;长林4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部果实的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大于树冠外部果实;综合评价表明10个无性系的树冠内、外果实性状综合排名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4.
以12个长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试材,基于特异性SCAR分子标记的开发来鉴别油茶品种。结果表明:基于4条SAPD引物、24对SRAP引物和15个ISSR引物分别对12个油茶品种进行扩增,得到了21条多态性片段,包括7条n SAPD,10条SRAP和4条ISSR片段。2条n SAPD,7条SRAP和2条ISSR多态性片段被成功转化为了11个稳定可靠的SCAR标记。长林油茶23号、长林26号、长林53号、长林56号和长林166号有1个SCAR标记,长林3号和长林55号各有2个SCAR标记,长林21号有4个SCAR标记,长林18号有6个SCAR标记,长林4号、长林27号和长林40号没有SCAR标记。这些SCAR标记可作为品种特异性的DNA指纹,辅助用于12个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油茶花粉贮藏特性及品系间杂交亲和性规律,选取‘长林3号’、‘长林166号’、‘长林4号’、‘湘林8号’、‘岑软3号’共5个油茶无性系花粉进行贮藏特性及人工杂交亲和性研究,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的对比及不同杂交组合杂交座果率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花粉生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油茶花粉最佳贮藏方式为冷冻干燥贮藏,‘长林3号’、‘长林166号’油茶无性系花粉冷冻贮藏90d后花粉萌发率均具45%以上,室温干燥保存50d后花粉全部失活,低温干燥保存90d后花粉萌发率均比冷冻干燥保存下花粉萌发率低10%左右;6个杂交组合中亲和力较好的组合为:♀湘林8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3号、♀湘林8号×♂长林166号、♀长林166号×♂岑软3号3月份座果率分别为40%、44%、48%、52%。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云油茶3号"等5个油茶品种在师宗县的早期引种栽培效果,对5个栽培试验品种的生长量、结果数量、果实性状、种仁脂肪酸组成等23项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栽培6年后,5个油茶品种在师宗县不仅生长发育良好,而且长势旺盛,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5个油茶品种平均树高1.52-2.47m、地径1.85-3.18cm、冠幅0.3-0.85m~2、单株结果数23-39个、种仁含油率46.8%-54.2%、油酸含量占80%左右;5个油茶品种的树高、地径、冠幅、单果重、果纵径、两径均值、结果数、出籽率等13项调查指标均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其中地径差异最大;生长量方面,云油茶9号最优;果实大小以13号最佳;茶油品质则是14号最为优质,且同一个品种并不兼备所有的优良特性;通过模糊综合评判,云油茶9号综合性状品质最佳,其余依次为云油茶13号、云油茶4号、云油茶3号、云油茶14号。  相似文献   

17.
油茶无性系引种与良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长林166号10个油茶无性系,在青田县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分析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早实丰产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和油脂营养性状,结果表明:10个参试无性系在试验地造林成活率、5年后保存率均较高,平均分别为95%、92%;各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单株产量指标差异较大,4号、53号、18号、166号、40号的树高、树冠生长量均较大,4号、53号、1 8号、166号的单株产量最高;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和油脂营养性状均较对照品种优良,果油率平均值为7.68%,比对照高25.28%.综合分析得出,长林4号、18号、53号、40号、166号5个品种在试验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结实量大、果实经济指标及油脂营养成分优良,可作为主推品种在该区域推广,3号、21号、23号、27号、55号可作为配栽品种少量搭配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钾素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6个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以8年生的长林53号和长林27号两个油茶无性系为试材在江西永丰开展了施肥试验,连续两年测定了油茶果径、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结果数、单株果实产量和产油量等指标,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和产量对钾肥水平差异的响应均存在大小年差异;结实大年时,钾肥水平对两个无性系果实的果径、单果质量和干出仁率影响不大,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实小年时,钾肥水平仅对53号无性系单株结实数量和产量造成影响且无明显梯度规律,而27号无性系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其干出籽率和鲜果含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株果实数量、产量和产油量则呈下降趋势;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单株产量均与结实数量关系最密切,大年的产量在油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大小年平均产量而言,两品系均以中等钾肥水平的K2和K3处理最优。适量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油茶结实大年果实性状,提高单株结实数量,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选配油茶杂交育种最优亲本和最佳亲本组合,探索种间杂交策略,提升育种效率,获得最大遗传增益。[方法]以巢式交配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林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1个经济性状,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解析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模式。[结果]11个经济性状在12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变异主要来源于父本效应(P<0.01),母本效应仅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GCA与SCA表明,普通油茶种内杂交组合4×23在以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性状为育种目标时可作为优选杂交组合。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种间杂交组合53×小3可在单果质量、棕榈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育种中加以利用;组合53×小2在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上具有育种优势。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加性遗传控制,其余8个经济性状的非加性遗传方差显著高于加性遗传方差。11个经济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大于家系遗传力,油茶杂...  相似文献   

20.
发展油茶的主要目的是生产茶油。因此油茶种仁含油率的高低,是衡量汕茶品种优劣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全省各地油茶和外省主要油茶品种的含油率情况,我们结合油茶比树选择工作,于1979年进行了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测定。计划连续进行三年,分析全省油茶种仁含油率与当地土壤、气候这两项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油茶稳产高产,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现将1979年油茶种仁含油率测定的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