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元跃 《当代畜牧》2006,(10):31-32
选择322头长大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头胎产活仔数、终生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终生产仔胎数、繁殖周期,利用Cp准则对影响母猪终生产活仔数的31种性状组合进行了筛选。分析结果表明,终生产仔数、终生产仔胎数是影响母猪终生产活仔数的最优性状组合,这为提高母猪的产活仔数性能提供了途经。  相似文献   

2.
张元跃  黄灿  卓如意 《养猪》2006,(5):19-21
选取湖南省龙华畜牧有限公司322头长大杂种母猪的生产记录,运用SAS9.0软件对不同初配日龄母猪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初配日龄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终生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终生产仔胎数和繁殖周期差异显著。270~299日龄初配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但终生生产成绩最差,繁殖周期较长;而210~239日龄初配母猪头胎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最少,但繁殖疾病较少,终生生产成绩最好,繁殖周期最短。  相似文献   

3.
初配日龄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某猪场淘汰的203头母猪的生产记录,对不同初配日龄母猪的头胎产仔数、产仔胎数及产仔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40~269日龄的初配母猪头胎产活仔数最少,270~299日龄的初配母猪平均产仔胎数最少,300~329日龄的初配母猪平均产仔胎数和产活仔总数最高,210~239日龄的初配母猪平均产仔胎数最低。从最佳经济效益来看,母猪的最佳初配日龄为210~239日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经产二元杂母猪体尺性状与产仔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择2~6胎的经产美系二元杂母猪351头,对其预产期前3天的胸宽、臀宽、胸围、腹围4个体尺性状和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活仔窝重3个产仔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母猪体尺性状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活仔窝重等产仔性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臀宽和腹围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最大;胸宽、臀宽与产仔性能呈负相关,胸宽≥35. 5~41. 0 cm时母猪产仔性能最佳;臀宽≥34. 3~39. 0 cm时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胸围过大或过小不利于母猪产仔性能的发挥,胸围151. 0 cm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活仔窝重均最低;腹围与母猪产仔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腹围越大母猪产仔性能越佳。生产中应注重对母猪体尺性状的选择和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的产仔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母猪初情日龄对其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共选用美系大白母猪923头,观察并记录了母猪初情日龄及其各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出生窝重,然后将母猪根据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组,Ⅰ组:≤200日龄、Ⅱ组:201~215日龄、Ⅲ组:216~230日龄及Ⅳ组:230日龄,对各试验组母猪的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3胎后数据和综合6胎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Ⅳ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为12.05,显著高于Ⅰ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的11.45(P0.05),其他繁殖性状没有显著差异;2)Ⅱ组母猪第2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1.84和11.40,显著高于Ⅰ组母猪的总产仔数11.09和产活仔数10.66(P0.05);3)3胎和综合3胎后母猪Ⅱ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分别为12.47、11.82和11.48,显著高于Ⅳ组的总产仔数11.89、产活仔数11.22和健仔数10.85(P0.05);4)Ⅱ组母猪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平均产活仔数和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74.23、71.41和68.86,显著高于Ⅳ组母猪的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70.48、平均产活仔数67.32和平均产健仔数64.86(P0.05)。综合比较,初情期日龄较早的母猪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最佳日龄为201~215)。本研究通过挖掘出该群体后备母猪的最佳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为后备母猪的挑选和猪场生产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养猪》2021,(4)
猪场母猪的产仔性能关乎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产仔性能可以由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死胎数和窝产木乃伊数4个指标的表现来进行评价。研究选择某集团旗下规模化猪场2018—2020年近3年的产仔性能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母猪产仔数的分布情况,以及胎次、季节等因素对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母猪产仔数符合正态分布;第1、5、6、7、8胎相较于第3胎的产仔数以及产活仔数都显著下降;第6、7、8胎死胎数显著高于1~4胎;冬季和春季平均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春季的死胎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结论: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有显著影响,母猪在第3胎时产仔性能最好,冬季的产仔数最多,春季的死胎数最少,胎次和季节对窝产仔数以及死胎数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选择新疆某种猪场出生日期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加系杜洛克、加系长白和加系大白母猪共3 017头,探究不同品种头胎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对其终生产仔性能的影响,为后备母猪早期选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白完成第6胎生产母猪占比仍在30%以上,长白占比25.79%,杜洛克占比16.36%,大白母猪利用年限最长,其次为长白,杜洛克利用年限最短;头胎产仔数越多,下一胎继续产仔母猪数占比越大,利用年限越长;随着母猪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增加,母猪终生总产仔数不断减少(P<0.05);校正达100 kg体重背膘越厚,终生产仔数越多(P<0.05),但当大白、长白背膘厚超过20 mm、杜洛克背膘厚超过14 mm时终生产仔性能下降;母猪生长性能和头胎繁殖性能与终生产仔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100 kg眼肌高度、头胎死胎数、头胎断奶配种间隔(WEI)与终生产仔性能呈负相关(P<0.05),校正100 kg日增重、校正100 kg背膘厚、头胎总仔数、头胎活仔数与终生产仔性能呈正相关(P<0.05),大白母...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5,(5)
为确定母猪最佳使用年限和产仔月份,同时为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研究统计分析了胎次、产仔月份对长大二元母猪产仔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大母猪1~6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6胎达到高峰,分别为11.88头和11.28头,极显著高于第1、2和8胎次(P0.01);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显著下降趋势。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12月份最低,且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2月份(P0.05)。第2胎与第3胎、第3胎与第4~5胎、第4胎与第5胎的总产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2胎与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第2胎与第3胎、第3胎与第4~5胎的产活仔数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2胎与第4胎、第4胎与第5胎的产活仔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该猪场长大二元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且以3月份的产仔性能为佳;第2胎产仔性能可作为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1品种、年龄 有些猪品种自身的繁殖能力低,造成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等,由于品种的原因,提高产仔数非常困难.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选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猪种的体形和瘦肉率,而忽视其繁殖能力.要尽量避免使用有产仔数少的品种血缘的母猪. 猪的年龄及胎次可影响产仔数的多少,同时影响产活仔数的多少.怀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怀3~5胎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较高;怀6胎以上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且由于体力的影响,产仔过程易疲劳,时间过长,造成死胎比例过大.在生产中,应充分发挥3~5胎母猪的繁殖性能,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母猪的助产,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0.
胎次及产仔月份对长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胎次、产仔月份对长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浙江某养殖公司2013-2014年长大母猪5100窝的生产数据,研究部分非遗传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大母猪1~6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6胎达到高峰,且极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2胎(P0.01);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2月份(P0.05)。第2胎与第3胎和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大淮母猪18头和杜淮母猪37头为试验群体,测定的指标有初生重、左右侧乳头数、初情期、头胎母猪的妊娠期和产仔性能,分析比较大淮和杜淮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大淮母猪的初生重显著大于杜淮母猪(P0.05),杜淮母猪的左右侧乳头数多于大淮母猪,尤其是右侧乳头数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不同杂交组合的初情期、头胎母猪的妊娠期和产仔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大淮母猪左右侧乳头数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呈正相关,而杜淮母猪左右侧乳头数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显著性测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杂交组合母猪左右乳头数与死胎数均呈负相关,但差异均不显著(尸0.05)。大淮母猪的产仔性能与杜淮母猪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胎次对母兔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利用2010~2013年度665只齐卡新西兰母兔前3胎共计1 649窝次的生产性能记录,对不同胎次的产仔性能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胎次极显著地影响母兔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1);随着胎次的增加,产仔性能逐步上升。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的产仔性状与前3胎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3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以及初生窝重的相关系数最高;第2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个体重与第3胎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而第2、3胎间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齐卡新西兰母兔第2胎的产仔性能可以作为总体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猪2 708窝产仔记录为基础数据,研究胎次及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猪母猪妊娠时间、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大白猪母猪1胎时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均最低,妊娠时间最短;3胎时产仔数最高,4~8胎时仍维持良好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胎次与妊娠时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季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指标最佳。综上,在实际生产中,可考虑适当延长丹系大白猪母猪使用年限,并在制定配种计划时考虑季节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胎次、产仔月份及纯繁/杂交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部分非遗传因素(胎次、产仔月份及纯繁/杂交)对长白、大白和杜洛克母猪产仔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的影响,旨在为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2~5胎仔猪的初生窝重较重;其中2、3胎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头胎及6胎之后的仔猪初生窝重(P<0.01)。3月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且11月份初生窝重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长白纯繁母猪在产活仔数方面极显著优于大白纯繁母猪和长白×大白杂交母猪(P<0.01);在初生窝重方面,大白×长白杂交母猪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大白纯繁母猪和长白×大白杂交母猪(P<0.01)。第2胎与3~4胎、第3胎与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该猪场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且以1~4月份的产仔性能为佳;配种方式以长白纯繁和大白×长白杂交为宜;第2胎产仔性能可作为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的时间是一个繁殖周期的组成部分 ,它的长短不但制约着母猪的年产胎数 ,而且对下一窝的产仔数也有影响。本文通过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时间与下一窝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与母猪胎龄、产仔季节之关系统计分析 ,阐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资料来源山东省农科院畜牧所山东省良种猪技术研究中心原种猪场 2 0 0 0年丹系杜洛克母猪的配种与产仔记录共 90胎 ,母猪哺乳期 35d,统计母猪胎龄、断奶时间、下一产的配种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进行分析。2 统计结果90胎丹系杜洛克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平均时间为 …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10):69-72
以Leptin基因作为控制猪产仔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在合作猪群体中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Leptin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突变位点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同时,结合生长性状和母猪产仔性状记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状、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通过对合作猪Leptin基因SNPs分析,检测到了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Leptin基因第3469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合作猪体重、体高、胸围、头长、头胎总产仔数、2胎总产仔数、2胎活产仔数、3胎总产仔数、3胎活产仔数和4胎活产仔数影响均显著(P0.05),而对体长、头胎活产仔数和4胎总产仔数影响不显著(P0.05)。这表明Leptin基因第3469位点的突变与合作猪的产仔数和生长性状有密切关系,Leptin基因可作为控制合作猪产仔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人工授精对种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安徽省最大的原种猪场饲养的60头种公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和300多头母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生产、分娩情况,比较了各个品种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配种方式,旨在研究不同配种方式对不同品种母猪产仔性状的影响,并对母猪胎次与产仔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对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明显(P<0.05);3个品种的第1胎采用人工授精配种后其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差异也显著(P<0.05).结果表明,虽然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要求高,但在种猪繁殖中还是可以有效地取代传统自然交配法.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寻找与猪产仔性状和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度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为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在课题组前期进行的猪全基因组清扫分析的基础上,选定猪3号染色体上的2个SNPs位点(rs338309012和rs335824784),利用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分型技术,在丹系大白猪和美系大白猪群中对这2个SNPs位点与猪产仔性状(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及木乃伊胎数等)及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338309012位点与总产仔数、木乃伊胎数显著关联(P<0.05),AC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木乃伊胎数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rs335824784位点与有效活仔数、木乃伊胎数显著关联(P<0.05),与产活仔数和死胎数极显著关联(P<0.01),不同基因型对产活仔数和有效活仔数的影响为GG > CG > CC,与之相反,对窝内仔猪初生重的变异系数、死胎及木乃伊胎数的影响为GG < CG < CC。因此,rs335824784位点GG基因型猪不仅产活仔数多,而且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死胎和木乃伊胎数低,可以作为提高猪产仔性状和窝内仔猪初生重整齐度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潘英  方钦 《当代畜牧》2014,(27):47-48
笔者统计了四川某集团公司原种猪场2013-2014年341头纯种加系大白母猪不同初配日龄与其初胎窝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终生产仔数、终生产健仔数等繁殖性能表现的关系。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在210~230日龄、体重120~130 kg、P2点背膘厚度达16~18 mm时进行配种,母猪的初胎繁殖性能及终生繁殖性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0.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