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同饲养方式下马岗鹅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马岗鹅是广东五大地方良种鹅之一,本试验选用健康1日龄的马岗鹅100只,随机分成放牧组及舍饲组,每组50只。试验期为10周,于每周第1天早晨空腹称重,计算其各周的平均体重、各周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及每周日增重。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不同饲养方式马岗鹅10周龄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结果,不同饲养方式下马岗鹅体重增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优度R2均在0 99以上。舍饲条件下,马岗鹅的体重极限值K及生长速度参数b均高于放牧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日龄皖西白鹅和罗曼鹅各200只进行养殖试验,观察2个品种肉鹅0~10周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罗曼鹅公、母鹅体重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皖西白鹅(P0.05或P0.01)。皖西白鹅公、母鹅的绝对增重分别在第5、6周达到高峰;罗曼鹅公、母鹅则分别在第7和5周达到高峰。0~3周龄罗曼鹅的单位增重耗料量比皖西白鹅低,4~10周龄则高于皖西白鹅。皖西白鹅公母鹅翻翅率均高于罗曼鹅。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两者生长曲线不同,翻翅率不同,在相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马岗鹅的生长发育规律,挖掘马岗鹅的生长潜力,本研究通过测定马岗鹅0~12周龄的体重和体尺性状,并用Logistics、Von Bertalanffy和Gompertz 3种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马岗鹅体重生长曲线最佳模型为Gompertz模型(R2=0.999),拐点周龄是4.31周龄,拐点体重是1459.01g,2~8周龄的周增重都在320 g以上,相对生长率都在16%以上,8周龄前为马岗鹅体重迅速增长时期。胸深、龙骨长、颈长的最佳拟合模型为Gompertz,拐点周龄分别为0.65、3.71、2.28周龄;体斜长、半潜水长的最佳拟合模型为Von Bertalanffy,拐点周龄分别为0.53、0.47周龄;胸宽、骨盆宽、胫长、胫围的最佳拟合模型为Logistic,拐点周龄分别为3.81、1.39、0.91、0.51周龄;7周龄前为马岗鹅体尺性状迅速增长时期。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岗鹅的生产和饲养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密度对网上垫料养殖模式番鸭的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14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状态良好的黑羽番鸭7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低密度I组、低密度II组、正常密度组、高密度I组以及高密度II组,这5组在3~6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6、7、8、9、10羽/m2,7~10周龄的饲养密度分...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方式和低营养水平对5~8周龄肉鹅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饲养方式采用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能量和粗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A组:9.50 MJ/kg和13.00%,B组:10.00 MJ/kg和14.00%,C组:10.50 MJ/kg和15.00%)。将360只28日龄、初始体重为(1 226.89±13.23)g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肉鹅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网上平养肉鹅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5),低营养水平及饲养方式与低营养水平的互作对肉鹅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网上平养血清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地面平养(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1),B组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饲养方式与低营养水平的互作对血清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网上平养更有利于肉鹅的生长,5~8周龄肉鹅饲粮适宜能量水平为9.50~10.00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3.00%~14.00%。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6):51-53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浙东白鹅周体重、料重比、常规养分消化率、屠宰肉质性状和养殖成本的影响,选取1日龄浙东白鹅12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传统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2种模式饲养至10周龄。结果表明:网上平养模式下肉鹅各检测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比其生产成本和养殖密度,网上平养模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确定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适宜的肉鸭饲养密度。选取3栋条件相同的鸭舍,3个饲养密度设为12、13、14只/m^2,0~14日龄为预试期,试验期为15~40日龄。在38日龄对3个鸭舍纵向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肉鸭体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并评估40日龄生产效益。结果发现:随着饲养密度增加鸭舍内湿度和氨气浓度逐渐增加(P<0.01);鸭舍纵向从湿帘端到风机端的温度、CO2和NH3浓度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饲养密度和纵向距湿帘距离增加,肉鸭38日龄体重均呈线性降低(P>0.05);饲养密度增加导致肉鸭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总蛋白和尿酸升高(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肉鸭个体出栏体重和毛利降低,饲养密度为13只/m2时总盈利最高。综上,秋季饲养密度能著影响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的环境参数和肉鸭的生长发育,饲养密度为13只/m2时整栋鸭舍的总盈利最优。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健康1日龄籽鹅120只,在当地条件下饲养到12周龄。拟合出体重、日增重和相对增重曲线方程(R2>0.9)。试验表明:1~3周龄生长强度最大,4~8周龄体重增加较快;6周龄与10周龄体重呈强正相关(r=0.858);4周龄左右是胫长和胫围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9周龄以后随着增重的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1日龄雌性临武鸭300羽,分别设3、4、5、6、7只/m~2 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网床面积为2m~2),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不同饲养密度组间试鸭平均采食量和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7只/m~2组试验鸭末重和日均增重均显著低于3、4、5只/m~2组(P0.05);而料重比以7只/m~2组最高,显著高于3只/m~2组(P0.05);3、4、5和6只/m~2 4个饲养密度组间试验鸭末重、日均增重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总体上试验鸭末重、日均增重和料重比项指标均表现出以下规律:3只/m~2组最好,其次为5、4和6只/m2,7只/m2组最差。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日增重随饲养密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关系:y日增重=-0.1464x2+1.0313x+19.777(P=0.003,R2=0.9277),求导得出饲养密度为3.53只/m~2时,试鸭获得最大平均日增重21.59g/d。结合生产实际,21~63日龄临武鸭网上平养密度以3.5~5只/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1日龄溆浦鹅60只,随机分为传统放牧组和配合饲料组,分别在0~13周龄进行称重,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两组鹅各周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并对0~13周龄两组鹅饲料转化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两组鹅生长过程均呈S型曲线,0~3周龄和10~13周龄两组鹅体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9周龄两组鹅体重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2)不同饲养方式下溆浦鹅体重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6以上,传统放牧组鹅生长拐点为9.5周龄,配合饲料组鹅生长拐点为8.0周龄;(3)从第7周起,两组鹅体重与13周龄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0.525x+0.235和y=0.468x+0.875;(4)随着日龄的增加,传统放牧组鹅饲料转化比先升高后降低,配合饲料组鹅饲料转化比逐渐增加。综上,不同饲养条件下鹅的生长发育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但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溆浦鹅在传统放牧饲养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补偿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樱桃谷超级M型鸭父母代的饲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樱桃谷超级M型良种鸭,是英国樱桃谷畜牧有限公司山亲本鸭经过复杂交配培育出来的.目前国内樱桃谷超级M型良种鸭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大连、山东高菁县和青州市三地饲养,尚未大面积推广,我市于1992年首次从高著引进樱桃谷超级M型良种鸭父母代16组(每组110只母鸭,30只公鸭)1760套,饲养在高柳镇.为探索该鸭在我市的生长情况,特于同年作饲养观察. 一、樱桃谷超级M型鸭父母代的饲养: 1.饲养条件:3周龄以前在网上饲养,4周龄以后在地面散养,用保温伞保温,第一周32-35℃,以后每周降低2-3℃,1月龄后视外界温度面施温,室温保持在20℃以上。饲养密度:3周龄以前为18只/米~2,4周龄以后为地面散养,舍内密度为10-5只/米~2.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324只1日龄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雏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三个处理(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以探究饲养密度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清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并用Logistics模型拟合雏鸡的生长曲线,以期获得0~6周龄大午金凤适宜的饲养密度。试验分为两阶段(0~2周龄、3~6周龄)。低、中、高饲养密度0~2周龄分别为:107 cm~2/只、83 cm~2/只、68 cm~2/只,3~6周龄分别为:214 cm~2/只、167 cm~2/只、136 cm~2/只。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显示:0~2周龄时,低密度组蛋雏鸡胫长、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3~6周龄时,低密度组蛋雏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P0.05);随饲养密度升高,蛋雏鸡体重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低密度组蛋雏鸡小肠总长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雏鸡血清CAT的浓度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0~6周龄随着饲养密度增大,低、中、高密度组大午金凤体重的拐点周龄分别为3.853、4.002和4.070周龄,胫长的拐点周龄分别为1.391、1.513、1.800周龄。综合蛋雏鸡体重、胫长、平均日采食量、耗料增重比、血清抗氧化指标,推荐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鸡0~2周龄的饲养密度为83~107 cm~2/只,3~6周龄的饲养密度为167~214 cm~2/只。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择饲养密度、品种、日龄完全一致的肉鸭17786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网上平养,试验组采用发酵床垫料,饲养试验中对成活率、出栏重、料肉比、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药费等相关指标进行记录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料肉比、成活率、平均出栏体重、药费等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鸭舍NH3、H2S浓度远远高于试验组2~4倍以上;粪便降解充分,无污染、零排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只肉鸭多增加经济效益0.9元。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肉鸡立体养殖的饲养管理模式,试验选取山西省境内层叠式立体养殖单栋饲养量为32 000只、40 000只的全自动清粪系统肉鸡舍(A型)和单栋饲养量为21 000只的半自动清粪系统的肉鸡舍(B型)各1栋,进行舍内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空气细菌菌落数的测定及肉鸡体重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取暖系统和温控系统下,由于养殖数量与清粪方式的不同,3栋鸡舍之间的温湿度、CO2浓度、NH3浓度、细菌菌落总数和不同周龄肉鸡体重均存在差异;立体养殖模式下鸡舍清粪方式和清粪时间是影响鸡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A型鸡舍可以适当加大养殖密度。说明A型鸡舍优于B型;B型鸡舍要加强消毒灭菌工作,A型鸡舍要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马岗鹅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比较了两种肉鹅杂交配套生产方式的效果:马岗鹅母鹅与"阳江白沙鹅"公鹅杂交(简称"阳马鹅");四川白鹅母鹅、马岗鹅公鹅的杂交一代母鹅(简称"马川鹅")与马岗鹅公鹅进行杂交(简称"马马川鹅")。测定0~90日龄杂交鹅的体重和体尺变化,在70和90日龄对杂交后代进行屠宰测定,并记录"马川鹅"的第一个产蛋期的产蛋性能。结果表明:"马马川鹅"的体重在早期极显著低于"阳马鹅"(P0.01),到90日龄时与"阳马鹅"相当;"马马川鹅"各个体尺指标几乎均低于"阳马鹅",饲料转化率也均低于"阳马鹅"。"马川鹅"产蛋时间历时9个多月,平均每只母鹅累计产蛋44.08个。研究表明,通过杂交后的"马马川鹅"繁殖性能比父本马岗鹅高,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好的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养密度对北京鸭黏膜免疫、消化功能以及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900只15日龄北京鸭公鸭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A组、B组、C组、D组和E组,饲养密度分别为4只/m~2、6只/m~2、8只/m~2、10只/m~2、12只/m~2,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42日龄时进行屠宰采样,用于试验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北京鸭出栏体重显著降低(P0.05);肠道黏膜IL-6和sIgA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呼吸道黏膜IL-2、IL-6、IL-17及sIgA的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肠道黏膜中糜蛋白酶、蔗糖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CAT和MDA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因此可见,高饲养密度影响了北京鸭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免疫功能,提高了黏膜中分泌型IgA的含量,降低部分消化酶的活性,使其产生氧化应激。推荐北京鸭后期网上饲养的密度为6~10只/m~2。  相似文献   

17.
正1肉鹅饲养舍的建设商品肉鹅的饲养舍可分为育雏舍、肉鹅舍、肥育舍、种鹅舍,它们的具体建筑要求和条件也是有区别的。1.1育雏舍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四川白鹅母鹅与"阳江白沙鹅"公鹅的杂交一代母鹅与马岗鹅公鹅杂交生产商品肉鹅,测定0~70日龄F1代和F2代的体重、体尺变化和F1代产蛋性能,并测定70和90日龄的屠宰性能。结果:F1代的体型大,接近"阳江白沙鹅",产蛋性能显著提高,屠宰性能虽低于"阳江白沙鹅",但高于四川白鹅;F2代体重与F1代相当,除龙骨长、腹脂率和皮脂率高于F1代,其他各项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指标均低于F1代,但体型指标及部分产肉性能指标高于马岗鹅和四川白鹅。试验表明:利用高产鹅种与广东灰鹅杂交生产商品肉鹅,在提高产蛋性能的同时也保持了良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苎麻与精料配合比饲粮对朗德鹅生长性能和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7日龄健康朗德鹅200羽,分3阶段进行饲养试验,每阶段设5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8只鹅。试验A组为全精料饲喂的对照组,试验B~E组在试鹅2~4周龄和5~7周龄饲粮中分别按1∶1、1∶2、1∶3和1∶4比例进行苎麻与精料配比,试鹅8~10周龄各组均只饲喂精料补饲肥育。结果表明:1试鹅2~4周龄和5~7周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以对照A组最优,且显著优于试验B~E组(P0.05),而试验B~E组试鹅2~4周龄和5~7周龄平均日增重随着苎麻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料重比则随着苎麻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补饲精料后,试验B~E组8~10周龄试鹅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A组(P0.05),而F/G则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且试验C、D和E组试鹅10周龄末重与对照A组无显著差异(P0.05)。27周龄末试鹅的肠道总重量对照A组显著高于试验B组(P0.05),但与C、D和E组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随苎麻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回肠、空肠隐窝深度随苎麻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因此,以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发育为评价指标,肉鹅2~4周龄和5~7周龄2个阶段饲粮中饲用苎麻的添加比例控制在50%以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新太湖鹅与隆昌鹅、太湖鹅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隆昌鹅、太湖鹅和新太湖鹅 (隆昌鹅作父本 ,太湖鹅作母本所培育的后代 )各 60只 ,在粗放条件下饲养到 70日龄 ,测定了 3种鹅各周龄的体重及 2 ,4,6 ,8,10周龄的体尺 ,并用Richards生长曲线方程拟合了鹅的生长规律。结果证明 :太湖鹅前期生长早于隆昌鹅和新太湖鹅 ,在 4周龄左右为生长高峰 ,而隆昌鹅和新太湖鹅生长高峰周龄分别在 6周与 7周。新太湖鹅生长速度已基本接近隆昌鹅。 3种鹅随周龄增加 ,各周龄体重与 10周龄体重相关性增强。初生重与前期的生长相关性较强 ,与 10周龄体重相关系数较低。Richards生长曲线方程能很好地拟合鹅的生长发育规律 ,拟合精度 (R2 )均大于 0 9988。 6周龄是新太湖鹅骨骼、胸宽、胸深生长发育的旺盛期 ;在 6周龄前 ,太湖鹅体尺测定指标大于隆昌鹅与新太湖鹅 ,6周龄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