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39-846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代谢能和粗蛋白作为2个试验因子,旨在研究22~42日龄肉仔鸡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健康、体质量接近的22日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即零水平组),试验期为21d。分别以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为自变量,以生产性能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可显著改善22~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P0.05)。从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响应面图显示,当粗蛋白水平在20.00%左右时,代谢能水平10.80~12.80 MJ/kg之间时,平均日增重处于较高水平,但当代谢能水平在14.21~14.80MJ/kg之间时,平均日增重有下降趋势;当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为12.70MJ/kg,19.78%时,可达到最大平均日采食量;当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为12.65 MJ/kg,20.16%时,料重比最小为1.95。综上所述,当22~42日龄科宝肉鸡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2.65~12.96 MJ/kg和19.78%~20.25%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饲粮养分表观代谢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均较高,饲料转化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一 雏鸽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出壳至28日龄的鸽统称雏鸽(有的地区从出生至t0日龄称初雏,10-20日龄称雏鸽)。雏鸽出壳2小时后,亲鸽便开始用喙给雏鸽吹气、泌乳,再过2小时亲鸽开始哺鸽乳,这时的雏鸽体小质弱,容易死亡,一定要加强管理。首先细心观察,注意避免被种鸽踏伤或冻死。如果初生雏5~6小时仍吃不到鸽乳,要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给雏鸽喂人工鸽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扬州鹅能量、蛋白和粗纤维营养需要量,试验采用3×3×2设计,育雏期日粮粗蛋白含量分别设为17%、19%和21%,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4%和5%,代谢能含量分别为11 MJ/kg和12 MJ/kg。育肥期日粮粗蛋白含量分别设为14.5%、16%和17.5%,粗纤维含量分别为4%、6%和8%,代谢能含量分别为10.5 MJ/kg和11.5 MJ/kg。将刚出壳扬州鹅雏鹅随机分为1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各5只,每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观测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扬州鹅增重和饲料转化比的影响。结果显示:育雏期日粮粗蛋白为17%组的增重显著大于19%和21%组(P0.05),饲料转化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增重饲料成本低于其他两组;粗纤维为3%组的增重和4%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5%组(P0.05),饲料转化比和增重饲料成本显著低于4%和5%组(P0.05);代谢能为11 MJ/kg组的增重和12 MJ/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比显著高于12 MJ/kg组(P0.05),但增重饲料成本低于12 MJ/kg组。育肥期日粮粗蛋白为14.5%组的增重要显著大于16%和17.5%组(P0.05),饲料转化比和增重饲料成本显著低于其他二组(P0.05);不同粗纤维水平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4%组的饲料转化比和增重饲料成本显著低于6%和8%组(P0.05);代谢能为11.5 MJ/kg组的增重要显著大于10.5 MJ/kg组,饲料转化比显著低于10.5 MJ/kg组。研究表明:扬州鹅育雏期适宜营养需要量为粗蛋白17%、粗纤维3%、代谢能11 MJ/kg,育肥期适宜营养需要量为粗蛋白14.5%、粗纤维4%、代谢能11.5 MJ/kg。  相似文献   

4.
丰培金 《中国家禽》2005,27(19):53-55
与其它家禽相比,雏鸽的生长速度较快,这种快速生长是由双亲分泌的鸽乳引起的,鸽乳是一种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构成、在催乳素的刺激作用下生成的全浆分泌物。由于人们并未全面理解鸽乳使雏鸽超速生长的机理,因此加强鸽乳营养成分的研究,可促进人工鸽乳的配方研究,利用人工鸽乳可以使亲鸽从繁重的孵化和育雏任务中解脱出来,缩短种鸽的产蛋周期间隔,提高产蛋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养鸽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鸽的营养     
尽管人们从公元前2500年起就将鸽子用于产肉、观赏、运动及用作实验动物,但关于鸽子的营养需要和饲喂方面的信息却知之甚少。部分原因在于雏鸽由亲鸽喂养至28天时即达到成熟体重。与其它家禽相比,雏鸽的生长速度(0.1466~0.1945克/天)远高于鸡(0.0450克/天)和鹌鹑(0.077~0.097克/天)。这种快速生长是由双亲分泌的鸽乳引起的,鸽乳的形成由催乳素的分泌而引起,而受亲鸽的抱窝而触发。鸽乳的构成主要包括蛋白质(11.0~18.8%)和脂肪(4.5~12.7%),明显缺乏碳水化舍物。此外,成年鸽主要饲喂各种谷物原粮。由于鸽子本身固有的采食特性,无法根据其它禽类的营养需要来确定其营养需要量。根据成年鸽的繁殖性能。日粮粗蛋白含量推荐值为12%~18%,代谢能推荐值在12兆焦/千克左右。一些谷物的氮校正表现代谢能值,比如玉米(14.76兆焦/千克)、大麦(12.36兆焦/千克)、高梁(13.87兆焦/千克)、豌豆(14.01兆焦/千克)等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与用家禽测得的表现代谢能值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对于鸽子来说,能够更好地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与其利用碳水化舍物作为能量源的能力相比)。还讨论了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种鸽在孵蛋10多天后,其嗉囊壁逐渐发生改变,至雏鸽孵出时,可分泌鸽乳。鸽乳内富含脂肪、卵磷脂、蛋白质以及生长素和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亲鸽与雏鸽以嘴对嘴的方法进行哺乳。雏鸽出壳6个小时左右,假如雏鸽嗉囊仍无气,这就说明有问题,需要从亲鸽和雏鸽两个方面查找原因。如是亲鸽不会喂,可将雏鸽的嘴多往亲鸽嘴角处轻轻地插几次,诱发亲鸽去喂。如亲鸽仍不喂,很可能是亲鸽有病,要对亲鸽隔离观察或医治,其雏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营养水平日粮饲喂蛋用公鸡的试验表明 ,育肥日粮的适宜营养水平为 :0~ 2 8日龄代谢能 11.4 95~ 11.70 4 MJ/ kg,粗蛋白 2 1%;2 9~ 4 9日龄代谢能 11.70 4~ 11.913MJ/ kg,粗蛋白 19%;5 6~ 67日龄代谢能 12 .331MJ/ kg,粗蛋白 16%~ 17%。  相似文献   

8.
种鸽在孵蛋10多天后,其嗉囊壁逐渐发生改变,至雏鸽孵出时,可分泌鸽乳。鸽乳内富含脂肪、卵磷脂、蛋白质以及生长素和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亲鸽与雏鸽以嘴对嘴的方法进行哺乳。  相似文献   

9.
1 乳鸽的饲养管理从鸽蛋中孵出到离巢出售或育种前的雏鸽称为乳鸽。这段时间的雏鸽是完全依靠亲鸽所吐出的鸽乳和半消化饲料喂养长大的 ,是种鸽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也是商品肉鸽的生产阶段。 3日龄内雏鸽由亲鸽喂给较稀的鸽乳 ,4~ 7日龄雏鸽由亲鸽喂给较稠的鸽乳。第 1周要喂亲鸽一些粟、糙米类饲料。第 2周由亲鸽吐喂鸽乳和饲料的混合物 ;第 3周由亲鸽吐喂嗉囊内浸润发软的全料粒。第 2周开始 ,要给亲鸽喂一些豆类饲料并加少量玉米 ,逐渐转为全价料。 5日龄以后的乳鸽应每天填喂 1次保健砂 ,喂量为 0 4g ,10日龄后喂量为 0 5g。如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乳酸菌发酵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乳酸菌和乳酸含量的影响。利用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由玉米、菜籽粕、棉籽粕组成的混合饲料,发酵30 d,每隔5 d取样检测发酵饲料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乳酸菌和乳酸含量。结果:乳酸菌发酵饲料粗蛋白、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钙、非植酸磷、氯和钠等营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P0.05);发酵饲料总能和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未发酵饲料(P0.05);发酵饲料乳酸菌数量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P0.05),随着发酵时间延长,乳酸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发酵至第5天,发酵饲料粗蛋白、代谢能、乳酸菌数和乳酸含量分别为20.42%、6.19 MJ/kg、19.0×10~7g和137.15 mmol/kg,第10天分别为19.57%、6.13 MJ/kg、12.67×10~7g和147.29 mmol/kg。而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饲料中粗蛋白、氨基酸、蛋氨酸、总能、代谢能、乳酸菌活菌数及乳酸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提示乳酸菌发酵饲料在发酵后5~10 d内使用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一、乳鸽的饲养管理:从鸽蛋中孵出到离巢出售或育种前的雏鸽称为乳鸽。这段时间的雏鸽是完全依靠亲鸽所吐出的鸽乳和半消化饲料喂养长大的,是种鸽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商品肉鸽的生产阶段。 3日龄内雏鸽由亲鸽喂给较稀的鸽  相似文献   

12.
鸽抗病力强,繁殖快,营养丰富,而成为农民及广大养鸽爱好者的饲养对象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营养、品味意识的不断增强,鸽肉以它肉质细致鲜美、高蛋白、低胆固醇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从而也随之带动了养鸽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区近几年养鸽业的发展来看,鸽曲霉菌病是我区鸽群主要病发病之一。1流行特点以雏鸽、幼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肉鸽场的鸽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类型的鸽。雏鸽、幼鸽常为群发性和呈急性经过,成年鸽仅为散发。当饲料发霉、环境与垫草被霉菌严重污染时,易发本病。在梅雨季节,饲槽发霉、清洁卫生工作做得…  相似文献   

13.
乳鸽是出壳后至 3 0日龄左右的雏鸽 ,乳鸽出生后依靠亲鸽吐出的鸽乳和半消化的饲料喂养长大。这段时间生长特别快 ,在生产中 ,有许多问题是亲鸽顾及不到的 ,需要管理人员的细心护理 ,才能使乳鸽正常生长 ,及时上市 ,提高经济效益。1 乳鸽的生理特点1 .1 刚孵出的乳鸽约 1 8克 ,完全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一不会吃食 ,二不能行走 ,三还未睁眼 ,连保持体温的能力也没有 ,全靠亲鸽哺食抚育。1 .2 出壳 2 4小时后的乳鸽开始觉得饥饿而不断伸展头部 ,触动亲鸽的腹部和嗉囊 ,刺激亲鸽分泌鸽乳。乳鸽将半张开的嘴伸入亲鸽嘴里吸吮鸽乳。鸽乳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正>1雏鸽从出壳至28日龄的鸽统称雏鸽。雏鸽出壳2小时后,母鸽便开始用喙给雏鸽吹气、泌乳,再过2小时亲鸽开始哺鸽乳,这时的雏鸽体小质弱,容易死亡。因此,精心观察,留意避免被种鸽踏伤或冻死。如出生雏5~6小时仍吃不到鸽乳,要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给雏鸽喂人工鸽乳。3~4日龄后,雏鸽的眼睛慢慢睁开,身体逐渐强壮起来,身上的羽毛开端长出,食量逐渐加大,消化力加强。这时亲鸽要频频地哺喂雏鸽,有时每天多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8~11周龄东兰乌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810只8周龄东兰乌鸡并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进行营养代谢试验。饲粮设置3个代谢能水平(11. 39 MJ/kg、11. 97 MJ/kg、12. 55 MJ/kg)、3个粗蛋白水平(15%、17%、19%),共9种饲粮,每组试验鸡随机分配一种饲粮,试验为期4周。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8~11周龄东兰乌鸡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 05),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代谢能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尿酸含量、总蛋白含量和白蛋白含量影响明显。综合试验结果:以平均日增重和血清尿酸含量为指标,8~11周龄东兰乌鸡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1. 97 MJ/kg和17%;以料重比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为指标,8~11周龄东兰乌鸡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2. 55 MJ/kg和19%。  相似文献   

16.
人工鸽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肉鸽的饲养发展迅速,迫切需要解决人工鸽乳这一关键课题。我经几次试验研究,用绿豆等蛋白,强化各种营养,经精加工,研制成一种粉状的人工鸽乳,用它来喂养刚孵化出的雏鸽(包括人工孵化的)获得良好的效果。有了人工鸽乳,亲鸽就可专门产蛋,省去孵化和育雏的时间,因此海产一对乳鸽的时间,便可从40多天缩短为10天。乳鸽的产量可提高4~5倍。经济效益显著,并可实现有计划地分批生产,使整个养鸽过程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乳鸽是指从出孵至离巢或育种前的雏鸽,这段时间(25~30日)雏鸽完全依靠亲鸽所吐出的鸽乳和半消化饲料喂养长大。要非常重视生产鸽的饲养管理工作,确保生产鸽日粮中的营养标准,经常进行亲鸽的疫病、就巢性能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鸽舍的通风干燥、防寒防暑、环境安静、清洁卫生等,避免各种应激反应的发生;定期对笼具、巢盆等养殖设施进行彻底的消毒,给鸽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对半细毛羊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集7种云南半细毛羊常用的饲料原料,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常规养分,并通过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各饲料原料的可消化粗蛋白、消化能和代谢能含量。在消化代谢试验中,粗饲料采用直接饲喂法,精饲料采用套算法。结果表明:由于所选7种原料在日粮中的使用目的不同,因此常规养分差异较大,其中干物质含量26.21%~91.13%,粗蛋白含量7.16%~44.73%,粗纤维含量3.71%~34.66%;这7种原料的可消化粗蛋白30.99~399.95 g/kg,消化能8.64~17.19 MJ/kg,代谢能7.07~15.81 MJ/kg,均以豆粕为最高值。通过比较分析,本试验测定的云南半细毛羊常用饲料原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可消化粗蛋白和有效能值均与中国饲料营养成分表有一定差异,从而为这7种原料在云南半细毛羊上的合理利用及中国饲料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鲁禽优质肉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鲁禽优质肉鸡的最佳营养需要,选用1日龄健康雏鸡1080羽(公母各半),按营养水平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组公母鸡各3个重复共120羽。试验分为一期(0~5周龄)、二期(6~10周龄)和三期(11~13周),对不同营养水平下日增重与料肉比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各期最佳营养水平为:一期公鸡能量12.14 MJ/kg,粗蛋白21%;母鸡能量11.72 MJ/kg,粗蛋白21%;二期公鸡能量12.55 MJ/kg,粗蛋白19%,母鸡能量11.72 MJ/kg,粗蛋白17.5%;三期公鸡能量13.40 MJ/kg,粗蛋白17%,母鸡能量12.55 MJ/kg,粗蛋白17%。  相似文献   

20.
180只140日龄的农大3号小型蛋鸡随机平均分为A、B、C、D、E五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体重大小基本一致,各组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11.5MJ/kg、11.3MJ/kg、11.1MJ/kg、10.9MJ/kg和10.7MJ/kg的饲料,其他营养成分含量设计上保持一致。通过30周的观察,发现在产蛋高峰前饲喂稍低能值的饲料(10.9MJ/kg)有利于采食量的增加和产蛋率的迅速上升。在一定饲料代谢能值范围内,饲料能值的高低对小型蛋鸡采食量影响不显著,所以从产蛋高峰期开始,必须使用代谢能水平较高的日粮,才能满足小型蛋鸡维持高产蛋率对能量的需求。综合来看,饲料代谢能为11.3MJ/kg时,小型蛋鸡有较高的产蛋量和饲料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