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月龄和胎间距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采用箱线图法剔除2011—2017年宁夏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DHI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余下的数据构建月龄和胎间距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月龄和胎间距的回归曲线为【math3z】,拟合度(R~2)为0.75。说明可以用月龄来预测胎间距。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胎间距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以某原种丹系种猪场2021年的3 023条繁殖数据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胎不同胎间距对丹系母猪主要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母猪2胎胎间距主要集中在140~160 d(群体平均值为155.79 d)。不同品种2胎胎间距分析结果显示,长白母猪的2胎胎间距(151.38 d)显著短于大白母猪(154.51 d)以及杜洛克母猪(155.49 d)。繁殖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间距与总产仔数以及健仔数等繁殖性状呈弱相关,与初生窝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胎间距与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白母猪胎间距为150~160 d时,其总产仔数、健仔数以及初生窝重高,而弱仔数、死胎数、畸形数以及木乃伊数较低;长白母猪胎间距为140~150 d时总产仔数、健仔数以及初生窝重较高,而弱仔数、死胎数以及木乃伊数较低;杜洛克母猪胎间距为150~160 d时,总产仔数以及健仔数最高,而弱仔数、死胎数较低。胎次与胎间距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胎胎间距与3胎胎间距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胎胎间距与5胎胎间距呈显著负相关(P<...  相似文献   

3.
奶牛胎间距是衡量奶牛群体繁殖状况的重要指标,胎间距延长会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奶牛胎间距延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奶牛胎间距延长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及举措。  相似文献   

4.
奶牛早期孕检技术对缩短胎间距提高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介绍了缩短胎间距对奶牛生产效益的影响,应用早期孕检技术前后胎间距变化情况,以及降低空怀天数分析。  相似文献   

5.
奶牛胎间距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胎间距是由产后空怀期所决定的,而产后空怀期的长短除了受母牛产后乏情、子宫复旧、孵巢机能恢复以及情期受胎率等因素的影响外,同时还受到季节、胎次、产奶量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奶牛早期孕检技术对缩短胎间距、提高受胎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9,(5)
以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为研究对象,应用卡方检验及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63 109头的配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初配月龄对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初配月龄为8~8.5月龄母猪的繁殖性能最为优秀,其中分娩率达93.17%,为各组中的最高;胎均健仔为10.33头,也高于其他各组,胎均无效仔为1.81头,极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1)。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的初配适宜月龄为8~8.5月龄。  相似文献   

8.
某奶牛场奶牛分娩后的胎间距较长,多达430天,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繁殖和经济效益.母牛在分娩后8小时胎衣仍不能脱落下来,因而造成产后母牛不能及时发情.最多时拖到120~180天,发情不规律,初产牛消化道疾病也多,不能及时采食,达不到正常的产奶高峰,影响了母牛终生产奶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除疾病以外对母猪死胎,木乃伊胎的影响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胎次,配种月份、产仔月份、产活仔数、总产仔数、木乃伊胎率和死胎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死胎的回归分析中,产活仔数、木乃伊胎率和总产仔数3个因素被选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其OR值分别为:36.266、0.030和0.002。在木乃伊胎进行回归分析中,分娩月份、产活仔数、死胎率和总产仔数4个因素被选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其OR值分别为:1.092,0.404,0.227,2.561。结论:死胎的发生与环境温度、胎次无回归关系,木乃伊胎与分娩时环境温度或临近分娩时的环境温度有正回归关系,死胎和木乃伊胎都与产活仔数有负回归关系,与总产仔数有正回归关系,互相进入对方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得好 :“抓奶先抓配”。繁殖是奶牛生产中联系各个环节的枢纽 ,繁殖与产奶关系极为密切。为了降低繁殖障碍牛只淘汰率 ,增加产乳和增殖犊牛的收入 ,对我场奶牛繁殖情况进行了一次总结。1 奶牛场基本情况我场共饲养乳牛 6 0 0余头 ,其中基础母牛 (经产母牛 ) 310头。近年来 ,牛奶生产起伏不定 ,始终达不到正常的生产水平。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后备母牛数的增长速度 ,无形中增加了奶牛场的支出 ,降低了生产利润。为此 ,笔者对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了整理 ,结果如下。1 1 根据档案调查最近 5a奶牛的平均胎间距 ,其分别为 :1998年 4 6 4 1d(…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诊治了35例犬难产,其中12例在催产或助产无效后施行剖腹产术,共剖腹取出狗仔61只,其中成活39只,母犬全部成活。12例难产其中第一胎7例;第二胎5例。(一)手术方法: 1.保定:准备二条长橙(比犬身略长为宜),用绳将二橙平行固定好,二橙间距15~20厘米,在二橙上用绳子绕上5—7圈,使二橙间呈担架状,然后把患犬侧卧保定在  相似文献   

12.
吉林市江南动物园,3岁,母狮1头体重180kg。此狮6个月龄时由广州引进,一直饲养在江南动物园内。2001年12月初发情,采取本交,怀孕后状态良好。狮的怀孕期为105~115d,3月下旬到预产期,为第1胎。  相似文献   

13.
滑胎又叫习惯性流产,本病与病畜任冲和脾肾二脏关系密切.肾主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源,胎元受于脾肾,肾虚则受胎不实,任冲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笔者用验方固胎汤治疗滑胎17例,治愈16例,1例就治太晚未愈.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Exce197软件的数据分析工具,对1995年出生的65头母牛初胎产奶量与生长期体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母牛初胎产奶量与生长期四个阶段体重的增重率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201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清新分公司太平种猪场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中8~8.5月龄开配后备母猪第1胎分娩的窝产仔数为基础数据,分为高产仔数组、中产仔数组和低产仔数组,并连续跟踪到6胎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及各胎次母猪利用率,探讨第1胎繁殖成绩与后面几胎繁殖成绩及利用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母猪第1胎产仔成绩较好的,后面几胎的繁殖成绩相对也较理想,从而希望可以为1胎猪的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辽阳县某奶牛场饲养的1头黑白花田牛40月龄,体重380kg,2008年10月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妊娠5个月后,腹围明显增大,出现了类似瘤胃鼓气症状,饮食废绝。曾灌服大剂量泻下剂、催吐剂,并进行瘤胃放气等,均无疗效,遂到辽阳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确诊为胎水过多,经治疗后恢复健康,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辽阳县某奶牛场饲养的1头黑白花田牛40月龄,体重380kg,2008年10月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妊娠5个月后,腹围明显增大,出现了类似瘤胃鼓气症状,饮食废绝。曾灌服大剂量泻下剂、催吐剂,并进行瘤胃放气等,均无疗效,遂到辽阳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确诊为胎水过多,经治疗后恢复健康,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建立胎牛子宫类器官及内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研究病毒、细菌、营养元素以及毒物等与子宫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研究平台和模型。试验采用4~6月龄胎牛子宫为研究对象,对子宫组织进行类器官培养,比较不同胎龄胎牛子宫类器官培养成功率,然后从类器官出芽组织分离获得原代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与组织块分离法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纯化培养、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获得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角蛋白表达的鉴定。结果表明用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类器官培养,4月龄胎牛子宫类器官的出芽率显著高于5、6月龄(P0.05)。通过类器官出芽进行原代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相较于传统的组织块分离法,更易获得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且获得的细胞形态良好,纯度在95%以上,能够稳定传至8代。研究表明,低月龄的胎牛子宫组织块更易于获得类器官;通过类器官出芽组织获得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是一种较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且形态均一、活性好,传代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009年引进的5 059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初配月龄及其繁殖性能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初配月龄对第二胎受胎情期数、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配月龄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0.01  相似文献   

20.
实行奶牛情期准胎工资制效果好河北省国营大曹庄农场五分场(宁晋县051635)赵建营奶牛终身产奶量高低、效益大小,与繁殖育种工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只有成年母牛有较高的情期受胎率,才能缩短胎间距,从而增加产奶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提高繁殖母牛情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