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四川省南充地区茧丝绸公司蚕桑生产技术指导站和武胜县蚕桑局共同主持研究的“利用‘插桑’硬技露地扦插代替桑籽育苗技术”于1987年12月18~19日通过鉴定。这项技术已在四川省的南充、绵阳、涪陵、重庆、内江、自贡、遂宁、乐山、德阳等9个地市的23个县大面积生产上繁殖推广达480多万株。1988年全省将以20~25倍的速度扩大推广面。  相似文献   

2.
(一) 近几年来四川雅安地区蚕桑站董国俭、孙万芳,南充地区蚕桑站王宗和、贺臻全等在全省桑树资源普查中发现鸡桑(Morus aust—raljs Pojret)中的“雅周桑”、“插桑”扦插极易生根,用硬枝在开春后行普通露地扦插,生根成活率可达85—100%,扦插生根快,根量多,根系发达,苗木生长快,长势旺,苗高普遍超过2米,围粗4—5厘米。这种桑树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扦插繁殖湖桑,国内研究颇多,虽获得一定进展,但需具备必要的设备条件,在培苗生产上较难应用,不易推广。1978—1981年,我们采用黄沙和沙壤两种苗床,选取普通湖桑越冬枝条的下部、中部穗条,在低温、高湿、暗光环境条件下进行扦插试验,目的是观察插条生根能力与部位,明确苗床基质对湖桑插条生根的效应。结果表明,黄沙苗床下部穗条平均生根率84.8%,最高生根率97.3%,沙壤苗床下部穗条平均生根率78.3%,最高生根率83.3%。插条生成的根,90%以上是由初生根原体发生的初生根。据此,我们采用了室内沙插移栽法和苗圃沙基扦插法,进行圃地扦插培苗试验和  相似文献   

4.
<正> 湖桑绿枝土钵秋插与一步建园技术目前已在生产上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着效果不平衡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有些关键性技术没有掌握好。下面结合本人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体会就秋插适期、插穗老嫩和出床移栽适期等方面谈一些看法,供应用参考。一、秋插适期秋插适期据笔者研究认为应根据气候、蚕期布局、插穗来源和劳力等因素确定,其中温度是主要条件。本省的秋插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扦插成活率高,生根早;10月中旬虽也可扦插,但插后生根慢,成活率低;10月下旬扦插的成活率明显下降,11月初扦插的一般不生根(表1)。秋插时气温由高转低,床温也相应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绿枝扦插立体育苗的方法,研究了桑树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长度、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插穗对绿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供试品种中,育71-1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1.1%,株平均生根数为49.1条,其次为湖桑32号、选792、大10,而湘7920的生根效果最差;育71-1和湖桑32号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中部枝条>下部枝条>上部枝条,不同长度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15 cm插稳>18 cm插穗>12 cm插穗;主枝做插穗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侧枝;育71-1于7月20日和8月10日2次扦插的效果最好,生根率均超过90%,9月1日扦插的生根率也有74.5%,所以使用该方法可在7月至9月连续进行2~3次扦插育苗,扦插时尽量选用主枝的中部枝条剪成15 cm插穗进行扦插.  相似文献   

6.
<正> 一种新的桑资源、扦插成活率高的“插桑”在组织结构上与其它桑品种比较:其皮孔大,皮层薄,薄壁组织厚,木质薄,髓部大、这些特殊性状说明“插桑”内存在容易分裂形成新组织的活细胞多,利用其扦插繁殖桑苗,愈伤组织形成快,细胞分化旺盛,叶痕、皮孔、愈伤组织都可以发出新根。  相似文献   

7.
<正> 溧阳县湖边乡马建新说:湖桑绿枝土钵扦插是以春蚕五龄期的桑树新梢为插穗,扦插在钵内,生根后再连苗带钵移到大田的育苗方法。84年开始我乡推广了绿枝土钵扦插15万株,成活142500株,平均成活率95%。经精心管理,当年苗木高度普遍在4尺左右。通过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一新技术具有插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扦插饲料桑生根的影响,开展了为期60d的试验。结果表明:浓度100mg/L生根粉NAA浸泡后扦插饲料桑的根部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浓度生根粉NAA浸泡。扦插后自然生长60d后,其平均生根数最高达到了8.20条,平均根长8.4cm;而存活率则达到了94%。试验为饲料桑的推广与提升存活率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在用来扦插繁殖的鸡桑(M.australis catting Lype),推广面已经很广,省内重点蚕区几十个县、云南、贵州、陕西等省均在大量引进繁殖。由于其扦插生根力极强,成活率很高,生长速度很快,长势特别旺盛,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繁殖技术也简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目前对鸡桑的开发利用,已不仅限于育苗繁殖上,而且也利用其直接插栽建园,采叶养蚕,效果很好.例如安岳县华严乡在建立蚕茧基地中.1988年引进鸡桑穗条  相似文献   

10.
以强桑1号、农桑14号、粤椹大10、台湾大果桑4个桑树品种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在夏季和冬季利用桑树基部、中部、上部3个不同部位枝条,分别用双吉尔GGR6号氨基酸肥料、ABT1号生根粉、根太阳、郑氏生根粉等4种植物生根剂处理,试验大田扦插生根成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个桑品种基部、中部、上部的枝条扦插生根成苗率均为基部中部上部,其中枝条上部生根成苗率均为0;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个桑品种的基部枝条自然扦插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台湾大果桑强桑1号农桑14号粤椹大10,以夏季扦插来看,台湾大果桑为44.0%,强桑1号为37.0%和农桑14号为35.7%,粤椹大10为21.7%;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种植物生根剂及清水对照在处理强桑1号、农桑14号、台湾大果桑基部枝条的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太阳GGR6号ABT1号郑氏生根粉清水CK,以台湾大果桑夏季扦插来看,发根成苗率依次为87.6%、84.3%、81.6%、77.4%、44.0%,在处理粤椹大10的基部枝条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太阳ABT1号GGR6号郑氏生根粉清水CK,以夏季扦插来看,发根成苗率依次为64.4%、59.0%、57.2%、53.8%、21.7%,说明ABT1号在处理较难发根的桑品种时效果好于GGR6;枝条夏季扦插比冬季扦插生根成苗率高,且桑苗生长较快,以差异最大的粤椹大10基部枝条经郑氏生根粉处理来看,夏、冬季生根成苗率分别为53.8%、39.4%,相差14.4%;夏、冬季平均根长分别为29.6cm、22.6 cm,相差7.0 cm;夏、冬季平均枝长分别为22.1 cm、17.9 cm,相差4.2 cm。  相似文献   

11.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发根力弱的当家品种湖桑32号剪梢枝条为插穗,通过扦插生根规律研究和采用温床捆插(每捆20株,每平方米扦插2000株左右)、加温(床温27~28℃,气温11~13℃)催根、床内炼苗、大田移栽等措施,湖桑扦插有了突破。即使不用激素处理,插穗发根率达95%左右,移栽成活率60~70%。扦插1株所花成本0.015元左右。试验还表明:春伐枝条的中下部作插穗,经NHM生根剂处理,在温床内可使发根率由58%提高到95%。插穗充实粗壮(直径1.2厘米左右),发根苗移栽成活率高,扦插适期苏州地区三月十日前后,留床38天左右移入大田,插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5%和76%。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湖桑扦插育苗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在扦插方法方面,六十年代报道了绿枝薄膜复盖扦插和硬枝扦插以及七十年代温床硬枝密插,大田移栽等试验。最近顾青虹等又连续报道了自动间歇喷雾绿枝扦插,上述小区试验都获得了成功。通过上述扦插方法在成活率和实用化方面的比较与分析,1980年我们提出了湖桑绿枝土钵扦插研究新方案,于1981~1983年在校内外进行这项试验,探索了实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云南省滇南自然林区分布的113份野生长果桑资源,其中有66份滇南长果桑资源开雌花并结果,47份开雄花。66份开雌花结果资源的桑椹中有44份结实,27份发芽,但多数发芽率不到50%。对长果桑资源材料进行培苗栽植及野生原芽嫁接栽植,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扦插生根能力、嫁接亲合性以及桑叶的饲用性,结果表明:27份能发芽的野生长果桑资源桑叶中的总糖含量较低,适口性较差,只有5份资源的桑叶能被家蚕正常摄食;66份开雌花结果的野生长果桑资源中,有86.4%的资源能扦插生根成活,有92.4%的资源能嫁接成活,但各资源间的扦插生根能力和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差异;27份能发芽的野生长果桑资源经嫁接或扦插,使树龄年轻化,果形和叶幅变大,枝条节距变短。丰富的滇南野生长果桑资源可作为果用经济林和生态林木树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一步成园的扦插栽桑法是目前桑园速成的新技术 ,此技术是利用桑树枝条或桑苗梢直接插入土壤中使它生根发芽成桑树 ,尤其对于杂交桑育苗成活率高 ,效果好 ,成本低 ,速度快 ,值得桑农推广。1 扦插时期有春插和夏插两种。春插是在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剪取冬芽饱满、生长粗壮、围径 3cm以上的无病虫害的木质化枝条 ,放在无风阴凉的室内沙滩上 ,用稻草覆盖贮藏起来以备用 ;夏插是在五月上旬选取腋芽饱满、生长粗壮、围径 3cm以上的无病虫害的木质化绿嫩枝条 ,剪伐前 1~ 2天摘叶留柄 ,剪下后放在通风阴凉处 2 4小时后扦插。2 扦插准备扦插前…  相似文献   

16.
ABT生根粉是一种高效、广谱性的生根促进剂,对桑树硬枝扦插促进不定根的形成有显著作用.其效果因桑品种、药液浓度、处理时间的长短、插穗体内营养状况、催根过程中温湿度以及土壤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试验,在催根过程中温度保持20—25℃和湿润的土壤条件,不管倒插顺插生根效果均较显著.因此,插穗用生根粉处理后,直接排栽于苗圃,可避免倒插催根后再排栽带来对根系的损伤,达到提高扦插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湖桑的扦插育苗,在应用间歇喷雾方法后,一年内可进行多次扦插繁殖,特别能使扦插较难生根的桑品种发根成活。但是,扦插苗开始萌发的新根,非常幼嫩脆弱,稍一触碰即会折断、脱落,这是扦插苗移栽不易成活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焦糠营养钵扦插桑苗的研究,借以探索提高扦插苗移栽成活率的途径。初步得出:用这种方法所得扦插苗的移栽成活率,平均可以达到8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桑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文曾报道了桑树插穗生根机制研究的主要结果。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桑树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作如下综述,为桑树特别是湖桑系统的扦插繁殖提供技术参考。一、插穗质量插穗质量与插穗生根力关系密切。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杂交桑杂交优势强,扦插生根力强,易成活的特点.采用杂交桑嫁接扦插繁育桑苗,具有繁苗快,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的特点,是改造杂交桑,就地繁殖良桑苗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激素对桑树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时期(绿枝、硬枝)、不同部位(上部、下部)、不同品种(育151、湖桑32号、桐乡青、新一之濑)枝条为插穗,对扦插生根技术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激素在扦插生根中的重要作用。湖桑32号经150mg/L IBA处理后,产生的不定根最多。为完善硬枝扦插育苗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