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菌鸡。水平传播是指沙门氏菌在鸡群内和鸡群之间及养殖场间的传播,主要是感染鸡排出的沙门氏菌污染了鸡场、设备、水源、饲料。垂直传播是指种鸡或种蛋感染了沙门氏菌,从而将其传染给雏鸡。孵化是感染雏鸡或小母鸡的接触传播,是鸡沙门氏菌传染的主要途径。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对该病的净化程度、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有着密切联系。一般3周龄内的雏鸡多见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成年鸡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或呈带菌者,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雏鸡伤寒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杨小玲(甘肃省兽医推广技术总站兰州730046)伤寒沙门氏菌对各品种育成鸡均具有易感性,但雏鸡感染该菌的报道还很少见。1997年2月16日,皋兰某育成鸡场爆发雏鸡伤寒沙门氏菌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感染可以引起禽类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主要分为2种类型:第一种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第二种是副伤寒沙门氏菌,其中第一种沙门氏菌病的危害更严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引起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禽伤寒,两种沙门氏菌病在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控制及消灭措施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鸡白痢是危害雏鸡的一种主要疾病,多表现为白痢和败血症特征。  相似文献   

4.
肺型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白痢继发肺部感染疾病,出现在集约化养鸡之后,特别是在地面平养、环境卫生恶劣、空气污浊潮湿、温度过低情况下,可造成雏鸡10~18日龄小批量的持续死亡,常见于白痢后期雏鸡肠道适应饲料的过渡阶段,发病群体主要为开产苗或雏鸡前期沙门氏菌感染较重者,在白痢治疗过程中肺部和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感染了如葡萄球菌、支原体、霉形体、链球菌等环境中的常见细菌,以至于败血死亡,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本病以发病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为特点,是白痢后期死亡率较高的继发病之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鸡白痢病是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比较大的细菌病。种鸡场如果被鸡沙门氏菌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在孵化过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和病雏。同时该病在同群鸡中又可互相感染传播,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秋  韦平 《广西畜牧兽医》2003,19(3):117-118
在禽类 ,沙门氏菌可引起鸡白痢、鸡伤寒和副伤寒。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往往是终生带菌的 ,感染母鸡所产的蛋 ,高达 1/ 3带菌。带菌蛋的孵化率低 ,孵出的雏鸡的成活率也低[1,2 ] 。所以 ,鸡白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2 0 0 2年 8月南宁市某养鸡场有一群 8- 11日龄的雏鸡发病 ,发病率为 10 % ,死亡率为1%。经实验室的细菌分离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 ,确诊该群雏鸡感染了鸡白痢沙门氏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伊红美兰平板、半固体培养基等常用培养基 ,由本室制备和保存。1.1.2 生化反应管…  相似文献   

7.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排出灰白色粥样或液状粪便。成年种鸡的感染只局限于生殖系统的慢性或隐性的感染,但沙门氏菌会随着种蛋传染给雏鸡,使雏鸡发病,呈垂直感染。  相似文献   

8.
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在临诊中该病主要引起成年鸡发病.由于本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因此也可引起雏鸡发病:雏鸡一旦感染.不但会造成较长时间的伤亡,其损失还会持续到整个产蛋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对发病雏鸡群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雏剖检观察及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小白鼠接种观察,证实鸡群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禽副伤寒和禽伤寒,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病原,感染率高于鸡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0.
张军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3):30-30
雏鸡感染沙门氏菌主要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并造成死亡,而侵害脑组织,出现神经症状者不多见。笔者曾遇一起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雏鸡沙门氏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雏鸡感染沙门氏菌主要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并造成死亡,而侵害脑组织并出现神经症状者不多见。笔者曾遇一起神经症状为主的雏鸡沙门氏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和火鸡等禽类的传染病。雏鸡患病呈急性败血性经过,以白痢为主要症状,在成鸡多呈慢性经过或无症状感染。雏鸡白痢一般发生在3周龄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是阻碍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雏痢净是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防治雏鸡白痢,为了客观评价其对雏鸡白痢的防治效果,特组织进行了本次雏鸡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治疗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静 《中国兽医杂志》1997,23(10):43-44
竞争排斥(CE)法防治鸡沙门氏菌感染的研究概况赵静(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西宁810003)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鸡存活率和成鸡产蛋,对养禽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由于患病康复鸡携带沙门氏菌,可造成一些食品...  相似文献   

14.
1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明河南省新乡市某规模化蛋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无菌采集疑似病雏鸡肠管样品,用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并进行病原回归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分析分离菌对19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分离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该分离菌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PCR成功扩出invA基因,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该细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用分离细菌株感染SPF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本养鸡场雏鸡发病的主要病原;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对阿米卡星、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对复达欣、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将敏感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提供了参考,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病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头颈部的震颤为特征。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高,多为合并感染。10日龄以前雏鸡沙门氏菌的发病率极高,只要出现拉稀症状,人们便习惯于按沙门氏菌感染去诊断和治疗,往往忽视传染性脑脊髓炎的存在,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金石翁芍散(禽瘟王)对人工感染鸡白痢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幼雏感染后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成年鸡感染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经粪便排菌,污染环境,散播病原。因成年母鸡卵巢带菌,可垂直传播,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雏鸡在气温高、湿度大和饲养管理差的情况下,常呈暴发性流行,死亡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雏鸡感染沙门氏菌主要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并造成死亡,而侵害脑组织,出现神经症状者不多见。笔者曾遇一起神经症状为主的雏鸡沙门氏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鸡白痢是危害雏鸡、种鸡的重要传染病,可造成雏鸡的成批死亡。由于种母鸡呈隐性感染,排出大量病菌。因此带菌更造成了此病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都是能经蛋传播的病原菌,二者混合感染,对雏鸡危害很大。我们遇到一起1日龄雏鸡发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天津某鸡场于1996年5月13日从北京购进13000羽1日龄海赛克斯雏鸡,鸡群大小不均,部分鸡有脐炎症状,当日死亡23羽。次日病情加重,打蔫者达50%以上,死亡60多羽。我们立即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同时用思诺沙星预防量饮水。第3天根据药敏结果继续用思诺沙星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第7天基本控制病情,6天内死亡373羽。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2.1临床症状:病雏表现为厌食、嗜睡…  相似文献   

20.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一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其最主要的贮存宿主,沙门氏菌依病原体抗原结构的不同分为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主要引起鸡和火鸡发病,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广泛感染各种动物和人。它不但会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