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用大径栎木。日本宇都宫市郊的印出井,他的香菇生产规模每年为5000根菇木,品种90%为241号,其余为秋季上市的358号。现在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种植菇木的劳力不足,只好购入原木。1米长的枹木为140日元,1米长的栎木为135日元。当地的生产者认为,栎木加工成段木困难,产菇量低。但印出井却选购栎木做原木,而且喜欢用粗径的。他认为,栎木能生产厚肉菇,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着重对香菇菇木的腐朽过程和可以形成子实体的菇木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菇木为接种后1~6年的菇木和未接种的原木。3月接种,在林内培养、出菇和采收。菌种选用冬春发生子实体的TMI-563和TMI-891以及在夏季浸水处理后也可以发生的TMI-655。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香菇栽培在战后三十年间获得了顺利发展。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原木价格高涨和香菇销售价格低垂,香菇栽培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今后栽培香菇,稳定地提高单位产量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想就作为增加子实体发生量的手段之一——菇木水分管理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日本栽培香菇的农户迅速增加,但是由于缺乏细心的管理,杂菌大量发生,出现原木消耗量多而产菇量不高的局面。香菇栽培的标准技术尚未确定,多数栽菇农户依靠老经验生产香菇。因此,研究香菇高产技术,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香菇菌丝在5~32℃下生长,22~26℃最适宜菌丝生长,35℃以上生长明显受抑。香菇可根据其出菇温度分为高温型(15~25℃出菇)、中温型(10~20℃出菇)、低温型(5~15℃出菇)三大类。确定栽培何种香菇品种很重要,但是准备好适宜菌丝生长的菇木,对提高香菇的产质量则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成海  贾舰 《食用菌》2000,22(5):17-18
木段栽培的香菇口感纯正、滋味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香菇中的佳品。日本、韩国是原木香菇的生产消费大国。近来因菇木资源日趋枯竭,原木香菇的产量逐年下降,远远满足不了日趋增长的消费需要,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干、鲜原木香菇。本文根据我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介绍香菇木段栽培不同于传统的木段栽培管理技术。1 菌种准备 我省使用的香菇品种应选择中温型或中温偏高型,如 90 7、90 8、2 71、北研 60 0等,各地要根据具体的小气候条件来选择,并根据生产要求,搭配使用不同温型的品种。木屑菌种具有制作与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一) 段木栽培与木屑栽培:平菇段木栽培法是由德国Luthardt(1948、1961)所发展起来的。德国除用埋木法生产平菇外,还利用糙皮侧耳分解木材,使之变成多孔性的‘真菌木’(Mycoholz),作为纺织和铅笔工业的原料。国外一般采用含单宁质较少的胡桃、赤杨或山毛榉作原木。石川久厷(1979)认为,单宁可使漆酶、过氧化物酶钝化,而我国菇农的经验是桦树种菇好,香味浓。平菇菌丝分解能力强,原木直径不能低于10~25cm,伐后立即接种。段木长15~25cm,将菌种调成膏状涂在断面上,每米~2用种4公斤。然后将段木堆到1米高,上盖稻草或树枝。经45~60天发菌,在地面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区段木栽培香菇出菇期间的管理主要是排放在地表面,采用人字形或复瓦式架木,菇木与地面的倾斜夹角为70—80度,这种方法很不利于保温、保湿或防雨、防冻。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试验了一种在坑道中半伏地式排放菇木覆膜栽培香菇的方法。现将具体做法和结果介绍如下:(一)选地挖坑:选通风向阳、土层较厚的空地挖坑道,宽1.2—1.4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深度因土层厚度而定,将挖出的土放在坑道两边踏实筑埂,以增加坑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菇木林资源是指在一个地区或某局部林区中 ,能提供用于栽培香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菇木林数量。菇木林资源应以菇木树种、蓄积量、生长量、轮伐期、资源再生情况、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难易程度等综合指标来衡量。尽管在我国约有2 0 0种阔叶树种能用于生产香菇 ,但一般由于壳斗科、金缕梅科、桦木科、杜英科等树种柔和力较强 ,容易被香菇菌丝分解 ,菌丝生长旺盛 ,能取得较理想的制菇效果。因而被认为是香菇的优良树种而被广泛利用。有些树种香菇菌丝生长缓慢 ,菇产量低、菇质差 ,利用率不高 ;另外有些树种如樟科的樟树、楠木及山茶科的木荷等则…  相似文献   

9.
烂筒是指袋栽香菇生产过程中,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生长环境不良和病虫害交叉感染是烂筒发生的主要原因。烂筒通常自菇木表层以斑块大小局部出现再蔓延和深入菇木全袋,受害部位初期表现为菌丝渐渐消失,常有粘液状黑色分泌物或其它霉层,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剧,培养料发黑变软腐,受害后期菇木因腐烂和水溶物增多而松瘫、解体,培养料变为黑色烂泥一般,并有特殊臭味,往往能检出大量的病原体和虫体,严重的菇木香菇几乎绝收,因此,对菇木烂筒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防范和防治措施。1 菇木烂筒的危害症状与发生原因人为的栽培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利用蔬菜中棚进行了周年生产鲜香菇的技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利用不同温型、不同菌龄的香菇菌种和不同的栽培设施,采用多种栽培方式,达到周年生产鲜香菇的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香菇菌种 (1)短菌龄型菌种 ①cr—02(浙江引进) 特点是适宜于塑料中棚生产。菌龄80—90天,菇深褐色,出菇密,较小,中温偏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22℃。②松香11号 适宜于塑料中棚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色浅,出菇密,肉质松,产量较高,出菇温度为8—22℃。③农香一号 适宜于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浅褐色,出菇密,菇质好,出菇温度在8—22℃。  相似文献   

11.
因为香菇栽培是巧妙地利用山林的气象条件来进行的,所以能源消耗少,也不必担心污染环境.此外,香菇是山林中经济价值很高的产品.为了发展这种优秀产业,必须改进栽培技术来提高单位菇木的香菇产量.本文主要介绍与提高香菇产量有关的菇木水分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段木栽培香菇出菇期的立架传统是采用人字形方式.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改用复瓦式立架,收到较好效果.复瓦式立架极简单,即在地面放1根菇木,两端垫起,作横垫木.在其上均匀搭放4根菇木,一头搭在横垫木上,另一头着地,粗的在外,细的在里。再在4根菇木上部放1根横垫木,在横垫木上搭放4根菇木,照此一层层排放。排放的菇木长1米,粗平均约14厘米,间距为14厘米,与地面倾斜夹角60~70度.它比人字形立架具有更多优点:(一)占地少人字形立架,菇木占地密度顺行30厘米,横行架下80厘米,架间40厘米,每根菇木实  相似文献   

13.
接种后的段木称作菇木。从菌丝体定植到大量长出香菇,菇木需要在菇场堆放将近1年的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很大。香菇菌丝体能否在菇木中旺盛地生长发育,第2年能否正常投产,关键在于接种后菇木管理水平的高低。所谓菇木管理,就是根据菇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菇耳木经3—4年出菇后,就不再出菇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菇耳木淘汰,白白地烂在山上。如今利用淘汰的菇耳木,成功地种出产量可观的竹荪,如我省沈殿龙同志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1000平方米,收干竹荪30多公斤。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透气性好,易管理,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可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现介绍其栽  相似文献   

15.
水分不仅是蘑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蘑菇新陈代谢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蘑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和利用,而菌丝细胞内的一切营养物质也只有溶于水,才能在蘑菇机体的各个部位运转。蘑菇菌丝体含有70%~75%的水分,子实体含水量高达90%左右,在蘑菇子实体发育时期更需要大量水分。蘑菇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和覆土,其次是空气中的水分。但在蘑菇栽培管理中又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其实蘑菇既需水又怕水,所以在栽培管理中,要获得优质高产,就必须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灵活进行水分管理。如何对蘑菇实行科学管水,笔者经验是要围绕“十一看”、“十忌”。1蘑菇科学管水“十一看”(1)看菌株喷水。蘑菇菌株的贴生型菌株较普遍,耐湿性强,出菇密,需水量大,同等条件下喷水量可比气生型菌株多,所以喷水要看菇床菌株类型。(2)看天气喷水。晴朗天气或气候干燥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大,菇床需水量也大,喷水量就要多;相反,阴雨天气或气候潮湿的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小,菇床需水量也少,喷水量就要少,甚至可停喷。(3)看生长期喷水。主要视菌丝所处的生长期而定,如菌丝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绒毛状菌丝变粗并形成线状菌索...  相似文献   

16.
段木栽培香菇,传统的菇木浸水催菇,是在接种后菌丝经过春夏两季生长,气温适宜出菇时进行。根据我们的实践,最佳的浸水时机应视菇木直径大小而定。直径10~20厘米的菇木,必须经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菌丝生长期,待菌丝已深入到菇木的各个部位(除芯材外)才可进行浸水;直径大于20厘米的菇木,必须经过三年的菌丝生长期才可浸水。  相似文献   

17.
目前栽培菇的原木不足,所以研究制造人工原木来代替原木栽培菇类的新方法。其原理就是用玻璃、合成树脂及纸张来代替原木的树皮部,用蛭石、木炭、砂等无营养的培养基来代替木质部,加进适合菇类生长的原木浸出液或合成培养液。把这些原料放进有2个配套的容器中,灭菌后接种,让菌丝蔓延,使之尽快长菇。其容器和培养基可以  相似文献   

18.
卢胜民 《吉林蔬菜》2014,(10):32-33
<正>接种后的段木称作菇木。从菌丝体定植到大量长出香菇,菇木需要在菇场堆放将近1年的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很大。香菇菌丝体能否在菇木中旺盛地生长发育,第2年能否正常投产,关键在于接种后菇木管理水平的高低。所谓菇木管理,就是根据菇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不断地创造适宜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及其子实体发生的良好条件,有  相似文献   

19.
我地区段木栽培香菇历史较长,但不少菇农还是得不到高产、优质的香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段木栽培香菇中后期管理的要点简介如下: (一)清理菇场 春末夏初段木出菇后,应清除菇场和四周杂草等杂物。对被霉菌污染严重的段木应彻底烧毁,并喷敌敌畏、乐果等驱除害虫。 (二)菇木成堆 按品种、树径大小分别上架成堆,一般“井字”堆放,菇木间距3~5cm,堆高因气候而异,气候干燥堆高不宜超1m,气候湿润可堆高些。  相似文献   

20.
香菇是当前世界上栽培量最大的木腐型食用菌.也是最早人工栽培的菇类之一。最原始的香菇人工栽培方法是原木砍花法.由浙江庆元(当时归属于龙泉县)的先民发明。古代菇民在原始森林中利用空气中不可见的香菇孢子播种、经历5年秋去冬回的候鸟式农耕作业、用极其神秘的专业言语交流.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栽培技术.是世界农业栽培技术宝典上值得浓沫重彩的一页。如今这种栽培工艺已不再采用.只留下可以解读的史料和难以考证的迷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