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猕猴桃采后贮藏和保鲜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青霉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和猕猴桃果实接种防治试验,研究粘红酵母对猕猴桃贮藏期由青霉菌引起的腐烂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粘红酵母菌悬液一定程度能抑制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对青霉菌具有抑制效果;猕猴桃果实接种浓度为10~9 CFU/mL的粘红酵母菌悬液,在20℃室温条件贮藏,青霉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为6.0%和0.9cm,其对青霉菌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空白)。粘红酵母具有作为猕猴桃贮藏期保鲜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菌(0. 75×106、1. 50×106、3. 00×106CFU/m L)、50%氟啶胺悬浮剂(对照药剂,250 mg/L)、清水(空白对照,CK)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哈茨木霉菌处理的大白菜出苗率与CK无显著差异,根长、单株鲜重均显著高于CK,株高明显高于CK。哈茨木霉菌浓度为1. 50×106、3. 00×106CFU/m L时,对白菜根肿病的病株防效分别为70. 80%、71. 11%,病指防效分别为84. 95%、85. 26%,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哈茨木霉菌浓度为0. 75×106CFU/m L时,对白菜根肿病的病株和病指防效分别为50. 47%、62. 49%,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上,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具有防病和促生作用,建议使用浓度为1. 5×106CFU/m L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就酵母葡聚糖对酵母菌、细菌、霉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葡聚糖对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10、20和20mg/mL,对霉菌和酵母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酵母葡聚糖抑菌的最适pH=6.7,随着温度的升高,抑菌效果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株海洋红酵母突变菌株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试验组(1)、(2)和(3)小鼠灌服胶红酵母J6-82菌悬液,试验组(4)、(5)和(6)小鼠灌服粘红酵母J2-75菌悬液,细菌数量分别为1×107、1×109和1×1011个/m L,对照组小鼠灌服灭菌的红酵母培养基,研究胶红酵母J6-82和粘红酵母J2-75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42只小鼠临床健康,无发病和死亡,无病理解剖学变化;试验组小鼠的平均体质量、饮水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试验组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胶红酵母J6-82和粘红酵母J2-75对小鼠无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5.
测定褐黄水灰藓配子体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比较分析了2种提取液对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褐黄水灰藓无菌水、80%乙醇2种溶剂提取液对受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其醇提液抑菌活性更强。质量浓度为100g/L的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达69.98%、71.04%,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2.5g/L、25g/L。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红酵母培养试验,添加不同剂量的西瓜汁和柚汁、青刺果油和菜籽油,得出其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添加2 m L西瓜汁或柚汁时,红酵母的生物量最高;添加青刺果油6 m L,红酵母的生物量最高;添加菜籽油2 m L,红酵母的生物量最高;综合比较,添加果汁一类,柚汁的效果比西瓜汁好;添加油脂一类,菜籽油的效果比青刺果油好;添加西瓜汁梯度为10 m L时,色素含量的平均值最高为21.02μg/g;添加柚子汁梯度为2 m L时,色素含量平均值最高为14.69μg/g;青刺果油添加4 m L时,含红酵母色素69.88μg/g为最高;菜籽油添加8 m L时,含红酵母色素34.07μg/g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哈茨木霉菌株WY-1对番茄的促生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WY-1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及施用方式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剂浸种、灌根处理对番茄植株均有较好的促生作用,相对较为适宜的处理浓度为106CFU/m L;孢子浓度为106CFU/m L的哈茨木霉菌剂对番茄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15 d对白粉病的相对防效为82.15%,对灰霉病、叶霉病喷药后接种、接种后喷药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7.98%、56.82%和82.66%、72.3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物质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菌株SH-3为研究对象,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用摇瓶培养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方案,并通过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红汁乳菇发酵基质的配方。【结果】在试验范围内,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和酵母膏为氮源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最佳的液体发酵基质配方为:葡萄糖48.30g/L,麦芽糖45.29g/L,蛋白胨4.69g/L,酵母膏4.12g/L,KH2PO41.0g/L,MgSO40.5g/L,水1 000mL(pH=7.0),抑菌圈理论直径为2.01cm。【结论】发酵基质配方影响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红汁乳菇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终确定的最佳基质配方对提高红汁乳菇发酵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真菌作用的药物。[方法]以水霉菌FD07为供试菌,测定了24种中药及化药对水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复方抗真菌药物对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和对鱼的急性毒性,同时测定了复方抗真菌药对真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五倍子和CuSO4的抑菌效果最为理想。1.0 mg/L复方抗真菌药AF001对真菌的抑制率达100%,对鱼卵的96 h LD50为30 mg/L,安全浓度为3 mg/L。1.0 mg/L复方抗真菌药AF001对鱼的96 h LD50大于100 mg/L,安全浓度大于10 mg/L。1.0 mg/L药物对真菌的预防保护率为71.43%,治疗保护率为67.9%。[结论]该药可用于鱼或鱼卵真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新型植物源抑菌物用于荔枝霜疫霉菌(Phytophthora litchi Chen.)的防治,以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油中主要活性物质柠檬烯、桉树脑、月桂烯等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活性,并将柠檬烯与苦参碱复配,测定复配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柠檬烯、桉树脑的浓度分别为32. 0、40. 0 mg/L时,抑菌率均为100. 0%,当月桂烯的浓度为400. 0 mg/L时,抑菌率为88. 2%,柠檬烯、桉树脑、月桂烯等3种活性物质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7. 2、6. 5、97. 2 mg/L;当柠檬烯和苦参碱复配时增效比为1. 8,抑菌效果具有增效作用。花椒油中3种主要活性物质均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从抑菌中浓度来看,桉树脑的抑菌能力最佳,其次为柠檬烯,月桂烯最弱。柠檬烯与苦参碱复配后抑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魏琦  岳永德  汤锋  王淑英  王进  郭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23-6925,6943
[目的]研究竹醋液抑菌活性及对杀菌剂增效作用,为竹醋液的综合利用及其化学杀菌剂复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及番茄灰霉菌等3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4种竹醋液及多菌灵、异菌脲等6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结果]培养48h后,咪鲜胺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012、0.0088、0.1266mg/L;戊唑醇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388、0.0725、0.7993mg/L;竹醋1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5199.7932(稀释192.32倍)、5701.2827(稀释175.40倍)、6232.0030mg/L(稀释160.46倍)。咪鲜胺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共毒系数(CTC)为261.23,戊唑醇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CTC为249.49。[结论]咪鲜胺、戊唑醇及竹醋液1的抑菌活性较强,竹醋液对咪鲜胺、戊唑醇2种供试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鱼类水霉病植物源性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以水霉病菌为供试病菌,选取了多种具有消炎、杀菌功效的药用植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确定植物提取物对水霉菌的抑菌效果;筛选抑菌效果较强的植物提取物,测定其对水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其对水霉菌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油茶饼、大黄等植物提取液对水霉菌的生长具有较强抑制效果;三者对水霉菌的MIC值均较低,分别为3.125、6.25、12.5mg/mL,对水霉菌的MBC值相差不大,均在为50 mg/mL左右。总体上,黄连表现出了相对最优的抑菌效果,当黄连提取液处理浓度达到500 mg/L时,抑菌率达到97%以上,菌丝鲜重低于0.02 g,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8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室内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病菌对化学药剂表现敏感。其中50%烯酰吗啉WP、250 g/L吡唑嘧菌酯EC、100 g/L氰霜唑SC、20%氟吗啉WP、70%代森锰锌WP、500 g/L氟啶胺SC对辣椒疫霉菌抑菌效果较好,其EC50均20μg/m L。5种杀菌剂的不同配比中,20%氟吗啉WP∶50%烯酰吗啉WP(1∶5)和500 g/L氟啶胺SC∶100 g/L氰霜唑SC(3∶3)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 409.84和2 321.76。筛选出了对辣椒疫霉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为进一步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2菌株是在连云港海域海水中分离得到的GM-1菌株的自发突变菌株,对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提高GM-1-2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效果,以GM-1-2菌株发酵液的D600 nm及其无菌滤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GM-1-2菌株生长及产生抑菌物质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200.00 g/L马铃薯、17.50 g/L葡萄糖、12.50 g/L酵母膏、0.12 g/L硫酸亚铁。最佳发酵条件:p H值为7,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时间为30 h,装液量为60 m L(250 m L三角瓶),种子液浓度为108CFU/m L时接种量为10%。优化后,菌株GM-1-2的抑菌带宽度和菌体生长量均有明显提高,D600 nm由1.228 0增加至1.672 7,抑菌带宽度由20.00 mm增加至38.67 mm。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中药在防治4种番茄病害病原真菌中的应用价值,对供试中药的水、乙醇提取液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7种中药中,肉桂、黄芩和桑白皮的乙醇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4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肉桂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佳,同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优于水提取液。肉桂乙醇提取液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毒力方程和EC_(50)分别为灰葡萄孢菌y=0.346x+0.122,EC_(50)=1.09 g/L;尖孢镰刀菌y=1.638x+0.167,EC_(50)=0.20 g/L;极细链格孢菌y=0.601x+0.177,EC_(50)=0.54 g/L;草酸青霉菌y=1.719x+0.131,EC_(50)=0.21 g/L。  相似文献   

16.
旨在筛选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药剂,探讨生物糖脂对灰霉菌杀菌剂药效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不同杀菌剂对黄瓜灰霉菌的室内毒力,根据测定结果,选取3种抑菌效果适中的杀菌剂与生物糖脂复配后进行黄瓜灰霉病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30%啶酰·咯菌腈SC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显著,EC50值均小于1.00mg/L,分别为0.155 0mg/L和0.178 9mg/L,可作为有效药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试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与生物糖脂混合施用后其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生物糖脂和所用杀菌剂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在生产中可以将杀菌剂与生物糖脂进行复配来更好地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分离自猕猴桃病果表面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浓度(0.05、0.10、0.20 mmol/L)褪黑素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灰霉病体外、体内抑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从生理生化方面研究褪黑素对猕猴桃果实灰霉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褪黑素在果实采后病害防控与保鲜贮藏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可明显抑制灰霉菌落生长,且0.10 mmol/L褪黑素处理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5);同时,褪黑素处理对灰霉菌孢子萌发、孢子管生长均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褪黑素浓度呈正相关;褪黑素处理能够显著(P<0.05)降低贮藏期猕猴桃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以0.10 mmol/L褪黑素处理抑制效果最优。褪黑素通过作用于灰霉菌的细胞膜来抑制病原菌生长。综合分析,在实际生产应用当中,以0.10 mmol/L褪黑素为最佳使用浓度,且已证实0.10 mmol/L褪黑素处理采后猕猴桃果实不会对其营养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及盆栽试验测定红灰链霉菌HDZ-9-47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红灰链霉菌HDZ-9-47发酵滤液可抑制小麦全蚀病的菌丝生长,稀释5、10、20、50、70、100、150、200倍的发酵滤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95%、88%、77%、51%、40%、38%、28%。红灰链霉菌HDZ-9-47发酵液浸种3 h对小麦发芽率无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2次灌根处理可防治小麦全蚀病,在2012—2013年2次盆栽试验中的防效分别为55%和41%。说明红灰链霉菌HDZ-9-47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通过抑菌试验、酶活试验、电导率试验及菌丝微观结构观测,确定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分析提取物对相关酶活性、培养液电导率和菌丝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为4. 428 mg/m L;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果胶酶(Pectinase)、纤维素酶(CL)活性均表现出抑制效果,其中第2天的SOD和PPO活性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5. 48%和53. 86%,POD的抑制效果在第4天达到峰值,抑制率为68. 65%;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菌丝生长异常、形态干瘪、菌丝分隔处出现内凹,并伴有菌丝破裂的现象产生。提取物处理的菌体细胞膜透性增强,致各时间点培养液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提取物处理的第2天电导率为1 230. 579μS/cm,为对照电导率的1. 3倍。这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有抑制作用,且提取物能抑制与菌丝生长及致病相关的几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膜渗透性及菌丝体形态。  相似文献   

20.
菊芋叶片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及盆栽验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菊芋叶片5种溶剂提取物进行辣椒疫霉菌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溶剂的菊芋叶片提取物12.5 mg/m L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100.00%;在各溶剂提取物不同浓度梯度情况下,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当浓度为5 mg/m L时,抑菌率已达到100.00%,浓度降到2.5 mg/m L时,抑菌率为(27.91±2.076)%,显著高于同浓度其他溶剂的提取物。对菊芋叶片乙酸乙酯提取物50倍液进行防治辣椒疫病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00%,优于化学药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