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芒果果实糖积累和转化的生理机制。[方法]以‘KRS’芒为试材,研究芒果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与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果实发育前期‘KRS’主要积累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成熟时淀粉酶活性降至最低,淀粉水解快速积累蔗糖。在整个发育过程中AI活性维持最高,完熟时降低,SPS在果实发育中期略有降低,完熟时升至最高,SS和NI一直很低且较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蔗糖、葡萄糖含量与SPS、SS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含量与SS、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芒果成熟时淀粉分解、AI活性降低和SPS、SS活性的增加是引起‘KRS’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和淀粉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为果实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京白梨’果实为试材,经低温和1-MCP处理,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AM、SPS、SS和AI)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采后‘京白梨’果实淀粉快速降解,与硬度下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低温和1-MCP处理极显著抑制了淀粉含量的下降,降低了其与硬度间的相关水平。同时,淀粉酶(AM)活性快速增加,与硬度和淀粉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且AM的表达量也迅速积累,淀粉酶活性和AM表达量的增加均显著受到低温和1-MCP处理的抑制。常温下,可溶性糖中唯有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果糖和蔗糖含量则有所增加,低温和1-MCP处理则显著抑制了葡萄糖含量的下降以及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蔗糖代谢酶中仅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与果实软化显著相关,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时期主要表现在呼吸跃变后期,滞后于AM。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硬度变化相关性不显著,但随果实软化均表现较高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与蔗糖和果糖间相关性显著,受到低温和1-MCP处理的显著调节。【结论】淀粉降解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较为密切,AM是果实软化初期的重要酶;蔗糖代谢参与了‘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AI主要作用于果实后熟软化的后期阶段,SPS和SS能通过调控可溶性糖分的组成和含量来参与果实软化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不同贮藏温度下潍县萝卜肉质根中H_2O_2含量、■产生速率、抗氧化能力及各抗氧化成分的变化规律,探讨萝卜肉质根抗氧化能力的关键影响指标。【方法】以潍县萝卜为试材,研究常温(15℃)和低温(4℃)贮藏40 d,潍县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的H_2O_2含量、■产生速率、抗氧化成分(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类黄酮、总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原花青素)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分析潍县萝卜肉质根H_2O_2含量、■产生速率及抗氧化能力与各抗氧化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潍县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的H_2O_2含量和■产生速率整体上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抗氧化能力则正好相反,整体上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抗氧化成分的变化趋势则因物质种类、贮藏温度和皮肉部位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贮藏方式下,低温贮藏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的H_2O_2含量、■产生速率及AAO活性显著低于常温贮藏,其他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常温贮藏;相同贮藏方式下,潍县萝卜肉质根皮中的H_2O_2含量、■产生速率及AAO活性显著低于萝卜肉,其他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则显著高于萝卜肉。相关分析表明,潍县萝卜肉质根H_2O_2含量、■产生速率及抗氧化能力与AsA、花青素含量及POD、APX、AAO活性间均分别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低温能够有效延长萝卜的贮藏期;与萝卜肉质根的皮相比,肉质根肉中的活性氧积累更多,抗氧化成分损失更快,更不耐贮藏;AsA、花青素含量及POD、APX、AAO活性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萝卜肉质根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判断萝卜肉质根抗氧化能力的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萝卜糠心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潍县萝卜为试材,研究了常温(15℃)贮藏0、10、20、30、40 d时潍县萝卜肉质根糠心指数及皮和肉中相对含水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萝卜糠心指数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潍县萝卜肉质根糠心指数显著增加,至贮藏40 d时糠心指数达48.09%;潍县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的相对含水量及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总体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而潍县萝卜肉质根皮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肉中则正好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潍县萝卜肉中的相对含水量、维生素C含量及皮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与糠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相对含水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导致萝卜糠心的重要因素之一;且除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外,其他指标皮和肉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其他指标在皮和肉中的变化趋势一致。此外,在贮藏20 d内,萝卜肉质根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幅度较小,且糠心指数仅为31.91%,因此为了保证萝卜的食用品质,其常温贮藏的时间以不超过20 d为宜。  相似文献   

5.
‘改良白凤’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蜜桃品种‘改良白凤’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各糖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相关代谢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并对糖分与相关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与果糖在盛花后30 d含量最高,蔗糖在盛花后110 d含量最高,且为果实中糖的主要积累形式;SS合成方向酶(SS–SD)活性随果实发育不断增加,在果实成熟时活性达到最高,为19.0μmol/(h·g);SS分解方向酶(SS–C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在末期活性有所增强;AI和NI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最强,之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蔗糖与SS–SD呈显著正相关,与AI和NI呈显著负相关,与SPS不相关;葡萄糖、果糖与AI、NI、SOX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在‘改良白凤’水蜜桃发育过程中,SS–SD是调控蔗糖积累的关键酶,而SPS并不是调控蔗糖代谢的关键酶,AI、NI和SOX在葡萄糖和果糖积累过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春化处理对萝卜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低温处理萌动‘北农1号’种子30 d,研究低温春化处理对萝卜叶片(源)及肉质根(库)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春化处理‘北农1号’叶片及肉质根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及总糖含量比对照降低,淀粉含量增加。叶片转化酶活性从“拉十字”开始到“拉十字”后21 d(“破肚”前期)高于对照,“拉十字”后28 d(“破肚”结束)转化酶活性降低且低于对照,蔗糖合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整个观察期都低于对照;春化处理促进了肉质根中性转化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酸性转化酶与蔗糖合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温春化处理影响了萝卜叶片及肉质根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分配发生变化,叶片及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抑制了肉质根的膨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硒(Se)是植物生长的有益营养元素,为探明硒缓解生菜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北散生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研究硒对高温胁迫下生菜生长、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淀粉含量以及蔗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生菜幼苗的叶宽、叶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均显著下降,叶长增加;果糖和蔗糖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显著下降,酸性转化酶(AI)活性显著升高.高温胁迫下喷施亚硒酸钠后,显著提高了生菜幼苗的叶鲜质量和根干鲜质量,降低了叶长,降低了葡萄糖、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增加了SS和SPS酶活性,降低了AI酶活性.[结论]喷施亚硒酸钠能够通过提高生菜幼苗糖代谢能力,从而缓解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8.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9.
以对低氧敏感的中农8号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钙对低氧胁迫下幼苗根系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合酶(SS)、蔗糖转化酶(INV)、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葡萄糖激酶(G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通气对照相比,低氧胁迫处理后幼苗根系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SS和GK活性增加,INV活性降低,胁迫初期SPS活性增加,后期降低;低氧胁迫下营养液加钙处理缓解了低氧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根系SS、SPS、INV和GK活性增加,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葡萄糖含量低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而低氧胁迫下营养液缺钙处理加重了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表明在低氧胁迫下,钙参与了调节黄瓜幼苗根系碳水化合物代谢,对提高幼苗低氧胁迫的适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媛媛  赵静  张军  韩敏  张文娟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0):1639-1646
糖的种类和质量分数是影响水果萝卜品质的重要指标。以水果萝卜珍品‘潍县萝卜’为试材,通过3 a的重复试验,系统研究了低温冷库贮藏10个月内,萝卜皮和萝卜肉中可溶性糖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萝卜肉和皮中的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质量分数和甜度值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萝卜肉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质量分数在贮藏1月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刚收获时平均增加80.04%、69.52%和119.87%;萝卜皮中的蔗糖质量分数也在贮藏1月时达到峰值,但果糖和葡萄糖质量分数却在贮藏2月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刚收获时平均增加101.73%、102.64%和98.80%。萝卜肉的总糖和甜度值在贮藏6个月内可以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在贮藏1~2个月时,比刚收获时均显著提高40%以上;萝卜皮的总糖和甜度值分别在贮藏6个月和8个月内维持较高水平,在贮藏2个月时达到峰值。萝卜皮和肉的含水量在贮藏9个月内失水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潍县萝卜在温度为-0.5~1℃、湿度为90%~95%的冷库中贮藏,适宜的贮藏期为6个月,最佳的食用期为贮藏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11.
对萝卜贮藏期间木质素、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糠心指数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糠心指数在贮藏后50 d发生极显著增加;木质素含量在贮藏后30 d、纤维素含量在贮藏后40 d发生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后30 d发生极显著升高,而后发生极显著下降.糠心指数的变化与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糠心指数的变化呈不显著负相关.由此可得出,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是萝卜肉质根贮藏期间糠心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萝卜在贮藏40 d后,食用品质发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海大2号’菠萝蜜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乙烯利和1-MCP处理对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随着淀粉含量的下降,可溶性糖(主要为蔗糖)含量增加,淀粉酶和SPS酶活性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型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与淀粉含量的下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S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乙烯利处理在极显著加速淀粉降解的同时也极显著加快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乙烯利处理后,淀粉酶和SPS酶活性峰的出现分别提前了2 d和4 d,并极显著地增加了淀粉酶和SPS酶活性(P0.01)。1-MCP处理在极显著减慢淀粉降解的同时也极显著延缓了可溶性糖的积累。1-MCP处理降低了前期总淀粉酶和SPS酶的活性,并将二者的活性峰推迟了8 d,但却极显著地增加了总淀粉酶活性峰值(P0.01),对SPS活性峰无显著影响。乙烯利和1-MCP处理极显著增加了成熟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但对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淀粉和蔗糖是菠萝蜜果实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枢纽,乙烯对菠萝蜜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总淀粉酶和蔗糖磷酸合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保佳俊’是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桃新品系,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为探讨不同品种(系)桃果实间糖分积累差异及其与蔗糖代谢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保佳俊‘和‘大久保’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后期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桃果实中可溶性糖分积累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桃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山梨醇含量最低;‘保佳俊’果实的4种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均极显著高于‘大久保’。在果实成熟期,‘保佳俊’的SS、SPS、AI、NI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久保’。相关性分析表明,‘保佳俊’果实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AI、NI酶活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久保’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间酶活性差异可能是‘保佳俊’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1-12023
[目的]研究夜间亚低温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 ill.)果实几种糖含量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9℃夜间亚低温处理对番茄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糖含量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夜间亚低温处理后,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夜间亚低温处理使番茄果实中AI和NI的活性降低,但SS和SPS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番茄幼果期,果实中AI和NI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在果实成熟时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S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在果实成熟期SS活性很低;试验期内,SPS活性一直处于低活性水平。番茄果实中AI和NI活性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夜间亚低温导致成熟期番茄果实含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萝卜贮藏期间木质素、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糠心指数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糠心指数在贮藏后50d发生极显著增加;木质素含量在贮藏后30d、纤维含量在贮藏后40d发生显著增加;可溶糖含含量在贮藏后30d发生极显著升高,而后发生极显著下降,糠心指数的变化与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糠心指数的变化呈不显著负相关。由此可得出。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是萝卜肉质根贮藏期间糠心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萝卜在贮藏40d后,食用品质发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杨梅果实糖分积累及其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花后54 d起至果实成熟,对‘东魁’、‘黑晶’、‘温岭大梅’3个杨梅品种的果实发育动态、糖分积累和糖代谢有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杨梅果实的糖分主要是蔗糖、果糖、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约为总糖分的40%~50%,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糖分含量先小幅下降,然后快速积累,完全成熟时3种糖分均达到最高值,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含量分别为:34.4~48.9,24.6~28.6,23.2~27.7 mg.g-1鲜重。果实滴定酸含量则先上升,然后快速下降,成熟时降至最低点,为0.4%~0.6%。杨梅果实中与蔗糖代谢相关的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S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先下降,然后逐渐升高,成熟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0.3~52.8,31.2~40.5,3.5~4.0 mg葡萄糖.g-1鲜重,活性从高到低顺序:NI>AI>SSD。表明成熟果实中较高的NI和AI活性可能是杨梅果实果糖和葡萄糖积累的主要动力。对‘东魁’果实的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S)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两者均逐渐升高,但到果实成熟时活性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3.4±2.4),(35.8±2.8)mg蔗糖.g-1鲜重,SSS的活性高于SPS活性,可能暗示SSS和SPS在成熟果实中的高活性是杨梅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动力,SSS对蔗糖积累的贡献要大于SPS。  相似文献   

17.
以"乌种"杨梅果实为试材,在不同低温下测定果实腐烂率、硬度、可溶性糖组分、蔗糖代谢酶活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总花色苷以及矢车菊-3-葡萄糖含量,分析低温贮藏期间杨梅果实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与花色苷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贮藏较5℃或10℃贮藏更为显著地延缓了杨梅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率的上升和果实硬度的下降,从而有效延长了果实贮藏期;此外,1℃下贮藏可有效降低杨梅果实贮藏期间AI,SPS和SS2活性并显著诱导SS1活性的上升,果实中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显著低于5℃或10℃贮藏下的果实.而果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总花色苷和C3G含量则显著高于5℃或10℃贮藏下的果实.由此推测,1℃下的低温贮藏可有效调控杨梅果实中蔗糖代谢酶的活性,促进蔗糖逐渐水解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从而为果实花色苷合成提供充足底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西瓜果实糖积累及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为揭示西瓜糖积累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籽瓜品种‘靖远大板’(P1)、西瓜‘04-12’自交系(P2)及其杂交的F1代为材料,测定了西瓜果实整个发育期果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合成酶(SS)、转化酶(Inv)的活性.【结果】幼果期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都较低,随着果实发育,P1与F1变化趋势相近,变化幅度较小,而P2果实果糖与葡萄糖都是先升高后略有降低,蔗糖含量快速升高成为后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蔗糖/己糖比值0.71).3个西瓜品系果实中酸性转化酶(AI)与中性转化酶(NI)活性都是早期变化缓慢,后期呈大幅度下降;SS活性变化为先升高后下降;SPS活性变化P2一直升高,P1与F1趋势相近,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只是F1下降幅度较小.【结论】西瓜总糖含量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增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取决于蔗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糖西瓜蔗糖的快速积累,与SS、SPS活性的上升和Inv活性的下降有密切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盐敏感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根叶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0 mmol·L-1 NaCl抑制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盐胁迫提高了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根系淀粉含量;盐胁迫提高了根系磷酸蔗糖合酶(SPS)、蔗糖合酶(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及叶片SPS、SS活性,降低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外施Spd显著提高了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降低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提高了根系淀粉含量,降低了叶片中SPS、SS活性和根系SPS、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提高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推测外源Spd可能参与了盐胁迫下气孔调控,并调节相关酶活性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积累对光合作用的负反馈抑制,从而缓解了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伤害,提高了植株盐胁迫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酿酒葡萄越冬期枝条中蔗糖代谢动态变化.【方法】以砧木‘SO4’‘贝达’和接穗‘梅鹿辄’‘黑比诺’为材料,对不同越冬时期枝条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以及相关代谢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砧木品种蔗糖含量在越冬中期达到最小值,而接穗品种在越冬前期就达到最小值,也即砧木蔗糖含量具有延迟降低的特点,淀粉含量在越冬期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SS活性在越冬初期显著下降并达到最低,此后时期在砧木中呈现"显著增加→保持不变",在接穗中呈现"显著增加→显著降低"的趋势,SPS活性在越冬前期至越冬中期保持较高的水平,Inv活性在越冬期呈现"显著降低→显著增加→显著降低"的趋势,Amy活性在越冬期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蔗糖含量与地表温度和SS活性呈正相关性,与SPS和Inv活性呈负相关性,淀粉含量与地表温度和Amy活性呈负相关性.对砧木和接穗进行比较后发现,越冬期砧木枝条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大于接穗,在SS活性变化最大的越冬前期,接穗大于砧木,在越冬中期至越冬后期,砧木Inv活性大于接穗,而Amy活性则相反,SPS活性越冬期在砧木和接穗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越冬期酿酒葡萄越冬枝中蔗糖代谢动态变化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砧木和接穗对低温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