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6篇
  6篇
综合类   9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ISSR标记对12种五针松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ISSR 标记技术,对12 种五针松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2 个ISSR 引物共检测到117 个位点,多态条带比率(PPB)在9.40%~33.33 %之间,遗传分化最高的是偃松,最低的是柔枝松。12 种五针松的基因多样性(Ht)为26.21%,其中种内基因多样性(Hs)为7.66%,种间基因多样性(Dst)为18.55%,五针松种间变异占总变异的70.78%。遗传距离聚类,将12 种五针松分为2 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乔松、华山松、海南五针松、华南五针松、北美乔松、山白松和云南五针松;第二类群包括美国白皮松、偃松、、柔枝松、西伯利亚红松和红松。图1 表3 参6。  相似文献   
3.
INTRODUCTIONLarlxolgcnsisisoneofthemainlyusedspeciesintl1ecastforestareaofnortheastChina.Itgrowsthstandhashighcomprehen-six'cusedvalue.So,itisdeeplylovedbypeo-ple,tl1cafforestionarcaisenlargedgraduallyyearbyycar.needsofitsseedsbecomegrcaterandgrcater.Forsccd-bearingcyclcanddal11-agcofIatclYostinproducingseedpcriod,tl1coutputisvel3'low,andseedsforaflbrcstingarcoIlcnil1sufficient.So'itisurgenttostlldycffcctoflot"tcmperatureonfemaleandmalel1otversofIarixolgcnsissotl1atmethodsofillcrcasingf…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抚顺县哈达林场台沟种子园的长白落叶松花粉飞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散粉期历时8天左右,主要集中在前3天。在无风条件下,一天内花粉的飞散数量,随着温度由低天高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在有风的条件下,散粉量随着风速的增减而呈现增多或减少。树冠不同部位花粉密度不同,树冠上部明显小于下部,花粉在园内水平分布不均匀,由西到东花粉量逐渐增加,在种子园的西部花粉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加,花粉量在水平  相似文献   
5.
植物开花是高等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生理过程,是个体发育和后代繁衍的中心环节。赤霉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之一(Takahashi et al.,1991),赤霉素处理也是人工调控植物成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而成为近年来成花  相似文献   
6.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红松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技术,以引种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不同地理分布区的19个种源为材抖,筛选出12个引物,获得总位点数148条,其中多态位点数136条,多态位点比率为91.89%。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源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26.48%,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Ⅰ)平均值为0.1563);种源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Nm为0.2461)和遗传分化(Nei指数平均值为0.1068,Gst平均值为0.3298);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67.02%,种群间占32.98%。综合UPGMA聚类分析、地理变异规律及生态类型,种源划分结果为:西萨彦-阿尔泰山地生态区种源;东西伯利亚南部高原生态区种源;西西伯利亚平原生态区种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8a生16个种源13个参试点9类53个性状的系统研究,将兴安落叶松的适生范围划分了3个造林生态相似区:即大兴安岭西北部低湿、低温、低产区(包括满归、库都尔和莫尔道嘎);大小兴安岭中湿、中温、过渡区(包括甘河、加格达奇、黑河三站和北安);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完达山高湿、高温、速生区(包括凉水、帽儿山、错海、石河、桦南和东方红)。以各造林生态区内代表试点为据,揭示了兴安落叶松主要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变异性状多、内容丰富广泛、遗传性变异大,以经向变异为主,纬向变异为辅,属经纬双重连续渐变型。经向偏东、纬向偏南的种源项芽萌动晚、封顶迟、年生长期长、枝粗叶茂、苗期心止率低、季节生长量均匀、高径生长量大,特别是生长性状已形成了明显的南北东西的梯度变异。体现了由西—东、由北—南、干—湿、冷—暖气候生态模式的渐变。水热因子的综合作用是兴安落叶松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在大兴安岭北部,种源子代的变异突出了种源与试点的互作,以当地和小兴安岭西北部种源表现较好。因此,在全分布区范围内适当由南向北调拔种子,将获得较大的增产效益。在种源的遗传分化中,以生长性状的分化最为明显,可作为种源选择和区划种源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桦抗虫基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进行转化,获得了转化再生植株。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织产生率达10%-22%,抗性不定枝的生根率达80%以上。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植株中,有34%检测出GUS活性,76.5%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Southern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初步证明,抗虫基因已转入白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