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超  李佳蓉  姜怀志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1):3257-3263
杜泊羊是原产于南非的世界性著名肉用种羊,是优良的肉羊杂交生产终端父本,自引入中国以后,已分布于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推动中国商品肉羊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杜泊羊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等种质特征的介绍,以及对中国不同地区引入杜泊羊后,分别与本地品种绵羊杂交后的F1代生长发育、产肉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杜泊羊作为父本与本地绵羊杂交后的F1代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以作为中国培育肉羊新品种及杂交改良的优异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主要对甘肃省近年引进的不同品种肉羊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本试验主要以南非美利奴羊(萨门)、陶赛特羊、特克赛尔羊及杜泊肉羊作为父本,以小尾寒羊母羊,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研究,本试验根据各场存栏杂种肉羊的品种及数量,设立6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按期对试验羊只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并对成年母羊的配种产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验得出:(1)以萨门、陶赛特、特克赛尔及杜泊肉羊作为父本,对我省各地绵羊杂交,后代杂种优势明显,适应性强,耐粗饲,在外貌、生长、产肉、繁殖性能及羊肉品质等方面均有提高。(2)杂种肉羊繁殖性能也较纯种肉羊有所提高。(3)试验证实杂交后代实现肉羊杂交育种、优质羊肉生产和实现肉羊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进行肥羔生产和肉羊杂交利用提供依据。试验比较了2017年与2018年同一饲养管理水平下杜泊羊(父本)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母本)杂交后代(杜×巴F1代)和新疆库尔勒地区本地绵羊自然交配所生产的羔羊(对照组羔羊)之间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和当地母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3月龄及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除2018年6月龄杜×巴F1代羔羊体长、胸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外,2017年与2018年6月龄屠宰时杜×巴F1代羔羊的体高、胸深、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2017年和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07%和22.90%,差异均极显著(P<0.01);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净肉重、净肉率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羔羊;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难产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绵羊,羔羊成活率极显著(P<0.01)低于本地绵羊,但其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本地绵羊,产羔率、双羔率分别比本地绵羊提高了24.72%和3.41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杜×巴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优于对照组羔羊,继承了父本杜泊羊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母本巴彦淖尔多胎羊保持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多胎性。在该地区引入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并与杜泊公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杜×巴F1代羔羊的杂种优势,将明显提高该地区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舍饲草料条件下,对宁夏地区目前存留和仍被杂交改良生产利用的萨福克、杜泊、特克赛尔、陶赛特等主要引进品种的杂交利用效果和后裔生产性能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杂交后代普遍表现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肉和繁殖性能好的特点,特别是杜泊品种杂交后裔的产肉和繁殖性能比其他品种杂交后裔的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从国外引进优良肉用绵羊品种对国内不同地方绵羊品种杂交改良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萨福克羊、杜泊羊、无角陶赛特羊、美利奴羊、特克塞尔羊等优良绵羊品种与我国不同地方绵羊品种杂交,其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性能、产肉性能、胴体品质等方面的表现,旨在总结中国肉用绵羊的杂交改良工作,为推动中国肉用绵羊杂交改良,提高地方绵羊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扩大我国肉羊的生产规模,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动物性肉食结构平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屠宰性能、肌肉化学成分的检测,探讨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后代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选育优质肉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屠宰性能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的优点,对小尾寒羊产肉率低的缺点有较大改善;从总体肉品质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产肉多、肉质鲜美的优点,并且在肉色、嫩度、熟肉率、滴水损失、含钙量方面均优于小尾寒羊和杜泊羊。杜寒F2的肌肉嫩度、肉色指标均优于杜泊羊、小尾寒羊及F1代。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引进的优良肉羊品种特克塞尔和杜泊羊为父本(♂),以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所生产的杂交一代羔羊进行肥育。试验设3个组合。试验组I(特寒羊):特克塞尔绵羊(♂)×小尾寒羊(♀);试验组Ⅱ(杜寒羊):杜泊绵羊(♂)×小尾寒羊(♀);对照组Ⅲ为小尾寒羊本交羔羊。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杂交一代(F1)肉羊的体重、饲料转化率和肉用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杜寒F1的多个性状均优于特寒F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绵羊无论存栏数还是产肉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各地方品种众多,与世界优良肉用绵羊相比普遍体重较小、生长慢。2001年以来我国引进了著名肉用绵羊—杜泊绵羊,各地相继开展了杜泊绵羊对本地绵羊的杂交改良,都取得了显著效果,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及产肉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为加速我国肉用绵羊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某场2010、2011年所产萨陶寒、陶寒、特寒F1代羊生产性能进行数据分析后结果显示,萨陶寒、陶寒、特寒代羔羊繁殖率高,都遗传了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3组之间萨陶寒F1代繁殖成活率明显高于陶寒、特寒F1代羊。小尾寒羊虽然产羔多,产羔率可达180%以上,但其繁活率却略低于陶寒F1代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养殖的肉用绵羊最佳杂交组合,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本研究以小尾寒羊为母本,分别以澳洲白羊(AWF)、杜泊羊和夏洛莱羊为父本,分3组进行杂交试验,其中,1组为澳洲白羊和小尾寒羊杂交(AH组),2组为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DH组),3组为夏洛莱羊和小尾寒羊杂交(XH组)。对3组肉羊杂交F1代羊的生长性能和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除夏寒F1代母羊的初生重略低于澳寒F1代母羊外,夏寒杂交F1代羊的初生重(公羊)、断奶重、6月龄体重、初生到断奶时的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杜寒和澳寒F1代羊(P<0.05,P<0.01)。断奶到6月龄时的平均日增重,杜寒F1代公、母羊均为最高,其次是夏寒F1代公、母羊,杜寒F1代公、母羊与其余两组均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3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胸宽,6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体高,其余均是夏寒F1代羊最大,且部分指标极显著高于澳寒F1代羊(P<0.01)。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夏寒F1代羊,基础体重较高,出生后生长速度始终较快,而杜寒F1代羊在断奶后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3个肉羊杂交组合F1代羊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CLPG基因的第41 bp处存在一个错义突变位点(g.C > T),该位点有CC和CT 2种基因型,其中CC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具CT型个体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以及3月龄和6月龄各体尺指标,均明显高于具CC型的个体。综合以上结果,提示夏洛莱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优势较为明显,T等位基因可促进肉用绵羊的生长发育,建议在河北省唐山地区进行肉羊生产时,尽可能选择夏寒杂交组合且携带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杜泊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与乌珠穆沁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在相同饲养环境下,试验分别选择同年龄的杜泊公羊、德国肉用美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对杜×乌组合、德×乌组合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体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同月龄体重(P<0.05);杜×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德×乌组合,但6月龄体重两组合差异不显著。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P<0.05);胴体率和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由该试验可以得出,杜泊公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均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二者均可作为优秀的良种公畜杂交改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羊,以提高杂交羊的产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永靖县瑞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引进的杜泊公羊做父本,以小尾寒羊做母本,杜寒F1、杜寒F2与小尾寒羊和杜泊羊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全价饲料饲喂对不同组合的生产性能和各项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杜寒F1断奶前平均日增重达到318 g,比小尾寒羊提高43.89%(P<0.01),而且杜寒F2也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杜寒F1、杜寒F2育肥期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0.99 %;胴体体重以杜寒F1和杜寒F2明显比小尾寒羊高;杜寒F1和杜寒F2屠宰率分别比小尾寒羊高5.9和1.8个百分点;眼肌面积以杜寒F2最大(15.8 cm^2),比小尾寒羊高3.5 cm^2,这充分说明杜寒F2肉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杜寒二代周岁公羊体尺和体重指标均超过纯种杜泊公羊,其中体重比纯种杜泊羊高20.88% (P<0.05),体高增加12.13%,胸围增加9.86%(P>0.05);杜寒F1、杜寒F2初产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40%和129.5%,杜寒F1母羊产羔率比杜泊羊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杜寒F2比杜泊羊提高17.9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13.
湖羊由平原引进山区舍饲养殖,通过优秀肉羊良种——杜泊绵羊与湖羊开展杂交改良,能够提升当地肉羊生产性能,加快优质高效的现代肉羊产业发展。对2011年浙江省临安市承担实施的"杜湖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研究示范"项目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指导乌兰察布市优质育肥羔羊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了解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与当地蒙古羊羔羊在养殖效益方面的对比情况,进行了“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产肉性能试验。试验分为试验组(“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组)和对照组(蒙古羊羔羊组)2个组,每组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选择试验用羊。经过体重测定与屠宰试验测定,统计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进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对生长及产肉性能测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杜蒙萨”三元杂交组羔羊平均初生重、断乳重、5月龄出栏活重、5月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蒙古羊羔羊。试验充分证明了在牧区推广“杜蒙萨”三元杂交羊生产体系建设,是实现牧区草原生态高效养殖和促进农牧民养殖户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区最佳肉羊杂交生产模式,本研究分别对杜泊羊、萨福克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的二元杂交杜寒、萨寒F_1代羊,2个父本品种分别与二元杂交F_1代羊再次杂交获得三元杂交的杜萨寒F_1代羊、萨杜寒F_1代羊的体重、体尺指标和杂种优势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小尾寒羊为母本的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的杂交F_1代羊,在初生、3月龄及周岁时的体重和胸围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二元杂交的杂种优势优于三元杂交。本研究说明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的体重大、胸围大的遗传基因均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且杜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效果优于萨福克与小尾寒羊的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及波德代羊与蒙古羊杂种F1、F2、F3在不同月龄进行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以综合评价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和波德代羊对当地蒙古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及波德代羊与蒙古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F1、F2及F3)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在不同月龄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进行研究,探讨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F3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F2,杂种F2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应杂种F1;陶波蒙杂交组合改良蒙古羊效果较好于陶蒙杂交组合,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无角陶赛特作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每个群体选择3只3月龄去势公羔,集中饲喂至12月龄,对其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陶寒杂交羊的白蛋白(ALB)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葡萄糖(GLU)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高于二者(P<0.05);陶寒杂交羊的熟肉率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剪切力高于二者(P<0.05);蒙古羊的大理石纹高于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兰州大尾羊的眼肌面积高于蒙古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兰州大尾羊的GLU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陶寒杂交羊的GLU含量与pH45min呈显著负相关(P<0.05),LDL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文研究表明,兰州大尾羊具有很大的产肉力优势,蒙古羊肉质口感好,两者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能力较强,从而有助于这2个品种形成较强生活力和耐寒耐旱的生物学特性;陶寒杂交羊的肌肉嫩度小,但对脂肪沉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阴道海绵栓法和孕马血清同期化处理试验母羊,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采用杜泊种公羊和巴美肉羊种公羊与巴寒杂交F1代母羊和杜寒杂交F1代母羊进行三元杂交,作为试验组;选择同龄当地小尾寒羊种公羊和小尾寒羊母羊自然交配,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杂交改良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杂交F1代母羊的受胎率、产羔率低于小尾寒羊,但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F2代羔羊平均初生重和1月龄体重比当地小尾寒羊分别提高1.68kg和2.02kg;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三元杂交F2代羔羊体高、体长、胸围等均高于当地同龄小尾寒羊,其生长发育速度显著快于当地小尾寒羊。由此可以得出,以杜泊种公羊和巴美肉羊种公羊与巴寒杂交F1代母羊和杜寒杂交F1代母羊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杜寒杂交公羔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21只平均体重为(19.14±2.37)kg公羔随机分为3组,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70%(IR7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3个水平饲喂,每组7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当AL组的试验羊体重达到35 kg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重要内脏器官的重量和发育情况.试验期66 d.结果表明:不同的饲喂水平对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生长性能和部分屠宰指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AL组>IR70组>IR40组,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L组瘤胃重占复胃总重比例最高,为67.08%,与IR7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重占宰前活重比例以AL组最高,显著高于IR70和IR40组(P<0.05).结果提示,饲喂水平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复胃的重量与发育、主要生理器官的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试验结果与NRC( 2007)肉羊的饲养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验探究特克赛尔羊、哈萨克羊、特哈杂交F1,特哈杂交F2、级近F2、回交F2、横交F2等不同杂交模式下生产的公羔和母羔的生产性能分析和血液生理生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代次绵羊群体血液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引入品种和杂交改良群体对本地适应性、抗病力和自身免疫力也存在差异。不同杂交方式产出的羔羊生产性能也有差异,杂交F1代具有最明显的杂种优势,是最经济的杂交方式。为哈萨克羊的肉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