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薯糖蛋白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甘薯糖蛋白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先用含8.0%猪油的高脂鼠料诱导小鼠成为高脂血,再将其平均分为四组,一组用普通鼠料饲养作为对照,其他三组分别用含0.5%、1.0%及1.5%甘薯糖蛋白的鼠料饲养,在第15天和第30天对每只小鼠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中的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的浓度。结果发现用含1.0%甘薯糖蛋白的鼠料饲养15d就能明显降低高脂血模型小鼠血液中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继续饲养30d能显著降低其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如果用含1.5%甘薯糖蛋白的鼠料饲喂,则只需15d就能同时降低两者的水平。因此甘薯糖蛋白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模型小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甘薯育种现状及今后工作设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代夫 《作物杂志》1998,14(4):8-10
甘薯兼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特点,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泛等优点。国际上近年来对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倍加重视,有些发达国家已形成了食用甘薯热。因地制宜稳定甘薯栽培面积,提高甘薯生产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产品,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促进……  相似文献   

3.
甘薯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N9~12kg/667m2能较好的协调甘薯藤蔓与块根的生长,块根产量高,为甘薯高产栽培的适宜施N量。  相似文献   

4.
刘建民  张元 《科学种养》2012,(12):16-16
紫甘薯富含铜、锰、钾、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薯类高3~6倍,特别是碘和硒的含量比普通甘薯高20倍以上,经常食用具有抗癌、降压、延年益寿、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紫甘薯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近年来我县紫甘薯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已成为我县薯类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现将我县按照绿色甘薯生产规程,实现紫甘薯产量、效益双增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其营养丰富,产后加工利用率高,具有良好的健身防病功效。甘薯深加工是一项简便易学、易于推广的适用技术,其中甘薯精制全粉可用来作为食品原料制作多种食品。如做窝头、馒头、煎饼、发糕、花卷、面包、面条等,制作方法有蒸、煮、油炸。近年来,还有甘薯冰淇淋、甘薯奶油蛋卷等冷食推出,为甘薯的食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将甘薯精制全粉的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薯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一种产量高、风味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本文介绍了甘薯的营养价值及其保健功能,论述了甘薯在食品工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甘薯品种龙薯9号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新品种选育和高稳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薯在山东省临沂市过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现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甘薯经长期贮藏后,价格高、效益好,其块根肉质富含淀粉和糖类,宜制粉和食用;甘薯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营养丰富,是当代典型的保健食品;其茎藤是良好的饲料。因此,种植甘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挖掘甘薯新品种漯薯11号的生产潜力,对国鉴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1号的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漯薯11号具有营养分配比例合理,结薯早、薯块干率高、干率提升快、根块耐缺氧、高温干旱逆境后恢复速度快等特性,适宜作为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使用;兼用型甘薯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整生育期,减少与...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是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多是食用和兼用品种,而高干高淀粉品种较少。以甘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世界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育种人员调整了育种目标,将重点转移到高干高淀粉品种的选育上来。阜徐薯20具有高产、高干高淀粉特性,是目前少有的燃料乙醇用甘薯新品种,符合国民经济的需要、能源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锰锌?乙铝600倍液、800倍液、1000倍液、1200倍液、1400倍液均对甘薯黑斑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以600倍液(833ppm)防效最佳,800倍液次之,1400倍液最差;浸渍锰锌?乙铝溶液10分钟后,用水冲洗对防病效果产生影响,使得防治效果降低;延长浸渍时间可以提高防效,而溶液温度对药效基本上不产生影响;用锰锌?乙铝浸苗防治效果很差,仅为19.8%,种薯浸蘸防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草酰胺作为昂贵的缓释氮肥逐渐被人所知,为了降低草酰胺农业应用的成本,与尿素配合施用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为了获得甘薯增产的草酰胺和尿素使用比例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投入等量氮磷钾养分情况下,尿素与草酰胺不同比例混合设5个处理,尿素:草酰胺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100%:0。结果表明,随着草酰胺比例的增加甘薯产量也随之增加,尿素:草酰胺0:100%的甘薯产量最高,尿素:草酰胺100%:0的甘薯产量最低,即施用草酰胺可促进甘薯生长,在甘薯需氮最高时期,即甘薯生育期的中期,尿素:草酰胺0:100%,25%:75%,50%:50%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高,满足了甘薯氮肥需求规律,从产量角度,尿素:草酰胺0:100%处理是甘薯增产的最佳比例,从成本考虑,尿素:草酰胺50%:50%处理是甘薯增产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方法]通过对安徽省近几年甘薯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安徽省甘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求甘薯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以期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调研结果:安徽省甘薯种植分春薯和夏薯2种种植方式,当前种植品种共有40个,其中主栽品种17个。在主栽品种中,淀粉专用型品种占53.0%,鲜食型占35.0%,兼用型占12.0%。所种植品种以外引为主,占73.5%,本省自育品种较少,仅占26.5%。全省甘薯的消费比例以加工为主,鲜食为辅。研究指出了安徽省甘薯生产存在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机械化水平落后,品种更新换代慢、专用品种缺乏、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病害严重,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主要问题。[结论]提出培育专用新品种,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加工企业联合研发甘薯深加工产品,提高甘薯附加值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黑色地膜对甘薯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黑色地膜影响甘薯产量的光合机理,试验以‘烟薯25’为材料,进行了覆盖黑色地膜和不覆膜(CK)的处理,研究黑色地膜对甘薯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黑色地膜使甘薯的Pn和Cond值显著提高(P<0.05),二者呈直线正相关性;Ic、Isat和Pmax值也显著提高。随着光强的不断增加甘薯的ETR、PCR和qP值逐渐变大,PhiPS2、Fv′/Fm′和NPQ值逐渐变小;当光强大于1500μmol/(m2·s)时,黑色地膜使甘薯的荧光参数值(ETR、PCR、PhiPS2、Fv′/Fm′和qP)显著提高,NPQ值则降低;黑色地膜甘薯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40%和31%以上。因此,覆盖黑色地膜可显著提高甘薯在强光下吸收光子效率及其供给效率,进一步加强了甘薯能量转化速率和对强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提高甘薯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郭琪琳  吴海云  李欢  刘庆 《作物杂志》2020,36(2):41-325
选取3个鲜食型、3个淀粉型和3个紫甘薯品种,于不同生育期采集地上部茎、叶样品,测定其碳(C)、氮(N)、磷(P)含量,研究不同类型甘薯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叶中C、N、P含量范围分别为391~399、26.3~29.1、2.90~3.10mg/g,茎中分别为421~428、11.6~15.2、4.99~5.77mg/g,其在茎、叶中的差异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差异;茎中C含量随生育期延长略有增加,但茎、叶中N和P含量则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茎、叶中C、N、P含量随生育时期的变化大于甘薯类型间的变化。不同类型甘薯叶中C/N、C/P分别以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最大,说明紫甘薯和淀粉型甘薯有较高的碳同化能力;3种类型甘薯叶中N/P为8.57~9.97,表明N元素是甘薯茎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证了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及路线,根据甘薯耐旱、耐瘠薄以及高产稳产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甘薯传播、推广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探讨了甘薯引种传播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重要影响。指出:甘薯的广泛传播是清代民国时期人口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4份菜用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为推广适宜海南的高产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同时也为选育热带地区的菜用甘薯新品种奠定基础,经收集国内外的甘薯种质资源和系统初评后。【方法】对14份菜用甘薯种质进行形态特征、农艺性状、食味和营养成分进行试验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以福薯18、北海1号和灵山2号较佳。【结论】建议进一步生产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71-77
为了揭示甘薯光合光响应特性,并为其筛选出最佳的光合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准确求得光合主要参数,运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函数模型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方法分别对3种专用型甘薯(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和花青素型甘薯)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远大与实测值,光饱和点(Isat)小于实测值,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Pnmax大于实测值,Isat则远小于实测值,而指数函数模型拟合的Isat、Rd和光补偿点(Ic)均远小于实测值;只有经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所得的光合参数值最接近实测值,且能拟合甘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光抑制部分。通过比较3种类型甘薯光合特性可知,鲜食型甘薯和淀粉型甘薯的Pnmax和Isat均高于花青素型甘薯,但各类型甘薯的Ic和Rd无明显差异。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所求得光合参数值最接近实测值,日后可运用该模型准确、高效地研究甘薯光合特性;鲜食型甘薯和淀粉型甘薯具有更大的光强适应范围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潜力。  相似文献   

19.
云南黄心甘薯地方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世清  冯毅武 《种子》2000,(6):15-17
1996~1997年对征集到的24份云南黄心甘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生长特性、抗逆性、生产力及营养品质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蒙自黄心、红鸡窝、普洱黄山芋、紫红皮、甘心红薯、路南红皮、东川白花等一批黄心地方品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强、块根产量高、品质优,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甘薯育苗生产与需求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崑  梅丽  王立征  张新 《作物杂志》2016,32(3):17-106
对从北京市密云、大兴、房山、延庆、顺义的16个乡镇随机抽取的116户甘薯种植户的薯苗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再选取密云、大兴、房山、延庆7个乡镇的41户甘薯育苗户进行育苗生产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北京市甘薯育苗及生产存在甘薯种植面积零散、育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薯(苗)生产销售非专业化、脱毒种(苗)普及率低、甘薯贮藏损失率高等问题。建议:优化甘薯品种布局、创新甘薯脱毒技术,推广绿色环保高效育苗方式,打造京郊“籽种农业”,辐射京津冀地区,带动甘薯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