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及高度传染性病毒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常给养鸭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结合基层生产实践经验,对该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鸭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引发的鸭坦布苏病毒病从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多个地区。该病主要侵害鸭的生殖系统,以产蛋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肉鸭、雏鸭主要症状为站立困难,步态不稳。文章综述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导致感染鸭死亡和生长发育不良的一种败血性、渗出性传染病。流行菌株血清型复杂,耐药性日趋严重。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从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和针对该病流行时应该采取的综合防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期为国内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探讨,在上述基础上,从免疫接种、消毒工作、发生鸭病毒性肝炎时的紧急处理、紧急预防及治疗四个方面探讨了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为提高该病的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肝炎。该病主要发生在鸭子、鹅和鹤等禽类中,尤以1~4周龄的幼鸭多见。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患病鸭子常出现食欲减退、嗜睡、体温升高、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因此,预防和控制鸭病毒性肝炎对维护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重点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控措施,以期为现代化养殖中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一)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各种年龄、品种的鸭均可发生大肠杆菌病,且发病十分严重,部分鸭场经常反复发生感染,统计显示该病占2010年鸭门诊病例的37%。该病最典型的剖检病变是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肝  相似文献   

7.
鸭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主要侵害各品种鸭的小肠,引起血性肠炎,降低其生产性能,并能导致鸭发病和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从鸭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控措施等方面对鸭球虫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以杜绝鸭球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鸭的常发传染病,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利用实验室方法进行快速准确诊断是治疗和控制该病的重要前提。对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作了简要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及诊断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鸭大肠杆菌病是以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脐炎/卵黄囊感染、蜂窝织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介绍了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产,雏鸭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神经症状。该病流行范围广,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多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该病发病率高,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鸭大肠杆菌病是以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脐炎/卵黄囊感染、蜂窝织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介绍了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以产蛋鸭产蛋量骤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和快速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消毒防疫和卫生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旨在指导养殖场有效地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A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文主要总结了该病的诊断与防控,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发病禽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部分病鸭头颈肿大,该病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鸭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长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武进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状况,以期为本地区该病防控找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鸭细小病毒病也叫做鸭三周病、鸭细小病毒感染症,是由于感染鸭细小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常是出壳后几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易感。该病的特点是快速传播、高病死率,发病率可超过80%,病死率为30%~70%不等,通常为40%~5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最大可在5周龄出现发病。患病雏鸭主要症状是肠炎、腹泻以及气喘。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鸭大肠杆菌病由于发病快、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养鸭业健康持续发展。笔者从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防控措施等入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防控该病需要多举措并举,减少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群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提高雏鸭成活率,增加养殖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以来,在我国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江苏等沿海地区,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在养鸭业中普遍流行,我区也先后出现过类似病例,对养殖业带来较大影响,给养殖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经过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相关水禽疾病防控专家及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定该病为一种在家禽生产上发生的新病,并命名为黄病毒病。我区发病鸭群主要为蛋鸭(在蛋鸡、种鹅中也有出现过,2011年还在肉鸭发现本病),发病后采食量、产蛋量急剧下降,病鸭拉绿色粪便,部分病鸭出现瘫痪症状,少量病鸭出现死亡。死鸭解剖以  相似文献   

19.
我国鸭疫里氏杆菌病流行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因其血清型多且复杂,抗药性严重,其已成为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为进一步提高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水平,论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同时也介绍了该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