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清河流域产汇流特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清河水系紫荆关流域和阜平流域1956-2005年的暴雨洪水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研究了流域内产汇流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洪量和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洪峰滞时和汇流单位线峰现时间呈上升趋势.降水量的变化对大清河流域的产汇流规律有直接的影响,但下垫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的产汇流规律,引起产汇流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会改变城市下垫面条件,影响地区产汇流过程,增加城市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为分析深圳市石岩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设计洪水的影响,对石岩流域1988、2002、2010和2016年的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分析该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建立石岩流域改进后小时步长的SWAT模型,模拟该流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下的设计洪水过程,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28年间林地草地占比减少29%,耕地占比减少11%,城镇用地占比增加37%;随着林地耕地的减少和城镇面积的增加,不同频率设计洪水的洪量及洪峰均有所增加,且峰现时间也有所提前,2002-2010年期间增长幅度最大,其洪峰平均增长205.6 m3/s,洪量平均增加634.2万m3。该流域设计洪水受流域的城市化影响较剧烈,需要复核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以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相似洪水的识别,挖掘流域历史洪水数据,可用于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从而为水库预泄调度工作提供指导。研究分析影响洪水形成的流域产流特性、气象成因和季节性因素等,经过指标聚类筛选出累积降雨量、洪水起涨时间、前期平均流量作为相似指标归类历史洪水,使用灰色关联度优选最相似洪水并进行洪量移用。以新丰江水库流域为对象,在212场洪水事件中选取100场洪水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除小量级和少数大量级的洪水,洪量预测误差整体偏小,有59场洪水的预报洪量误差小于30%,集中于"龙舟水"时期的第二类洪水,其整体误差在三类中最小。该方法有助于提前预判入库洪量,对华南地区多年调节水库的洪量预报调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暴雨是造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水库所在流域暴雨形成的天气形势,是调控洪水资源所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铁岗水库实测资料控制流域暴雨洪水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暴雨洪水发生的季节特征和分期规律,为水库管理部门调控洪水资源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强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对河川径流以及洪水特征的影响,以贵州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3-2012水文和气象数据,对年径流深、降水、蒸发的时间序列采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K检验)方法进行趋势性分析,探究该流域径流与洪水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95%下,三岔河流域上游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分析原因是因为上游水库数量较少,水库的库容较小,对径流影响不明显;在整个三岔河流域,普定和引子渡两座大型水库对年径流和洪水特征影响很大,年径流深下降比较明显大约为4.01mm/a,最大洪峰流量、最大3d洪量和最大7d洪量减小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期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江流域主要气象及水文站点1956-2000年气温、降雨及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了流域各季节及年均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及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气温和降水与径流的相关性,对未来50年该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流域年均气温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年均降雨量和径流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全流域降雨与径流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气温与径流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降雨与径流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在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剧烈的人类活动也使得这些相关性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半干旱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对城市河流水文系统的可能影响,应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和河段水量平衡模型,以秦岭北麓灞河流域为例,对不同重现期及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不同LID措施的流域洪峰、洪量、河流水量、水流流速等量值变化及可能的水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LID措施的流域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8.
入海径流量是流域水循环的重要分量,识别入海径流量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对流域生态安全及三角洲湿地安全有重要意义。以万泉河流域入海口主要水文站加积站1956-2007年水文和流域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有序聚类等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研究流域入海径流量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量和径流量均呈下降趋势,径流量下降幅度更明显,径流系数系列2003年前后发生了突变。将1956-1976年作为基准期,利用降雨-径流关系,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径流演变的影响,发现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改变是造成2003年后径流显著减小的重要原因。流域山区热带雨林替代为经济林,植被结构改变已导致流域涵养水源功能下降。禁止砍伐热带雨林,阻止种植经济林对维护岛屿生态安全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理论公式法确定无资料地区小流域设计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推理公式辽宁法计算白塔堡河的设计洪水流量,通过流域汇流历时与河长、比降的经验公式以及洪峰和洪量径流系数的相关关系,推求峰、量,再配以分段概化过程线,得到白塔堡河设计频率P=5%的洪水流量为272.27 m3/s.  相似文献   

10.
在对松花江流域历次大暴雨天气成因、暴雨分布及其洪水地区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雨洪发生发展过程的划分以及相应相似因子的选取,联合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物元可拓及非平权距离系数法3种相似性分析方法,建立相似性分析模型,初步构建了流域暴雨洪水相似性分析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MapObject与VB语言开发,通过将历史和实时暴雨洪水相似特性和信息的有效地组织及表达,为防汛会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对松花江流域历次大暴雨天气成因、暴雨分布及其洪水地区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雨洪发生发展过程的划分以及相应相似因子的选取,联合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物元可拓及非平权距离系数法三种相似性分析方法,建立相似性分析模型,初步构建了流域暴雨洪水相似性分析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MapObject与VB语言开发,通过将历史和实时暴雨洪水相似特性和信息的有效地组织及表达,为防汛会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13-18日,广东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深圳市出现1 000多处不同程度内涝或水浸,直接经济损失约12亿元.通过对茅洲河燕罗片区"6.13"洪痕调查水位以及实测雨量推求洪水等方面进行河道洪水重现期的推算,经分析,茅洲河流域洪水暴雨重现期基本一致,洪水重现期为50-1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13-18日,广东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深圳市出现1 000多处不同程度内涝或水浸,直接经济损失约12亿元。通过对茅洲河燕罗片区"6.13"洪痕调查水位以及实测雨量推求洪水等方面进行河道洪水重现期的推算,经分析,茅洲河流域洪水暴雨重现期基本一致,洪水重现期为50-1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则会影响其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利用2000-2010年的生态系统分类数据、生物量(BD)、植被覆盖度(VF)和叶面积指数(LAI)等Modis数据产品,通过栅格计算、重采样分类等方式,对流域2000-2010年各生态系统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草地在军塘湖河流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80%以上,以中覆盖度草地为主;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趋势相反,前者明显退化、后者明显改善,反映出流域内生态系统变化和流域内草场载畜量、降水量关系密切,而产业政策及人类活动是引起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关键诱因。  相似文献   

15.
叶尔羌河流域地处中国新疆南部,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洪水灾害频发。基于Copula函数分析了叶尔羌河流域卡群水文站洪峰流量与洪量的联合频率分布特征,绘制两变量组合下的联合概率分布图及联合重现期、同现重现期等值线图,并比较了同重现期条件下,洪峰流量、洪量单变量设计值与联合设计值的区别。结果表明: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可较好地拟合洪峰、洪量的相关关系;对同一频率下联合分布推求的洪水设计值比单变量设计值大,偏于安全。基于Copula函数的组合变量概率分布能较好地描述洪峰流量、洪量特征的联合分布,较为全面地反映组合特征的洪水发生的概率和重现期,进一步反映洪水风险,为该流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径流曲线数(SCS-CN)模型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流曲线数(SCS-CN)模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表径流评价方法,如何通过对径流曲线数(CN)数值的确定来提高径流预报能力,对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和洪水灾害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湖北省松柏站,将其1983-2012年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分为模型参数率定期(1983-2003年)和验证期(2004-2012年),分别通过降雨-径流反推法和参数自动优选法计算出流域的综合CN值,根据前五天的累计降雨量对次洪进行分类,得到不同前期湿润条件相对应的流域综合CN值,然后将得到的CN值用于多场次洪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考虑前期土壤湿润条件,两种方法获得的流域综合CN值均可用于本流域的洪水预报,且后一种方法的预报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利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发现该模型有良好的适用性。【目的】提高紫荆关流域洪水模拟精度。【方法】采用紫荆关流域水文气象及下垫面资料,将流域划分为11个子流域,通过选择产流和汇流计算方法,构建了该流域分布式HEC-HMS水文模型,并从历史实测暴雨洪水事件中选择14场洪水对构建的HEC-HMS水文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结果】率定的各子流域产流参数基本相同,由于各子流域面积不同导致汇流参数也不同。模拟的洪峰流量和洪量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纳什效率系数为0.51~0.95,模拟与实测的洪水过程线吻合较好,模型模拟精度较高。【结论】构建的水文模型能反映紫荆关流域实际的产汇流过程,可用于该流域洪水过程模拟和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增江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选取1960-2015年河流实测径流量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6 a年来,增江流域径流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0.6 mm,1960s径流量最少,2000s的径流量最多,1960-1972年为枯水期,1972-1984年为丰水期,1984-1991年为枯水期,此后至今一直为平水期。增江流域具有明显的丰枯季节变化,汛期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80%,径流总体呈明显的不对称双峰型,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次峰都出现在8月,夏季Cv值最小,冬季丰枯振荡最为明显。域内气候增暖明显,降雨量增加,蒸发量减少,下垫面参数n减小,对径流的增加十分有利。径流对各因子的敏感度绝对值为: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太阳辐射LUCC风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1%、48.9%。1980s后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程度大幅增加,2000s后人类活动影响减少,趋于缓和,人类正在努力和自然处于一种和谐平衡关系。因此,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文站的降水、径流和泥沙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含沙量-流量(SSC-Q)滞回曲线等方法,从事件尺度研究北方土石山区弥河流域不同类型洪水事件的径流、输沙特征,揭示各类洪水水沙关系及输沙贡献情况及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弥河流域1951-2021年的261次洪水事件可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类,洪水事件的滞回曲线类型主要为8字形。随着洪水量级的增加,洪水事件的洪水历时和径流输沙量均呈增长趋势,径流和泥沙变率增加,复合型滞回曲线的占比逐渐加大。(2)大型与特大型洪水事件发生频次最低,但输沙贡献率高达86.9%,是北方土石山区输沙的主要洪水类型,主导弥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灾害,在流域治理中需重点关注。(3)水土保持措施和人类活动对中、小型洪水事件的影响较大,其水沙关系变率超过10%;但对大型洪水事件的影响相对较小,水沙关系变率仅为1.2%。通过合理配置流域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当地中小型洪水事件的水沙关系可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拦蓄洪水、调控泥沙的目的。同时,亟需持续加强特大暴雨的水土流失及洪水防控措施,避免其给北方土石山区的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破坏。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永定河流域内14个气象站点1957-2018年逐日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对永定河流域降雨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法对降雨进行特征分区并通过相关分析揭示流域降雨的主要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永定河流域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88 mm/10 a,多年降雨量均值为389.22 mm。季尺度上,春秋两季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以秋季降雨量上升最为明显,上升速率为3.75 mm/10 a;夏冬两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以夏季降雨量下降最为明显,下降速率为-8.14mm/10 a。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流域降雨量变化存在着28、15、4 a三个周期,以28 a为主周期。空间上,降雨量地域性差异较大,流域降雨量由东南平原区向西北山区递减。REOF分析表明,前六个模态可以较好地反映永定河流域降雨的空间分布类型;根据各模态高荷载区分布,永定河流域可划分为六个降雨区:Ⅰ区为西南大同盆地区,Ⅱ区为北部张家口地区、Ⅲ区为延怀盆地区、Ⅳ区为北京及冀西北盆地区、Ⅴ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