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核外表达时既是炎症早期的启动者,又是炎症晚期的促进者,是内毒素血症致机体死亡病理过程的中间物质。内毒素和多种前炎症因子如TNF-α、IL-1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后,可诱导HMGB1的释放。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可以上调HMGB1蛋白的表达,MAPKs信号传导通路介导了HMGB1的核浆转移及胞外释放过程,而胞外的HMGB1可通过NF-κB信号传导通路诱导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本文就HMGB1的传导通路、靶细胞上的信号受体及其在致炎细胞因子网络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鸡高迁移率族蛋白B1(Chicken high mobility group B1 protein,chHMGB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暂态表达和鉴定。研究酶切回收含有鸡高迁移率族蛋白全长基因的PGEM-chHMGB1质粒,将chHMGB1全长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pcDNA-chHMGB1全长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暂态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cDNA-chHMGB1重组表达质粒克隆片段大小正确,瞬时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ting在细胞浆和培养上清中同时检测到相对分子量约为30 ku的目的条带;利用chHMGB1特异性抗体进行IFA试验可以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鸡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chHMGB1,并且在真核细胞中得以有效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chHMGB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Endotoxin)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只有在细菌死亡或繁殖时,才释放到细胞外,发挥各种效应。内毒素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是诱发炎症反应过程中主要的致病成分,它通过诱导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参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脓毒血症或休克。另一方面,LPS对机体也可表现出显著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
猪链球菌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猪链球菌是猪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并且也会引起人的链球菌病。有35个荚膜血清型(1/21、~34),通常自发病或死亡猪体分离获得1,2,7,9型和14型菌株,其中2型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根据已知猪链球菌16 SrRNA及溶血素(sly)、谷氨酸脱氢酶(gdh)、荚膜多糖(cps)、胞壁蛋白或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mrp)、胞外因子(epf)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猪链球菌群和1(14),2(1/2),7型和9型特异性PCR或多重PCR,建立2型致病性菌株和1型高致病性菌株毒力鉴定PCR或多重PCR,用于检测和鉴别临床病料和细菌分离物中的猪链球菌,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与其他致病菌及其他血清的猪链球菌型无交叉反应,为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快速、简便和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锌指蛋白是调控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一方面,锌指蛋白可降低核因子-кB(NF-кB)抑制蛋白激酶(IKK)复合物活性、抑制NF-кB抑制蛋白(IкB)磷酸化过程,干预NF-кB激活合成释放,进而影响下游炎症通路,另一方面可减少β-catenin及散乱蛋白(Dvl)蛋白量,抑制下游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一种以尿酸钠(MSU)晶体沉积在关节为特征的疾病。持续痛风发作可能导致未解决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我们研究了高纤维饮食和醋酸盐(一种由肠道微生物区系代谢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小鼠痛风实验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将MSU晶体注射到小鼠膝关节中诱导中性粒细胞内流和炎性过度伤害感受。在给予高纤维饮食的动物中,由MSU晶体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开始没有改变,但是高纤维饮食诱导了炎症反应的更快消退。在给予SCFA醋酸盐的动物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醋酸盐是有效的,即使在炎症反应高峰时注射MSU晶体后给药,也能诱导中性粒细胞的半胱天冬酶依赖性凋亡,从而解释炎症消退的原因。中性粒细胞炎症的缓解与NF-kB活性降低和抗炎介质(包括白介素-10、TGFb和膜联蛋白A1)产生增加有关。醋酸盐处理或高纤维饮食的摄入增强了传出细胞增多症,这种效应在体外用醋酸盐处理的中性粒细胞也能观察到。总之,高纤维饮食或其代谢产物之一醋酸盐,通过有利于炎症反应的解决来控制对MSU晶体的炎症反应。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吃什么对我们微调炎症反应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症反应的缓解作用及潜在机制。利用不同浓度(0.1、0.5、1.0、5.0和10.0μg/mL)的LPS处理BMECs 6和12 h后,通过测定BMECs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确定10μg/mL的LPS诱导12 h用于正式试验。正式试验共设7组,每组设4个重复。对照组BMECs不进行LPS诱导和MT处理,LPS组BMECs进行LPS诱导12 h,LPS+MT组BMECs进行LPS诱导12 h后再经不同浓度(1、5、10、50和100μmol/L)MT处理48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MECs中TNF-α含量升高(P 0.05), BMECs中IL-6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 0.05)。与LPS组相比,10和50μmol/L MT组BMECs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 0.05),1、5、10和100μmol/L MT组BMECs中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10μmol/L MT组BMECs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MECs中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BMECs中核因子-κB同源蛋白(P65)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50和100μmol/L MT组BMECs中TLR4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10和50μmol/L MT组BMECs中P65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5、10和50μmol/L MT组BMECs中IκB-α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由此可见,MT能够降低LPS诱导的BMECs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调控LPS诱导的BMECs中TLR4、P65和IκB-α蛋白表达量,MT可能通过参与核因子-κB炎症通路缓解LP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症损伤,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 2)的变化及与AngⅡ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或释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CE 2和ACE的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添加ACE 2活性蛋白对AngⅡ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AngⅡ处理MAC-T,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不同浓度AngⅡ处理细胞后,ACE 2蛋白表达均有降低,10~(-6) mol·L~(-1) AngⅡ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ACE蛋白表达结果相反;ACE 2与AngⅡ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添加外源性ACE 2活性蛋白,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IL-8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IL-10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ACE 2/ACE轴的失衡是AngⅡ诱导细胞炎性损伤的主要原因。高水平AngⅡ可激活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是促进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ACE 2可以通过降解AngⅡ,抑制其对炎症反应的上调效应。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增强血管渗透血浆白蛋白的能力是已知的。然而,这种增强是否由于毒素的直接作用或血管活性胺、激肽或其他物质的一种高循环水平所致,现在仍然是不清楚的。我们以前报导过多核白细胞在试管内释放血管渗透性因子和内源性热原质(白细胞热原质)。在炎症和发热反应中,多核白细胞确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反应期间家兔血液中血管渗透性因子的出现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牛肺泡巨噬细胞(BAMs)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RAGE-TLR4相关信号通路串扰有关。将BAMs随机分为正常糖组(NG)、高糖组(HG)、高糖+RAGE抑制剂组(H+F)、高糖+TLR4抑制剂组(H+T)及DMSO组,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及下层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AGE、TLR4、MyD88、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上清TNF-α、IL-1β、IL-6浓度。结果表明,高糖极显著上调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浓度(P<0.01);RAGE抑制剂与TLR4抑制剂均极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以及IL-1β、IL-6、TNF-α释放(P<0.01),即RAGE与TLR4均在激活RAGE/TLR4/My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中发挥调控作用。综上所述,高糖能够通过RAGE-TLR4串扰引起牛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进一步阐明了高糖促进牛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在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入核复制过程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宿主核相关蛋白,本研究借助免疫沉淀技术联合蛋白质谱鉴定技术,从宿主细胞核膜提取物中筛选到了可与PCV2 Cap蛋白发生潜在互作的2个蛋白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精氨酸酶1(ARG1)。通过进一步的免疫共沉淀试验及激光共聚焦试验,证明了HMGB1、ARG1与PCV2 Cap蛋白的相互作用,且互作与Cap蛋白的核定位信号(NLS)无关。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CV2入核复制的机制解析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炎症小体是宿主细胞应对外界刺激、特殊病原或细胞损伤相关分子产生的一类多聚蛋白复合物,可以直接导致宿主细胞发生炎性坏死,即细胞焦亡。炎症小体复合物主要由炎症信号识别受体、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1(caspase-1)组成。炎症信号识别受体识别刺激信号后,自身发生寡聚化,并募集ASC和caspase-1,活化的caspase-1切割促炎症因子前体(pro-IL)-1β和IL-18,产生成熟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根据炎症信号识别受体的种类,炎症小体主要分为两类,即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炎症小体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LR)炎症小体。宿主细胞可以识别病毒的不同结构,如离子通道蛋白、非结构蛋白和病毒核酸等,并产生相应的炎症小体,进而激活后续炎症和免疫相关反应导致细胞焦亡。作者从病毒结构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宿主细胞是如何应对病毒不同结构的刺激并产生相应的炎症小体。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丹参多糖缓解肝损伤的机制,本研究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PS模型组(B),丹参多糖各剂量保护组500(C),250(D),125 mg/kg(E),每组10只。保护组用相应剂量的丹参多糖连续灌胃7d,1次/d。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保护组在末次灌胃1h后,腹腔注射LPS(10mg/kg)建立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于注射LPS 2h后,处死小鼠摘取肝组织。RT-PCR检测肝组织中CXCL-10和iNOS mRNA的表达;Westi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NF-κB,CXCL-10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PS能显著性提高肝组织中CXCL-10和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P0.01),可显著性促进NF-κB中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1)。而丹参多糖提前处理可以并显著性降低肝组织中CXCL-10和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并能显著抑制P65和IκBα在体内外的磷酸化水平的表达(P0.01或P0.05)。结果表明,丹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炎症通路NF-κB和趋化因子CXCL-10的活性来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进而缓解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文丽  李仕超 《猪业科学》2018,(12):24-28
猪嗜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过度积累和它们不受控制的坏死会加剧炎症反应并导致自我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丧失,这在各种呼吸道疾病中都得到佐证。在体内平衡状态下,嗜中性粒细胞会因凋亡而失去活性,在"胞葬作用"中被巨噬细胞非炎性地清除,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除。泰万菌素是一种最新研发的广谱大环内酯类兽药,是泰乐菌素的衍生物。该研究评估了泰万菌素的抗炎和消炎效果,最新研究表明泰万菌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来调节炎症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从12~22周龄猪血液中分离。暴露在溶剂或泰万菌素(0.1,1.0或10μg/m L;0.096×10~(-6)~9.6×10~(-6) mol/L)的白细胞在不同时间点评估了细胞凋亡、坏死、胞葬作用,以及产生细胞因子和脂质介质的变化。研究表明泰万菌素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猪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凋亡,而不会改变坏死或活性氧的水平。重要的是在钙离子载体活化的猪嗜中性粒细胞中,泰万菌素可以增加消炎因子脂氧素A_4(LXA_4)和消退素D_1(Rv D_1)的释放,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三烯B_4(LTB_4)的产生。泰万菌素增加中性粒细胞磷脂酶C端活性,磷脂酶参与从胞储中释放花生四烯酸。泰万菌素在细菌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中还可以抑制促炎因子趋化因子(C-X-C模式)配合基8(CXCL-8,即白介素8)、白介素-1α(IL-1α)的蛋白分泌。总之,这些数据表明泰万菌素除了其抗菌活性以外,在猪白细胞中有强有力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对全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持续性威胁,感染时会引发炎症性疾病。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天然免疫系统传感器,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相关。在宿主细胞被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时,能够激活NLRP3炎性小体,促使pro-IL-1β和pro-IL-18剪切成熟的IL-1β和IL-18并分泌至胞外,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对于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期间诱导先天性免疫应答至关重要,并且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发过度激活的NLRP3炎性小体与细胞因子风暴和不受控制的炎症反应有关。本文回顾了甲型流感病毒与NLRP3炎性小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NLRP3炎性小体在甲型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中的保护作用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牛尿素中毒是其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症。通常在饲养过程中添加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补充饲料,提高低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增重和增加氮的保留量。因其尿素氮可以在瘤胃中转化成氨基酸和真蛋白,最后在肠道被利用,形成组织蛋白和奶蛋白。牛饲喂过量或误食过量尿素可引起尿素中毒,这是由于过量尿素在胃肠道内释放大量的氨,引起高氨血症而中毒。  相似文献   

17.
通过ELISA法和病理组织学观察,比较赤芍与白芍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吸入性肺炎小鼠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及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炎小鼠的血清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经赤芍、白芍处理的小鼠HMGB1水平极显著低于肺炎小鼠(P<0.01);白芍处理肺炎小鼠的HMGB1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赤芍处理组(P<0.05或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炎小鼠肺泡壁显著增厚,肺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赤芍、白芍处理组小鼠肺组织中,只有少许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未见异物。赤芍、白芍均能减轻肺炎所致的肺组织结构变化和明显地降低血清炎症介质HMGB1水平,白芍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6,(4):613-616
高迁移率族蛋白是细胞"警报素"的一员,具有多样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柔嫩艾美耳球虫转录组中鉴定到Et HMGB1基因序列,根据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获得Et HMGB1基因,并构建p ET28a-Et HMGB1重组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显示,Et HMGB1基因全长为432 bp,编码1段全长为143个氨基酸的多肽,该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6 000,与预期分子质量一致。Et HMGB1基因的成功克隆和表达为该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撒坝猪源大肠埃希氏菌(E.coli)的耶尔森强毒力岛(HPI)对泛素蛋白酶体(UPS)介导的TLR4/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影响,将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PI阳性株感染组、HPI阴性株感染组、HPI阳性株+MG-132组、HPI阴性株+MG-132组。于试验后的第4、6、12、24 h收集各组细胞,用试剂盒检测泛素蛋白酶体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MyD88、NF-κB和IκB-α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NF-κB、IκB-α及炎性因子IL-1和TNF-α含量。结果显示,IPEC-J2细胞感染E.coli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泛素蛋白酶体活性水平、TLR4、MyD88、NF-κB和IκB-α的mRNA水平及细胞炎性因子IL-1和TNF-α的蛋白含量总体上调,且HPI阳性株感染组均高于HPI阴性株感染组;用E.coli HPI感染经MG-132处理后的IPEC-J2细胞,泛素蛋白酶体活性下降,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转录水平及炎性因子的蛋白含量下降,且低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撒坝猪源E.coli HPI能激活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TLR4/NF-κB信号通路,可通过上调TLR4、MyD88、NF-κB和IκB-α的mRNA水平,促进炎性因子IL-1和TNF-α的释放,诱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周小秋  冯琳 《饲料工业》2008,29(5):7-10
文中综述了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在抑制蛋白质降解代谢中的作用。谷氨酰胺可以通过抑制蛋白质降解系统各组分的形成、前炎症因子的释放、支链氨基酸的释放和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等方式来抑制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