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y investigation, studying and discussion for 9 years, the determination that it should bePinus sibirica growing in the Mohc county, Daxing’anling Mountains area, China, rather thanpinus koraiensis there, is made to correct a false argument in some works from 1950s’ till now thatPinus koraiensis area limit reach Daxing’anling Mountai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pecies so called asPinus koraiensis found in northwest of Daxing’anling Mountain isPinus Sibirica indeed; There are no natural distribution ofPinus Koraiensis in Daxing’anling Mountain. Its northwest area limit only reach Shengshan, Aihui county; (3) There is about 500km of space between the area limits ofPinus koraiensis and that ofPinus sibirica, no mixed growing area. According to above, a sketch map is made to describe different area limit of the two species at Daxing’anling Mountain and nearby.  相似文献   

2.
塔河蒙克山西伯利亚红松试验林高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大兴安岭塔河蒙克山高寒地上的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林,其连年生长量稳步提高,19a生平均树高3.75m,2008年高生长平均已达51.2cm,其生长量与生长在气候相对温和的“红松故乡”温带的小兴安岭东南坡带岭地区的近缘种红松几乎相同。而试验区内的对照红松已经所剩无几,幸存的几株也呈灌丛状。说明西伯利亚红松是耐严寒、耐贫瘠、引种前景广阔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光仪  李国范 《林业科学》1989,25(3):252-256
经一系列考察研究证实,我国50年代后期于大兴安岭发现的所谓“漠河红松”,应属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而并非红松P.koraiensis。天然红松实际上不入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主要覆被西、中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大兴安岭,仅偶见于西北隅,属首次发现。种的鉴定,除根据一般常用形态性状鉴别外,还以解剖镜、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对针叶表皮上的下陷气孔外口及其在角质层上的印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外口,乃至表皮细胞,也与红松明显不同,应视为一可靠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主要伴生树种树叶对红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振邦  戴洪才 《林业科学》1992,28(4):357-361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相似文献   

6.
干扰对天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罗菊春  王庆锁 《林业科学》1997,33(6):498-503
对长白山林区受不同程度干扰(择伐)的红松林与红松林被皆伐后形成白桦次生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群落及其下木层的多样性高于各类型的红松林。不同类型的红松林中,以轻度干扰的红松原始群落及其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最大,这是群落长期演容、物种适应的结果。白哗群落处于演替的第二阶段,群落中侵入了较多的耐荫树种,加之林内光照条件好,故而有发达的下木层,致使树种的多样性很高。本文还分析了多样性与均匀度及生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巴山松和油松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和油松二者的地理分界和分类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对包括巴山松分布区和油松分布区南缘部分的15个天然林分球果、种子和针叶方面的24个形态特征的测定,采用多变量分析技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巴山松和油松的形态差异和地理分界。结果表明,巴山松和油松在球果、种子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巴山松作为一个独立种为宜,它与油松的地理分界在米仓山至大巴山一线。  相似文献   

8.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型和不同林分密度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和林地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区别:0~20年生林分土壤含水率较高,至27年生林分林地土壤含水率为最低,27年生以后林分土壤含水率有所回升。甸子地樟子松固沙林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优于坨子地樟子松固沙林。不同林龄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区别不明显,但较裸沙地要好。从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效果来看:樟杨混交是较好造林类型,600~800株/hm2是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9.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草河口地区不同林龄阶段红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后生物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间伐强度范围内,平均单株木生物量随间伐强度的减小而减少;林分生物量随间伐强度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红松不同种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年生红松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综合指数选择等方法,证明红松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文章还通过采用9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了11个种源在纬度或经度上的一维地理变异趋势。经二维多项高次趋势分析,将红松11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渐变群。  相似文献   

11.
茶藨生柱锈菌致病性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互接种的方法对华山松疱锈病、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茶藨生柱锈菌的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只能侵染其本地的转主寄主植物东北茶藨子;(2)华山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能转主侵染多种不同地区的茶藨子植物;(3)所有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锈孢子均不能转主侵染东北茶藨子;(4)初步认定马先蒿属植物不是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12.
INTRoUUCTlONKorcanpine(Pin1lskoraensis)isanimPOrtantdominatingandfinetimbersPeciesinthevirginfOrcstsinNortheastChina.Fornearly3oyears,therateandquantityofcxploi-tationexceeditsownrccoveryabilityb3'far,itsnaturalresourccshavebccndiminishcdtartly.ThenaturalKorcanpineresourceshavcbeendCCreasedfrom53.8%inl95o'sto5.8%inl99o'softhctotalfOrestland,anditsvol-umcsfrom74.3%inl95o'Sto6.9%(l99o).ltsnatUralregencrationdevelopsslowlyandtakesmuchlongtimctorecoveritsresourccsifitonlyreliesonnaturalre…  相似文献   

13.
对应用套式设计的3个亚区,9个产地的108株红松优树子代10年生树高测定表明,亚区间和家系/产地/亚区间差异显著、极显著、家系间的变异量相当于群体间的变异量。多重比较结果。超过78个家系,占参试总数72.2%;达显著水准超过对照53%以上的有3人家系,占参试总数2.7%。  相似文献   

14.
红松球果主要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红松球果和种子的害虫很多,其中红松球果种蝇Hylemya sp.和红松球果种小蜂Euytoma sp.是主要害虫,它们危害红松球果、种子,造成种子产量降低,有时造成绝产。为了控制危害,对张广财岭东坡的红松人工林球果害虫的密度及为害率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其中粘虫胶法和烟雾机防治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籽仁的营养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红松皆伐迹地更新红松的效果,对红松皆伐迹地更新的红松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皆伐迹地更新红松效果不良,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其生长量都比较缓慢,荒山荒地更新的红松,胸径生长量比红松皆伐迹地高32%,树高生长量高62%;红松皆伐迹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均不如荒地,针叶N、P、K的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皆低于荒地,更新10年后根系的分布,无论是水平分布还是垂直分布,都远不如荒地的更新效果。建议对红松皆伐迹地应该培养人工阔叶林或人工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以白皮松、油松和红皮云杉3个针叶树种1a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在100%全光(CK)、70%透光和40%透光3种光照下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3个树种幼苗生长随时间变化存在不一致性,白皮松和油松高生长、地径生长均表现为全光照高于低光照处理,而红皮云杉在低光照处理下,其苗高和地径高于全光照。油松和红皮云杉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各时期发育,均表现出全光照70%透光40%透光趋势;而白皮松在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方面,则为70%透光高于全光照和40%透光,在根系体积方面,全光照高于70%透光和40%透光。适度遮阴有利于白皮松幼苗生长,不利于油松幼苗生长,而红皮云杉幼苗对光照适应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龙江县樟子松改造红松坚果林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黑龙江省龙江县引种红松嫁接樟子松幼树,通过对不同立地、嫁接高度、时间和不同保湿方法嫁接红松进行试验,将樟子松林改造为红松球果林.结果表明,不同试验组合异砧嫁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着差异.在西部地区宜采用嫁接后塑料袋保湿方法,减少蒸腾,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越冬针叶的有机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大立  高均成 《林业科学》1992,28(3):194-197
对在长白山越冬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针叶中有机自由基浓度及自由基清除剂Vc含量和SOD活性进行了对比动态监测。发现全光下红松苗针叶在1—5月有机自由基浓度变化格局和其它针叶树种材料迥然不同,4—5月的高峰和它受到的严重光氧化伤害密切有关。Vc含量及SOD活性都在冬季出现高峰,说明它们在保护针叶不受自由基伤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红松针叶中的SOD远低于红皮云杉和樟子松,可能是造成它在越冬期间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不足,易受光氧化伤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焦树仁 《林业科学》2001,37(2):131-138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红花尔基沙地引种到章古台,在中幼龄林阶段一直表现稳定,生长较快,但是,至35-40年生以后出现提早衰弱,生育周期缩短等问题,通过对17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引种地区纬度跨越大,水分,热量比原分布区充足,引起了樟子松自身生长规律的变化,高峰生长期提前,蜂值高,峰期短,旺盛生长期缩短等,另外,由于当地5,6月份降水量少,在干旱年使林分出现水分亏缺,7,8月份降水集中,又造成林分高温高温的环境条件,在这种水热条件作用下,当林分生长势降低时,便感染枯梢病,由于干旱和枯梢病的影响,林分进一步提早衰弱,但是,樟子松仍然是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在固沙造林中还没有其他树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超过樟子松,选育抗病型良种,营造混交林,实行集约化经营等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延长樟子松的旺盛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