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阶梯笼养蛋鸡育雏舍内温度、湿度、氨气和光照分布规律,1~49日龄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结果:上、中、下三层均表现为中间温度高于两端,由上至下依次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层鸡笼前端温度极显著低于中间和后端(P0.01),下层鸡笼中间温度极显著高于两端(P0.01);上层和中层鸡笼前端湿度极显著低于中间和后端(P0.01),且由前至后逐步升高,下层鸡笼中间湿度极显著高于前端和后端(P0.01);上、中、下三层均为中间氨气浓度极显著高于两端(P0.01),整个鸡舍中间中层氨气浓度最大,氨气与湿度表现相似规律;上层光照强度高于下层,其中前端和后端差异显著(P0.05),中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鸡1~49日龄体重略超过品种标准的标准体重,各周龄均匀度介于81.2%~84.5%之间。  相似文献   

2.
冬季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对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环境质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鸡层叠式笼养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以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为研究对象,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粉尘采样器和测氧仪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对鸡舍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风速、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采取侧窗进风、纵向通风的模式下,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19.18℃、58.75%和0.12 m/s,空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分别是2 477.22 mg/m3、3.27 mg/m3和20.23%,不同测定点之间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下层H0.6 m、H1.3 m和H1.9 m测定点的温度显著低于上层H3.1 m、H3.8 m和H4.4 m的温度(P0.05),上层的相对湿度显著低于下层(P0.05)。上层的光照强度低于下层的光照强度(P0.05),上层H3.1 m、H3.8 m和H4.4 m测定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浓度显著高于下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鸡舍内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二氧化碳浓度、氧气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夏季大型立体笼养肉鸡舍养殖环境参数变化规律,确立大型肉鸡舍的最佳环境管理模式,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单栋饲养量为41 280只的密闭式肉鸡舍一栋,进行温度、湿度、CO2浓度、O2含量、风速等环境参数的分点多次检测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笼列位置,温度前端和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位置L2、L21和L40差异不显著,温差在0.8℃左右;各位置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前端、L2和末端与L21、L40差异显著(P<0.05),O2含量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风速差异显著(P<0.05)。不同笼层,温度、湿度和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上层和下层差异显著(P<0.05),随着笼层增高浓度逐渐降低;风速上层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随着笼层增高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炎热夏季该模式鸡舍内随着风速加大(减少),可以增加(降低)舍温和舍内氧气含量,降低(升高)CO2浓度和相对湿度,舍内环境参数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个笼养蛋鸡场CO2浓度测定,分析了不同CO2浓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在531.44~765.53 mg/kg范围内对产蛋率和蛋重等影响不显著(P0.05)。针对A场的养殖条件,鸡舍环境控制温度20.82℃、湿度52.44%、CO2浓度580.48 mg/kg较适宜;B场的养殖条件下较适宜的参数是温度20.93℃、湿度54.71%、CO2浓度761.89 mg/kg。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对蛋鸡舍内空气环境的影响,试验选择2栋相同类型的蛋鸡舍,分别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方式,测定鸡舍内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自然通风鸡舍内的风速显著低于机械通风的鸡舍(P0.05),CO2浓度显著高于机械通风的鸡舍(P0.05);自然通风鸡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NH3浓度高于机械通风鸡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自然通风鸡舍各指标每天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机械通风鸡舍,自然通风鸡舍内空气环境不稳定。说明机械通风能够较好地改善空气环境,自然通风鸡舍在外界风速较低时有必要开启风机实行机械通风。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单体笼位置对于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以1 097只母鸡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产蛋高峰期连续30天的个体产蛋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笼位不靠墙母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靠墙的(P<0.05)。笼位靠近门口一侧母鸡的产蛋率低于笼位在鸡舍中间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靠近抽风机一侧母鸡的产蛋率极显著低于鸡舍中间的(P<0.01);靠近门口母鸡的产蛋率高于靠近抽风机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层母鸡的产蛋率高于中层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层母鸡和中层母鸡的产蛋率均极显著高于下层的(P<0.01)。综上所述,母鸡在鸡舍内的单体笼位置不同时,会对母鸡的产蛋性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八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环境质量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位置的参数差异。结果表明:从鸡舍湿帘端至风机端温度、CO2浓度、风速和PM10数值逐渐增大,相对湿度呈递减趋势。随着笼层的递增,CO2浓度和PM10浓度测定值逐渐变大;风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各层笼温度分布较均匀;上层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下层;不同笼层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与CO2、风速、PM10呈显著正相关;CO2与风速、PM10呈显著正相关,风速与PM10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对网上平养育雏鸡舍前端和后端环境指标持续监测,分析不同周龄不同位置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分布规律。环境参数结果显示:网上平养育雏鸡舍后端的温度、氨气和粉尘浓度极显著高于前端(P0.01),前端湿度极显著高于后端(P0.01);后端二氧化碳浓度略高于前端(P0.05);随周龄增加和通风量加大,温度、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逐步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湿度逐步升高,2~5周龄鸡舍粉尘浓度逐步升高,5周龄后急剧降低;除了鸡舍室内湿度低于标准要求外,温度、氨气、二氧化碳、粉尘等环境参数均符合养殖场空气质量标准。生产性能结果显示:蛋鸡体重随周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鸡舍前后端鸡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胫长在7周龄前呈线性增加,7周龄之后增加幅度放缓,且前后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选用240只1日龄健康的AA商品代肉鸡雏,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试验4组,在基础饲粮中依次添加2 g/kg的酸化剂、120 mg/kg的丝兰提取物及2 g/kg的酸化剂+120 mg/kg的丝兰提取物,研究丝兰提取物和酸化剂合用对肉鸡生产性能及鸡舍有害气体质量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的终质量、平均日增质量、料重比和病死率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的鸡舍内的NH3含量与试验1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与试验3组和试验4组鸡舍内的NH3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的鸡舍内的H2S含量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丝兰提取物和酸化剂,能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减少肉鸡的病死率;显著地降低鸡舍内NH3和H2S的质量浓度(P0.05),改善鸡舍内的空气状况,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封闭式猪舍内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善猪舍内环境,试验在夏季和冬季进行,每个季节选取3栋建筑结构完全相同的产仔哺乳舍,每天测定6:00、11:00、18:00哺乳仔猪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夏季舍内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06:00时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6:00时舍内温度极显著低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内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舍2和舍3(P0.01),舍2显著高于舍3(P0.05);舍2和舍3内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舍1(P0.01),舍2与舍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H_2S浓度各舍之间变化范围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舍3温度极显著高于舍1和舍2(P0.01),舍1与舍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最高,不同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对比封闭式肉种鸡舍冬季和夏季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季节性调节鸡舍内环境参数提供数据基础。试验在江苏省常州市某封闭式肉种鸡舍进行,试验鸡舍内设7个监测位置,包含5个不同的水平位置和3个不同高度(前、中、后、上、下、南、北),分别在冬季(2016年12月)和夏季(2017年7月)连续监测7 d,每天5:00~21:00每2 h监测1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颗粒物(PM)浓度、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浓度,每天监测9次。结果表明:夏季鸡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均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而PM浓度、NH3和CO2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冬季(P0.01);喂料等人为行为和鸡的活动可引起PM浓度升高,关灯后不同粒径PM浓度均下降;夏季和冬季鸡舍内风速均与NH3和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夏季母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但孵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夏季封闭式鸡舍内空气质量较冬季更好,鸡的活动会引起PM浓度上升,鸡舍内风速显著影响NH3和CO2浓度,封闭式肉种鸡舍内夏季母鸡产蛋率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2.
鸡舍内粉尘浓度过高,会危害饲养员的健康和家禽的生产力,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了解鸡舍内粉尘浓度空间变化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粉尘释放和变化规律,为开发更有效的除尘方法,试验测定了规模化养鸡场一年四季鸡舍门口和鸡舍中央的粉尘含量。结果表明,鸡舍中央位点全尘春季与冬季、秋季与冬季差异显著(P<0.05),夏季与冬季差异极显著(P<0.01);呼吸性粉尘PM10夏季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春季与冬季、秋季与冬季差异极显著(P<0.01);四季呼吸性粉尘PM10鸡舍中央位点与鸡舍门口差异不显著(P>0.05);全尘TSP鸡舍中央位点与鸡舍门口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HT-2毒素对小鼠MII期卵母细胞甲基化基因及DNA甲基化的影响,试验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根据饲料标准设置HT-2毒素浓度分别为1、1.5、2 mg/kg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16 d后进行超排,测定小鼠卵巢的重量,采集小鼠MII期卵母细胞,通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激光共聚焦的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Tet1、Tet2、Tet3甲基化基因表达及DNA甲基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 mg/kg组小鼠卵巢重量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 0.01);2 mg/kg组较1、1.5 mg/kg组显著降低(P 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2)Tet1、Tet2基因表达水平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2 mg/kg组Tet3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 0.01);2 mg/kg组较1、1.5 mg/kg组显著降低(P 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3)在激光共聚焦试验中,5-甲基胞嘧啶(5-mC)的荧光平均光密度(AO值)中,1.5、2 mg/kg组较对照组和1 mg/kg两组极显著提高(P 0.01);1.5 mg/kg组与2 mg/kg组差异极显著(P 0.01);其他组别间无显著差异(P 0.05)。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AO值中,1.5、2 mg/kg组较对照组和1 mg/kg组极显著提高(P 0.01);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各梯度中5-mC和5-hmC平均光密度值间差异极显著(P 0.01)。综上所述,HT-2毒素可通过降低小鼠MII期卵母细胞Tet3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DN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检验了吸附剂XF-4在冬季奶牛圈舍中对NH3和CO2的吸附效果。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排风扇口排出的NH3和CO2浓度,悬挂吸附剂时测得数据为试验组,不悬挂吸附剂时测得数据为对照组,两者之差即为吸附剂XF-4的吸附浓度。当试验组与对照组浓度无差异性时停止试验。结果表明:1kg吸附剂XF-4可吸附NH3 23.65g、CO2 4.38g。吸附剂XF-4对NH3和CO2的吸附浓度与圈舍内气体浓度相关性极显著(P0.01),对NH3的吸附浓度与温度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湿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对CO2的吸附浓度与温湿度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吸附剂XF-4在悬挂4~7h时吸附效果最好,悬挂31h需要更换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密闭笼养舍内环境参数变化与花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以广西密闭笼养花鸡为对象,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鸡舍内的前、中、后位置中间设立监测位点,每天测定收集笼养鸡舍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CO_2、NH_3、H_2S、SO_2浓度;每隔3天,在鸡舍内前、中、后位置分5点测定鸡舍内细菌数,同时记录花鸡产蛋率等生产性能。结果显示,周年内,鸡舍内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5~9月份比其它月份高,其中8月份平均温度最高达29.2℃,7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高为85.12%。周年内,冬季鸡舍内CO_2、NH_3浓度最高,分别为343.64 mg/m~3和2.98 mg/m~3,夏季最低,分别为254.04 mg/m~3和0.78 mg/m~3,全年鸡舍内H2S浓度低,没有检出SO_2浓度。鸡舍内细菌总数冬季最高,达7.87×10~4cfu/m~3,全年细菌检出总数高于2.5×10~4cfu/m~3的农业行业推荐标准。周年内花鸡年平均产蛋率为60.28%,春季产蛋率最高为73.41%,冬季最低为45.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_2和NH_3浓度与鸡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相关(P0.05),温度、相对湿度与CO_2、NH_3、H_2S呈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温度与鸡群产蛋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即密闭笼养舍内温度对花鸡的产蛋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冬季密闭羊舍的空气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6m、1.6m和3.0m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35.0 mg/m3、36.7mg/m3和44.2 mg/m3,其中3.0m显著高于0.6m、1.6m(P<0.05),0.6m、1.6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9mg/m3、0.0027 mg/m3和0.0030mg/m3,各层浓度问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1mg/m3、2593mg/m3和2581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而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舍内空气湿度的变化对TSP、PM10的含量和粪便含水量对舍内NH3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定量杀菌能力测定筛选出的4种消毒剂在规模化蛋鸡舍中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建立规模化蛋鸡舍消毒程序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表L16(45)设计消毒种类、消毒浓度(mg/L)、喷雾量(mL/m3)、消毒时间(min)为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每个因素设计4个水平,用极差分析评价各因素对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主次,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消毒剂浓度对消毒效果影响极显著(P0.01);消毒剂种类对消毒效果影响极显著(P0.01);喷雾量对消毒效果影响显著(P0.05);消毒时间对消毒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对规模化蛋鸡舍进行消毒时,使用同种消毒剂情况下浓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层层叠密闭式本交笼养鸡舍春季不同位置舍内环境参数差异及其相关性。以四层层叠密闭式本交笼养鸡舍为研究对象,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测定蛋鸡舍内各观测点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CO_2浓度和O_2含量环境参数。从湿帘端到风机端风速和CO_2浓度显著增加(P0.05),温度和相对湿度呈逐渐降低趋势。H_(1.47m)和H_(2.33m)测定点的光照强度、风速和温度显著高于H_(0.64m)和H_(3.16m)(P0.05),而相对湿度呈相反趋势(P0.05)。H_(0.64m)和H_(1.47m)的CO_2浓度显著高于H_(2.33m)和H_(3.16m)(P0.05),而O_2含量则呈相反趋势(P0.05)。12∶00~14∶00的光照强度、风速、温度和O_2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P0.05),而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则较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风速与温度、风速与O_2含量以及温度与O_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风速、温度和O_2含量以及CO_2浓度与温度和O_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结果建议应根据鸡舍内环境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参数间的相关性合理调整饲养管理以提高种鸡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研究纳米硒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24只29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产蛋鸡,随机分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0.4、0.5 mg/kg的纳米硒的日粮,预试期为7 d,正式期为63 d。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组,添加0.2 mg/kg的纳米硒能显著降低试验21 d时的料蛋比,0.3 mg/kg的纳米硒能显著降低试验42、63 d时的破壳率(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纳米硒对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从数值上看,0.1~0.4 mg/kg纳米硒有提高产蛋率和降低料蛋比的趋势。20.3、0.4、0.5 mg/kg纳米硒能极显著提高试验21 d时的蛋重、哈氏单位(P0.01),0.4 mg/kg纳米硒能显著提高蛋黄色泽和蛋壳重(P0.05);试验至42、63 d,0.4、0.5 mg/kg纳米硒组的蛋重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试验63 d时,0.3 mg/kg纳米硒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添加纳米硒对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加纳米硒添能显著提高T-AOC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二者随纳米硒添加水平增加呈递增和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1 d,0.3、0.4、0.5 mg/kg纳米硒组GSH-Px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0.5 mg/kg纳米硒组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42天,纳米硒添加组GSH-Px、T-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0.4、0.5 mg/kg纳米硒组T-AOC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0.3~0.5mg/kg纳米硒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63天,纳米硒添加组T-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米硒添加组T-AOC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1~0.3 mg/kg纳米硒组GSH-Px含量显著提高(P0.05),0.5、0.4 mg/kg纳米硒组GSH-Px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小金县封闭式牦牛育肥舍内外冬季环境指标,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对拴系牦牛舍内外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早上8:00和19:00舍内外的温度差异显著(P<0.05),中午13:00的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的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外风速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CO_2和NH3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温度为4.38±0.76℃~13.65±1.36℃、湿度为47.23±6.43%~59.38±6.31%、风速为0.04±0.02m/s~0.07±0.05m/s、CO2浓度为825±70mg/m~3~982±65 mg/m~3、NH3浓度为0.46±0.11 mg/m3~0.81±0.09 mg/m~3。因此,这些牦牛短期育肥圈舍内外环境指标对牦牛育肥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